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

合集下载

虫害预测预报方案

虫害预测预报方案

虫害预测预报方案虫害预测预报方案「篇一」一、病害的预测预报枸杞病害的预测预报就是预先了解枸杞病害的发生可能性,发生的轻重程度,从而决定防治的对策。

枸杞各种病害预测的主要根据是:病害的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的特点,病害流行前寄主的感病情况与病源物的数量,病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当地的气象预报等。

二、虫害的预测预报在枸杞害虫的预测中,常常采取直接取样调查方法。

其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与取样方法、取样的样本数、样本的代表性有密切的关系。

1.枸杞害虫种类调查调查方法主要是进行田间采集调查,其次可附以诱虫灯、色板诱集和性引诱等方法。

田间采集调查最好每半月进行一次,凡遇到害虫或益虫都应该采集标本,标明名称、危害虫态、捕食或寄生状态等。

对于一些不知名的害虫或益虫,可以临时编号待查。

通过诱集器所诱得的虫子标本要及时检查登记。

这样经过两年的系统调查,就可能获得当地枸杞作物上的害虫或者益虫种类组成较完整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枸杞作物上的虫情及危害状态和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2.枸杞害虫数量调查害虫数量调查方法一般采取取样调查的方法。

影响取样调查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调查取样技术两个方面。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调查的责任心,只要责任心强就可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调查取样技术主要有取样的方式、样本数量和取样单位三项组成。

(1)昆虫分布型枸杞生产每种害虫及其虫态,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性,而表现出一定的分布型。

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布型:随机型、核心型和嵌纹型。

活动力强的昆虫一般呈随机型分布,比如蚜虫、瘿螨、木虱等。

活动力弱的昆虫呈核心型分布,表现在田间分布均匀,形成一个个核心集团,并从核心作放射性的蔓延。

有的昆虫是从田间的杂草过渡来的,在田间呈布均匀的疏密相间分布,称为嵌纹型分布。

(2)调查取样技术①取样方法对于随机型昆虫分布取样方式采取五点取样法、棋盘式或对角线式的取样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核心型分布采用分行取样或棋盘式的取样方法,比较有代表性。

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

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

第二章病虫害预测预报害虫发生期预测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科学家和农民们不断努力寻找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病虫害发生期的预测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生态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受到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环境、植物品种等。

其中,气候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病虫害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例如一些病虫害更喜欢湿润的环境,而另一些则适应干燥环境。

因此,通过了解气候条件,可以初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

二、观察和收集数据为了进行病虫害预测,科学家和农民需要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的方式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

观察可以从每年的生长季开始,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情况、叶片的形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收集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和质地等相关信息。

三、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数据,科学家和农民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

数学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概率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已知的生态因素来进行预测。

这些模型通常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植物品种等,以最大程度地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

四、借助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领域。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面积的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准确预测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气象和土壤环境数据,为病虫害的预测提供更准确和实用的信息。

五、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重要性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其次,预测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周期和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

此外,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助于农民选择适合的农药和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

害虫预测预报的定义
利用生物学、生态学、数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变动、环境影响因子等进行分析,建立预测预报模型。
通过监测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害虫发生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和预报。
害虫预测预报的原理
1
害虫预测预报的重要性
2
3
有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的发生危害,减少经济损失。
模型参数自动化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模型参数的自动调整和优化,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
模型评估体系
建立预测预报模型的评估体系,对模型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促进模型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01
02
03
加强害虫预测预报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害虫预测预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认知
开展害虫预测预报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植保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参数估计
通过数据拟合,估计模型参数,揭示害虫繁殖、死亡、迁徙等规律。
局限性
数理预测法需要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有时难以准确描述复杂的生物生态系统。
数理预测法
04
害虫预测预报的实践应用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
作物类型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进行分类预测,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等。
森林害虫预测预报需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类型进行分类预测,如针叶树和阔叶树等。
加强技术培训
积极推广先进的害虫预测预报技术,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推广先进技术
预测预报知识的普及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预测法
01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02
根据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关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发展曲线进行预测。

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为了做好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管理工作,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虫害预测的基础知识、预测方法、预测模型建立和管理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虫害预测的基础知识1.虫害的分类虫害是指以昆虫为主要危害对象的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各类昆虫。

根据幼虫食性的不同,虫害可分为咀嚼性害虫和吸食性害虫两大类。

常见的咀嚼性害虫有蛾类、螟类、甲虫类等;吸食性害虫有蚜虫、白蚁、蝽类等。

2.虫害的危害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咬食叶片、莖、果实、种子或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枯黄、果实畸形等现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部分虫害还能传播病原菌,引发病虫害复合发生,造成更大的危害。

