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是一种常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和船舶等领域的液压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液压系统所需的高压油液。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基本结构和组成部件:伺服油泵主要由驱动轴、泵体、转子、定子、进油口、出油口、压力调节阀等组成。

其中,驱动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发动机或电动机相连,驱动转子在泵体内旋转,通过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2. 工作原理: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容积变化的原理。

当驱动轴旋转时,转子也随之旋转。

在转子的作用下,液体通过进油口被吸入泵体内,然后被压入出油口。

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不断变化,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3. 离心力的作用:当转子旋转时,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迫向外移动。

由于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是逐渐减小的,液体在进入配合间隙时被压缩,从而提高了液体的压力。

当液体通过出油口排出时,液体的压力达到最大值。

4. 容积变化的原理:伺服油泵的容积变化原理是指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随着转子旋转而不断变化。

当转子旋转到最大容积时,液体的吸入达到最大值;而当转子旋转到最小容积时,液体的排出达到最大值。

通过转子和定子之间配合间隙的变化,实现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5. 压力调节阀的作用:伺服油泵通常配备有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液体的输出压力。

当输出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压力调节阀会自动打开,将多余的液体回流到进油口,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工作压力。

当输出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压力调节阀会自动关闭,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总结: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容积变化的原理,通过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配合间隙的变化,实现了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它在液压系统中起到提供高压油液的作用,通过配备压力调节阀可以控制输出压力。

伺服油泵在工程机械、汽车和船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这些领域的液压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动力支持。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元件,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供稳定的液压能量来驱动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器,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分为四个步骤:吸油、排油、回油和控制。

1. 吸油阶段:
伺服油泵通过旋转式齿轮或柱塞等结构,利用机械力将液体从油箱中吸入泵体内。

在这个过程中,泵体内部的容积不断增大,形成一个低压区域,使得液体能够被吸入。

2. 排油阶段:
当泵体内的容积达到最大值时,泵体内部的压力开始增加。

这个时候,泵体内的液体会被推向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器,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

排油阶段是伺服油泵工作的关键阶段,它决定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3. 回油阶段:
当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器完成工作后,液体会回流到伺服油泵的回油腔。

回油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液体能够顺利回流到油箱中。

这个过程中,伺服油泵会通过特定的结构和阀门控制回油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液体能够顺利回流。

4. 控制阶段:
伺服油泵的工作还需要通过控制来实现。

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

手动控制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调节伺服油泵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所需的液压能量输出。

自动控制则是通过传感器、电子控制器等设备来感知和调节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液压力学和机械传动原理,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方式,能够提供稳定的液压能量,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伺服油泵的选型和使用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是一种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关键元件,它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来调整输出液压流量和压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原理。

一、伺服油泵的基本结构伺服油泵主要由机电、泵体、调节阀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机电负责驱动泵体的旋转,泵体则通过内部的齿轮或者叶片等结构来产生液压流量。

调节阀用于控制液压流量和压力的调节,而控制电路则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变化来调整调节阀的开度和泵体的工作状态。

二、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1. 输入信号的接收伺服油泵通常会接收一个输入信号,该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号。

这个输入信号可以来自于液压系统的控制阀、传感器或者其他控制设备。

2. 信号处理控制电路会对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适合伺服油泵工作的信号。

这个处理过程可能包括放大、滤波、线性化等操作,以确保输出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输出信号的调整根据经过处理的输入信号,控制电路会调整调节阀的开度和泵体的工作状态。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控制电路会相应地调整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改变泵体的液压流量和压力输出。

4. 液压流量的调节调节阀的开度决定了泵体的液压流量输出。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控制电路会通过调节阀的开度来改变泵体的液压流量。

较大的开度会导致更大的液压流量输出,而较小的开度则会导致较小的液压流量输出。

5. 液压压力的调节伺服油泵还可以通过调节阀来控制液压压力的输出。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控制电路会相应地调整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改变泵体的液压压力输出。

较大的开度会导致更高的液压压力输出,而较小的开度则会导致较低的液压压力输出。

6. 反馈控制为了确保伺服油泵的输出能够准确地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通常会采用反馈控制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通过传感器来监测泵体的液压流量和压力输出,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调节阀的开度,以便实现更准确的液压流量和压力控制。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是一种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液压元件,它主要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泵体旋转,从而产生液压能量,并将液压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动机驱动:伺服油泵通常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通过连接轴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泵体的旋转运动。

电动机的转速和功率会直接影响到泵的工作效率和输出能力。

2. 泵体旋转:伺服油泵的泵体内部有一对齿轮或叶片,当电动机驱动泵体旋转时,液体被吸入泵体并被压缩,形成高压液体。

3. 液体输送:高压液体通过出口管道输送到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器或液压缸。

液体的流量和压力可以通过调整泵的转速和泵的内部结构来控制。

4. 压力控制:伺服油泵通常配备有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调整控制阀来控制输出液压系统的压力。

