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
微循环知识课件

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 人体是复杂而又奇妙 的机体,仅靠心脏的有 限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 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 细胞,而必须靠微血管 自身的节律性的运动才 能将血液灌入细胞,同 时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 心跳并不同步,有其自 己的规律,这样微血管 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 的作用,变成了"第二心 脏"
冬季如何养生?
什么是“微循环”?
循环中的微血管非常的长,约9~12万 公里,能围绕地球的两周半。 微循环还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 人体的血管是“生命之河” 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最终端 的一级血液循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 行。
微循环是人体“生命的源泉”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 和养料,带走细胞产 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 代谢产物。 • 微循环正常与否,决 定着人体细胞的代谢 和功能。 • 微循环作为人体新陈 代谢,物质交换的场 所,作为人体的内环 境,是生命的最基本 的保证。
如何预防微循环障碍?
• 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 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 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 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血液 粘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毛细血管中 就可能发生淤滞,甚至堵塞,使组织细胞无法正 常代谢。细胞既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又不能及 时排出废物,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 挥。这时,人极容易发生疾病。特别是人处于睡 眠状态,血流速度更慢,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容易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就是这个原因。 • 改善微循环,特别是在睡眠时保持微循环的通畅, 不仅对睡眠有益,更是保护身体健康的必要前提。
• 微血管通透性改变, 组织水肿,血管收缩, 导致肾炎、肾衰、女 性盆腔炎、月经不调、 男性前列腺炎、膀胱 炎等。
微循环评估指标刘

微循环评估指标刘微循环评估指标是衡量微循环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一组指标。
微循环是指体内最小的血管系统,包括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与静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并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微循环评估指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测量,包括显微镜观察、红外线光谱、皮肤温度变化等。
以下是常用的一些微循环评估指标:1.毛细血管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的数量。
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意味着更好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能力,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毛细血管容量:指的是毛细血管内血液的容积。
毛细血管容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量,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3.毛细血管流速:指的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
血液流速的增加可以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速度,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与功能。
4.毛细血管血流反应性:指的是毛细血管对刺激的反应性。
血流反应性的增加可以使毛细血管更有效地调节血液流量,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与功能。
5.关键温度:指的是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
关键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功能的改变,提供了诊断循环障碍的重要线索。
微循环评估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功能常常受损,导致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评估微循环功能,可以及早发现血液循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微循环评估指标也在美容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皮肤的血液供应和毛细血管的功能状况对于皮肤的健康和外观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微循环评估指标,可以评估皮肤的血液循环情况,为美容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微循环评估指标是衡量微循环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对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美容领域,微循环评估指标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循环评估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健康评估和治疗方案。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交换:微循环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微循环从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通过微循环从组织中排出。
2. 维持稳态:微循环可以通过调节毛细血管的舒缩来调节血流量,从而维持组织的稳态。
当组织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时,毛细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流量;当组织代谢产物过多时,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流量。
3. 调节体温:微循环可以通过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舒缩来调节体温。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毛细血管会扩张,增加散热;当体温降低时,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
4. 免疫防御: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可以参与免疫防御过程,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5. 再生修复:微循环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总之,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维持组织的稳态,保证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其主要功能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血管中进行循环的过程。
它是整个血液循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非常复杂,主要涉及到微血管的网络和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等多种血管,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1. 维持组织的代谢:微循环通过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新鲜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帮助细胞代谢产生能量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活化免疫细胞:微循环是免疫细胞的主要活动场所,通过血液循环,免疫细胞可以在机体需要时迅速运输到各个组织,发挥抵御病原体和维护机体免疫平衡的功能。
3. 调节体温:微循环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通过控制周围血管的血流量调节体表的血流分布,从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4. 促进废物代谢:微循环在废物代谢和清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输废物和代谢产物到全身循环中,从而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5. 维持血压稳定:微循环通过调节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的血管阻力,帮助维持全身循环的血压稳定。
总结来说,微循环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够帮助细胞清除代谢产物和废物,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和正常的代谢功能。
对于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和功能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动脉:微动脉是微循环的起点,它们是从小动脉分支而来,血液通过微动脉进入毛细血管。
微动脉的壁较厚,具有弹性,可以抵抗高压的冲击,同时也可以调节血管的血流量。
2.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微循环的主要通道,它们具有非常细小的直径,只有红细胞一个细胞的大小,因此可以使红细胞在其中逐个通过,以增加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接触面积。
毛细血管的壁非常薄,便于氧气和营养物质向细胞输送,同时也有助于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微静脉:毛细血管结束后,将汇聚成微静脉,然后进一步汇合成小静脉,最终血液回流到大的静脉系统中。
微静脉的壁较薄,比较柔软,在血管内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并且和周围的组织紧密结合,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再循环。
微循环ppt课件

