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7章 失业

合集下载

课件:第七章失业

课件:第七章失业
劳动力市场中,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各自的劳动参工率
美国1960年以来的失业率
70年代两次石油冲击,1973-1975;1978-1981 引起了较高的失业。
失业率
10
8
失业率
6
4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2
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失业率
10
美国1960-2005年的自然失业率为5.5%
失业率
8
6
5.5%
4
2
自然失业率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在实际统计中,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表示自然失业率
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 充分就业:当一个国家经济的现实失业率等于自然失 业率时,我们就说这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麦可思: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 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 红牌专业
• 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前10个专 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 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 黄牌专业 • 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 • 美术学、艺术设计、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
影视艺术技术 给水排水工程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七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七章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上交至中央银行的资源的比率。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1~5.BDCCC 6~10 CACBD三、计算题1、假定货币需求L=0.2Y,货币供给M=240,消费函数C=145+0.75Y,税收T=60,d投资函数I=160-5r,政府支出G=80.试求:(1)IS、LM方程和均衡收入、利率、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变为100.则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又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答:(1)IS:y = c + i + g y d = y – t c=145+0.75y d t=60 g=80 i=160-5r 即 y=1360-20rLM:0.2y=240 即 y=1200联立两式得i=120 r=8(2)有上课知当g=100时 y=1200 r=12 i=100(3)i减少所以存在挤出效应2、假设消费函数C=400+0.8Y,投资函数I=300-5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L=300+0.5Y-100r,实际货币供给M=1500(单位均为亿元),试求:(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

(2)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答:(1)IS:y=2400+200rLM:y=4500-250r联立两式得:y=10000/3(2)由推倒公式的得:y=11000/9+20/9g+10/9m财政政策乘数为20/9 货币政策乘数为10/93、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方程I=400-50r,政府支出G=200,货币需求方程是L=250+0.5Y-125r,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是M=1250,价格水平P=1。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一)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一)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一)引言:失业是一个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

它不仅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失业问题。

概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失业率的波动和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高失业率常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因此研究失业问题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失业原因的分类1. 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一部分劳动力无法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2. 摩擦性失业:由于人们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导致的短期失业。

3.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会因为季节性需求变化而导致人员暂时失业。

4. 能力匹配失业: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失业率的测算方法1. 统计局调查:通过统计机构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定期调查,测算失业人数。

2. 就业登记制度:通过就业登记制度的数据,测算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3. 失业保险统计:利用失业保险制度的数据,计算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三、失业对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受到阻碍:高失业率会导致消费需求低迷,影响投资和资本积累,从而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2. 社会动荡的产生:高失业率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甚至导致社会动乱和政治稳定的威胁。

3. 财政负担加重:失业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社会救济支出和福利开支的增加,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

4. 人力资源浪费:失业会导致劳动力资源浪费,降低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四、应对失业问题的政策1. 职业培训和教育: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2. 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创业和创新活动,为失业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3. 主动的就业政策: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

4.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机制,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减少失业率的波动性。

总结:失业问题是一个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七章)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七章)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单选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充分就业B 物价稳定C 经济增长D 政府预算收支平衡2.财政政策()A.涉及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3.财政政策是()A.政府管制价格的手段B.周期性变化的预算C.为使政府收支平衡的手段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国民收入的预期水平4.()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A.累进税率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D.农业支持方案5.内在稳定器的功能()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推迟经济的衰退6.根据凯恩斯功能财政的思想,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B.尽量增加政府税收C.实现充分就业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7.权衡性财政政策为()A.经济萧条时应增加政府开支和税收B.经济过热时应削减政府开支和税收C.经济过热时应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D.经济萧条时应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减少政府支出B 降低所得税率C 提高所得税率D 增加货币发行量9.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增加货币发行量D 减少税收10.若实行削减个人所得税率和增加国防开支的政策,在短期内将导致()A.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B.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C.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国民收入D.因政策相互矛盾而使结果不确定11.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A、0B、1C、10D、无限大12.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A、1B、2C、4D、513.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 20000B 80000C 15000D 6000014.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 法定准备率B 公开市场业务C 再贴现率D 道义劝告15.下列哪种工具属于紧缩货币政策工具?()A 提高贴现率;B 增加货币供给;C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第7章 失业与经济周期

