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家畜伤食泄泻

一 头 犊 牛 。主诉 :4月龄 ,因偷 食 小 麦 、面粉 , 拉稀 1 周 。症 见 :舌苔 厚 腻 ,腹 部胀 硬 ,腹泻 量
之母 、生化 之源 ,脾 土受 伤 ,健 运失 职 ,饮 食 不
消, 兼寒则呕 ,兼湿则泻 ,饮食既少 , 众脏无 以 禀气 ,虚赢 日甚 ,诸病丛生嘲 。脾 胃虚弱之证诊 治离不开补虚 、除湿 、行滞、调气四个方面。本 方是在 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 、白扁豆 、砂仁 、
中兽 医j 5 f
用方剂[ 3 ] 。方 中党参 、白术 、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为君 :配伍山药助君药以健脾益气 ,兼能止泻 ; 并用 白扁豆助 白术 、茯 苓 以健 脾渗 湿为 臣药 ; 更用砂仁醒脾和 胃 ,行气化滞 为佐 药 ;炒甘草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共为佐使 ;神曲 、麦芽 、
床
金
鉴
《 元亨疗马集》是 中国传统兽医学的一部经
典 著 作 ,具 有 深 邃 的 医学 理 论 和 丰 富 的 医疗 技
术。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遇到众多困难 ,但始终严 格遵从 “ 信・ 达・ 雅”的翻译原则 ,克服古今 、中 西语言的重重障碍 , 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 附言:为方便读者得到此书,本刊编辑部愿 代为邮购 。 《 ( 英汉对照)元亨疗马集选释 ・ 牛驼 经》 ( 以下简写 “ 英汉牛驼经” )3 2 开精装本 , 4 9 5千字 ,定价及邮购价 :人 民币 2 1 0 元 ( 不另 加邮寄费 ,以下同) ; 《 ( 英汉对照)元亨疗马集 注释》 ( 以下简写 “ 英汉元 亨” )l 6 开精装本 , 1 5 0 0千字 ,原定 价人 民币 6 3 0 元 ,邮购折 价 :
4 . 1 对 卵巢囊肿病牛 ,除用前述方法 治疗 外 , 尚须结合化痰软坚药物 ,以提高疗效 ,如象 贝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观察

四神 丸加 减 治疗 与对 照组 9 采用 西药 治疗进 行 疗效 比较 观 察。结 果 治疗组 ,总 有 效率 9 . %;对 照组 ,总 有效率 6. %。 治疗组 明 8例 08 2 99 3
[] 许济 群, 之. 剂学 [ . : 民卫生 出版 社, 9 :8 4 王绵 方 M】 北京 人 1 5 . 9 6
阳气;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射肺者须加用猪苓、泽泻、云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观察
刘 齐林 张静 术
( 长春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1
中图分类号 :R 5 .Leabharlann 26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 7- 14 (0 1 5 07 — 2 6 1 89 2 1 )3— 13 0
四君子 汤 ,是人参 、 白术 、茯苓 、甘草 四味基本 中草药为 主的古 方剂 ,主治 脾 胃气 虚【 1 。该方 为治疗脾 胃气虚证 的基础 方 ,后 世众 多 补脾益 气方剂多 从此方衍化 而来。临床应 用 以面 白食少 、气短 乏力 、
・
中医中药 ・ 1 7 3
苓渗利湿邪,使湿从小便除;水饮化热者,应加清热化痰之品。本方
以辛散 温化为主 ,多为燥烈之 品,易伤肺气 ,耗伤 阴津 ,临床使用应 予注意 。 参考 文献 [】 Na a. 青 龙 汤对 实 验 型 变 态反 应 的 影 响 [] 汉 医学 杂 志 , 1 gi 小 J. 和
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四君子汤源 自 伤寒论》中的 “ 理
泄泻的中医名词解释

泄泻的中医名词解释导言泄泻作为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病症,是指肠道功能失调,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本文将对泄泻的中医名词、病因与诊断、治疗方法等进行解释与分析。
中医名词解释在中医学中,泄泻被称为“利”,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肝郁气滞等。
从病症表现上看,泄泻可分为实利和虚利两种类型。
实利,又称为湿热泄泻,是指肠道内湿热郁积,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烂,呈黄色或黄中带腥气。
患者常常表现为腹胀、腹痛、口渴、舌苔黄腻等症状。
治疗实利类型的泄泻,常采用清热解毒、健脾燥湿的中药药物,如黄连、黄芩、白术等。
虚利,又称为脾虚泄泻,是指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导致大便稀薄,甚至难以控制。
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舌苔薄白等症状。
治疗虚利类型的泄泻,常采用健脾温中、益气固表的中药药物,如人参、黄精、山药等。
病因与诊断泄泻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湿内侵、饮食过敏等因素。
因此,在中医诊断泄泻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症状及舌脉等,以获取准确的诊断结果。
根据中医理论,泄泻主要与脾胃失调有关。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功能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湿热郁积,造成湿热泄泻;若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便会出现脾虚泄泻。
此外,情志失调也是泄泻的重要病因之一。