体液调节
激素、生长因子等体液因素通 过与微血管上的受体结合,调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局部调节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可以 局部作用于微血管,调节微循
环的血流量。
整体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高级中枢对微循环进行整体调
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3
微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保证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输送到组织细胞,同 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温
免疫反应
微循环中的血管舒缩变化可以调节体温, 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和止血过程。
微循环的调节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微动脉的舒缩状态,从而调
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04
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 直接观察微循环的变化情况,适 用于表面微循环的观察。
02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无法观察到微血管内部的血流 情况。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循环进行观察,可 以观察到微血管和红细胞流动情况。
微循环障碍是指微血管网络中的血流不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充分传输 到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
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微循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对某些 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脉和微静脉。
血浆
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氧 气和代谢产物,通过微
微循环的3条循环途径,及其作用

微循环的3条循环途径,及其作用微循环的三条主要循环途径包括毛细血管-淋巴循环途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途径和毛细血管-间质液途径。
1. 毛细血管-淋巴循环途径
毛细血管-淋巴循环途径是指血液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其中的液体部分被淋巴液吸收,并通过淋巴管返回循环系统的过程。
这个途径的作用是移除组织中多余的液体、代谢废物和微生物等。
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血液循环和组织健康状态。
另外,淋巴系统还具有免疫调节和保护作用。
2.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途径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途径是指微循环中的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另一个毛细血管,在此过程中,一些物质如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被交换。
这个途径的作用是提供氧气和养分给组织,以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
另外,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途径对较小的血栓形成和白细胞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毛细血管-间质液途径
毛细血管-间质液途径是指毛细血管中的液体渗透到周围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之间的间隙,称为间质液。
此途径的作用是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移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
通过这个途径,体液和电解质在体内得到平衡,也有助于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此外,毛细血管-间质液途径还参与了炎症、体温调节等方面的生理功能。
总之,微循环在身体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身体的正常功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三种毛细血管的途径相互配合,以维持微循环功能的稳定和有效性。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城市交通微循环,是指在城市内部进行局部区域的交通优化重点解决交通问题。
它是指利用城市现有的各种交通设施(包括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公共自行车等)和交通工具,通过建设微循环系统,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并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微循环是指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对交通组织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城市交通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微循环的基本任务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在城市内部进行局部区域的交通优化,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并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微循环的优势是明显的。
它充分利用城市的交通资源,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同时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并降低城市的交通成本。
微循环系统可以通过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微循环还可以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连接性,提升城市的交通品质和服务效能。
微循环系统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噪音,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微循环系统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它可以扩大城市的交通市场,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提升城市的产业效能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微循环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北京市通过建设和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及加强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的管理,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并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
上海市通过发展有轨电车系统,以及优化城市的交通路网和现代化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提升了城市的交通品质和服务效能。
深圳市通过推动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但与此微循环还面临一些挑战。
微循环