3.虫害的发生规律虫害的发生受气候、作物品种、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度性。

有些虫害在特定的发生期内多发,如稻虫、红蜘蛛等;有些虫害则随着气温、湿度的变化而产生,如棉铃虫、蚜虫等。

三、虫害预测的方法1.气象预测法气象因素是影响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气象预测法是虫害预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常根据虫害对气温、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适应性,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趋势进行分析,从而预测虫害的发生期和危害程度。

2.种虫关系法种虫关系法是通过研究害虫与其天敌、寄生虫、共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推断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可能的发生量。

比如蚜虫和天敌之间的数量关系、早发生的危害虫对后来者的保护作用等。

3.生态学预测法生态学预测法是以害虫的生物特性和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基础,通过研究其性态、生活史和种群动态等因素,来推测害虫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害虫成虫数量和寄主植物繁殖力的变化,推测害虫将来的发生情况。

四、虫害预测模型建立1.模型选择建立虫害预测模型时,需要选择适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们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预测预报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掌握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是进行预测预报的前提。

通过对病虫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病虫害监测和调查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调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监测和调查的方法包括定点观察、普查、抽样调查等。

三、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气象因素是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集和分析气象资料,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

例如,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素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四、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病虫害发生的情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植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五、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例如,利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可以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发生情况。

总之,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预测预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植物病虫害标题:识别与防治:常见植物病虫害的应对策略引言:在家庭的园艺和农业活动中,植物病虫害是常见的现象。

这些病症和虫害不仅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了解和识别这些病虫害,以及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保护植物和环境的重要步骤。

植物病虫害概述:植物病虫害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线虫、昆虫和螨虫等引起的疾病和虫害。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讲解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讲解
第5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 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 样。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 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五点式、单对角线式, 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 行线式,
2、虫口密度:表示在1个单位内的虫口数 量。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调查总单位数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百株虫数 =
调查总虫 数 调查总株 数
×100
例题:
某地调查小麦田中蛴螬为害情况,采用五 点取样法,每点面积为1平方米,各样点 活虫数分别是7、3、5、4、6头,求该小 麦田蛴螬的虫口密度(头/平方米)。
2.3 棋盘式取样法 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
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然后将调查取 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这种取 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 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2.4 平行线取样法 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
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 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Z”字形取样。
2. 1 五点取样法 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
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 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田块四边 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 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2.2 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
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 角线取样法两种。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田 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 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 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两 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 但误差较大些。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1-病虫害的预测与预警1-1 病虫害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虫害是指由真菌、细菌、以及昆虫、螨类等有害生物引起的植物疾病和害虫问题。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其预测与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1-2 病虫害的预测与预警方法1-2-1 气象预测法气象预测法主要利用气象因素与病虫害的关系,通过观测和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典型的例如通过气温、湿度、降水等因素的观测,判断某病虫害是否有可能发生并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和程度。

1-2-2 生物学预测法生物学预测法主要研究病虫害生物学特性与发展规律,通过生物学观测和分析,预测病虫害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典型的例如通过观测病原菌的繁殖状况、害虫的孵化和生长发育等,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1-2-3 统计学预测法统计学预测法主要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样本数据与病虫害发生的联系,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

典型的例如通过统计历年同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预测。

2-病虫害的预报方法2-1 阈值预报法阈值预报法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一系列指标值,当这些指标值达到或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即发出预报信号。

该方法用于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为农民提供预防和防治的指导。

2-2 模型预报法模型预报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预测病虫害的流行趋势和发生规律。

根据病虫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模型,通过输入相关数据,得出预测结果。

该方法可以对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进行精确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3 远程遥感预报法远程遥感预报法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大范围、实时的农田信息,结合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进行预测和预报。

