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

合集下载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

一、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大数与小数的表示。

1.2 教学内容:科学计数法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法的互换。

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宇宙中星星的数量,引出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1.3.2 讲解: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即用10的幂次方来表示数。

举例说明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如1.23×10^3表示1230。

1.3.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计数法表示练习,如将1230表示为科学计数法,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普通记法。

1.3.4 应用:让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较大的数,如宇宙中星星的数量。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练习将一些大数或小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以及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普通记法。

1.5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科学计数法。

二、科学计数法的进位与借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计数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现象。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大数与小数的加减运算。

2.2 教学内容:科学计数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现象。

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复习科学计数法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3.2 讲解:讲解科学计数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现象,如1.23×10^2+4.56×10^2=5.79×10^2。

讲解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如同底数相加减,指数不变,底数相乘除。

2.3.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计数法加减练习,如1.23×10^2+4.56×10^2,3.45×10^3-1.23×10^3。

2.3.4 应用:让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如计算某商品打折后的价格。

科学计数法教学案

科学计数法教学案

科学计数法教学案科学计数法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用于处理极大或者极小的数字,能够简化数值的表达,并提高计算的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计数法,本教学案将介绍科学计数法的定义、转换规则以及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和意义;2. 能够准确转换常见数值为科学计数法;3.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4. 通过实际练习,增强对科学计数法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数值较大或较小的物品,如钢珠、棉花等;2. 准备黑板、粉笔或投影仪、电脑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导入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如:地球上共有多少个细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调大数字的表达和计算所带来的困惑。

二、概念讲解1. 定义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是一种用科学记数表示极大或极小数值的方法,其形式为M×10的n次方,其中1≤M < 10,n为整数。

2. 科学计数法的优势:能够简化大数或小数的表达,方便进行计算和比较。

三、转换规则示范与练习1. 大数转换为科学计数法示范:(示范)将一个较大数值如640000000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步骤:a) 将数值除以10,直到得到一个介于1到10之间的数M;b) 记录下除法的次数n;c) 科学计数法的形式为M×10的n次方,即6.4×10的8次方。

2. 小数转换为科学计数法示范:(示范)将一个较小数值如0.0000245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步骤:a) 将数值乘以10,直到得到一个介于1到10之间的数M;b) 记录下乘法的次数n;c) 科学计数法的形式为M×10的-n次方,即2.45×10的-5次方。

3. 学生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数值,学生根据所学规则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四、科学计数法的应用实例1. 大小比较:通过科学计数法,学生可轻松比较不同数量级的数值。

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3)科学计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转换为科学计数法,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计算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496×10^8公里)与光速(约3×10^5公里/秒)的乘积,得出光从地球到太阳需要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学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5.2科学计数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1.5.2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及其表示形式;
2.科学计数法与常规表示法的互化方法;
3.科学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数值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和理解较大或较小数值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数学表达素养;
举例:当a=10时,3.2×10^3将变为32×10^3,不符合科学计数法的表示规范。
(2)在数值计算中,科学计数法的应用及运算规则:指导学生掌握在乘除运算中如何将科学计数法进行有效转换,简化计算过程;
举例:在计算3.2×10^3除以4×10^-2时,需要先将除数和被除数转换为3200与0.04,再进行除法运算。

科学计数法(最新人教版八年级)

科学计数法(最新人教版八年级)
(1)3.5×10-5; (2)–9.32×10–8
A
20
1.计算:
(1)(2×10-6) ×(3.2×103) (2)(2)(2×10-6)2÷(10-4)3
2.用科学计数法把0.000009405表9.405×10n, 那么n=___
A
21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数: 0.000 000 001, 0.001 2,
A
14
例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2.310 4
(2)4.9 11 07 (3)5.6 81 0 8
解: 2.31 0 40.00023
4.9 110 70.000000491
5.6 8 18 0-
0.0A 00000056
15
例3、1.比较大小:
(1)3.01×10-4 <9.5×10-3 (2)3.01×10-4 < 3.10×10-4
∴35纳米=35×10-9米
而35×10-9=(3.5××101)0-9
=3.5×10110-8米.
A
17
小结
绝对值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 a×10n
绝对值较小数的科学记数法: a×10-n
(1≤|a|<10,n为正整数)
n个0
1n 01000; 10n0.0 001
0.000 000 345 , -0.000 03,
0.000 000 010 8 3780 000
1纳米=10-9 1亿=108
A
22
1≤ a <10,n是正整数。
例如,864000可以写成8.64×105
357000000000可以写3成.57×101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130000,正确的是(B )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

科学计数法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进行大数和小数的表示,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科学计数法的运用,包括大数和小数的表示。

3. 科学计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用。

2. 难点:科学计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运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出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3. 案例分析:运用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运用。

4. 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计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反思:1. 讲解科学计数法时,要清晰地阐述概念,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2. 在案例分析环节,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运用。

3. 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 拓展环节,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6.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难度的适中,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提高数的运算能力,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练习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科学计数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科学计数法的运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

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

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一自学目标: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的非零数则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10n的形式的过程。

2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3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计数法的有关计算。

二自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江河湖海都是由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的,每一滴水又含有许许多多的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0.000000000000000003克。