第7章 失业与经济周期
➢ 还包括提供就业和培训等重要信息服务,加速劳动 力的流动性以及通过寻求工资谈判的分散化等措施提 高工资的灵活性。
2.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对失业者进行救济,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 。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失业保障,使失业者能维持基 本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之目的。
7.2 经济周期
7.2.1 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征
2. 劳动力是指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各国规定不 一致)具有工:第一,失业者必须是劳动 力;第二,如果一个人没有努力去找寻工作或不愿 意接受现行市场工资率,他就不能被认定为失业者。
用N表示正在工作的人数,即就业量,U表示失 业者总数,即失业量,L表示劳动力总量,则: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经济 周期的波动。
2. 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4. 货币主义者和理发预期学派对经济周期的看法 5.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 6. 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
小结
➢ 失业是指符合条件、有工作愿望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 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种状态,处于这种状况的人就是 失业者。
L=N+U 若用u表示失业率,则失业率可以定义为:
u=U/L
7.1.2 失业的特征化事实
失业的特征: ➢ 失业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那些长期处于失业状态 的人。这部分人构成了失业者的主体,称为“硬核”。 ➢ 失业队伍的流动性大,即流入与流出数量都比较 大。一般来讲,劳动力的流动越自由,失业队伍的 流动性越大。 ➢ 在任何国家,并非所有劳动者都面临着同样的失业 风险,不同劳动力集团之间失业率的差别相当大。
➢ 定义:
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不规则的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交 替更迭—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张,然后是收缩,接着是 进一少扩张,它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7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基本概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政策乘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年度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单一货币供给规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二、判断题(F,T)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15.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累退税制会对经济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AD-AS 习题四、计算题1.设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r ,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

试求:(1) 总需求函数。

(2) 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 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四、计算题1.(1) y=100+0.8y+150-6r得:y=1250-30r……….……….IS方程由M/P=L有150/P=0.2y-4r将该式代入IS方程,得需求函数:y=500+450/P………………...AD方程(2) P=1时,150=0.2y-4ry=750+20r ……………………..LM方程解IS、LM方程组y=1250-30ry=750+20r得r=10(%),y=950 (亿美元)(3) 解AD、AS方程组y=500+450/Py =800+150P得均衡收入y=950,P=12.假定经济由四部门构成:y=C+I+G+NX,其中消费函数为C=300+0.8Y d,投资函数为I=200-1 5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进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r,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0.5Y-2000r,名义货币供给M=550,试求:(1) 总需求函数;(2) 价格水平P=1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并证明私人、政府和国外的储蓄总和等于投资。

