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资料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A.肌肉
B.血液
C.空气
4.手机用手指解锁的原理是( )
A.每个人手上的温度不同
B.每个人手上的指纹不同
C.每个人手上的汗液成分不同
5.我们身体的外部结构包括( )
A.头、胸、腹
B.头、颈、身体、上肢、下肢
C.头、颈、躯干、四肢
教师:1.教学课件;2.感觉器官板贴。
学生:1.活动记录单;2.直尺;3.手电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感觉器官板贴
1.引入: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研究了很多植物,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研究我们自己。思考一下,我们的身体哪些部分呢?我们可以借助自己身上的哪些感官来观察自己呢?(预设:眼睛等)
(1)讨论:请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知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随机提醒:请大家安静倾听,前面同学说到的内容,后面同学不要重复,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发言。
(2)欣赏:大家说到内容可真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根据图片内容摘录板书)
(3)画图:看来地球家园中的物体可真多那。这里有一张地球家园图,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画笔简要画一画。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板书)
3.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预设6分钟)
(1)提问:地球家园中有那么多物体,缺少一样可以吗?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梳理汇总

【新教科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多样性2.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
不同的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动、植物等。
2.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4.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物的贡献:蒸馒头需要用到酵母菌;森林能够调节空气、为人类提供木材、保护水资源等。
5.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6.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松树、苔藓、狗尾草、柳树、杜鹃花、杨树等。
7.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麻雀、燕子、蚜虫、鼠妇、瓢虫、蚯蚓、蚂蚁、蜈蚣、苍蝇等。
8.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9.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
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10.调查的基本过程:明确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和进行实地调查。
11.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常考题型★判断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
( √ )2.生态环境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 √ )3.病毒对生物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 )解析:利用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4.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藏起来的动物。
( √ )5.在校园生物调查活动中,可随意采摘植物和任意捕捉小动物。
( × )6.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 √ )7.现在环境好了,自然界里的小鸟太多了,我们捕捉几只没关系。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全部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细胞的形态多样,下图中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是()A.B.C.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课本中常见的细胞种类。
选项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肌肉细胞,C是神经细胞,D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故选D。
2、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当看到模糊的状态①后,要想进一步调节为清晰的状态②,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操作是A.换用高倍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C.用擦镜纸擦拭镜头D.调节反光镜答案:B分析:显微镜的结构:高倍物镜可以放大物像,擦镜纸用来擦拭镜头,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明暗,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故选B。
3、西瓜是消暑解渴的水果,其营养丰富、甘甜的西瓜汁来自()A.细胞核B.细胞质C.液泡D.细胞壁答案:C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A.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生物发育和遗传、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是细胞质。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C符合题意。
D.最外层是一层较薄的壁,叫做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A.细胞壁B.染色体C.细胞质D.细胞膜答案:B分析: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细胞生长的结果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二单元知识清单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根据这七条特征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动物摄食获取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出汗,排尿和呼出气体以及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含羞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二、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生物2.生态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和寄生等。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生态因素影响适应、影响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探究的这个条件被称为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注:缺少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被称为生态系统。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新人教版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等。因此,我将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4. 素质方面: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但在自主学习、自律性、坚持等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素质方面的差异,将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5. 行为习惯:
七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总体良好,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纪律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展开。通过对《再塑生命的人》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提高对文本内涵的挖掘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以下从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学生层次: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学习水平和兴趣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3. 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感悟生命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生命多样性与保护》教案二: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教学纲要

《生命多样性与保护》教案二: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教学纲要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生命多样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知道地球上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几大类。
3.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能够将生物归入相应的类别。
4.能够了解生物的生存、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
5.增强生物环保的意识,知道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1.生命多样性的意义2.生物分类与分类方法3.植物的结构与功能4.动物的结构与功能5.微生物的分类和作用6.生物的生存、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7.生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命多样性的意义2.生物分类与分类方法3.生物的生存、繁殖、适应环境等基本特征4.生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以师生互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为主。
1.讲授法:讲述有关生命多样性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片来展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分类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特征。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增强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其了解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其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五、教学评估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进行评估。
2.对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分类作业。
3.通过实验让学生参与和交流,检查学生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了解程度。
4.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2.图书馆、网站等相关资源3.实验室等实验设施4.相关教学实践材料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详细解析1.生命多样性的意义生命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要让学生了解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命多样性的意义:A.生命多样性可以维持生态平衡;B.生命多样性可以提供新的药物和医学技术;C.生命多样性可以提供食物和物品供人们使用;D.生命多样性可以为人类提供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体现;E.生命多样性可以保护生物,保持人类自身的生态环境。
最新-四年级科学下册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拓展资料素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拓展资料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种子成熟时大部分会自动掉落植物的附近,其生长的空间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它们就会利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而传播的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利用风力来传播~
有些种子或果实会长毛,风一吹就会飘到较远的地方,例如蒲公英, 蓟,槭树,黑板树,昭和草...等.有些种子有如翅膀状的薄膜,能随风力将种子飘送到其他地方如青枫,大头茶,桃花心木.