通过对农田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快速获取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为农民提供及时的预警和指导。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的重要性
减少经济损失
保护生态环境
及时预测预报植物病虫害,可以采取有效 的防治措施,减少农作物损失,保障农业 生产的经济效益。
通过预测预报,可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 农药使用量和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 品质量安全。
提高防治效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准确的预测预报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 依据,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
实践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预报,如田间调查、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 等,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践效果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提高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 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地区水稻稻瘟病的预测预报。通过对该地区历年稻瘟病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的分析,预测了当年稻瘟病的发生趋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经过实践验证,该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有效控制了稻瘟病的危害。
,推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2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大
植物病虫害的监测数据获取和处理难度较大,需 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数据共享,提高数据质量和可 用性。
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不足
目前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应用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3
跨部门合作与协调不足
03
预测预报方法
经验判断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植物的症状,如 叶片变色、枯萎、长斑等 ,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 虫害。
经验积累
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总结 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 件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 类和时间。
专家咨询
向农业专家咨询,了解病 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我国害虫测报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害虫测报工作较早的国家。 •5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东亚飞蝗和小麦吸浆虫的群众性工作。 •195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案》,对测报对象的确定、 测报办法的制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病虫预测 预报站。
•1982年除中央农牧渔业部设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外,全国各级病虫测报站 共有1615个,共有测报专业人员7125人,已有800个以上的测报站积累有 15—20年的历史资料。
• ③迁飞害虫预测 迁飞预测是根据害虫发生虫源地或发
生基地内的迁飞害虫发生动态、数量、及其生物、生态及生 理学特性,以及各迁出迁入地区的作物生育期及与季节相互 衔接的规律性变化,结合气象预测资料,来预测迁飞时期、 迁飞数量及作物虫害发生区域等。
④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 是在发生期、发生量等 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作物栽培和害虫猖獗相结合的观点,进 一步研究预测某种作物对虫害最敏感的时期,即危险生育期, 是否完全与害虫破坏力、或侵入力最强而虫数愈多的时期相 遇,从而推断虫灾程度的轻重或所造成的损失的大小;配合 发生量预测进一步划分防治对象,确定防治次数,并选择合 适的防治方法,以争取治虫的主动权。
•③ 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的期限常在一个季度以上。预测时 期的长短视害虫种类不同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生殖周期短、 繁殖速度快,预测期限就短,否则就长,甚至可以跨年。害 虫发生量趋势的长期预测,通常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 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于年初展望其 全年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S”形曲线分布示意图
%(84)Fra bibliotek上拐点
(50)
中拐点
(16)
下拐点
•以上不论按正态曲线方式或按“S”形曲线方式所求得的 “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只能代表虫灾中等 发生年情况。因为国内不少地区的实践证明:如某种害虫猖 獗发生,种群数量极大时,这个“盛发期”范围应扩大,约 以u±2δ为宜,即扩大到5-95%之间,5%和95%所对应的 时间约为起始和终止施药时间。相反,在害虫发生数量少时, 把盛发期缩小到40%-50%之间,以指导化学防治。实践证 明是可行的。例如1974年原江苏农学院在江苏东台,根据棉 铃虫发生的数量大,盛发期长的特点,把预测的始盛期和盛 末期的范围扩大到5%和95%,其预测值与田间实际情况才 较为一致。
(二). 发育进度预测中的关键性工作
•(1)查准发育进度
根据预测害虫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为害特点,选择好调查日期、方法, 使获得的资料能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一般要进行定期调查,由某 一虫态出现期开始前,每隔3-5天取样调查一次。对主要农业害虫则按国 家颁布的调查规范执行,统计出现数量,计算发育进度。由于害虫产卵、 取食对寄主植物种类、品种、生育期及长势等有选择性,不同类型田间 虫口密度、被害率、发育进度等,有时差异很大,因此调查时要注意调 查各类型田的面积比例及各类型田的虫口密度、为害率、发育进度等, 然后加权平均求得发育进度。在调查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对卵分级、幼 虫分龄蛹分级准确,减少人为误差。同时,可采用各种诱集法,如诱虫 灯、性诱剂、糖醋诱液等诱集害虫,逐日或逐次记录虫种、数量、性别 等,掌握种群的消长情况,既可用于预测,也可验证测值是否正确。
正态曲线的特点
•自曲线的最高点向下作垂线,与横轴相交点即为曲线的平均值,常用u来表 示。曲线以u为中心左右对称,向右为正值,向左为负值,左右两方距此中 心达1个标准差(δ)处各有一个点,对应在曲线上的也各有一个点,称为 “拐点”,二拐点之间(即范围内)的曲线,呈凸向,上升下降急速,而拐 点以下的则是呈凹向,升降缓慢。如果以整个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的面积 为100(即代表昆虫在一定空间、时间内的发生总量),则在正态曲线中任 何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离均数(X)的距离内所含变数的百分率,都可以在正 态曲线面积表内查到,在u±1δ范围内所夹面积代表的数量占总数量的 68.27%,因此通常把这个数量发生的时间范围称为“盛发期” 。-1δ和 +1δ,即16%和84%,分别称为“始盛期”和“盛末期”,而曲线的平均值 u所指顶峰处之数值,代表总量的一半,即50%,可称为“高峰期”。
正态曲线分布示意图
前拐点
68.27%
后拐点
95.45%
9
-3δ
-2δ -1δ
u
1δ 2δ

