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知觉课件
合集下载
知觉课件ppt

视觉器官:眼睛是人体的主要视觉器官,能够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眼睛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其中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负责光线的接收和转换。
感觉神经元
01
感觉神经元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神经元,负责将感觉信号从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神经元在接收到神经信号后,会将其传递到脊髓和脑干等区域,再进一步传递到大脑皮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感觉皮质
大脑皮层是人体的主要信息处理区域,包括感觉皮质、运动皮质、语言皮质等多个区域。感觉皮质是人体的感觉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外周的感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感觉经验。
感觉皮质分区
感觉皮质可以分为多个区域,包括躯体感觉皮质、视觉皮质、听觉皮质、嗅觉皮质等。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感觉器官和信息处理任务,如躯体感觉皮质负责处理来自皮肤和肌肉的感觉信号。
1
2
3
通过知觉疗法,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情绪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情绪状态
通过知觉训练,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从而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增强自我认知
通过知觉疗法,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促进心理成长
我们的思维过程会受到知觉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思维常常需要利用我们所感知的信息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知觉对思维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也会影响我们的知觉,例如当我们对某事物有一定的期望或信念时,我们可能会扭曲或忽略某些信息来符合这些期望或信念。
思维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作用使我们能够理解世界并做出决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二) 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
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
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
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
力。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
完善。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2、言语听觉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 ,尤其注意“重听”现象。 “重 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 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 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 、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 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3)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
是指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 物体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它有 助于婴幼儿防止撞到家具上或者跌下 楼梯。
儿童能分辨熟悉的物体和场所的远近 ,但对广阔的空间距离,不能正确认 识。不懂透视的原理,在绘画时,不 能把实物的距离、位置、大小正确表 现出来。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一)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 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1、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即通常所称的视力。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2、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l 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l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但辨认近视色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视色, 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l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 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 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 的名称。
(二) 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
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
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
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
力。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
完善。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2、言语听觉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 ,尤其注意“重听”现象。 “重 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 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 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 、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 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3)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
是指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 物体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它有 助于婴幼儿防止撞到家具上或者跌下 楼梯。
儿童能分辨熟悉的物体和场所的远近 ,但对广阔的空间距离,不能正确认 识。不懂透视的原理,在绘画时,不 能把实物的距离、位置、大小正确表 现出来。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一)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 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1、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即通常所称的视力。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课件
2、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l 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l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色, 但辨认近视色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视色, 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l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 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 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 的名称。