2.利用动物来传播~
若走在草丛中,会有许多植物的种子或果实黏在衣服或裤子上,或藉由黏附在其他动物的身上例如鬼针草,蒺藜,苍耳菁芳草,车前草,小槐花…等。
或者是动物的食物如鸟类未被消化的种子排泄出来,甚至于被带至更远的地方如雀榕,番茄,野葡萄等。
或者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角色。
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种子,但并没有全部消耗掉所有的养份,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上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摄食,这个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手传播者。
哺乳动物的传播,大部份都是属于一些大、中型的肉质果或干果。
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
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助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3.利用弹力来传播~
若成熟的果实轻轻一碰,果实就会裂开,借着果皮反卷的弹力将种子弹出,例如凤仙花,非洲凤仙,黄花酢浆草豌豆等.
4.利用水力来传播~
生长在水边的植物,通常会借着水力来传播种子,例如莲蓬,椰子,水黄皮,棋盘脚 ,穗花棋盘脚,海檬果,睡莲...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背景和目标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
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
在研究植物的种子传播时,课前要让学生多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或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采集一些野生花草或树木的果实和种子。
上课前,教师也要准备几套靠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在学习种子传播方式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认识这些种子的植物和果实及叶子的形态,以达到扩大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和复习前边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的日的.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科学概念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二)教学准备为学生小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和种子,一些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和植物的果实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清楚植物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
教科书以“种子成熟后,它们是怎样传播出去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传播方式呢?”的提问方式开始了本课的探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2-1油菜花开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
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
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蕾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2-1油菜花开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教学后记:本课的教学我基本是按照教材上安排的顺序和内容进行教学的,学生把一朵油菜花的四个部分分别贴在作业本上,使学生都能很清楚得认识了油菜花的结构。
很多学生蕊字的读音不对,我进行了纠正。
油菜花的变化顺序图也做得比较不错,在投影仪前做了交流。
2-2 各种各样的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
过程与方法: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二、探究过程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有哪些不同?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观察更多的花板书设计2-3各种各样的花不完全花与完全花单性花与两性花教学后记:我先让学生比较了带来的花的不同与相同之处,由于学生带来的花的品种也不多,图片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
2-3花、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
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
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二、探究过程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
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发放油菜的果实。
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3)全班交流汇报。
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2-3花、果实和种子雄蕊(花丝和花药)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受精结果教学后记:本课通过对花的专题观察活动的开展,自然发展到对花的雌蕊、雄蕊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花药中有花粉,柱头上有黏液;通过雄蕊和雌蕊的特点,推测传粉的过程,学生能够自己得到答案。
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演示:椰果,水槽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二、探究过程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
外壳有什么特点?(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
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板书设计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教学后记:本课是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和学生一起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和植物的果实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
大多种子的传播发生学生都是知道的,也能分析。
2-5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