情志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过度的情绪波动,如长期忧愁、急躁、焦虑等,会导致脾胃失调,进而引发泄泻。
治疗方法中医对泄泻的治疗注重调整脾胃功能,消除湿热积聚,平衡情志等方面的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饮食调理、针灸等。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泄泻的主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以清热解毒、健脾燥湿或健脾温中、益气固表为主要治疗方向。
中药的疗效温和,且常常能改善整体脾胃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泄泻的治疗中。
饮食调理在治疗泄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适用于痰饮壅滞、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痞闷、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加减,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案例。
案例一,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膈痞闷。
患者张某,男,45岁,主诉胸膈痞闷、咳嗽已有半个月,伴有纳差、腹胀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浊郁滞,脾胃失健。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服2剂痊愈出院。
案例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泄泻。
患者王某,女,32岁,主诉泄泻已有一周,伴有腹痛、便稀、纳差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兰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0克。
服药后,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呕吐。
患者李某,男,50岁,主诉反复呕吐已有数天,伴有头晕、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蕴。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头晕、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胸膈痞闷、泄泻、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斟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详解

大黄牡丹汤
辨证要点
运 用
本方为治疗肠痈初起的常用方。对于早期未 成脓者,确有消痈散结之功;脓已成者,也 可加减运用。但无论脓未成还是已成未溃, 均应以实证热证为主。 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 滑数为辨证要点。
大黄牡丹汤
加减变化
若热毒较重,加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 若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等; 现代研究:具有抑菌作用(葡萄球菌,大 肠杆菌)。促进肠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作 用。
泻下剂
二、分类与适应证: 1. 寒下 — 攻下积滞,荡涤实热; — 里热积 滞证;(大承气汤) 2. 温下 — 温下寒积; — 里寒积滞证; ( 温脾汤) 3. 润下 — 润燥滑肠,缓下通便;— 津亏肠燥 之便秘证;(麻子仁丸) 4. 逐水— 攻逐水饮,消除水积; — 水饮壅积 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 5. 攻补兼施 — 泻下通便,扶助正气;— 里实 积滞,正气亏虚证; ( 黄龙汤)
〖典型病案〗 曹××,男,40岁。 • 主诉:大便秘结多年。 • 病史:大便常年5日1行,干燥难解,甚 是费力。伴脘腹隐痛不舒,遇冷更甚,得 温按则舒。望其唇面,皆呈青苍之色。 脉沉弦而缓。
• 诊断:冷积便秘。 • 方药:温脾汤加味。炮附子12克,干姜6克, 党参10克,白术15克,生大黄6克,炙甘草6。 服药后大便自利,脘腹舒适,继服2剂。便秘 基本缓解。偶有腹痛大便不畅,即自服附子 理中丸数日,诸症即逝。 • 按语:本患者为搬运工人,饥饱失常,餐风 饮冷在所难免,胃肠功能差,且病情已久, 舌苔、脉象均辨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之便 秘证,处以温里攻下之温脾汤,正与证相符, 故使病证得以痊愈。
方解
大承气汤
相 须 为 用
•君:大黄— 苦寒泄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长于 泻下通便,治疗主要症状 推荡之功 •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使坚结的粪便 变软以利于大黄发挥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之效 ·黄、硝相须为用,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古今名医治疗泄泻的经验
泄泻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古今名医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经验:
1. 慎食调理:古代名医强调良好的饮食调理对于治疗泄泻很重要。
慎食是指根据泄泻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食物,少吃辛辣、
