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直放站收发信机设计_NS

合集下载

GSM-R光纤直放站中射频光收发模块设计

GSM-R光纤直放站中射频光收发模块设计
v r m o u e i M - fb r o tc lr p a e — tc lt a c i e d l n GS - i e p i a e e t r o R
Xu Ja W a g Zh g n Ja g Ha M a Li in n io g in n
(ntuino F adO - s o tes U iesy aj g2 09 C ia Istt f —n EI ,S uhat nvri ,N ni 106, hn ) i o R C t n
Ab ta t sr c :An RF o t a a sev rmo uef rGS R( M .al tn ad f e pi e e tri —pi l仃 n c ie d l o M— GS ri)sa d r b ro t rp ae S c i c
pu .Th e u d n y de i n tc n q e i d p e n r c i e a tt e h i h r la ii e u r - t e r d n a c sg e h i u sa o td i e e v rp r o me tt e h g e ib l y r q ie t
d i1 . 9 9 i n 10 0 0 . 0 0 .0 o :0 3 6  ̄.s .0 1— 5 5 2 1 .4 0 6 s 1
GS — 光 纤 直 放 站 中射 频 光 收 发 模 块 设 计 M R
徐 建 王 志功 江 汉 马 力
( 东南 大学射频 与光 电集成电路研 究所 , 南京 2 09 ) 10 6
摘要 : 对铁 路 G M— S R标准 的光 纤直 放站 中的射 频光 收发 模 块 进 行 了设 计 、 造和 测 试. 发 射 制 光

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

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

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摘要】GSM网络室外直放站是GSM网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提升信号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原理,包括信号放大和传输原理等。

然后详细说明了室外直放站的组成和设计要点,包括天线、功率放大器等组件的选择和配置。

接着讨论了室外直放站的布局和参数设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优化网络性能。

指出了GSM网络室外直放站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有助于读者对该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关键词】GSM网络, 室外直放站, 设计, 原理, 组成, 要点, 布局, 参数设置, 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GSM网络中,室外直放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并提升网络的信号质量,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在城市建设、农村通信等各个领域,室外直放站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GSM网络中,室外直放站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如何根据具体的网络需求和场景特点来设计合适的室外直放站,如何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可靠,如何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从原理、组成、设计要点、布局以及参数设置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有所启发和提升,为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对于现代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室外直放站作为GSM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通过对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和通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基站收发信台BTS(五)

基站收发信台BTS(五)

05.1 概述5.2 系统工作原理5.3 硬件结构5.4 软件结构5.5 系统特点5.6 组网方式1课程目标掌握BTS的工作原理掌握BTS的主要功能掌握BTS的硬件结构了解BTS的软件结构掌握系统特点了解组网方式2基站天线??在所有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是收发信机与外界传播媒介之间的接口。

同一副天线即可以辐射电磁波又可以接收电磁波发射时天线把高频电流转换成电磁波接收时天线把电磁波转换成高频电流。

3天线的工作原理??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当导线载有交变电流时就可以产生电磁波辐射。

辐射能力与导线长短有关。

??当两根导线距离很近时理想导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互抵消辐射到两根导线之外的能量很小当两根导线张开一定角度后由于两根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同向外辐射的能量较大当张开导线的长度与波长可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就大大增加因而就形成较强的辐射。

通常将上述能产生显著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

两臂长度均对称半波振子是称动通信天线中的基本单元实际的天线是由多个振子组成。

4天线的工作原理??发射机发射机电场ii同轴电缆发射机ii电场发射机iii电场5天馈系统天线塔放天线支架跳线跳线馈线跳线NodeB机柜6天馈系统?? 8避雷器主馈线7/8―5馈线卡6走线架4接地装置3接头密封件绝缘密封胶带PVC绝缘胶带1天线调节支架UMTS板状天线抱杆50114mm2室外馈线9室内超柔馈线7馈线过线窗基站主设备7天线类型??定向天线:板状天线??全向天线??室内帽形天线:吸顶天线??附:图见C:COURSE天线8天线9天线10天线11天线12天线13天线的重要特性天线增益??天线通常是无源器件其增益的概念与一般功率放大器增益的概念不同。

