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的
生物学现象和机制的学科。
它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
在分子生物学中,研究者关注的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子。
他们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
们在细胞内的相互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它包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此外,分子生物学也涉及
到进化、遗传学、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且不断发展。
常用的方法包括
DNA测序、PCR、蛋白质电泳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这些方法使得
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它们对生物体的
影响。
总体而言,分子生物学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解决疾病和推动生物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机制,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从广义来讲,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对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进行研究。
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将DNA片段或基因在体外经人工剪接后,按照人们的设计与克隆用载体定向连接起来,转入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信号转导:是指外部信号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传到细胞内部,并激发诸如离子通透性、细胞形状或其它细胞功能方面的应答过程。
转录因子:是指一群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强度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
功能基因组:又称后基因组,是在基因组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研究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指导人们充分准确地利用这些基因的产物。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科学和信息科学重大交叉的前沿学科,它依靠计算机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快速高效计算、统计分类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预测。
染色体:是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由染色质构成。
染色质是由DNA、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染色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
C-值(C-value):一种生物单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矛盾(C-value paradox):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
核心DNA(core DNA):结合在核心颗粒而不被降解的DNA。
连接DNA(linker DNA):重复单位中除核心DNA以外的其它DNA。
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两类。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又由于4种核苷酸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因此又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1、转录(Transcription):以某一DNA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形成一条新的RNA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2、编码链:与mRNA 有相同序列的DNA 链3、下游:沿着表达方向的序列。
例如,编码区是在起始区的下游。
4、上游:转录起点之前的序列,例如,细菌启动子在转录单位的上游,起始密码在编码区上游。
5、启动子:结合RNA 聚合酶并起始转录的DNA 区域。
6、RNA聚合酶:使用DNA作为模板合成RNA的酶(正式应为DNA-依赖性RNA 聚合酶)7、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
DNA分子中终止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8、转录单位:指RNA聚合酶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间的距离,可能包括不止一个基因。
9、初级转录本:与一个转录单位相对应的未修饰的RNA 产物。
10、组成型表达constitutive expression:个体发育的任一阶段,在所有细胞中都持续进行的表达。
一般是生命过程必需的基因。
11、负调控:在没有任何调节蛋白或其失活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存在repressor的时候基因表达受阻。
12、正调控:在没有任何调节蛋白或其失活的情况下,基因关闭;存在activator的时候基因表达开启。
一般原核生物偏向负调控,原核生物的DNA裸露无保护,很容易启动转录,并翻译。
因此其细胞内的基因可以说是基本全部默认开启,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原核细胞内存在大量不同的reressor阻遏着大量基因的转录。
细胞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对一些被阻遏的基因进行去阻遏的调控,或对一些基因的表达进行阻止。
13、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DNA分子上的一些与基因转录调控相关的特定序列。
14、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一些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蛋白因子。
15、顺式调控cis-acting regulation 一段非编码DNA序列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顺式正调控(启动子、增强子);顺式负调控(沉默子)16、反式调控trans-acting regulation 转录因子作用于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 基因(顺反子)(gene(cistron)):指能产生一条肽链的DNA 片段。
包括编码区和其上下游区域(引导区和尾部),以及在编码片段间(外显子)的割裂序列(内含子)。
2.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合成子代DNA链(在DNA模板的指导下)的酶。
任何独特的酶可在修复或复制(或两者都有)中发挥作用。
3.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使用DNA作为模板合成RNA的酶(正式应为DNA依赖性RNA聚合酶)。
4.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酶。
5. A deoxyribonuclease(DNAase)is an enzyme that attacks bonds in DNA. It may cut onlyone strand or both strand.DNA酶:攻击DNA之间化学键的酶。
(第二句自译:它可能仅仅切断单链或双链。
)6. RNA酶(ribonucleases(RNAase)):底物为RNA的酶,它可对双链或单链RNA特异性作用,它可为核酸内切酶或核酸外切酶。
7.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每次可从核酸链一头切割一个核苷酸的酶,可能特异性切割DNA或者RNA的5‘或者3’端。
8.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切割核酸链内的化学键。
可特异性地切割RNA或者单链或双链DNA。