•如以累计发育进度方法来统计某种害虫,或某一虫态的数 量逐渐增加的情况,可将纵坐标改为累加虫数或累加百分 率。横坐标不变,数值由左向右逐渐累加,这样就可把正 态曲线改变成对称的“S”形曲线。它也有两个拐点,分别 对应在纵坐标累加值16%和84%左右处的“S”形曲线上, 一上一下,分别称为“上拐点”和“下拐点”。二拐点之 间,种群数量急速上升;下拐点以下呈凹向,上拐点以上 呈凸向,数量增加均很缓慢。数量开始出现或终止的日期, 分别叫做“始见期”和“终见期”。下拐点相当于正态曲 线 的 -δ 拐 点 , 上 拐 点 相 当 于 +δ , 分 别 叫 做 “ 始 盛 期 ” , “盛末期”。当累加值达到50%,即“S”形曲线的中点时, 所对应的横坐标上的日期,叫做“高峰期”。
第七 章 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
第一节 农作物预测预报概况 1.预测预报目的意义 2.预测预报类别
第二节 发生期预报 1.基本概念和方法 2.发育进度预测法 3.有效积温预测法
第一节 农作物预测预报概况
一、目的和意义
•①害虫预测预报 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 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 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 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2)收集、测定害虫历期和期距资料
预测不仅取决于害虫发育进度调查的准确性,而且在很大程度 上还取决于使用的虫态历期(或期距)资料是否符合当时、当 地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全国各地已将实验测得的许多害虫各 虫态历期和期距资料及其与温度、湿度、营养等关系的资料, 加以整理以供参考。在引用这些资料时,必须因时、因地进行 选择,特别要注意虫态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切不可盲目引用, 必要时也可通过实验测定出当地的有关历期和期距资料。
生期和发生高峰期预报,多依据田间一代卵量,发育、孵阶
化情况,来预测二代卵高峰。
•② 中期预测
中期预测的期限,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
常在一个月以上, 但视害虫种类不同,期限的长短可有很
大的差别,如一年一代、一年数代、一年十多代的害虫,采
用同一方法预测的期限就不同。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
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④超长期预测 预测一年以上甚至5-10年害虫发生的趋势。 1986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多年预测学术 讲座会,对我国主要病虫进行了5-10年的发生趋势展望对植 保工作的长期规划起了积极作用。
三、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 统计法 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 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 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 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 各种预测式。
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各种方法来诱捕,记录其种数量的消长 情况,查明虫口数量变动,在预测上是十分有益的。如害虫 具有各种趋性,故在有关测报站早已设置各种诱虫器,如诱 虫灯,据光色等可分为白炽灯、黑光灯、蓝光灯、双色灯及 高压汞灯等,安在虫源地、田间、仓库等处,可诱集螟蛾夜 蛾叶蝉飞虱、金龟子等各种害虫和部分益虫,在预测上可收 到良好效果。一些测报站,配置糖、酒、醋液诱虫盆,诱测 粘虫、地老虎等设置大、小草把还可诱集粘虫卵等,近年来, 用性信息素来进行诱测,已在生产实际中大量应用,证明是 一项更适用的新技术 。
二、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
•(一) 按预测内容分4类
•① 发生期预测 发生期预测就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 或虫龄的出现期或为害期;对具有迁飞习性的害虫,预测其 迁出或迁入本地的时期。也就是从害虫生活史、物候学的角 度,研究预测其发生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
•② 发生量预测 发生量预测就是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 田间虫口密度,主要是估计害虫未来的虫口数量是否有大发 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这是从害虫猖獗理论及农 业技术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来研究害虫数量消长,以此作为中、 长期预报的依据。需坚持多年,积累有关资料,预测结果才 较可靠。
•②目的和意义
•A害虫长期严重危害农作物,造成巨大损失
•B人类与害虫斗争,新农药不断,但损失有增无减,且加重;而且 有许多副作用如害虫抗性、农药残留、污染等。
•原因是:盲目防治,未掌握害虫发生情况,然后应用恰当的防治 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害虫预测预报,使治虫工作有计划有重点
的进行,从而达到从虫口夺回农产品,保证农业收入。
•(二) 实验法 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 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 生期。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 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三) 观察法 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 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 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 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 灾害程度。此外,昆虫生殖系统的发育观察结果,亦可作出 预报。
发育进度调查法
•① 田间实查法:根据预测害虫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为
害特点选择好调查日期、方法和对象田,使所获资料符合当 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查日期一般掌握在某一、二个虫态出 现以前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等几个关键期。 最好是根据主要害虫发生与温度关系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确 定某种害虫的调查起始日期。例如山西省晋中地区,当(日) 平均温度达11.5℃时,玉米螟越冬幼虫开始化蛹;16-19℃ 时,开始发蛾;22℃时,幼虫开始为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