功率放大器具有能量放大作用但天线本身并没有增加所辐射信号的能量它只是通过天线振子的组合并改变其馈电方式把能量集中到某一个方向。

??增益是天线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天线在某一个方向能量集中的能力相对于特定天线。

中国移动综合代维无线-题库(1)

中国移动综合代维无线-题库(1)

综合维护无线业务知识题库一、填空题(40)1.防雷设备的更新周期为 6 年。

2.导线线端标准为PE,表示保护地。

3.蓄电池中高电位的电极是正极。

4.“VR LA蓄电池”指的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5.TD-SCDMA系统中1个子帧的长度是 5 ms。

难6.GPS接收机两个主要用途为: 定位、导航。

7.天馈线测试仪是用来测量馈线的驻波比。

8.直放站天馈线系统的驻波比测试中,驻波比要求≤ 1.4 。

9.在自由空间传播的信号,GSM1800MHz的衰耗比GSM900MHz 大(大或小)。

10.对于干线放大器、光纤系统、有源分布系统的主机单元设备必须接地,并用16 平方毫米的接地线与建筑物的主地线连接。

11.设备接地的目的是防止静电危害,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小于 5 Ω。

12.目前常用的1/2馈线在2000MHZ的百米损耗为10.7 dB。

难13.天线俯仰角也是网络优化调制的一个重要参数,天线俯仰角越小,覆盖越远,天线波瓣图的畸变越小;天线俯仰角越大,天线覆盖越近。

14.馈线入室处必须有回水弯。

回水弯的底部与入室端口的水平高度要低于 10 厘米。

回水弯的弧度要流畅。

同组馈线的回水弯要互相固定。

15.请写出下列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10W = 40 dBm16.GSM网络质量测试主要包括 CQT 和DT两部分。

16.360度全方位发射的天线叫全向天线。

17.43 dBm = 20 W。

18.通信网的三大系统是:基站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交换子系统。

19.单模光纤的标准工作波长为1310nm和1550nm。

难20.在GSM系统中,MSC至BSC的接口称为 A 接口。

21.GSM相邻频道间隔为 200 KHz 。

22.GSM系统中一般设定最大时间提前量为 63 bits,由此得出基站最大覆盖半径为35 km。

难23.在分布系统中常用的无源器件有功分器、耦合器和合路器等。

24.全速率业务信道和半速率业务信道传送数据最快速度为 9.6kbit/s 和4.8 kbit/s 。

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

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

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GSM网络室外直放站的设计在GSM无线网络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无缝隙覆盖,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处于盲区的厂矿公司采纳室外直放站进行覆盖是一种快捷、经济的好办法。

室外直放站系统的设计主要包罗稳定性设计和覆盖设计两个方面。

1.直放站的稳定性分析直放站实际上是一种特别的放大器,在下行链路上,其输入端就是放大器的上行天线接口,输出端就是下行天线接口。

在上行链路上恰与此相反。

同时它又是一种上下行天线之间存在暗号耦合的反馈放大器,按照放大器的稳定性理论,要使放大器稳定须满足幅度平衡条件:AF<1式中A为放大器的开环增益,F为放大器反馈系数,同时还要满足反馈暗号与输入暗号同相,这称之为相位平衡条件。

下面对直放站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直放站是上下行暗号都放大的双向放大器,一般上行增益要比下行增益小几dB,只要下行放大器稳定就能保证整个直放站的稳定,直放站的稳定性分析实际上就是下行链路的稳定性分析。