9. A hotspot is a site in the genome at which the frequencyof mutation (or recombination)is very much increased, usually by at least an order of magnitude relative to neighboring sites.热点:突变或重组频率显著增加的位点。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基因(gene):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
Tm值: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
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 :基因组中有10个到几千个拷贝的DNA 序列。
重复单元的平均长度约300bp。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 序列。
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启动子(promoter ):DNA分子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增强子(enhancer element ):增强基因启动子工作效率的顺式作用序列,能够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方向和任何位置(上游或下游)上都发挥作用。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不同来源或不同种类生物分子间相互特异识别而发生的结合。
如核酸(DNA、RNA)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核酸与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自组装单分子膜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基因工程:在体外应用人工方法进行基因重组,然后把重组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PCR技术:针对插入重组体中的目的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菌落PCR,如能扩增出条带,则为阳性克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基因工程载体:供插入目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宿主细胞内表达或(和)复制的运载工具。
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简单概括为:“分、切、接、转、筛”1.分:分离目的基因2.切:对目的基因和载体适当切割3.接: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4.转:重组DNA转入受体菌5.筛:筛选出含有重组体的受菌体互补DNA: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的与mRNA互补的DNA。
四、问答题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
基本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得(DNA片段)(分、切)↓DNA片段与载体基因的连接(体外重组)(接)↓连接产物(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转)↓重组体的扩增、筛选与鉴定(筛)↓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2、简述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疾病基因的发现与克隆(二)生物制药(三)基因诊断(四)基因治疗(五)遗传病的预防三、名词解释1、受体:(receptor)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些天然分子,能够识别和结合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liganal),从而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最后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2、G蛋白:是一种鸟苷三磷酸(GTP)结合蛋白,一般是指与细胞表面受体偶联的异三聚体G蛋白。
3、MAPK:MAPK 通路是多种促增殖信号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
MAPK 的上游激酶MAPKK 或MEK 是一个DSPK,它能使MAPK 分子中的Thr 185 和Tyr 187 磷酸化而使该酶激活。
4、第二信使:细胞内的化学信号----第二信使5、PTK: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 )是一类能催化蛋白质酪氨酸残基(tyr或Y)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共同特征是所极端具有典型的PTK结构域,该酶可催化自身或底物磷酸化。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3、DNA多态性(DNA polymorphism):DNA多态性是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4、端粒(telomere):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5、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一次,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6、复制子(replicon):复制子是指生物体的复制单位。
一个复制子只含一个复制起点。
7、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中断的、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8、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9、后随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10、AP位点(AP site):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11、cDNA(complementary DNA):在体外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合成的一段双链D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操纵子(oper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
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由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他调节序列构成。
2.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真核基因表达是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以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其他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4.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5.增强子(enhancer):指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特殊DNA序列,作用特点是无方向性,位置或距离不固定。
6.沉默子(silencer):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原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做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重组后具有复制和表达功能。
9.基因工程:按照人为预愿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形成重组体,重组体转入宿主细胞,筛选和鉴定出含阳性重组体宿主细胞,经大量增殖,最总获得该目的基因决定的大量表达产物的过程。
10.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它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又称基因重组。
