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合集下载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西欧和中国都曾经存在过封建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封建制度在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西欧封建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之比较。

一、政治制度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君主制,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由上帝授予的。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国王的权力逐渐向贵族阶层和教士阶层分散。

在贵族阶层中,最有权力的是领主,他们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私人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于国王的统治。

教会的权力也与国王相当,因为教会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国王信徒的心灵,所以教会可以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影响。

与此不同,中国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权力基于皇帝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是天赋的。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享有绝对权力,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进行挑战。

封建社会中,王侯将相、州县官吏、地方豪强和士人等群体都与皇帝的权力有关,他们在政治上的角色和议程都由皇帝控制。

二、社会结构差异西欧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种姓制度和贵族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和农奴。

贵族是社会最顶层的人,他们通常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

平民是介于贵族和农奴之间的人,他们通常是手艺人、商人和自由农民。

而农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拥有极少的权利,被视为财产,可以随时被买卖。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

人们被分成九个等级:皇帝、官僚、士人、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奴隶、佃农和神职人员。

在这些等级中,官僚、士人和商人通常享有较高的地位和财富,而农民和佃农则占据社会大多数人口。

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共同影响,社会上的流动性比西方社会低得多。

西欧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通常是由一位大地主或贵族领导的,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家产,雇用许多农奴和仆人。

家庭成员包括大地主、家族成员、仆人和农奴。

在这些家庭中,大地主或贵族通常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决定家族的政治和经济命运。

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结构也非常重视家族的传统和家长的权威。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

西方称为中世纪。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形成原因如下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

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

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

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

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

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1没有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强大的中央政府和文官集团,2普通人民对教权过分强大的反对,3形成了部分权利义务思想,在一定条件下讲法治,4还没有搞清人权和神权的关系,还在为什么灵魂到天堂之类的费心。

5开始形成法治的规则的处事习惯,虽然好多规定是不公来的,但都有一定的规范,且人们这时意识到了私有与公有的关系。

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

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

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

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

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

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西欧中世纪社会特征
欧洲中古夜沉沉,封建社会多特征:
1.经济方面经济自给又自足,封建庄园广盛行。

2.政治方面教会世俗封建主,共同统治压臣民。

3.思想方面封建神学禁异端,控制文化独专行。

4.外交方面世界各洲联系少,社会发展不平衡。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第一节新航海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15、16世纪之交)
A、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
一、背景(原因)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初兴盛,黄金铸币量激增。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寻金热”,需求黄金各阶层。

马可著书①富东方,西人梦求去淘金。

3、商业危机欧人东去路不畅,东方物品难西行。

控制商路奥斯曼,西欧远航辟蹊径。

4、有利条件航路开辟有条件,经济发展作后盾。

a 客观方面地圆学说渐盛行,航海使用罗盘针。

造船技高装火炮,远洋航行有信心。

b主观方面西葡传播天主教,王室支助忙远征。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指从中世纪初开始,在西欧国家广泛实行的一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下面主要介绍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首先,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认为土地是生产资料的主要形式,而农民和手工业者是财产的基础。

封建主义强调地主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民则作为农奴或臣民居住在土地上。

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是相互关联的,地主通过将土地赐予领地主,以换取其忠诚和服从。

这种关系也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国王、贵族和农民。

其次,西欧封建制度以农业为基础。

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农民为领地主居民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

农民从土地上不断地支付租金和税收给地主,以换取土地的使用权和保护。

农业生产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来源,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地主手中。

第三,西欧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是分散的权力结构。

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中央集权和边缘自治之间取得了平衡。

国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他需要依靠贵族来行使统治。

通过将土地赐予贵族,国王可以得到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并维持王权。

贵族则在地方上独立统治其土地上的农民,形成小规模的自治区域。

这种分散的权力结构既保证了国王的统治,又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最后,西欧封建制度具有明确的法律和仪式。

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秩序和权威,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继承权和纠纷解决等事项。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否则将受到惩罚。

此外,封建社会还有丰富的仪式和礼节,这些仪式和礼节帮助维系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定。

总结起来,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封建主义、农业经济、分散的权力结构以及明确的法律和仪式。

这种制度在西欧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个世纪,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西欧封建制度是指在中世纪西欧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封建主义是其基础。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阶级制度,以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为基础,通过封建契约和封建等级体系来规定土地所有权和支配关系。

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地主部分拥有土地所有权,而佃农则通过出卖劳动力或上缴粮食等形式来获取土地的使用权。

第二,封建等级体系严格。

在西欧封建制度中,封建等级体系是严格而复杂的。

按照等级从高到低可以分为国王、贵族和农民三个主要等级。

国王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贵族享有特权地位,而农民则是贵族的附属,必须依附于贵族的领地中从事农业劳动。