知觉7521168共33页

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常用变式方法:
图形变式——一图多变; 概念变式——一事多述; 公式变式——一式多变; 关系变式——一题多变; 方法变式——一题多解; ……
20二、知觉规律与直观教学
law of variant law of coordination
3.教学应用
差异律
直观教学
实物直观 模型直观 言语直观
坚持三大原则: 对比原则,独占原则,活动原则
2019/11/10
16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三)
1.实验研究
协同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听觉
视觉 视觉+听觉
效率
2019/11/10
17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8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二)
动物的保护色
2019/11/10
9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二)
1.直观体验 月光多皎洁(对象与背景的对比)
2019/11/10
10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二)
1.直观体验 云彩有多美(有无色彩的对比)
2019/11/10
2019/11/10
31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2019/11/10
22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四)
变式律
变式律教学应用举例:
例:某数学老师讲清圆柱体的高后,提出几个 问题:
图形变式——一图多变; 概念变式——一事多述; 公式变式——一式多变; 关系变式——一题多变; 方法变式——一题多解; ……
20二、知觉规律与直观教学
law of variant law of coordination
3.教学应用
差异律
直观教学
实物直观 模型直观 言语直观
坚持三大原则: 对比原则,独占原则,活动原则
2019/11/10
16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三)
1.实验研究
协同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听觉
视觉 视觉+听觉
效率
2019/11/10
17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8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二)
动物的保护色
2019/11/10
9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二)
1.直观体验 月光多皎洁(对象与背景的对比)
2019/11/10
10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二)
1.直观体验 云彩有多美(有无色彩的对比)
2019/11/10
2019/11/10
31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2019/11/10
22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教研室
二.、知觉规律之(四)
变式律
变式律教学应用举例:
例:某数学老师讲清圆柱体的高后,提出几个 问题:
《心理学04-知觉》课件

3
知觉形成
经过加工和解释,大脑将信号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意义和体验,从而形成具体 的知觉。
视知觉
视觉是感知器官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视觉感知。了解视知觉帮助我们理解人 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光线与眼睛
光线
光线是视觉的物理基础,它通过反射、折射等现象传播并进入我们的眼睛。
知觉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识别危险、辨认事物、 感受美好以及适应环境。没有良好的知觉能力,我们将无法正常交互和理解 世界。
知觉的基本过程
1
感知器官接收信息
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皮肤)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Biblioteka 2神经信号传递和加工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加工、解码和组织。
眼睛
眼睛是视觉的感知器官,它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以及神经网络和大脑的连接。
视觉感知
视觉感知是经过眼睛将光线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对其进行加工和解释后,我们才能看到物 体、颜色和形状。
听觉知觉
听觉是感知器官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接收声音和声音信息, 并形成听觉感知。
声音与耳朵
听觉错觉
听觉错觉是我们听到的声音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感知现象,如音频幻觉和音频 错觉。
其他感觉错觉
除了视觉和听觉,其他感觉也有可能出现错觉,如嗅觉错觉和触觉错觉等。
总结
通过这份PPT课件,我们了解了知觉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过程。同时,我们 还探索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领域,以及感知的错误。希望这些知识能 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感知世界中所经历的一切。
嗅觉
嗅觉通过鼻腔中的嗅觉受体感知分子,帮助 我们辨认气味。
第四章--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 符号互动论学者Cooley (1902) 提出了“镜中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象别人感知
我们一样,镜子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 象。
2024/1/6
4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 Bem (1967) 提 出 的 自 我 知 觉 理 论 ( self – perception theory )认为,在内部线索(如想法、 情绪)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根据自己的 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内在特征。
• 很多研究已表明,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所采用的社会比 较方式也不同。
2024/1/6
6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 加工整合
• 自我概念
•
2024/1/6
7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想法、 情绪与行为。
• 1、自我表达(self-expression)性行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 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即自我概念。
• 应该的自我(the ought self ):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 人
•
实际的自我(actual self)
•
理想的自我 应该的自我
•
失望、焦虑 内疚、不安
•
自尊的降低
2024/1/6
15
第四章 自我知觉
self perception
2024/1/6
1
一、自我知觉定义: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 自尊(self-esteem)
• 自我认识 (self–knowledge) •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精选】第四章-知觉解析PPT课件

第二节 模式识别
❖ 模式(Pattern):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 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指人把输 入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 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一、模板匹配理论
1、基本思想
❖ 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刺激的袖珍复本,当 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 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相同,于是得到了 识别。
(1)假设检验说
❖ Bruner和Gregory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 验的构造过程。知觉是在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 规划下进行的。
