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级划分
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

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1. 背景介绍地震是地球表面突然释放的能量所导致的地球内部振动现象。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地震的预警和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国家地震局制定了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旨在提高国家对地震应急的响应能力。
2. 等级划分标准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地震的危害程度将地震分为四个等级:- Ⅰ级响应:当发生重大地震时,国家地震局将启动Ⅰ级响应,此时各级地震局、市县地震局和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地震动态和应急处置建议,确保最大程度减少地震灾害。
- Ⅱ级响应:当发生较大地震时,国家地震局将启动Ⅱ级响应,要求各级地震局、市县地震局和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地震动态和应急处置建议,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 Ⅲ级响应:当发生一般地震时,国家地震局将启动Ⅲ级响应,要求各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地震动态和应急处置建议,指导地方加强地震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 Ⅳ级响应:当发生小震时,国家地震局将启动Ⅳ级响应,此时主要是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地震动态和应急处置建议,指导地方做好地震救灾准备工作,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3. 等级划分标准的意义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提高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地震应急响应等级进行划分,能够使各级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和地方政府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按照相应的等级要求,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实施情况截至目前,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实施。
地震发生后,各级地震监测预报机构和地方政府都能够根据地震的危害程度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等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地震等级划分表

地震等级划分表地震等级划分表是指根据地震的震级大小,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表格。
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表有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和中国特有的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
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是通过对地震波振幅进行测量,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字指标,称为“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根据这个指标,将地震分为以下5个等级:1. 震级小于3.5:微弱或无感知,只能被仪器探测到;2. 震级在3.5到5.4之间:能够被人感知,但一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3. 震级在5.5到6之间: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4. 震级在6到6.9之间:可能会引起中度破坏;5. 震级大于7:可能会引起严重破坏,并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
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是通过对地震后人类和建筑物的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将地震分为以下12个等级:1. 无感:无人感知;2. 微震:有些人能够感知,但不会造成损失;3. 轻微烈度:可能会引起轻微损失;4. 微烈度: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5. 弱烈度: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失;6. 中等烈度:可能会引起中等程度的损失;7. 较强烈度: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损失;8. 强烈烈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损失,并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9. 极强烈度: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损失,并对广大区域产生影响;10. 特大灾害性质级别1-3(简称特大一、特大二、特大三):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整个区域甚至国家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地震等级划分表是根据不同指标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表格。
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和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是两种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表,它们的划分标准和等级数量都不同。
了解地震等级划分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引言: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科学家们提出了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震烈度与抗震等级对照表的相关内容。
一、抗震烈度抗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波在地面上传播时,产生的地面运动的强度。
抗震烈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I度至XII度共12个等级。
其中I度为不可感知的微震,XII度为破坏性极强的特大地震。
1. I度(不可感知):地震仅能被高精度仪器探测到,人类无法感知。
2. II度(微震):地震仅能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被少数人察觉到,但不会引起任何破坏。
3. III度(轻微):地震能被室内的人感觉到,室外的人多数不察觉,但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4. IV度(较轻):地震能被室内外的人感觉到,但只会对一些低质量的建筑物造成轻微破坏。
5. V度(中等):地震能被大多数人感觉到,会对一些普通建筑物造成破坏,但不会引起重大灾害。
6. VI度(稍强):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一些房屋和建筑物造成破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7. VII度(较强):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一些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8. VIII度(破坏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大部分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9. IX度(毁灭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几乎所有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引起大规模灾害。
10. X度(特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绝大部分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11. XI度(极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几乎所有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可能引发巨大灾害。
12. XII度(特大):地震能被所有人感觉到,会对所有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巨大人员伤亡。
二、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用来评估建筑物对地震的抗震能力的等级。
抗震等级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分为一级至八级共八个等级。
地震烈度等级划分标准(一)

