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设计

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设计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升记号的唱法,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圆润、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表现歌曲。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4、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创编歌词等形式与同学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能用圆润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切分节奏等。
教材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
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
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刻画了欢乐风趣的阿凡提形象以及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
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来来来”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教具:电子琴、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
2、创设情境,舞蹈导入:师:上课之前,我们来放松一下,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播放儿歌《娃哈哈》,师生一起随歌曲舞蹈。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刚才所跳的一些动作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动作?生:是新疆。
师:是的,这些是新疆舞的动作。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疆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师:新疆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机智勇敢,最爱帮助穷人,你们知道他是谁么?生:阿凡提(设计意图:教师以舞蹈的形式导入,一方面为教学内容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而说一说阿凡提是怎样的人则加深了学生对阿凡提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出示阿凡提的图片3、师:你了解的阿凡提是个什么的人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生讨论,回答)师总结: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乐于助人,扬善惩恶,聪明善良的人。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原调慢速)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原调慢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伴奏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描绘和活泼的节奏展现了小巴郎童年时的快乐生活。
歌曲采用C大调,2/4拍子,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富有生动描绘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民族音乐的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歌曲背景、民族特点及音乐结构。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住节奏和音准,并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难点:歌曲中的民族音乐特点和音准、节奏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使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伴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民族特点和音乐结构,讲解歌曲中的重点难点。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的把握,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4.伴奏:教授乐器演奏技巧,让学生为歌曲进行伴奏。
5.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伴奏展示,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民族特点和音乐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歌曲民族特点、音乐结构、重点难点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符号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音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三年级音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一首民歌风格,并简介维吾尔族的相关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消除学生平时对民族的歧视。
2。
正确地演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切分节奏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3。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第一乐段,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地演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切分节奏及前八后十六节奏。
2、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第一乐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学生聆听。
问:从刚才聆听的歌曲和伴舞者的动作上看,本首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2)揭示课题,展示歌曲二、学习歌曲1、分析歌曲。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
听的时候请注意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段体?(播放音乐)2、朗读歌词。
我们来试试根据欢快、活泼、高兴的节奏把歌词完整的读一遍。
3、教学新歌。
(1)老师唱曲学生唱词的方法教学。
强调切分节奏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和唱法。
(2)逐句教唱歌词。
(3)下面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欢快的情绪和旋律,请同学们在老师提示的有颜色的部分,注意去感受和唱出切分节奏及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老师指词,学生随着音乐,看词轻声哼唱。
(4)找出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老师逐句教唱。
(5)齐唱。
(6)分男女两组比赛唱。
三、总结新疆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新疆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多了解新疆,关注我们民族的音乐。
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反思: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词曲作者通过歌曲描绘了小巴郎这一藏族少年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了藏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易于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藏族文化及民俗风情较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表现力参差不齐,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引导学生感受藏族人民的生活乐趣,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藏族特色音阶及节奏。
2.歌曲的情感把握及音乐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感受藏族音乐的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民族文化。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道具:藏族服饰、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藏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藏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重点讲解藏族特色音阶及节奏。
引导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展现的藏族人民生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藏族特色及情感表达。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原调慢速)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原调慢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选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歌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描绘了小巴郎这个活泼可爱的形象,以及他在童年时光里的快乐生活。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第二乐段旋律温馨,富有感染力。
整首歌曲既有教育意义,又能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钢琴伴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钢琴伴奏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童年的话题普遍感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2.学会歌曲的钢琴伴奏,并能独立演奏。
3.理解歌曲寓意,感受童年的美好。
4.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钢琴伴奏的学习和演奏。
3.理解歌曲寓意,感受童年美好。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学。
2.互动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3.情景教学法:创设童年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4.欣赏法:聆听优秀演奏版本,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钢琴伴奏等。
2.钢琴:用于教学演示和伴奏。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优秀演奏版本。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优秀演奏版本,引导学生欣赏。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学。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
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学生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点评并指导。
再次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合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有趣的童年场景。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小巴郎童年时的快乐生活。
歌曲共两句歌词,第一句描述了小巴郎在草原上奔跑的情景,第二句表达了他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愿望。
整首歌曲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草原文化和小巴郎这一角色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文化,感受小巴郎的快乐生活。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跳进音和高音部分的演唱。
2.重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歌词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模仿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小巴郎的快乐生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歌曲,了解草原文化,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学习歌曲,了解歌曲背景。
3.教学器材:钢琴、音响、投影仪、图片、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展示图片,介绍草原文化和小巴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旋律,注意跳进音和高音部分的演唱。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体会歌曲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角色(如小巴郎、太阳、草原等),用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进行角色扮演。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唱:小黄鹂鸟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唱:小黄鹂鸟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小巴郎童年时的快乐生活。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对新鲜有趣的音乐作品充满好奇。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风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3.学会与他人合作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提高。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美好场景。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3.准备录音设备,以便进行音乐欣赏和演唱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随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场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伴奏曲目。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童趣的歌词,展现了小巴郎童年时光的快乐生活。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学,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对音乐课程充满好奇。
他们在音乐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喜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这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的基本旋律,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的基本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以及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分组练习法等,让学生在聆听、模仿、合作中学习歌曲。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分组练习,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准。
3.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4.演唱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5.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歌曲节奏、旋律要点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