当液压系统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阀会自动关闭,防止压力过高。

5. 流量控制:伺服油泵还可以通过调整泵的转速和泵的内部结构来控制输出液压系统的流量。

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工作速度和效率。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上步骤简单描述,但实际应用中还会有更多的细节和技术参数需要考虑。

例如,伺服油泵的工作效率、压力范围、流量范围、噪音水平、可靠性等都是选择和设计伺服油泵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结起来,伺服油泵是一种通过电动机驱动泵体旋转,将液压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控制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元件。

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床、冶金、航空、船舶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伺服油泵,可以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是一种用于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油液的流动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1. 液压系统简介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组成。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封闭的管路中传递压力,从而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控制。

2. 伺服油泵的作用伺服油泵是液压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液压系统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它能够根据系统的需求自动调节流量和压力,以满足系统的工作要求。

3.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液压泵是通过旋转齿轮、叶片或柱塞等来产生液压能量的装置。

伺服油泵通过控制液压泵的转速和流量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启动伺服油泵当液压系统启动时,电机会驱动伺服油泵开始旋转。

伺服油泵的转速和流量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调节。

步骤二:泵入液压油伺服油泵开始旋转后,液压油会被泵入液压系统中。

液压油从液压油箱中吸入,经过滤器过滤后,被泵入液压缸或液压马达中。

步骤三:调节流量和压力伺服油泵的转速和流量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调节,以满足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控制器通过控制伺服油泵的转速和流量,来调节液压系统中的流量和压力。

步骤四:控制液压系统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液压系统的流量和压力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通过控制伺服油泵的转速和流量,可以调节液压系统中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

4. 伺服油泵的优点和应用领域伺服油泵具有以下优点:- 精确控制:伺服油泵能够根据系统的需求精确调节流量和压力,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 节能高效:伺服油泵能够根据系统的工作需求调节流量和压力,避免能量的浪费,提高系统的能效。

- 稳定可靠:伺服油泵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伺服油泵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冶金设备、船舶、起重机械等领域。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是一种用于控制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关键元件。

它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原理伺服油泵由电动机、泵体、伺服阀和控制电路组成。

当电动机启动时,通过传动装置将机械能传递给泵体,使泵体内的柱塞或齿轮等工作元件开始旋转或往复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伺服阀通过控制油液的进出,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精确控制。

二、工作过程1. 启动过程:当电动机启动时,控制电路会发送指令给伺服阀,使其打开。

此时,泵体开始旋转或往复运动,产生液压能,并将其传递给液压系统。

2. 压力控制:伺服阀会根据系统的需求和设定值,调整进出油液的流量,从而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

当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伺服阀会自动关闭或调整进出油液的流量,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

3. 流量控制:伺服阀还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调整进出油液的流量大小。

通过改变泵体工作元件的运动速度或工作腔的容积,伺服阀可以精确控制液压系统的流量,以满足系统的工作要求。

4. 反馈控制:伺服油泵通常配备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再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伺服阀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三、优势和应用领域伺服油泵具有以下优势:1. 高精度控制:伺服油泵通过精确的控制阀门和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液压系统的高精度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节能环保:伺服油泵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自动调整流量和压力,避免能量的浪费,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3. 多功能性:伺服油泵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伺服油泵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 工业机械:伺服油泵可用于各种工业机械设备中,如注塑机、冲床、机床等。

它可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工程机械:伺服油泵可用于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中。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伺服油泵是一种常用于工业设备和机械系统的液压元件,它能够根据外部信号的控制,提供稳定的液压能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组成、工作过程以及应用领域。

一、伺服油泵的结构组成:1.1 油泵主体:伺服油泵通常由一个主体构成,主体内部包含了供油腔、回油腔以及控制元件等。

1.2 液压马达:伺服油泵的驱动部份通常由液压马达组成,它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并带动油泵的工作。

1.3 控制元件:伺服油泵中的控制元件主要包括压力阀、流量阀等,通过控制这些元件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对油泵的控制和调节。

二、伺服油泵的工作过程:2.1 吸油过程:当液压马达开始工作时,它会通过吸油管道吸取液压油,并将其送入供油腔。

2.2 压油过程:在供油腔内,液压马达会施加一定的压力,将液压油推送到工作装置或者液压系统中,以提供所需的动力。

2.3 回油过程:在液压系统中工作完成后,液压油将通过回油管道流回回油腔,以便再次被液压马达吸入和供油。

三、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3.1 压力调节:伺服油泵中的压力阀起到调节压力的作用,通过控制压力阀的开关状态和阀口的大小,可以调节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3.2 流量调节:伺服油泵中的流量阀用于调节液压油的流量,通过控制流量阀的开关状态和阀口的大小,可以调节液压系统的工作流量。

