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学会分析冷战期间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斗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1.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缺乏了解,影响课堂参与度;2.讨论和分析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冷战背后的复杂因素;3.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深入探讨所有知识点。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课前提供预习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2.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逐步深入理解冷战背后的复杂因素;3.课后通过在线平台补充相关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冷战时期的新闻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感受冷战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冷战时期的美苏领导人或外交官,通过模拟谈判、辩论等形式,增进对冷战政策的理解。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对比冷战时期和当前的国际政治局势,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模拟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讲授法能够高效地传递系统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深入探讨,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境模拟法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体验角色,增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学会分析冷战期间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斗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1.学生对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缺乏了解,影响课堂参与度;2.讨论和分析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冷战背后的复杂因素;3.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深入探讨所有知识点。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课前提供预习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2.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逐步深入理解冷战背后的复杂因素;3.课后通过在线平台补充相关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片段、冷战时期的新闻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感受冷战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冷战时期的美苏领导人或外交官,通过模拟谈判、辩论等形式,增进对冷战政策的理解。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对比冷战时期和当前的国际政治局势,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模拟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讲授法能够高效地传递系统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深入探讨,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复杂因素;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境模拟法则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体验角色,增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件

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政治多极化。
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 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
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 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它不可能消除帝 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
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
易错易混错点混点合作当成堂诵成诵
当习堂题检检测测,夯实夯考实点考点
1、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在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签字:一
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
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D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
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下列哪一个条约
考点2 知道美国 “冷战”政策
人们都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 战争已经结束了,其实战争才 刚刚开始。
第一个战争指的是什么? 二战 第二个战争指的是什么? 冷战
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
合作
敌对
战略导弹防御系统
说明美国想称霸世界, 成为“世界领袖”。
美国
性作用的是( B )
A.人口实力
B.经济实力
C.资源实力
D.军事实力
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 C )
A.美国独霸世界→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发展
B.欧洲控制世界→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 C.美苏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
D.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多极化发展
5、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优秀课件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 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 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冷战”信号: 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 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 产主义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 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象。
西欧的衰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一般”一词
来 形 容 。 …… 美 国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 增 至 1945 年 的 1350 亿 美
元;……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思考:“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
1.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2.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经济上:
①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② 苏联:经济互助委员会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 和 遏 制 政 策 相 抗 衡 , 1949 年 1 月 , 在 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 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 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 展。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及社会 主义国家。
3.“冷战”形成: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 “冷战”的开始。
➢ 政治上: 美国:杜鲁门主义
苏联: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 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二十三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

故选A。
答案:A
[例2]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对峙近半个世纪,这(
)
A.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C.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通过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来解
决问题的题目。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两大组织“北约
组织和华约组织”,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大组织是
美苏对峙在军事方面的产物,故本题就可以转化为冷战的影 响是什么。正是由于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才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B
冷战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与 直接的战争方式对比,维护了和平,避免了战争;二是从 其采用手段上分析,客观上有利于冷战双方的发展、改革; 三是从发展角度看,有利于新型民族国家寻求新的发展道 路,脱离美苏两大国的控制,从而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化。 ①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东欧各国相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以 苏联 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
②欧洲大国和日本普遍衰落, 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头号强国。 (3)美苏战略利益的对立: ①美国确立了 称霸世界 的全球战略。 ②苏联致力于确保东、西边界的安全,并扩大在 世界 上的影响。
2.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 (1)冷战的信号: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 在 美国发表演说,呼吁美英合作,对付苏联。 (2)提出: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 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 想,后来称为“杜鲁门主义 ”。 (3)影响:标志着美苏 冷战 的正式开始。
[答案]
D
对冷战的理解: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苏双方为首的
2017秋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同步教学课件: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共32张PPT)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 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 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 “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 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材料中的 “自由制度”指的 是什么?马歇尔提 到的“援助”是什 么?其目的何在? 其实质什么?
探究: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联 系?
西欧 衰落
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霸主
妄图领导 世界
社会制度
矛 盾
国家利益
苏联实力 大大增强
推进世界 革命,增 加社会主 义影响力
日本 衰落
探究: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三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冷战
发起 者 象
(一)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 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来
丘吉尔
(三)两极格局形成(冷战)的过 程
1.政治上: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 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 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 始。 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 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
苏冷 联战 人时 对期 美苏 国联 人宣 说传 :画 ,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导 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在国际舞 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 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 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 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 世界格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 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第二,在两 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 事务中起主要作用。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 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二十三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 异同
• 1. 相同点 • (1)背景: 都发生在二战后初期, 美苏由战时
同盟关系走向对抗的形势下. • (2)实质: 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
量, 稳定资本主义世界, 确立美国的霸权地 位.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 运用.
• 2. 不同点 • (1)直接原因: 杜鲁门主义是针对“希土危机”
• (2)朝鲜战争: 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 占朝鲜半岛南北, 成立了_____________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大和韩国民. 1国950年, 朝鲜战 争爆发, 美国组织“______________”侵略 朝美鲜援,朝危, 害保新家联中卫合国国国安,军1全95.3中年国美人国民被志迫愿签军订抗停 战协议.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十启动
• 课程标准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
“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 的影响.