由于无线暗号的多径传播,直放站系统中的重发暗号经过反馈路径总有某些暗号重量与输入暗号同相,要使系统稳定必需从幅度平衡条件考虑。

将AF=1表明为dB形式:G-L=0或G=L(1)G为放大器的开环增益即直放站主设备两天线接口之间的增益,L为反馈路径的损耗,暗号从下行天线接口至上行天线接口之间的损耗。

一般情况下直放站的最大增益是固定的,它等于设备内各放大环节最大增益之和。

在实际应用中,设备并非工作于最大增益状态,而是在满足覆盖要求的增益下运行,称之为工作增益(Gw)。

Gw=Po-Pi(2)其中Po为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两载频设备一般在33dB右左),Pi为设备输入功率。

Po=Poa-Gtx(3)Pi=Pia Grx(4)Gtx、Grx分别为上行和下行天线的增益,Poa、Pia分别为整个直放站系统(含天线)的输出和输入的暗号功率。

按照以上关系,幅度平衡条件Gw-L<0,可表示为Po-Pi<L,或Po-Pia-Grx<L(5)上式中L是直放站设备输入口和输出口之间的隔离度,即由收发信天线的增益和天线间的空间隔离两部分组成,L=L空间-(Gtx Grx)可见,直放站系统的稳定性与直放站的输入暗号强度Pi,输出暗号强度Po,收发信天线隔离度L三个因素有直接关系,其中Po是已知的,L与收发信天线间的传播环境和收发信天线的增益有关,Pi由基站到直放站间的传播环境有关。

第8章_直放站系统设计

第8章_直放站系统设计
第8章 直放站数字系统设计
FPGA系统设计
1
8.1直放站FPGA系统设计
直放站可以增强网络覆盖及网络覆盖质量,可以显著 降低运营商的覆盖成本。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 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 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 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 施主天线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 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 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 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 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 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FPGA系统设计
以下的章节将重点介绍最常用的抽取内插,上下变频, 选频等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方法。 数据的抽取和内插。 由于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的带宽一般比较宽,如: GSM在国内是30MHz(每载波200kHz),CDMA是 10MHz(每载波1.2288MHz)WCDMA是60MHz(每 载波5MHz),TD-SCDMA目前国内使用的A频段 15MHz(每载波1.6MHz)。在采样定理中我们知道 ,要完全恢复信号,对信号的采样速率必须大于等于 2倍的信号带宽。而在工程中为达到更好的性能,一 般会留一定的余量,比如3~4倍甚至更高。因此一般 ADC的采样率一般都会比较高。
FPGA系统设计
在Tools菜单下,选择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选项
FPGA系统设计
选择Create a new custom megafunction variation创 建一个新的IP;
FPGA系统设计
在左边的导航栏中展开I/O文件夹,选ALTDDIO_IN, 这个就是专门用于DDR输入转换的,下面的 ALTDDIO_OUT则是用于输出的。在右手边的选项中根 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生产的语言类型和产生的IPCore路 径和名称;

GSM直放站工程设计原理new

GSM直放站工程设计原理new

GSM 直放站工程设计原理1) 站址选择和定位为了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直放站应放在基站的覆盖区边界处,使用路测仪在地面测出的基站信号强度一般为:-85~-95 dBm ,在源天线处测得基站信号强度一般为-75~-85dBm. 直放站距离基站距离太近,(源天线接受信号强)则直放站与基站形成重叠覆盖,MS 信号一路通过直放站延时后到达基站,另一路直接到达基站。

将会对基站形成多径干扰,所以要尽量减少直放站与基站重叠覆盖的区域面积。

直放站距离基站太远,源天线接收信号弱,则直放站的前向输出功率比较小,覆盖范围也比 由于重发天线是定向角度天线,直放站站址最好选在盲区外,靠近盲区边沿,(根据现场条较小。

达不到增大覆盖面积的目的。

件确定,通常大约50~200米)直放站安装位置:1.正确 2 .错误2) 前期勘测及理论测算为最大发挥直放站的作用,要实地对测量的结果对覆盖效果几覆盖面积进行初步的估算,通常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根据覆盖要求确定设备的具体安装地址,准备前期的基础工程,如:铁塔,机房,供电,接地等。