油腻、冷食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粥、面食等清淡食物。
2. 中药治疗:古代名医在治疗泄泻时经常采用中药,如黄连、
黄芩、木香、苍术等具有收敛止泻作用的草药。
名医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配制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3. 脾胃调理:古人认为泄泻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调理脾胃是
治疗泄泻的关键。
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适当运动,促进消化吸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等都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方法。
4. 针灸疗法:古代名医常常使用针灸疗法治疗泄泻。
针灸可以
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道蠕动,从而缓解泄泻症状。
5. 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泄泻是多种疾病的症状,
如消化系统感染、炎症、功能紊乱等。
在治疗泄泻时,古今名医也常
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
的治疗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古今名医在治疗泄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强调个体化治疗,综合运用饮食调理、中药治疗、脾胃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西医结
合等方法,以求达到治愈的效果。
然而,对于泄泻患者来说,应该根
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

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肾阳虚腹泻(五更泻)特效方补骨脂15到20克,五味子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10克,诃子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附片,巴戟天等。
水煎两次混匀,早中晚分服,每日一剂。
连服数剂。
症见黎明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腹部畏寒,有时作胀,下肢觉冷,喜暖,喜热饮。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老年五更泻贴脐效果奇五更泻,每天黎明前,腹痛腹泻,缠绵难医,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怎么办老马再给朋友的支一招,也许可以解决朋友们的烦恼:硫磺粉 20克白胡椒 20克上两味药,研细末,每次取2克左右,放在肚脐窝,外面贴伤湿止痛膏。
连用几天。
希望有此患的朋友们,试试吧。
方药:茯苓、白术、石榴皮各5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
药物虽简,用意颇深。
究其泄泻,多因脾虚湿盛而成。
白术补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石榴皮固涩止泻。
一补一利一涩,补中有利,利中有涩,涩中有通,可使补而不腻,利而不泻,涩而不滞。
三药相辅相成,配合巧妙,故能中的,擒拿泄泻之顽。
老人肠枯便秘:(来春茂)肾阳虚衰:韭菜子草决明等分。
用法:二药炒香研细收贮,每晚临卧时温开水送服3—6克。
按:韭菜子温肾壮阳,可振奋大肠蠕动,达到通使。
草决明甘苦咸微寒,能升能降,对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有降压止痛之作用,又能润肠通便,并可防制韭菜子之湿燥,故为高年便秘较长期服用之良方。
笔者于1979年一U82年6月共治疗14例其中50—55岁4例,56—65岁6例,65—72岁4例,服药后1—3天均能顺畅通便,无不良反应,仅有一例服药一次泄泻3次,停药泻止。
患奇症老叟五更泻医痼疾名方四神汤王老汉早起浇菜受了点凉,觉得腹部不太舒服。
第二天黎明时分,肚子里咕噜串了一阵气后,便隐隐约约地疼起来。
他急忙披上衣服去了趟厕所,大便稀薄如水,疼痛稍减。
上午,王老汉到村卫生所拿了点黄连素和食母生片,吃了几天也不见效。
方剂歌诀详解——痛泻要方

方剂歌诀详解——痛泻要方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更错。
【歌诀总括】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具有泻肝补脾,治疗腹痛泄泻的功效,是治疗肝旺脾虚所造成的痛泻的主要方剂,此类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切不可作为饮食积滞进行治疗。
【歌诀详解】肝脾不和病证的发生存在两种病因,一类病在肝,另一类病在脾。
病在肝,即肝气偏旺,疏泄偏过,横犯脾胃,症状以胁肋疼痛、腹痛满闷为主,称为“木旺乘土”;治疗时当以疏肝柔肝为主,代表方为四逆散。
病在脾,即脾气偏虚,肝气正常疏泄,克制脾胃,于脾即显太过,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称为“土虚木乘”;治疗时当以补脾疏脾为主,兼以柔肝,也被称为“扶土抑木”法。
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
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二药为补脾柔肝的基本组合。
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此方少量防风与白术、白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疏脾气,而且防风具升散之性,且有燥湿止泻之功,防风入脾经,在这里还用作脾经引经之药。