地震烈度等级划分标准(一)地震烈度等级划分标准定义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用于描述震区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破坏程度。
划分标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烈度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破坏程度法–I度:无感或微震,建筑物破坏、地面无变化;–II度:明显摇晃,屋顶、烟囱等部分有轻微破坏;–III度:人感强烈,室内物品被抛撒出来,破坏较严重;–IV度:建筑物轻微受损或破坏,烟囱、壁炉等物体倒塌;–V度:建筑物受损严重,部分坍塌;–VI度:建筑物严重破坏,部分倒塌,大部分倒塌;–VII度:建筑物损毁严重,大部分倒塌。
•動員法–一级(轻微震感):只有一些震感,无破坏,部分贵重陈设的震动了;–二级(柔和摇晃):震感较强,普遍有震动,砖头墙上会出现细小的裂缝;–三级(轻微损坏):房屋有震动,有石灰、水泥等薄层的墙体小开裂;–四级(一般损坏):小部分房屋因震动而有大的破坏,大梁亦可能出现开裂;–五级(较严重损坏):多数房屋有大的破坏,有些威胁整座建筑物的安全;–六级(严重损坏):多数房屋受到破坏,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房屋已倒塌;–七级(非常严重损坏):几乎所有房屋受到破坏,有一部分已倒塌。
•损失法–I度:无人员伤亡,无破坏;–II度:有人员轻伤,一些简易建筑物受到破坏;–III度:有人员重伤及死亡,大多数建筑物受到轻度损坏;–IV度:有人员严重伤亡或死亡,大多数房屋受到重度损坏;–V度:有大量人员严重伤亡或死亡,大多数建筑物毁坏或倒塌;–VI度:大面积区域受到严重破坏;–VII度:几乎所有建筑物倒塌,人员损失严重。
结语地震烈度等级划分标准的存在,为我们科学评估和预警地震灾害提供了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地震知识普及,提高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中国烈度标准–中国目前采用的是烈度十度标准,等级为1-10度;–I度:对正常人不可察觉;–II度:对正常人能觉察,文具、钟表会出现微小晃动;–III度:对正常人能醒目感觉,室内的器具有轻微晃动;–IV度:室内能倒立放的物品会倒,室外能站立的人受到影响;–V度:跳物皆会跳跃,建筑物处于震感状态;–VI度:建筑物产生轻微破坏,普通房子中器皿碎裂;–VII度:部分建筑物倒塌,容易受损的房屋有进一步的破坏;–VIII度:现代化建筑物有局部的破坏,老房子普遍有严重的破坏;–IX度:大量建筑物倒塌,现代化房屋与土房均有相当的破坏;–X度:相当一部分建筑物受到极严重的破坏,几乎所有房屋受损。
1到10级地震分别有什么感觉-

1到10级地震分别有什么感觉?1到10级地震分别是什么感觉1、Ⅰ度,微震;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Ⅱ度,小震;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Ⅲ度,小震;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Ⅳ度,小震;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Ⅴ度,中小地震;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Ⅵ度,中地震;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Ⅶ度,中地震;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Ⅷ度,中地震;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Ⅸ度,大地震;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Ⅹ度,大地震;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地震逃生的自救方法如果在室内,尽量躲在牢固的桌子、床下或承重墙墙角,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并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
在晃动停止后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
如果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应趴在座椅旁或舞台脚下。
如果在教室内,应迅速躲在课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教室。
如果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到开阔地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
在逃生过程中,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乱跑乱窜,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地震几级以上有危险地震从4.5级开始就会有伤害性了,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情况。
根据地震等级的划分,4.5级地震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烟囱掉砖;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此时就会有危险。
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地震破坏等级又称为烈度,是用来评估地震对地表造成破坏程度的一种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烈度标准是日本的日本气象厅标准和中国的中国地震局标准。
日本气象厅标准将烈度划分为10度,分别是0度、1度、2度、3度、4度、5度、6度、7度、8度和9度。
其中0度表示无感地震,9度则表示最大烈度,造成极大破坏。
例如,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烈度达到了7度。
中国地震局标准将烈度划分为12度,分别是I度、Ⅱ度、Ⅲ度、Ⅳ度、Ⅴ度、Ⅵ度、Ⅶ度、Ⅷ度、Ⅸ度、Ⅹ度、XI度和XII度。
其中I度和Ⅱ度表示不易察觉的微震,XII度则表示极度破坏,整个区域变为废墟。
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烈度达到了XI度。
这些划分标准,对于地震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都至关重要,也方便人们对地震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
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大全

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大全地震一共分多少个等级?地震震级一共分为9个等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发生的类型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
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
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
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
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地震应急响应等级 划分与实施