(2) 确定需要转发的基站载频号。

并测试接收信号场强值。

(3) 根据场强初步确定使用设备的类型.天线的使用类型.天线的安装高度及位置。

(4) 通过计算预测设备的功率增益.最大输出功率。

(5) 根据设备输出功率及重法天线的类型预测设备开通后的覆盖范围几覆盖效果。

3)施主/重发天线的安装和收发隔离度的测算因GSM 信号是宽带信号,受多径影响比较大,要考虑天线隔离度.输入信号电平大小和波形质量。

为增大隔离度,施主天线与重法天线采用背对背安装方式,当安装在铁塔时,使用铁塔平台对天线的隔离,当安装在楼房顶层时,使用建筑物或增大天线水平距离进行隔离。

如果两天线之间有隔离物体,如楼顶水箱.电梯间等,安装时要避免两天线在一侧。

如果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主天线在满足信号接收强度的基础上,应尽量靠近建筑物。

如果建筑物为一般砖墙结喉,应考虑用建筑物隔离和拉长距离的方法来满足隔离度要求。

GSM网组成包括NSS子系统BSS子系统MS子系统(精华版)

GSM网组成包括NSS子系统BSS子系统MS子系统(精华版)

1.GSM全称: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组成包括NSS子系统BSS子系统NMS子系统。

2.GSM鉴权三个参数是RAND、SRES、KC。

A3算法用于鉴权A5算法用于加密。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

3.跳频序列信息在(BSSH广播控制信道)内,逻辑信道内SCH是同步逻辑信道,它包含BSIC基站识别码和一个简化的TDMA帧号。

4.用户首次在MSC/VLR出现时,网络根据用户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寻找归属HLR。

5.切换的四种方式:小区内与BSC内切换,小区间与BSC内切换,小区间与BSC间切换,MSC间切换。

6. NSS(网络交换子系统)的主要功能:1。

呼叫控制2。

计费3。

移动管理4。

其它网络连接相关的命令,5。

用户数据处理6。

用户定位。

7.NSS(网络交换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VLR(访问位置寄存器)、HLR(本地位置寄存器)、EIR(设备识别寄存器)、AC(鉴权中心)组成8.基站可分为定向站、全向站、覆盖站、容量站。

ULTRASITE的Triple-Mode是(GSM/WCDMA/1BBU)。

(C GI)代表一个BTS的全球唯一标识。

ULTRASITE风扇有11个。

9.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介,信道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0.通信网形式为数字和模拟,业务种类:电话网、电报网、传真网、数据网、广播电视网;服务范围:本地网、长途网、国际网;按组网方式: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

11.通信网的基本结构:网型、星型、复合型、环型和总线型。

12.通信网的构成要素有: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

13.2Mbit/s的Pcm中,每帧(Frame)有(32)时隙(TS),每时隙(TS)有(8)比特(bit),PCM进行A/D变换是有三个步骤是:抽样、量化、编码。