❖ 刺激变量可能是模糊的,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 对应关系,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 图),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知觉(恒常 性)。
(2)刺激物说
❖ Gibson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刺激物本身决定的,根 本不需要知识经验的参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刺 激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被排除了许多,因此生态学 效度低。
❖ 当小字母达到视角8°时,它比大字母(总体特征) 更易被识别,即部分优于整体。
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整体加工和局部加 工的对比
❖ 上,指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原理、期望或假设,大 的知觉单元等;下,指具体的刺激条件,小的知觉 单元等。自上而下,从意义到刺激;自下而上,从 刺激到意义。
❖ 整体和局部都是指刺激物本身而言,并非刺激和意 义的关系。
,开始寻找可以拼的拼块。
(3)在不同的情况或条件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 加工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
❖ Eysenck(1984)指出,Gibson(刺激物说)强 调的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Bruner和 Gregory(假设检验说)强调的是不良条件下的 知觉。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知觉优秀课件

HHHHHHHH
H
H
H
H
H
H
S
S
S
S
S
S
SSSSSSSSSS
S
S
S
S
S
S
HHH
H
H
H
HHHHHHHH
H
H
H
H HH
SSS
S
S
S
SSSSSSSSSS
S
S
S
S SS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的含义 第三,根据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知觉是一
个掌握了局部、部分信息,而依靠经验对 整体进行“完形”的过程。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是什么
视觉系统
位置
通路
枕叶—颞叶
通路
枕叶—顶叶
视觉确认作业
视觉位置作业
第四章 知觉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五、知觉适应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知觉的对象:知觉过程中被引起特别关注 ,成为知觉目标的内容。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恒常性的含义 人在观察一个熟悉的知觉对象时,不会因
其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对知觉对象产生不同 的知觉经验,而是倾向于保持不变。 知觉的恒常性具有有利的一面,对一个已 经发生变化的对象保持原有的知觉经验; 恒常性的不利一面是,恒常性可能会造成 知觉反应的迟钝化。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学习要求
第四章 知觉
从总体上了解知觉及其种类。 掌握知觉特性。 掌握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 掌握错觉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PPT课件

Page 13
Page 14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特点。 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也离不开事物的整体特征。
Page 15
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用实验证实了“整体优先”,个体对整体的特征比对 局部特征更敏感。
Page 9
Page 10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二 级区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嗅觉等 皮层部位的“重叠区”。 额叶在知觉活动中也起重要作用。既是言语活动的重要器 官,也是计划、监督和调节行为的重要器官。 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分别 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或属性做出反应。
Page 11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阈上知觉和阈下 (无觉察)知觉。
Page 12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观察客观世界时,总是选择性的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而将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得到更清晰的结果。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的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某一对象既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还受所处背景的 影响。 两歧图形
错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 认识。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征。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并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叠加。
Page 6
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和一条鱼,它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青蛙要到陆地上去旅行。游 历一番后,青蛙回到池塘,并向鱼描述了它所看到的鸟:有两条腿,一对翅膀,身上、 翅膀上和尾巴上都长着非常漂亮的羽毛,能在空中飞翔。鱼饶有趣味地听着青蛙的讲述, 头脑中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形象。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的各种特征,鱼作 为“学生”虽认真听讲,但在头脑中形成的却是一种“鱼化”的鸟。
Page 14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特点。 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也离不开事物的整体特征。
Page 15
人对整体的知觉可能优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内温用实验证实了“整体优先”,个体对整体的特征比对 局部特征更敏感。
Page 9
Page 10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二 级区主要负责整合的机能;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嗅觉等 皮层部位的“重叠区”。 额叶在知觉活动中也起重要作用。既是言语活动的重要器 官,也是计划、监督和调节行为的重要器官。 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分别 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或属性做出反应。
Page 11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阈上知觉和阈下 (无觉察)知觉。
Page 12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观察客观世界时,总是选择性的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而将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得到更清晰的结果。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的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某一对象既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还受所处背景的 影响。 两歧图形
错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 认识。 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征。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并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叠加。
Page 6