一、从盟国到对手 1. 原因: 二战中, 美、英与苏联结成同盟, 共 同反对法西斯. 二战结束后, 美国与苏联关系 恶化, 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东欧建立 ___人__民__民__主____政权, 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西欧 和日本衰落, 美国成为头号强国, 确立了 _称__霸__世__界_____的全球战略, 企图遏制苏联, 美、苏变成对手.
• 欧, 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全面认识两极格局
• 1. 形成条件 • (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 西欧国家普
遍 • 衰落, 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
冲垮, 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 (2)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 分别成为西方
• 1. 相同点 • (1)背景: 都发生在二战后初期, 美苏由战时
同盟关系走向对抗的形势下. • (2)实质: 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
量, 稳定资本主义世界, 确立美国的霸权地 位.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 运用.
• 2. 不同点 • (1)直接原因: 杜鲁门主义是针对“希土危机”
• (2)朝鲜战争: 美、苏以北纬38°线为界分 占朝鲜半岛南北, 成立了_____________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大和韩国民. 1国950年, 朝鲜战 争爆发, 美国组织“______________”侵略 朝美鲜援,朝危, 害保新家联中卫合国国国安,军1全95.3中年国美人国民被志迫愿签军订抗停 战协议.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十启动
• 课程标准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
“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 的影响.
一、从盟国到对手 1. 原因: 二战中, 美、英与苏联结成同盟, 共 同反对法西斯. 二战结束后, 美国与苏联关系 恶化, 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东欧建立 ___人__民__民__主____政权, 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西欧 和日本衰落, 美国成为头号强国, 确立了 _称__霸__世__界_____的全球战略, 企图遏制苏联, 美、苏变成对手.
• 欧, 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全面认识两极格局
• 1. 形成条件 • (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 西欧国家普
遍 • 衰落, 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
冲垮, 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 (2)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 分别成为西方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3

白宫
克里姆林宫
一1①.兵项雅.时力 目从尔代塔盟1背体2国1景7系.到5确:万对美立(国了手19战45年后)两极1格14局0万的苏(基1联9本45轮年廓);
②飞二机战改1变94了1-世45界产1政9.治2万力架量对19比43:-4美5年国均成产为4万资架本 主航义母头号强30国艘,(苏19联45是.8)唯一与无之(抗1衡95的8年大才国有;) ③核美武苏器在意194识5年形爆态炸、原社子会弹制度1和94国9年家爆利炸益原上子的弹差 异直军和接事基矛原地盾因。:亚战非后欧美近苏50失0个去战时驻扎同西盟起的易北基河础东至;三八线 重钢要产原量因5.:11社亿会吨(制1度93和9-意45识)形0.态93的亿吨对(立1;939-45) 根石本油原因14:.6两亿国吨(在1国93家9-利45益)上1.的72冲亿吨突(。1939-45)
2.黄两金极对占峙世格界局的7的4.5形% 成:
一.从盟国到对手 1.时代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确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 主③异政义和治美头矛上苏在号盾:杜强。意鲁国识门,形主态苏义联、“是社铁唯会说幕一制”与度演之和工抗国情衡家局的利成美大益立元国上;的差 直经接济原上因:马:歇战尔后计美划苏失去战时同莫盟洛的托基夫础计;划
二1..欧国洲际全:局分面19“势6裂2冷年的德战美持国”苏局续(核部紧力柏“量张热林对战危比”机升简级)表“核战” 2美 国.亚国 家99潜56射014--导411弹995733远年年程6轰00炸机 3苏.美联洲:30古0 巴导弹75 危机:01962年 190
重根2军.要本事两原原上极因因:对::北峙社两约会 国组格制 在织局度 国的和 家形意 利识益成形上:态的华的冲约对突组立。卢织;布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学课件PPT模板

目的: 对抗共产主义 ①丘吉尔的演说
“ 冷
表现
②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战
”
③马歇尔计划
政
策
④成立北约组织
影响
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
1、画面中的“医生”和 “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 “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 实质: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合作探究
杜鲁门主义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 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 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
“冷战”开始的标志
1.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2.“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讲话的实质是什么?
拓展练习
四、影响 “冷战”的消极影响
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导致国家与民族的分裂 给各国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冷战”的积极影响
1.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第三世界崛起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根本原因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雅尔塔体系建立(初步形成) 2、“冷战”政策(重要步骤) 3、“北约”和“华约”建立 (最终形成)
为何美苏的对抗是以冷战形式出现的?
没有硝烟的战争“恶梦”
“冷战”的含义(Cold war)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 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紧 张对峙和对抗。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 面(两极格局)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什么?
