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管理与防治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5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____%,漏报率低于____%。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7.1压力蒸汽灭菌1、工艺监测。
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
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____m指示胶带。
3、b-d试验。
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
每月一次。
7.2紫外线1、日常监测。
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
每半年一次。
7.3消毒剂1、生物监测。
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
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7.4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7.5内窥镜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7.6污水、污物1、污水余氯每日____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止医院内感染疾病的传播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1.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的目标: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水平。
2. 医院感染监测的范围:包括手术部门、重症监护室、感染科、病房、门诊等重点感染监测区域。
菌毒种管理制度

菌毒种管理制度菌毒种管理制度目的:对本公司用于研发、生产和检定用的菌毒种的分离、检定、申购、保存、保管、领用、销毁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确保国家相关法规要求,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研发、生产和检定用的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或病毒等。
职责:试验室专人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公司管理层批准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申购、领用及销毁的审批。
规程:1、总则菌毒种,系指直接用于研发、制造和检定生物制品的细菌、立克次体或病毒等,以下简称菌毒种,按《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为基础分为四类。
1.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1.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牛物。
1.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1.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2、菌毒种的来源菌毒种按照使用途径,分为:研发用、生产和检定用。
2.1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的来源2.1.1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包括DNA重组工程菌种,来源途径应合法,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2.1.2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统一进行国家菌毒种编号,备单位不得更改及仿冒。
菌毒种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或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单位保存、检定及分发。
未经注册并统一编号的菌毒种不得用于生产和检定。
2.1.3各使用公司收到菌毒种后一般应及时进行检定,用培养基保存的菌种应立即检定。
2.1.4质量管理部门对本公司的菌毒种施行统一管理。
2.2研发用菌毒种2.2.1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人员设计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重组到质粒,将重组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从而产生所需要的蛋白。
日常管理是控制鸡场大肠杆菌病的关键

不 用 霉变 料 i 时 分群 , 证 合 适 的饲 养 密度 , 可过 于 及 保 不
拥 挤 i 固 定 饲 养 管 理 人 员 , 要 让 生 人 、 动 物 进 入 鸡 要 不 小 舍 , 料 、 水 动 作 要 轻 柔 i 免 温 度 、 度 、 音 、 吓 加 添 避 湿 噪 惊 等 因 素 造 成 不 良应 激 反 应 。 4 控 制 舍 内 小 环 境 。 冬 春 季 气 候 寒 冷 多 变 , 是 大 、 也 肠 杆 菌 病 多 发 的 季 节 , 须 注 意 搞 好 肉 鸡 舍 内 环 境 的 控 必 制 。 要 饮 用 温 水 或 将 饮 水 放 在 舍 内 预 温 一 昼 夜 , 能 让 不 肉鸡 直 接 饮 用 刚提 取 的冷 水 ;靠 烧 煤 炉 取 暖 的 鸡舍 , 一 定 要 安 装 烟 囱 , 扫 煤 灰 时 动 作 要 轻 、 , 止 扬 起 灰 打 慢 防
里 霉 素 、 乐 菌 素 、 霉 素 、 霉 素 , 此 之 外 , 可 选 用 泰 洁 红 除 还 氨 基 糖 甙类 抗 生素 和 广 谱 抗 生 素 。为 防 止 产 生抗 药 性 , 用 药 量 一 定 要 充 足 , 般 应 连 续 治 疗 3 7天 , 要 注 意 一 ~ 还 联 合 或 交替 使 用 抗 生素 。 球 虫 病 可 损 害 肠 道 黏 膜 , 起 大 肠 杆 菌 内源 性 感 染 , 引 受 球虫 病 威胁 的 肉鸡场 , 特 别 注 意搞 好预 防和 治疗 。 应
病 , 新城 疫 、 流 感 、 染性 法 氏囊 炎 、 染性 支 气 管 如 禽 传 传
炎 、 形 体 等 。 这 种 情 况 下 , 纯 针 对 大 肠 杆 菌 进 行 治 霉 在 单 疗 , 果 肯 定 不 理 想 。 有 这 些 因 素 , 是 大 肠 杆 菌 病 难 效 所 都
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