3.3 稳定性控制:伺服油泵通过控制压力和流量的稳定性,能够提供稳定的液压能量,确保机械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

四、伺服油泵的应用领域:4.1 机床行业:伺服油泵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机床设备中,用于提供稳定的液压能量,实现机床的高精度运动控制。

4.2 冶金工业:伺服油泵在冶金工业中常用于压力机、液压机等设备中,用于提供高压力和高流量的液压能量,以实现金属加工和成型。

4.3 汽车创造:伺服油泵在汽车创造领域被广泛应用,用于提供液压能量,驱动汽车的液压传动系统,如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伺服油泵是一种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液压元件,它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原理伺服油泵采用了反馈控制的原理,通过传感器感知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信号来调整伺服油泵的输出。

通过不断调整输出,使得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二、工作过程伺服油泵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感知:伺服油泵通过安装在液压系统中的传感器感知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

2. 信号反馈:传感器将感知到的压力和流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控制器。

3. 控制器处理: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后,将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传感器信号与设定值存在误差,控制器将根据误差信号来调整伺服油泵的输出。

4. 输出调整:控制器通过控制伺服油泵的工作参数,如转速、排量等来调整输出。

通过调整输出,控制器可以使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5. 反馈控制:伺服油泵不断地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和设定值进行比较,并调整输出,以保持液压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

三、特点与优势伺服油泵相比于传统的液压泵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精确控制:伺服油泵采用反馈控制原理,能够实现对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精确控制。

通过不断调整输出,能够使液压系统稳定在设定值附近,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2. 响应快速:伺服油泵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输出,满足系统对压力和流量的快速变化需求。

3. 节能环保:伺服油泵能够根据系统需求调整输出,避免能量的浪费。

相比于传统的液压泵,能够节约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可靠性高:伺服油泵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和高质量的元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5. 自动化程度高:伺服油泵可以与其他自动化设备进行联动,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伺服油泵工作原理及其与变量泵性能对比
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现用的开环变量泵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动力源不同。

开环变量泵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是注塑机专用三相电动机驱动开环变量泵,而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则是用伺服电机驱动油泵(齿轮泵或柱塞泵),液压系统的核心部分——动力源的改变,意味着液压系统的控制和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叙述伺服油泵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并将其性能与变量泵性能做一对比。

伺服油泵是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即将试用的这颗伺服油泵是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的。

伺服电机属于控制电机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和转换信号,如伺服电机将电压信号转换为转矩和转速,等等。

对控制电机的主要要求:动作灵敏准确、运行可靠、耗电少等,也适用于伺服电机。

在液压系统中,泵的输出功率为W=PXQ ,式中,P为泵输出压力,Q为泵输出流量,从该表达式中可以看出,改变泵的输出压力或输出流量,均可改变泵的输出功率。

我们知道,注塑机各个动作所需的功率不一样,而且变化较大,若能使泵的输出功率与负载功率相匹配,则可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不难看出,在负载一定的情况下,在定量泵液压系统中,由于泵输出的流量是一定值,但负载有速度要求,所以一部分流量需从主溢流阀流回油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溢流损耗。

另外,由于用比例节流阀做调速回路,所以又存在节流损耗。

在开环变量泵液压系统中,由于有斜盘改变泵出口的大小,从而改变了泵输出流量的大小,所以没有溢流损耗,但是,开环变量泵在流量控制状态下也存在着节流损耗,所以,开环变量泵的调速回路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闭环变量泵由于其是用一比例减压阀或比例伺服阀控制斜盘活塞,使斜盘保持一定的开口,当泵输出压力达到预定压力(由压力传感器监测)时,泵切换至压力控制状态,所以,闭环变量泵既无溢流损失,也无节流损失。

由于这类液压系统在国内都是用得比较多的,相信大家对这些系统的原理都已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

对变量泵(开环或闭环)液压系统而言,它有以下必要特性:
一液压系统构成必要特性:
A 节能;
B 压力、流量比例控制;
C 动作高响应。

二液压泵必要特性:
A 容积调速(流量可变);
B 高机械效率;
C 压力控制状态和流量控制状态能顺畅地切换。

同样,对于伺服油泵液压系统而言,它也应该有它的必要特性。

我们可以先对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做一番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导出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的必要特性。

交流伺服电机通常都是单相异步电机,有鼠笼形转子和杯形转子两种结构形式。

与普通电机一样,交流伺服电机也由定子和转子构成。

定子上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

笼型转子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子和普通三相笼式电机相同。

在这里我们以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机为例,其结构如图一:
图一: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机结构图
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如图由外定子,杯形转子和内定子脉冲计数装置四部分组成。