1.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2.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经济上:
① 美咄逼人的经济封锁 和 遏 制 政 策 相 抗 衡 , 1949 年 1 月 , 在 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 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 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 展。
美苏争霸
• 课程标准: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 重难点: • 1.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具体影响。 • 2.难点:“冷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阅读课本P105-109,完成自主学习能力测评自主学习 精梳理,填空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国家 美国
核导弹 1000
洲际弹道 潜射弹道 远程轰炸
导弹
导弹
机
294
144
600
苏联
300
75
0
1U9S0A
USSR
战略优势在美国
21
议一议:
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国际关系恶化 3.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积极影响
象。
西欧的衰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一般”一词
来 形 容 。 …… 美 国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 增 至 1945 年 的 1350 亿 美
元;……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材料三:战争结束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声望都空前提高
了。……拥有坦克、自行火炮12900辆,飞机15500架,汽车60
万辆。而这些技术装备都是苏联自行设计生产的,……
苏联实力增强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 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二、美苏对峙的过程
1.奠基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 世界格局的框架——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a) 战后美苏关系恶化 b) 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发生了重
大变化
c)美国确立了称霸全球的战略,把 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企图遏制苏 联。而苏联也想扩大自己在世界上 的影响。
d)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根本原因)
练一练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
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 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 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冷战”信号: 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 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 产主义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 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课堂小结
原因
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美的称霸战略,苏德不甘落后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两
极
政治
世 界
对峙
经济
的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① 爆发:1950年。 ② 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
停战协定
2.越南战争: ① 爆发:1961年。 ② 结果:美国被迫于1973年撤
出越南。
3.古巴导弹危机 ➢ 原 因 : 1962 年 苏 联 将导弹运进古巴。 ➢ 结果:苏联撤走导弹
苏联撤走导弹说明了什么?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及社会 主义国家。
3.“冷战”形成: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 “冷战”的开始。
➢ 政治上: 美国:杜鲁门主义
苏联: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 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1.冷战的原因、时间和开始标志; 2.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3.完成表格:两大阵营对峙的表现
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
材料一: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英国……全
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它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
——斯大林 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
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 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 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 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一、从盟国到对手 1.原因
1.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 军备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3.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4. 面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
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面对少数大国控制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做?
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军事上: ① 美国:1949年,成立北约 ② 苏联:1955年,成立华约
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 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
对峙:
国家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思考:
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的表现:
1.德国的分裂: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 2.朝鲜分裂: 大韩民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 复兴欧洲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2.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经济上:
① 美咄逼人的经济封锁 和 遏 制 政 策 相 抗 衡 , 1949 年 1 月 , 在 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 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 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 展。
美苏争霸
• 课程标准: •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 重难点: • 1.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具体影响。 • 2.难点:“冷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阅读课本P105-109,完成自主学习能力测评自主学习 精梳理,填空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国家 美国
核导弹 1000
洲际弹道 潜射弹道 远程轰炸
导弹
导弹
机
294
144
600
苏联
300
75
0
1U9S0A
USSR
战略优势在美国
21
议一议:
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国际关系恶化 3.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积极影响
象。
西欧的衰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只能用“非一般”一词
来 形 容 。 …… 美 国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 增 至 1945 年 的 1350 亿 美
元;……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军事头号强国
材料三:战争结束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声望都空前提高
了。……拥有坦克、自行火炮12900辆,飞机15500架,汽车60
万辆。而这些技术装备都是苏联自行设计生产的,……
苏联实力增强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 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二、美苏对峙的过程
1.奠基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 世界格局的框架——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a) 战后美苏关系恶化 b) 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发生了重
大变化
c)美国确立了称霸全球的战略,把 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企图遏制苏 联。而苏联也想扩大自己在世界上 的影响。
d)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根本原因)
练一练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
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 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 围而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冷战”信号: 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 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 产主义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 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课堂小结
原因
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美的称霸战略,苏德不甘落后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两
极
政治
世 界
对峙
经济
的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① 爆发:1950年。 ② 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
停战协定
2.越南战争: ① 爆发:1961年。 ② 结果:美国被迫于1973年撤
出越南。
3.古巴导弹危机 ➢ 原 因 : 1962 年 苏 联 将导弹运进古巴。 ➢ 结果:苏联撤走导弹
苏联撤走导弹说明了什么?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呼吁西方国家共同抵制苏联及社会 主义国家。
3.“冷战”形成: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 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 “冷战”的开始。
➢ 政治上: 美国:杜鲁门主义
苏联: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 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1.冷战的原因、时间和开始标志; 2.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3.完成表格:两大阵营对峙的表现
国家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
材料一:饱受战争之苦的西欧,满目疮痍。……英国……全
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它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
——斯大林 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
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 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 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 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一、从盟国到对手 1.原因
1.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 军备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3.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4. 面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
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面对少数大国控制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做?
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军事上: ① 美国:1949年,成立北约 ② 苏联:1955年,成立华约
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 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成。
对峙:
国家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思考:
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的表现:
1.德国的分裂: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 2.朝鲜分裂: 大韩民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