全方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应用点睛】本方在临床上经常用于腹泻的治疗,对脾虚肝旺引起的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
肝主疏泄,与情志相关,因此,与情志变化相关的腹泻尤其适于本方的治疗,如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腹泻、甲亢性腹泻等,疗效甚佳。
此外,本方还可治疗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等证属脾弱肝旺者。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组成】白术炒,三两(90g)白芍药炒,二两(60g)陈皮炒,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用法】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文章目录*一、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1.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2. 泄泻形成的原因3. 泄泻的分类症状*二、调理泄泻的食疗*三、泄泻的饮食注意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1、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
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治泄泻不止:用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看病人情况用适量,紫苏、木瓜汤送下。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
有蜣螂烧研为末。
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
立效。
此方名“黑牛散”。
伏暑泄泻的治疗验方:用白矾煅为末,醋糊成丸,按年龄大小
取适当分量,木瓜汤送下。
此方名“玉华丹”。
老人泄泻不止:用枯矾一两、诃黎勒(煨过)七钱半,共研为末。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泄泻形成的原因六淫外邪伤人,主要以湿为主,常夹杂寒、暑、热等病邪,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皆使人发生泄泻,脾脏喜燥而
恶湿,外来之湿入侵则最容易困遏脾阳,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而导致泄泻。
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
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
或过食生冷,导致寒湿交阻等,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脾
胃的传导失司,升降失调,水谷停滞而导致泄泻。
情志不舒、脾主运化,脾肾阳虚等导致。
3、泄泻的分类症状寒湿停滞:泻下清稀,严重时如水样,腹痛伴有肠鸣,痞满,脘腹胀闷,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症状既恶寒发热,
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症。
舌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湿热壅滞:腹
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暑湿壅滞:发于盛夏之时,腹痛泄泻,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伴
见发热心烦,胸闷脘痞,泛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
饮食停滞: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伴见脘腹痞满,
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调理泄泻的食疗1、干姜粥,干姜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干姜煎取汁,与红枣、粳米煮粥。
日服1次,当早餐食。
2、青蒿绿豆粥,青蒿5克,西瓜翠衣60克,鲜荷叶适量,绿豆30克,赤茯苓12克。
青蒿、西瓜翠衣、赤茯苓入锅内加水煮沸,取汁;绿豆、荷叶共煮为稀粥,粥成后去荷叶,加入药汁,再沸即成。
日服2次,连续服1周。
3、附子茯苓粥,制附子6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
先将附子煎煮30~50分钟,取汁,加入茯苓、粳米煮粥。
分早、晚餐食用。
4、桂心茯苓粥,桂心2克,茯苓10克,桑白皮3克,粳米50克。
前三味煎取汁,加粳米煮粥。
每日1次,连服4~5天。
泄泻的饮食注意1、注意卫生。
餐具要注意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
高温杀菌: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蔬菜应妥善保存:保持新鲜,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2、勿食生冷食物,吃熟食,喝开水,少吃凉性的瓜果或食物。
瓜果、蔬菜、肉制品等要保证新鲜,不要吃变质的东西,少吃过夜饭。
3、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受凉。
天气突变时,应注意不要迎风说话,以免冷空气直入,伤及脾胃。
4、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
5、调畅情志,不要生气或情绪激动等,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