这样的数字写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其他的记法呢?同学们看一下课本125页----126页,进行预习,把下面的内容填一下。

任务一核对下表中10的幂10-110-210-310-4则表示的意义1/101/100化成小数0.10.011前面0的个数12明确提出问题:10的负整数指数幂用小数则表示存有什么规律吗?。

任务二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其中,n的绝对值等于任务三,用计算器则表示3×10-23(二)、课内探究1、预习反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现复习成果,初步解决复习中的疑难问题问题。

2、通识科指点用科学记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a×10n其中1≤a≤10,n是一个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一个大于零的数字译成一个数字除以10的负整数指数幂的形式,正数整数指数的绝对值就是第一个数字前的零的个数。

3、拓展训练用科学计数法则表示以下各数:(1)0.00002(2)―0.0000307(3)0.0031(4)0.005674、例题解析安哥拉长毛兔最严的兔毛直径约为5×10-6,将这个数译成小数的形式。

5、拓展训练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3.1×10-3(2)-2.8×10-46、例题解析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3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4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的多少倍?(三)稳固检测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3(2)―0.000308(3)0.0047(4)0.0007892.将以下各数译成小数:(1)4.2×10-3(2)-3.6×10-43.填空题(在括号内插入适度的数)5.2×10()=0.00000524.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7.3×10-5)×10-2(2)(2.6×10-8)(5.2×10-3)5.鸵鸟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就是世界上最轻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等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则表示)(四)系统小结(五)教学反思:1.我掌控的科学知识:2、我不明白的问题:。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优秀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 科学计数法优秀教案

《科学计数法-教案科学计数法优秀教案》摘要: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内容之后,安排了一节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感,目的:帮助学生体会科学记数法可以帮助简化大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明白①涉及科学记数法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可考虑数据还原计算,(2)、(四川自贡2012)自贡市约330万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一、学生起点状况分析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内容之后,安排了一节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感。

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较大数学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的过程中,学会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大数,同时为今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据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大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能突出本课特色,同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并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打下基础。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③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自主收集,课前欣赏;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导入问题;第三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第四环节:运用新知,当堂演练;第五环节:小组活动,自主检测;第六环节:延伸拓展,能力提升;第七环节:课堂小结,课后调查。

《科学计数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科学计数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本资源为2021年制作,是一线教师经过认真研究,综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而来。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资源。

资源以课本为依托,以教学经验为蓝本,经过二次备课和实践研究,将教学环节进一步细化,综合同课异构的课堂结构,统一编写而成。

欢送您下载使用!科学记数法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感受。

重点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难点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自主探究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呢?这些大数怎样表示才好?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拟困难的大数,那就是科学记数法。

1、你知道234510,10,10,10分别等于多少吗?10n的意义和规律是什么?2、投影一些大数的图片,问:刚刚投影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怎样表示?有什么规律?××510300 000 00=3×100 000 000=3×8103、引导学生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并指出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并指出这种表示法便是科学记数法1、把问题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此处讨论有一定难度,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

培养学生归纳、表达的能力学生归纳出用科学记数表示时,n与数位的关系是n=位数-1,数位=n+1到达了知识的升华,使所学知识得以稳固。

把问题再次交给学生,使学生再一次体会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尝试应用1、屏幕显示教科书第53页的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这些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2、做一做:教科书第54页的练习题第1题。

3、一个大数用科学记数表示同学们会表示了,反过来,一个用科学记数表示的数,你能知道它的原数是多少吗?补偿提高补充例题:以下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410〔2〕-6×310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教科书第54页练习第2题教科书第57页习题1.5第4题、第5题教学札记1、本节课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彩色图片的投影,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10n的意义和规律的复习,使学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数也可以这样表示,但究竟该怎么表示,有什么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一难点,也使学生明白一点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 a < 10,n是正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计数法
一学习目标: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10n的形式的过程。

2 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
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3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计数法的有关计算。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延伸:江河湖海都是由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的,每一滴水又含有许许多多的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0.000000000000000003克。

这样的数字写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其他的记法呢?同学们看一下课本125页----126页,进行预习,把下面的内容填一下。

任务一填写下表
提出问题:10的负整数指数幂用小数表示有什么规律吗?。

任务二
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其中,n的绝对值等于
任务三,用计算器表示3×10-23
(二)、课内探究
1、预习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预习成果,初步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问题。

2、精讲点拨
用科学记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a×10n其中1≤a ≤10,n是一个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
一个小于零的数字写成一个数字乘以10的负整数指数幂的形式,负整数指数的绝对值是第一个数字前的零的个数。

3、拓展训练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2 (2)—0.0000307 (3)0.0031 (4)0.00567
4、例题解析
安哥拉长毛兔最细的兔毛直径约为5×10-6,将这个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5、拓展训练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3.1×10-3 (2)-2.8×10-4
6、例题解析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3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4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的多少倍?
(三)巩固检测
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3 (2)—0.000308
(3)0.0047 (4)0.000789
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
(1) 4.2×10-3 (2)-3.6 ×10-4
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5.2×10()=0.0000052
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7.3 ×10-5)×10-2
(2)(2.6 ×10-8)(5.2 ×10-3)
5.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四)系统小结
1.我掌握的知识: 2、我不明白的问题:
(五)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