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解除血瘀是治疗痧病的关键,通过挑刺放血,让淤积在微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堆积在组织间隙的各种代 谢产物排出体外,重新恢复正常的微循环功能,身体正常机能才得以恢复。 既然和淤血有关,那么能用什么药物解决这个问题吗,很多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比如红花注射液、葛根 素注射液等药可以选用,还有654-2也可考虑使用,这个药能够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的 目的,这个药也常用于休克的治疗,主张足三里穴位注射,安全、中西医结合,但要注意中高热病人、 有心脏病病人慎用。 静脉、口服用药的局限性:只能在血管内发挥作用,但对于堆积在组织间隙的多余代谢产物来说,短时 间内效果恐怕不佳,不如挑刺放血来得直接,这么一挑、一挤,垃圾就排出去了,直接、省事,立竿见 影。 关于输液和发痧治疗的问题:很多老人家说发痧不要去医院,输液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死亡,在回头 看看微循环障碍时的表现,微循环淤血、很多代谢产物在组织间隙堆积、无法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下输 液的话,本来微循环淤血已经很严重了,血液运行通路堵塞已经很严重了,这种情况下再有液体进入, 更加让不堪重负的微循环雪上加霜,所以,我们主张放血后再输液,而且输液最先应该是用生理盐水或 者糖盐,像我们很多脑梗塞的病人都主张用盐水稀释药物后静滴,因为用他们可以提高血管内渗透压水 平,有利于代谢产物从组织间隙往毛细血管内移动,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辩证看舌苔:舌红苔少的应注意是否是由于脱水导致血脉凝涩引起发痧,这时可以补液、补充电解质; 如果舌苔厚腻者,说明湿气过重,组织间隙可能滞留有大量液体,这时补液要慎重,本身水汽不化,再 补入则可能加重脾胃运化负担,于病无益。 痧病忌补:人参、黄芪、熟地、当归等补益药不用,尤其忌甘草,因甘味壅滞,易留邪,并使痧气缠绵 不愈,很多慢性痧病患者可能是由于进补不当导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动脉血压↓而中心静脉压↑,说明? 输液纠正休克时,除了观察动脉血压,还应 注意中心静脉压,为什么?
(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血管内血液受重力场影响, 产生
一定的静水压. 血压除心脏作功形成外, 还应加 上该部分血管静水压. 高低取决于 人体所取的体位. 因为静脉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 静水压对静脉功能的影响大. 人 在直立时, 可比卧位时多容纳400600 ml 血量.
4.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等
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静脉不仅是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通路,还起着血液储存的作用
(一)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0.4-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Pa(4-12 cm H2O )。 其值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四、微 循
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 (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
1. 营养通路(迂回通路) 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和功能:
◆ 通透性好,血流缓慢,利于物质交换; ◆ 交织成网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 毛细血管压↑ ↑ ↓ 炎症、充血性心功 静脉压↑ ↑ ↓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 血浆胶体 ↑ ↓ 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舯 淋巴 ↑ ↓ 丝虫病、癌症等 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 ↑ ↓ 烫伤、细菌感染 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舯
(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管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重要辅助系统 毛细淋巴管 → 大淋巴管 → 淋巴导管和胸导管 → 大静脉
(一)淋巴液的生成
正常: 120 ml/hr, 2-4 L/day 任何增加组织液压力的因素都可增加淋巴液的生成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1. 回收蛋白质
2. 运输脂肪和营养物质 3.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平衡
2. 直捷通路 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特点和功能: ◆ 血流较慢,非物质交换; ◆ 骨骼肌中多见。 3. 动-静脉短路
组成: 吻合微动脉和 微静脉的通路, 管壁类似微动脉。 特点和功能: ◆ 不需要进行物质交换,发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 ◆ 在体温调节中起作用。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决定组织液生成的力取决与滤过与 重吸收力量的对比。其差值为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动脉端:
(30+15)-(25+10)
=10 mmHg 静脉端:
(12+15)-(25+10)
=-8 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