2.(1) y=C+J+G+NX=300+0.8(y-0.2Y)+200-1500r+200+100-0.04Y-500r=800+0.6Y-2000r总需求函数为Y=2000-5000r ............…………….IS方程(2)实际货币需求L=0.5Y-2000r=M/P=550Y=4000r+1100……………………………………………...LM方程解IS、LM方程组Y=2000-5000rY=4000r+1100得P=1时均衡利率r=10%,均衡国民收入Y=1 500此时,S+(tY-G)+(IM-EX)= (Y-C-tY)+(0.2Y-G) -NX=(Y-300-0.64Y-0.2Y)+(0.2Y-200) -(100-0.04Y-500r)=0.4Y+500r-600=0.4⨯1500+500⨯10%-600=50I=200-1500r=200-1500⨯10%=50由此可见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总和等于企业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企业间劳动的供求在变动,摩擦性失业就是无法 避免的。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12
中国劳动力在三产业分布比例
1952
9%
7%
84% Primary Industry
CHAPTER 6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slide 13
E = 就业工人人数
U = 失业工人人数 L = 劳动力总人数 , L=E+U U/L = 失业率 f 失业工人中找到工作的比例 S就业工人中离职的比例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8
失业与就业之间转换
f U
Employed就业
Unemployed失业
Unemployment
中国劳动力在三产业分布比例
1978
12% 17%
71%
Primary Industry
CHAPTER 6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slide 14
Unemployment
中国劳动力在三产业分布比例
2004
31% 46%
23% Primary Industry
Weeks
15 10 5 0
01/1972 01/1993 01/2014
01/1969 01/1975 01/1978 01/1981 01/1984 01/1987 01/1990 01/1996 01/1999 01/2002 01/2005 01/2008 01/2011
CHAPTER 6
Unemployment
trend minimum wage in 2012 dollars
10 9
Dollars per hour
8 7
6
5 4 3 2 1
minimum wage in current dollars
0 6 1965 Unemployment 1950CHAPTER 1955 196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业。
工资刚性的三大原因:
最低工资法
工会的垄断力量
效率工资——高工资导致高效率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20
2010-04-29
中国的最低工资: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21
$ 11
EXPLAINING THE TREND: The real minimum wage The minimum wage and natural u-rate have similar trends.
s E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9
7.1.2 自然失业率的公式推导
劳动市场的稳定状态条件:
找到工作的人数=失去工作的人数
f*U f*U = s*E = s * (L-U)
f * U/L = s * (1-U/L) U/L = s/(s+f)
政策含义:任何一种旨在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都应该既降低离 职率,又提高就职率。 同样,任何一种影响离职率和就职率的政策也会改变自然失业 率。
Unemployment
slide 18
工资刚性导致的失业
如果实际工 资一直维持 在高于均衡 状态价格水 平上,那么经 济就不能提 供足够的工 作岗位.
实际 工资
供给
失业
刚性 实际 工资
需求
劳动力 雇佣劳动 量 愿意工作的劳动 量
slide 19
CHAPTER 6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与工作限额引起的失
CHAPTER 6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slide 3
Unemployment
Actual and natural rates of unemployment, U.S.,
1960–2014
12
Unemployment rate
10
Percent of labor force
CHAPTER 6
Unemployment
U.S. Unemployment, 1958-2002
11 10
Percent of labor force
9 8 7 6 5 4 3 2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Unemployment rate
slide 6
自然失业率,是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
率,是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和。(也 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经济萧条时期,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
率,经济繁荣时期,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 业率。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7
7.1.2 自然失业率的公式推导
符号说明:
第7章 失业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0
研究失业的意义是保障每个人的基 本权利。
CHAPTER 6
Unemployment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九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
权利。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逐 步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 ,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10
例如:
假设每个月 1% 的就业者失去其工作(s =
0.01)
每个月, 19% 失业者找到工作 (f = 0.19) 请计算自然失业率。
U s 0.01 0.05, or 5% L s f 0.01 0.19
CHAPTER 6
8
6
4
Natural rate of oyment
2
0 6 Unemployment 1960 CHAPTER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学习要点
1.自然失业率
定义
公式推导 2.自然失业的种类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3.美国、欧洲的失业情况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5
7.1 自然失业率
7.1.1 定义
自然失业率是失业率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
率,它取决于离职率和就职率。
离职率(s)每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
例。
就职率(f)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
例。
CHAPTER 6
Unemployment
低。男女差异不大。
劳动力为充分利用指标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26
The Median 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25
20
The 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typically rises in recessions—but its rise in 2008–2010 is unprecedented.
2010年9月7日法国举行全国大摆工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23
工会的垄断力量
工会发挥垄断力量来争取更高工资 当工作的工资超过均衡工资,失业将不可避免 局外人 局内人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24
效率工资——高工资导致高效率
1995 2000 2005 2010
0 1970 CHAPTER 1975 6 1980 1985 1990 Unemployment
CHAPTER 6
Secondary Industry
Tertiary Industry
slide 15
Unemployment
TREND: The natural rate rises over 1960–84,
then falls over 1985–2005
8
Percent of labor force
Unemployment
slide 11
7.2失业原因之一:寻找工作和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一分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
失业。
原因:
1部门转移:不同行业用工需求的变动(见下页图); 不同地区用工需求的变动; 2工人自身原因:工人的技能; 迁移; 工人的偏好 3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研究认为:失业者享受失业保险的时间越长, 他就越容易、并越乐意成为失业者,失业时 间也就持续更长。 即,失业保障导致摩擦失 业增加。
CHAPTER 6
Unemployment
slide 17
7.3 失业原因之二: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工资刚性——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
动需求时。
CHAPTER 6
7
6
5
4 1960CHAPTER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6 Unemployment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公共政策减少摩擦性失业
传播工作空位信息:工人与岗位更好匹配
再培训计划:从衰落的行业转向新兴行业
公共政策增加摩擦性失业 ————失业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