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一、食品加工领域的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在食品加工领域,大肠杆菌的感染和传播可能对公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首先,食品加工企业应该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每一批食品原材料进行大肠杆菌基因检测,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
其次,食品加工企业应该加强对生产线和生产工艺的管控,建立标准化的卫生消毒程序,避免大肠杆菌的感染和交叉污染。
另外,食品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和监测,确保产品不含有害的大肠杆菌基因。
最后,食品加工企业应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公众对大肠杆菌基因安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食用食品。
二、医疗卫生领域的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在医疗卫生领域,大肠杆菌的感染是医疗保健机构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大肠杆菌的基因,医疗保健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置,避免大肠杆菌基因的扩散和传播。
其次,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施的清洁消毒,建立标准化的消毒程序,防止大肠杆菌的感染。
另外,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大肠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最后,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隔离管理,对疑似感染者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治疗,避免大肠杆菌的传播。
三、环境保护领域的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在环境保护领域,大肠杆菌的感染和传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大肠杆菌基因管理制度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键。
首先,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控和治理,防止大肠杆菌基因的扩散和传播。
其次,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城市和农村环境的卫生整治,加强环境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大肠杆菌基因的防范意识。
另外,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饮用水和水源地的保护,确保水质安全,避免大肠杆菌的感染。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食品中的微生物指的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食品中,可能在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引起食品污染并产生危害。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引起食品腐败、产生有毒物质、传播传染病等方面。
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1. 引起食品腐败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生长,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细菌和真菌是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
它们会分解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有害物质,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食品腐败后,不仅口感变差,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增加了食品的危害性。
2. 产生有毒物质某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如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等。
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摄入过量会引起食物中毒。
食品中含有过量的霉菌毒素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毒素中毒,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3. 传播传染病食品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能成为传播传染病的媒介。
当食品受到污染后,这些微生物可能在人体内引起感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沙门氏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地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卫生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中,要加强清洁卫生管理。
定期清洗和消毒生产设备、器具和环境,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保证员工的个人卫生,避免因个人不洁引起食品污染。
2. 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对于易腐败的食品,要严格控制储存和运输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微生物快速繁殖。
加工食品时也要控制加热和冷却的温度,确保微生物被有效控制。
3. 包装贮存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贮存环境对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至关重要。
采用密封性好的包装材料,防止食品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食品大肠杆菌控制方法

食品大肠杆菌控制方法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可引发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
因此,控制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控制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方法。
1.卫生操作规范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操作是预防大肠杆菌污染的重要环节。
员工应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手套,严格遵守洗手制度。
工作区域和设备应经常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接触食品的表面。
卫生操作规范应明确指导员工在加工、处理和储存食品时的操作步骤,确保食品的无菌状态。
2.温度控制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繁殖迅速,因此控制温度是控制大肠杆菌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3.食材选择食材的质量和新鲜度直接影响食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因此,在食材的选择和采购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可靠、没有受到污染的食材。
特别是生食材,如生蔬菜、生肉类和生海鲜,在选择和处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卫生。
4.畜禽养殖管理大肠杆菌是许多动物的肠道菌群中的一员。
因此,合理管理和控制禽畜的肠道菌群是控制食品中大肠杆菌的重要环节。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和消毒禽畜的圈舍,防止粪便等污染物进入食品链。
5.储存和运输管理食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是重点。
食品应储存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温度过高,尤其是在夏季。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包装和保温措施,避免食品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温度的快速变化。
6.检测和监测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监管部门应建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和监测体系。
定期进行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控制。
监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掌握食品安全状况。
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关键一环。
公众需要了解大肠杆菌的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
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也应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意识。
通过上述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污染风险,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大肠杆菌对水环境的污染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大肠杆菌对水环境的污染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威胁。
然而,如果大肠杆菌进入水环境中,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大肠杆菌对水环境的污染危害以及相关处理方法的研究。
一、大肠杆菌对水环境的污染危害1. 污染源大肠杆菌主要来源于动物粪便和人类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废水处理厂的处理系统。
因此,养殖业、污水处理厂、城市排泄物处理和非法倾倒废水等都是大肠杆菌进入水环境的污染源。
2. 健康危害大肠杆菌在水中生存的时间较短,但如果人体摄入含有这种细菌的水,可能会引起肠胃病。
一些特殊的大肠杆菌群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甚至可能致命。
例如,O157:H7菌株会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和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3. 环境危害大肠杆菌对水环境的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水中的细菌可以吸附到底部沉积物、悬浮物和植物表面,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二、处理方法1. 组合处理法组合处理法是在水污染治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多种工艺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肠杆菌和其它微生物。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水处理领域的一种技术。
将水通过紫外线灯加热并照射,可以有效地消灭大肠杆菌。
这种方法不会添加任何化学品,因此不会产生任何化学污染,并且操作简单,节省能源。
3.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这种方法可以去除大肠杆菌和其它有害物质,同时不会破坏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结论大肠杆菌对水环境的污染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去除水中的大肠杆菌,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组合处理法、紫外线消毒和活性炭吸附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保护水环境。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8篇