14.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和(数字),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相、跳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1 = +7 dBm − ((−40dBm) + 6dB ) − 6dB − 3dB = 32dB
11
动态范围和通道增益
• 灵敏度情况:3.84 MHz 带内热噪声功率 -108 dBm, 计入通道 NF=4 dB 影响, 将功率折算到输入端为:-108 dBm + 4 dB= -104 dBm。采用美国国家半导 12 bit ADC12C170 时, ADC 底 噪约为 -60 dBm/61.44M, 加 12 dB 处理增益后为 -72 dBm, 假 定 ADC 产生的噪声小于总噪声的 10%, 则 ADC 输入端最大噪 声应为 -62 dBm, 留 3 dB 余量 (单板增益不平坦度), 则模拟通 道增益为大于:
PN ( acceptable ) = PR − (
= − 121 dBm − 5 dB + 25 dB = − 101 dBm
则: PN(actual) < PN(acceptable) 则: NFtotal≤-101 dBm - (-108 dBm) = 7 dB
7
确定系统噪声系数(灵敏度情况)
f0 >
9 B0 2
( 2 n + 1) fS 4
对 3 载频接收机有
f 0 > 67 .5 MHz
f0 =
如 61.44 Msps 等
9
采样率及中频的选择
• 当 fs 为 61.44 Msps 时, • F0 可以是 76.8M、107.52M、138.24M、168.96M、 199.68M… • 如果 B<fs/2, f0 可不正好等于这些频率值, 只要带通采样 后频谱不会产生混叠, 如 138.24M 频点, 在不会产生混叠 的情况下, 可以改用 140M 代替
收信机设计 (以 3 载波 WCDMA 系统为例)
收信机链路设计步骤
• 确定接收机总的噪声系数 NF • 根据系统要求选择中频频率及 ADC 时钟速率 • 分配射频前端及 ADC 噪声系数及增益 • 确定 ADC 输入端的最高阻塞电平 • 确定 ADC 的 SNR • 得到 AD 器件的所需位数 • 确定 ADC SFDR
阻塞信号: -40 dBm
有用信号: G1: AT: NF1: -115dBm 48 dB -12 dB(max) 4 dB G1, NF1
ADC
基带
ADC 输入端的信号包括: • 阻塞信号: -40 dBm + 48 dB – 12 dB= -6 dBm • 有用信号: -115 dBm + 48 dB -12 dB = -81 dBm 3 .84 Mcps • 噪声: 无法确切知道 RG = 10 log 10 ( ) = 25 dB 12 .2 kbps • Eb/N0: 5 dB • AD 输出端最小信噪比: 5 dB – 25 dB = -20 dB • 所以基带可接受的总噪声功率最大可以为:-81 dBm + 20 dB = -61 dBm; • 对于 NF1 = 4dB, 输入到 ADC 之前的噪声为 -104 dBm (折算到天线口) • 对于有用信号: -115 dBm (折算到天线口) • 则模拟通道的 SNRRF = -115 - (-104) = -11 dB
基站/直放站收发信机设计
美国国家半导高速产品工程师 毛华平 2008.5
概要
• 基站/直放站收发信机介绍 • 收信机设计及 ADC 的选择 • ADC 接口电路设计 • 预失真反馈回路 ADC 的选择
2
基站/直放站收发信机介绍
基站/直放站收发信机介绍
Atten BPF
(Passive)
Diff Driver
Step6
-40 dBm
Step4 -96.3 dBm
15
计算 ADC 等效 NF
Step1
+7 dBm 1. 满量程 (2 Vp-p 作用于 100Ω) SNR = 67 dBFS
Step2
-60 dBm
2. ADC 在奈奎斯特频带内的噪声底
折算至按 1 Hz BW 的噪声底 = 10 x log (fclk/2) = 10 x log (122.88 Msps/2) = 77.9 dB
Step3
-137.9 dBm/Hz
3. ADC 的每赫兹噪声底
5. ADC 等效噪声系数, N F NF2 = 36.1 dB
Step4
-174 dBm/Hz
4. 热噪密度
16
互调特性