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和一条鱼,它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青蛙要到陆地上去旅行。游 历一番后,青蛙回到池塘,并向鱼描述了它所看到的鸟:有两条腿,一对翅膀,身上、 翅膀上和尾巴上都长着非常漂亮的羽毛,能在空中飞翔。鱼饶有趣味地听着青蛙的讲述, 头脑中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形象。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的各种特征,鱼作 为“学生”虽认真听讲,但在头脑中形成的却是一种“鱼化”的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Miller(1963)句子识别的实验(听知觉) 两个自变量:需要识别的句子(包括三个水平: 正常句、异常句和非语法句);噪音的背景(以 音噪比为指标的连续变量)。因变量为正确率。 结果表明知觉受语言知识的影响。 (4)Biederman(1972)的实验(视知觉) 用速示器展现不同的场景,根据箭头提供的线索, 让被试从备择物中指出靶子。结果表明,空间关 系的知识对我们的知觉产生影响。
看到不同的旋转方向,代表着不同的思维类型, 如果看到舞蹈者逆时针旋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 是“左脑型”占优势;如果看到舞蹈者顺时针旋 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是“右脑型”占优势。很 少人会是纯粹的“左脑人”或“右脑人”,基本 上您都能看到两种方向的旋转,只是他们的时间 比例各有差异。
2、理论观点 (1)假设检验说 Bruner和Gregory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 验的构造过程。知觉是在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 规划下进行的。 刺激变量可能是模糊的,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 对应关系,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 图),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知觉(恒常 性)。
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的交 互作用
试想一下拼图游戏:最初阶段, 只有一些拼块的形状和颜色配合 逐步地思考拼到哪里?几个拼 块相互拼接,在尝试错误中不断 尝试。接下来,这回大致有个整 体的轮廓了,可以预测所要描述 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案,这回,根据已有的这方面知识 ,开始寻找可以拼的拼块。
(3)在不同的情况或条件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 加工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 Eysenck(1984)指出,Gibson(刺激物说)强 调的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Bruner和 Gregory(假设检验说)强调的是不良条件下的 知觉。
(2)刺激物说 Gibson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刺激物本身决定的,根 本不需要知识经验的参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刺 激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被排除了许多,因此生态学 效度低。 两者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 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
三、知觉加工过程 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自下而上(材料驱动、数据驱动):由刺激到 意义,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 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理论驱动、概念驱动):由意义 (期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 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 阶段和水平。 二者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 的知觉过程。
2、优点 (1)支持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模板的实质是长 时记忆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2)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模板说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来的,在 此基础上产生了条形码识别机、阅卷机。 (3)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
3、缺点 (1)严格的匹配思想,1:1,不能适应环境的千 变万化,即使有数百万个模板也不能胜任。而且, 模板数量越多,模式识别时工作记忆负担越重,匹 配效率越低。 (2)不能说明模板是如何表征的。外部的刺激模 式在大脑中是形象的,模板也是形象的表征吗? (3)未说明匹配的过程,是整体优先还是局部优 先,平行加工或是系列加工。 (4)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对自上而下加工重视 不够。
二、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1、实验证明 (1)知觉恒常性的一个例子:人类学研究。 Turnbull,少数民族部落对不同距离的野牛知觉不 一,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 (2)Warren(1970)音素恢复的研究(听知觉) 一个句子中,某个音素的读音被替换为另外的纯 音(如 *eel),检验被试对此音素恢复的不同情 况。结果表明知识经验(语法)自动给知觉对象 赋予了意义。
【实验】Tulving(1964)在字词识别实验中,改 变刺激呈现时间(0—140ms)来研究自下而上加 工,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0、4、8)来 研究自上而下加工,测量指标是识别靶子词的正 确率。 结果分析:当呈现时间较短时(20—60ms),对 比8字上下文和无上下文条件下的数据,发现背 景的作用(自上而下)比时间的作用(自下而上) 明显;当延时增长(到140ms),再对比发现时 间的作用比背景的作用明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模式识别
模式(Pattern):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 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指人把输 入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 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一、模板匹配理论 1、基本思想 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刺激的袖珍复本,当 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 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相同,于是得到了 识别。 【举例】如字母A的识别过程要求刺激与大脑中的 模板完全匹配才能被识别。
(2)不同的实验 当小字母达到视角8°时,它比大字母(总体特征) 更易被识别,即部分优于整体。 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整体加工和局部加 工的对比 上,指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原理、期望或假设,大 的知觉单元等;下,指具体的刺激条件,小的知觉 单元等。自上而下,从意义到刺激;自下而上,从 刺激到意义。 整体和局部都是指刺激物本身而言,并非刺激和意 义的关系。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Gestalt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 着其部分的知觉。 (1)Navon关于总体特征(Global Feature)和局 部特征(Local Feature)的实验。 结论:该研究认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 的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 要的知觉阶段。 质疑:该结论的得出是否与整体、部分的大小对 比关系、视角等有关?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知觉观
一、知觉的实质 1、传统的观点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未 能揭示心理过程:(1)似乎是自动的,其过程是 意识不到的;(2)似乎是先天的,由遗传决定的。 2、认知的观点 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理解的过程,获得感觉信息 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受主观因素(如知识、 态度、价值、需要)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 背景、上下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