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鸡是我国民众常见的家禽之一,因其产蛋多、肉质好而备受青睐。
鸡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对于饲养鸡的养殖户至关重要。
一、鸡的常见病1. 气管炎:气管炎是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患病的鸡会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引起鸡腹泻和尿囊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会导致鸡体重下降、毛色暗淡、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会导致鸡出现突然死亡、呼吸困难、咽喉及眼睛肿胀等严重症状。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会导致鸡出现打喷嚏、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二、鸡的防治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适时更换鸡舍内的垫料,并定期进行消毒,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2. 饲料合理搭配: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均衡,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注重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透光、温度适宜,避免鸡群受到湿度和寒冷的影响,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
4. 定期检查鸡群:定期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5. 注射疫苗:定期给鸡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鸡群重要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饲养鸡的养殖户来说,了解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才能确保鸡群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加强管理,科学养殖,做好疾病防控,确保鸡群的健康和生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2篇示例: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禽之一,但是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鸡的常见病也日益增多。
了解鸡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鸡的健康和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鸡病以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鸡的常见病1. 鸡传染性喉炎:鸡传染性喉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的管理与防治
本病属于条件致病性病原,因此非常容易在防疫密集时刻或强应激时发生,因此在一些时间点上进行控制。
1、两周龄以内
两周内特别在7日龄和14日龄左右极易发生,应严格控制温度,注意通风换气,添加敏感药物。
2日龄前温度维持在35℃以上,以鸡背温度为标准,临床以10%出现张口呼吸为标准,特别在冬天非常关键,适当高温育雏可明显降低一些疾病发生率,3日龄开始递减温度,通风,换气。
温度每天递减0.5~1℃,到24℃时,不再递减。
通风换气应使用排风扇,以免造成舍内温差过大。
适时通风可保证适宜的湿度,可避免因湿度大、空气污浊诱发大肠杆菌病。
控制温度同时添加药物预防,可用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曲松每克加水10~20kg,连用3d。
或者和氧氟加替联合应用。
2、21~35日龄
这一阶段是鸡大肠杆菌病的高发阶段。
饲养管理上要求温度控制在24℃左右,进一步加强通风,添加药物预防大肠杆菌病,还应注意添加抗球虫病药物预防球虫。
预防大肠杆菌病可采用氨基糖苷和林克霉素类联合应用。
如阿米卡星饮水,1g阿米卡星加水20kg,连用3d。
加上林可霉素1g兑水10kg。
抗球虫药可用地克珠利饮水或用三字球虫粉全天量1次饮水,既可防大肠杆菌病又可防球虫病,此阶段成果亦可维持半个月左右。
3、35~55日龄
此阶段易发生大肠杆菌性关节炎及大肠杆菌性肠炎,采用左旋氧氟沙星全群饮水,15g5左旋氧氟沙星加水200kg,并配合林克霉素连用3~5d。
即可控制大肠杆菌病,也可控制慢性呼吸道病。
此外,大杆感染部分来源于不洁的饮水,因此定期对饮水系统进行消毒,带鸡消毒非常关键。
国内部分专家不提倡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认为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者会对肠粘膜造成损伤,个人认为这个担心并不存在。
做为人用饮用自来水都含一定浓度的漂白粉,何况鸡呢?只要浓度控制好即可。
常见大杆药物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
用法与用量:
⑴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或肌注为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日2-3次。
⑵阿莫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1日2次。
2、头孢菌素类。
临床上应用的有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该类药物内服吸收并不好不建议进行口服给药。
用法与用量:头孢噻呋、曲松、噻污:1日龄肉鸡肌注每千克体重为2.2-5mg.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目前兽医临床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用法与用量:
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1):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以阿莫西林计),1日2次。
⑵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效价比2:1):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克(以氨苄西林计),1日2次。
以上药物临床讲严格属于一日多次用药,长时间投服,但是下面老百姓饮水系统不好保证,因此建议集中饮用,缩短给药时间,以免外界酶系统对本类药物的破坏。
二、氨基糖苷类
本类药物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完全从粪便排出,可用作肠道感染用药,肌注给药后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由于该类药物内服吸收很少,用于大肠杆菌败血症治疗须用肌注给药,不便于禽的群体用药。
本类药物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
用法与用量:
⑴硫酸丁胺卡那霉素: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7.5毫克。
⑵盐酸大观霉素:混饮每1升水500-1000毫克(效价),连用3-5天。
⑶硫酸安普霉素混饮每升水250-500毫克(效价),连用5天。
⑷硫酸新霉素:混饮每1升水35-70毫克(效价),连用3-5天。
以上药物需要集中给药,不适合全身感染状况。
以不中毒为限。
在碱性条件下药效比酸性好。
三、四环素类
用法与用量:盐酸多西环素混饮每升水50-100毫克。
该类药物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不稳定,因此建议集中给药,酸性条件下药效更好。
四、氯霉素类氯霉素因抑制骨髓造血机能而禁止使用于所有食品动物。
其他药物特点是抗菌谱广、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泛,无潜在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
用法与用量:
⑴甲砜霉素。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1日2次,连用3-5天。
⑵氟甲砜霉素。
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1日2次,连用3-5天。
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毫克。
五、氟喹诺酮类
在兽医临床应用的有:氟甲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麻保沙星等。
用法与用量:
⑴诺氟沙星:混饮每升水100毫克。
⑵环丙沙星:混饮每升水50毫克。
肌肉注射每千克5毫克体重,1日2次。
⑶恩诺沙星:混饮每升水50-75毫克
六、抗菌中草药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一方面通过中草药中含有抗菌物质如小檗碱、大蒜素、大黄、鱼腥草素等植物杀菌素直接作用于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有穿心莲、黄芩等。
常见复方为,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散、四黄消炎散等。
具体可见本博客其他地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