第三,封地制度被广泛应用。

封地制度是封建制度的核心,基于封建契约,贵族将他们的土地分封给农民,作为农民劳动的回报,农民需要向贵族交纳地租和农日劳役。

封地是封建制度的基本单位,农民必须服从贵族的统治,为贵族提供农产品和服役。

第四,封建家庭是社会组织形式。

在封建制度中,家庭是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封建贵族的权力通过家族继承的方式传承,家庭的成员是一个村庄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

第五,军事和地方行政合二为一。

在封建制度下,军事和行政权力通常是相互关联的。

贵族作为军事和行政的统治者,通过控制地方军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贵族还委任自己的亲信或家族成员来管理自己的封地,以确保封地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封建制度在西欧社会中存在了几个世纪,并影响了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组织形式。

封建制度通过建立封建契约和封建等级体系,使贵族能够统治和支配农民,同时保证了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然而,封建制度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级的壮大,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公元9至15世纪。

在这个时期,西欧社会呈现出了封建主义的特征,封建领主和农奴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阶层。

本文将就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

由于外敌入侵和战乱频繁,人们渴望得到更强大的保护,于是开始依附于军事实力雄厚的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通过赐地等方式吸引人们归附,形成了封建领地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领主控制着土地和农奴劳动力,农奴则为封建领主提供财富和劳动力。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呈现出严格的阶级分化。

封建社会分为贵族、神职人员、自由民和农奴等不同的阶层,阶级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其次,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是稳固的。

封建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农奴则只有使用权,不能自由流动或转让土地。

再次,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封建农业。

农奴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耕种,一部分产出归封建领主所有,农奴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

最后,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领主享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形成了一种以封建领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封建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分化为欧洲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提供了基础。

其次,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为后来的西方国家建立了法治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最后,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模式为欧洲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其兴起、特点和影响都对欧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3003字】。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总结报告一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⑴、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封建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⑶、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巨大,政教冲突激烈,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上。

二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形成原因⑴、西欧政治格局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原因1.地理因素因为西欧被许多河流和山脉分隔开,边缘也被海洋切割了。

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阻碍了各小国间的交流。

地理因素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障碍。

2.西欧封建制度:欧洲封建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城市兴起前的庄园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西欧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下,一些大庄主往往不听从中央的管辖,一度造成庄园割据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西欧专制的力量。

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3. 历史遗留问题:西欧没有经历长期统一的朝代。

因此,西欧没有实现过民族融合和思想统一的阶段,各民族矛盾重重,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局面。

⑵、西欧封建等级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 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

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特点
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形成,同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过程相似,都有两个此消彼长的关系所搭建。

而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君权相权、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矛盾,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反映了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及变化过程、自由农民农奴化过程这两个过程,也就是封建化过程。

1.西欧封建化过程的开端
萨利克法典
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由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的利克法典形成。

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
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2.封建化过程
一,自由民的农奴花
起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
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 561 ~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于是,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
847 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
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 11 世纪.
二、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
六、七世纪,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第二阶段:
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
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反抗的,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而是绝对君主制了。

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时期,马特的采邑制改革继续实行,各级领主有自己的附庸骑士,形成层层分封.打仗时,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军队中参加其直接领主指挥的军队,并且只是单线联系
采邑制的影响:
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
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
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采邑制的漏洞
每一骑士都靠自己采邑的农民的赋税和劳役生活,这一骑士对自己的采邑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管理权.国王有时还把一些豁免权赐给一些大领主和教会贵族,豁免权也叫特恩权,指这些领主的领地可不受国王代理人或官员管辖.这样一来,就使采邑领地具有独立王国的趋势.
第三阶段:混乱的开端
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
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
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查理曼死后,王权的分散,无休止的内战,外族的入侵,使原本有序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统治走向混乱.原来的封疆大吏一一伯爵,以自己的附庸为后盾,从王室官员演变为独立的地方王公。

从本质上说,政治分裂是封建制度最正常、最普遍的社会状态。

对王权而言,封建制度的兴盛正是王权的阴暗时代。

相比西欧,中国明末时传教士铸造的西洋炮火却没有引发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一部分是因为西欧的封建制度本身就不同于中国的。

它的权利是有限的,如领主和附庸的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就能很好的体现西方封建制度的这一特点。

延伸:西欧封建庄园
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

一般而言,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都以劳役地租为主。

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大部分。

综上,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1、体系严密、组织松散的封主封臣制
2、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强大影响力,教皇有极大的权利,各主教对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3、没有清晰的国家概念,政治行为更多由贵族领主进行,国王的权利受到较大限制。

(此篇小论文史实及评价参考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