转子由非磁性导电材料(如铜)制成,内定子仅作磁路用。

这类交流伺服电机转动惯量很小。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感应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区别。

但是,交流伺服
电机必须具备一重要特性:可控性。

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

在控制绕组加控制电压(U
)的情况下,
2
励磁绕组和电容串联,产生两相旋转磁场,适当选择电容的大小,可使通入两个绕组的电流相位差接近90?,因此便产生旋转磁场,这个旋转磁场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圆形旋转磁场合成起来的。

这两个圆形旋转磁场幅值不等,但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它们切割转子绕组感应的电势和电流以及产生的电磁力矩也方向相反、大小不等(正转者大,
)反转者小)合成力矩不为零,所以伺服电机就朝着正转磁场的方向转动起来,随着信号(U
2的增强,磁场接近圆形,此时正转磁场及其力矩增大,反转磁场及其力矩减小,合成力矩
的相位,即移相180o(极性改变),变大,如负载力矩不变,转子的速度就增加。

如果改变U
2
旋转磁场的转向相反,因而产生的合成力矩方向也相反,伺服电机将反转。

若控制信号消
),伺服电机产生的磁场将是脉动磁场,脉动磁场分成的正失,只有励磁绕组通入电流(I
1
反向旋转磁场产生的转距T?、T? 的合成转矩T的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所以电机在控制绕组电压为零时,能立即停止,体现了控制信号的作用,如图二所示。

Array
=0时交流伺服电动机的T=f(s)曲线
图二:U
2
通常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子电阻特别大,使它的临界转差率大于1。

这样使伺服电机启动迅速,而且稳定运行范围大。

控制电压大小变化时,转子转速相应变化,转速与电压成正比。

控制电压的极性改变时,
转子的转向也将改变。

图三是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图三: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可以看出:普通的两相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常情况下都是在对称状态下工作,不对称运行属于故障状态。

而交流伺服电机则可以靠不同程度的不对称运行来达到控制目的。

这是交流伺服电机在运行上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根本区别。

所以,伺服电动机的作用是驱动控制对象。

被控对象的转距和转速受信号电压控制,信号电压的大小和极性改变时,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和方向也跟着变化。

现在我们可以导出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的必要特性: 一 液压系统构成必要特性:
A 节能;
B 动作高响应。

二 液压泵必要特性:
A 变速控制;
B 高机械效率。

三 伺服电机必要特性
A 高响应;
B 高效率;
C 低速时大转矩
n
四适应性
A 压力流量比例控制;
B 控制对象能顺畅地切换。

图四和图五分别是伺服油泵的马达效率和输出转矩图(与诱导马达对比)。

图四:伺服油泵的马达效率
图五:伺服油泵的转矩输出图
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图六是伺服油泵液压系统简图。

该系统也有两种工作状态:流量控制状态和压力控制状态。

在流量控制状态下,压力传感器所监测到的压力小于设
定的压力,伺服马达按流量控制状态工作,即控制伺服马达的转速,使泵的输出流量保持
为什么伺服油泵系统比变量泵(即使是闭环变量泵)系统更节省电力?1 伺服油泵的马达效率高。

2 伺服油泵在从保压状态到最大排出量时能节省更多的电力。

3 内控型变量泵必需在14bar左右时才能处于可控状态,而伺服油泵则可以在1bar压力下工作。

其中,
伺服马达的性能对省电性能直接的影响。

引入磁阻扭矩和含有稀士元素的永磁铁技术会使伺服油泵的节电性能更好。

由于伺服油泵所输出的压力、流量可以闭环控制,所以它的压力重复精度好,而且在低压力下也可以可靠的工作。

伺服油泵所输出的流量是靠数字信号来控制的,有很好的线性和低速可控性,其流量的重复精度也较高。

另外,伺服油泵所产生的噪音也较变量泵低。

然而伺服油泵也有它的缺点。

在变量泵系统中,在保压时不会担心电机的输出扭矩不同,因为电机的功率没有改变;伺服油泵在保压时转速减小,其输出扭矩必然减小,所以,伺服油泵的伺服马达必需是专用的、并且在低速时有较大扭矩输出。

另外,伺服油泵对电源的要求比较高,即使在变动幅10%以内,特别是在正侧变动时,由于主机运转条件、负荷条件,也会有超负荷报警的可能。

负荷容积较大且在高压维持状态下,如果忽然断电,可能会造成控制器的损坏。

下表是伺服油泵与变量泵系统的性能对比:
可以看出,伺服油泵在压力、流量的响应时间上比开环泵略高,其余均远优于开环变量泵。

伺服油泵的优点十分很突出:节电最高可达70%;低速、低压控制可靠;有较好的重复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