Step5 -48 dBm 规范中规定的两个干扰信号每个的 RMS 功率, 分别是一个 CW 和一个 WCDMA 干扰 IM3 = 48.3 dB 天线 IIP3 = IM3/2 + P 干扰 = 48.3 dB/2 - 48 dBm = -23.9 dBm 考虑处理增益后可接受的噪声 + 残余干扰总功率 (3.84 MHz BW) 扣除 -101 dBm kTB 和系统噪声NF, 剩下 的可允许的干扰功率 处理增益放宽对噪声的要求 = 10 x log (3.84 Mcps / 12.2 Kbps) = 25 dB Step1 -115 dBm Eb/No = 5dB Step2 -120 dBm 不考虑编码处理增益, 根据灵敏度要求和 比特能噪比推算允许的最大噪声功率
LNA
AMP
BPF
(Passive)
DVGA
BPF
(Passive)
Jitter Clean Up & Syntht
PLL
LVDS
Clock
Dual 10/100 Power Temp Sensor
Control
SCAN STA
Test
4
Baseband
Radio
ADC
Digital Predistortion Loop
BPF LPF
(Passive)
DAC FPGA Des
BPF
(Passive)
PA
BPF
(Passive)
VGA
+
90 LPF
(Passive)
LVDS Data
DAC
PLL
Receive Path (Diversity)
1700 2100 MHz Main
在 3.84 Mcps 条件下,考虑到扩频 Step3 -101 dBm 差值为允许系统引 增益后,满足灵敏度要求所允许的 总噪声。这个总噪声包括输入热噪
入的噪声 NF=max 7 dB 声 kTB 和系统引入的噪声 NF。 Step4 -108 dBm kTB 输入热噪声 扩频增益放宽对噪声的要求 = 10 x log (3.84 Mcps / 12.2 Kbps) = 25 dB Step1 -121 dBm Eb/No = 5 dB Step2 -126 dBm 灵敏度要求所对应的输入信号功率 (12.2 Kbps 数据速率) 不考虑编码处理增益,根据灵敏度 要求和比特能噪比推算允许的最大 噪声功率
150- 250 MHz
VCO
Power Detection
Transmit Path
BPF
(Passive)
LNA
AMP
BPF BPF
(Passive) (Passive)
DVGA
BPF BPF
(Passive)
ADC DDC Ser ADC
LVDS Data
Diversity
BPF
(Passive)
13
收信机链路设计 (阻塞情况)
输入热噪声: -108 dBm/3.84 MHz Process gain(GP) DVGA AT Rake gain(RG) SNR 122.88Msps
阻塞信号: -40 dBm
有用信号: G1: AT: NF1: -115 dBm 48 dB -12 dB(max) 4 dB G1, NF1
6
确定系统噪声系数 (灵敏度情况)
静态参考灵敏度: -121 dBm
接收机总 NFtotal ADC 基带
GP = 10log10(
3.84Mcps ) = 25dB 12.2kbps
Eb ) + GP N0
Eb = dB 5 N0
PN (actual ) = NFtotal + 10 log 10( KT 0 Bw) = NFtotal − 108dBm
8
采样率及中频的选择
X(f)
B0
• Nyquist 采样定理 一般取 r = 2, 则
f S ≥ ( r + 1) B0
f S ≥ 3B0
0
B0
'
f
' 2 B0 + B0 r= B0
• 对中频中心 f0 频率的选择主要考虑互 调产物和本振反向辐射的影响 • 一般为带通采样
• 为了方便后续处理, fs 最好是 WCDMA 码 片速率的整数倍
根据 SNR = 6.02n + 1.76 至少选用 12 bit ADC.
14
阻塞特性
Step5 -15 dBm 标准要求承受的带外连续波干扰信号平均功率 标准要求间隔 10 MHz 的最低阻塞信号 (3.84 MHz BW) 需要保证的最小带内阻塞抑制比=56.3 dB 需要保证的带外阻塞抑制=81.3 dB Step3 -95 dBm 考虑处理增益后可接受的噪声 +残余干扰总功率 (3.84 MHz BW) 扣除 -101 dBm kTB 和系统噪声 NF, 剩下 的可允许的干扰功率 处理增益放宽对噪声的要求 = 10 x log (3.84 Mcps / 12 .2 Kbps) = 25 dB Step1 -115 dBm Eb/No = 5 dB Step2 -120 dBm 测试要求采用的信号功率 (12.2 KHz 信道带宽 BW) 不考虑编码处理增益, 根据灵敏度要求和 比特能噪比推算允许的最大噪声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