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与实施地震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害怕。
想象一下,大地突然开始摇晃,房子也跟着晃动,那种感觉太吓人啦!所以,为了能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尽可能地保护大家,咱们就得了解地震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和实施。
先来说说地震应急响应等级是咋划分的。
这就好比给地震造成的影响分个“等级班”。
一般来说,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和一般地震灾害这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呢,那可是最严重的情况。
比如说,造成 300 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1%以上的地震。
这就像是一场超级大风暴,把一切都搅得乱七八糟。
重大地震灾害稍微好点,但也很糟糕,死亡人数在 50 人以上、300 人以下,或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较大地震灾害呢,死亡人数在 20 人以上、50 人以下。
一般地震灾害相对来说轻一些,死亡人数在 20 人以下。
那划分好这些等级之后,又该怎么实施相应的措施呢?比如说,要是碰上了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那整个国家都会行动起来。
救援队伍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医疗人员、物资啥的都会迅速集结。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遭受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地区,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在废墟中寻找生还者。
有一位救援队员已经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因为他知道,每多坚持一分钟,就可能多救出一条生命。
重大地震灾害发生时,省级政府会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较大地震灾害出现时,市级政府会挑起大梁,组织救援和重建。
一般地震灾害呢,主要就是县级政府来负责处理啦。
总之,地震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和实施,就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地震发生,但了解这些知识,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上了一道保险,能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更加从容和有准备。
希望咱们永远都用不上这些知识,但万一遇上了,也能心里有底,不慌不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享资料 开放词典 新浪首页
在线义诊:男性泌尿问题
蔷花水月
(1) 退出
级别:新手 知识人积分:35 新浪通行证号:2181747455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管理员推荐
更多
如何应对雾霾天天气? 我家住在一楼,总是很潮湿,床... 看雪去哪看好? 中国古时有哪十大名泉? 印尼地震会引起海啸吗?
6
飞科电动剃须刀 正品专柜全国联保 三...
178.00
相关词条
地震 等级 几个
更多
赞助商
隆鼻不用假体? 我被哈佛大学录取啦! 清华北大高级总裁研修班 30分钟坐在家里提高成绩 新知点与课外辅导的区别
轻松解决减肥顽症 秀域古方减肥,传承古方养身秘方,排
投资儿童乐园!轻松赚钱 家宝贝儿童乐园加盟,专业品牌值得投
完美祛斑,告别烦恼! 快速祛斑,告别斑点。快速祛斑,告别
fmy1891 来自爱问知识人 2011-08-10 07:29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评论
为您推荐的相关问题 弗洛伊德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著作?
2011-08-09 19:15
游戏等级到几级才可以当大师 来自微什么
等待您来回答 10 envi tm遥感图像提取水体中叶绿素浓度具体步骤 20 高温离心循环风机设计 10 南风天能贴东西上墙吗
75.00
热点推荐
更多
煮面条如何避... 职业台球选手... 驾驶证丢失怎么补办 圣诞节为什么要吃火鸡?有什么特... 看中网比赛可以带单反相机吗?... 如何延长硬盘使用寿命? 婆媳关系应该怎么处理
/b/18960481.html
2013-4-20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_爱问知识人
Page 2 of 2
1、它反映了形变规模的大小,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最好的物理量。 2、它是一个绝对力学标度,不产生饱和问题。对大震、小震、微震甚至极微震、深震均 可测量。 3、能够与我们熟悉的震级标度衔接起来,对于破坏性地震,Mw≈MS。 4、它是一个均匀震级标度,适于震级尺度范围很宽的统计。 5、矩震级是一个绝对的力学标度,没有饱和现象。 6、如果使用矩震级,历史上曾发生的一些巨大地震的震级都发生了变化。如:1906年美 国旧金山8.3级地震,Mw=9.7;1960年智利8.3级地震,Mw=9.5;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 震,Mw=9.2。 关于每个地震网的数据后面都有的残差,这就是说他们测到的震级会有偏差(误差),残差 越小越精确。
求教车主,东风本田思域省油吗?油耗一般在什么范围... 建筑外窗气密 水密 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2013-04-19 21:13 2013-04-18 20:09 2013-04-18 14:07 2013-04-17 21:00 2013-04-15 11:49
更多
6
光科剃须刀GS-6018 刮胡刀剔须刀 送...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_爱问知识人
Page 1 of 2
首页
nmlkji 全文
nmlkj 标签
nmlk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团队
知识人团队
用户榜
问题库 > 科学技术与学问 > 自然科学 > 地球 > 提问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
专家团
提交查询内容
aug_04
地震
推荐
举报
关注
分享
2011-08-09 19:15 来自爱问知识人 浏览量:1186 评论(1)
¥430.00
已售出92件 正品 威可多 12 款蓝黑修身西服 西装 爆款
©1996-2012 SINA 免责声明 使用帮助 意见反馈
/b/18960481.html
2013-4-20
满意答案 此答案由管理员代为选出,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fmy1891
震级 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 (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 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 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级原先仅是为了研究美国加州地区发生的地震而设计的,并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 地震仪(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测量。里克特设计此标度的目的是区分当时加 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而灵感则来自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 等。 为了使结果不为负数,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 平位移为1微米(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大精度)的地震作为0级地震。按照这个 定义,如果距震中100千米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毫米(10^3微 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3级。里氏震级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现代精密的地震仪经常记录到 规模为负数的地震。 改进后的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 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倍(准确地说是根号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 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 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 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1960年智利大地 震,里氏8.9级(后修订为里氏9.5级)。另外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美国一监测机构称 里氏震级为9.0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 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 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以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 面波震级(Ms):深度20-180,震级5-8级,一般具有可比性; 体波震级(Mb):深度16-100(一般用于深源震级测量),震级4-7级; 近震震级(Ml):测量范围400km内,震级2-6级; 矩震级(Mw):适用范围:无限制,震级>3.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科学家在研究全球地震年频度与面波震级Ms的关系时发现,缺失 Ms超过8.6的地震。他们认为,当Ms超过8.6以后,尽管地表出现更长的破裂,显示出地震有更 大的规模,但测定的面波震级Ms值却很难增上去了,出现所谓震级饱和问题。于是,从反映地 震断层错动的一个力学量:地震矩M0出发,又提出一种新的震级标度:矩震级Mw。 在力学里,矩的概念是用来讨论物体转动问题的。例如,用双手放在桌子的两边,在水平 方向上一只手向前推,另一只手向后拉,桌子就可能转动。桌子是否转得动以及转动量的大小 不仅与这对力的大小,而且与这对力的距离有关。这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力偶。 衡量这对力偶对于转动作用大小的是力偶矩,其量值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值与它们之间的距离之 乘积。这个概念被引伸到断层位错问题,可用断层面积、断层面的平均位错量和剪切模量的乘 积定义地震矩。 矩震级标度有以下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