11.DNA克隆:在体内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扩增和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1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作用是与相伴存在的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体系,限制外源DNA,保护自身DNA。
13.载体(vector):“携带”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又称基因载体或称克隆载体。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DNA、噬菌体DNA和病毒DNA。
14.质粒(plasmid):独立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的闭合环状DNA分子。
15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基因组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存在于转化细胞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又称G--文库。
16.cDNA文库:以某种细胞全部m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转化入受体,得到含全部表达基因的种群,称为c—文库。
17.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
18.受体(receptor):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个别糖脂也具有受体作用。
19.鸟苷酸结合蛋白(G protein):简称G蛋白,指具有结合GDP失活,结合GTP激活两种互变形式和固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一组蛋白质。
主要指与细胞表面7跨膜受体结合的异源三聚体GTP-结合蛋白和一类低分子量单体G蛋白。
20.七跨膜受体(GPCR):又称G蛋白偶联型受体,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具有7个跨膜α-螺旋,并直接与异源三聚体G蛋白偶联结合,依靠活化G蛋白转导细胞外信号。
21.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又称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是指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止或低水平表达状态,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收到致癌因素作用被活化而导致细胞癌变的基因。
22.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v-onc):是一类存在于肿瘤病毒(大多数是逆转录病毒)中的,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23.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和凋亡的一类基因,由于具有抑制细胞癌变的特性,故称抑癌基因。
24.p53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因其表达产物p53蛋白的分子量为53KD而得名,p53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参与DNA损伤的修复,促进癌变倾向的细胞凋亡。
2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指存在于血清中,通过质膜上特异的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多肽类物质。
26.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复制过程中,如果把不同DNA单链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或把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之间形成杂化双链。
27.探针(probe):带有特殊可检测标记的核酸片段,具有特定序列,能够与待测的核酸片段互补结合,用于检测核酸样品中存在的特定基因。
28.PCR(聚合酶链反应):利用耐热DNA聚合酶的反复作用,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的循环操作,在体外迅速将DNA模板扩增数百万倍的一种操作技术。
29.基因芯片(gene chip):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或cDNA片段作为探针,有规律地紧密排列固定于单位面积的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监测分析,即可得出样品遗传物质。
30.转基因技术:采用基因转移技术使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宫,使之发育成个体。
31.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的技术和原理,在DNA水平分析、鉴定遗传疾病所涉及基因的置换、缺失或插入等突变。
32.基因治疗:向有功能缺陷的细胞补充相应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3.RT-PCR(逆转录PCR技术):首先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来扩增目的基因。
34.Klenow片段:是原核生物DNA-polⅠ经特异的蛋白酶水解后产生的大片段,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活性。
35.小干扰RNA(siRNA):是一类双链RNA在特定情况下通过一定酶切机制,转变为具有特定长度和特定序列的小片段RNA。
双链siRNA与特异的靶mRNA完全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阻断翻译过程。
36.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基因的一个编码基因转录只生成一种mRNA分子、经翻译生成一种多肽链。
★老师补充的重点1.试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上游的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构成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区。
在操纵子的上游还有一个调节基因i,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可与O序列结合而使操纵子处于关闭状态。
(2)、乳糖操纵子的负性调节:当细菌以葡萄糖为能源是,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与O序结合,阻碍RNA就与P序列结合和向结构基因移动,而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
(3)、乳糖操纵子的正性调节:当细菌只能以乳糖为碳源时,乳糖转变为半乳糖,后者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构象变化而不能结合O序列,从而诱导转录过程。
同时,细胞内的cAMP的含量升高,cAMP与CAP结合,使CAP结合到CAP位点上,促进转录过程。
2.良好的载体应具备的条件:①具有复制起始位点,有良好的自我复制能力;②有可检测的遗传标记;③具有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单一酶切位点;④分子量要尽可能小;⑤具有生物安全性。
3.蓝白斑实验(α互补):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N端的α片段,突变型细菌可表达β-半乳糖苷酶C端的ω片段,单独存在的α片段和ω片段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只有宿主细胞和克隆载体同时表达两个片段时,宿主细胞内才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使含X-gal特异性作用物变为蓝色化合物。
若插入在LacZ基因上,就无α片段,就使含X-gal特异性作用物培养基上出现白色菌落。
4.PCR反应体系的基本成分:模板DNA、特异引物、耐热性DNA聚合酶、4种dNTP、含有Mg2+的缓冲液和buffer。
5.PCR的特点:高敏感、高特异、高产率。
6.PCR的基本原理:①体细胞分裂中,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②体外DNA分子在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相互转换;③4种dNTP存在时,耐热DNA聚合酶沿引物端延伸生成新的DNA链。
7.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逆转录PCR(RT-PCR)、原位PCR、实时PCR(定量PCR)。
8.写出下列代号的中文名称:①VNTR:可变串联重复多态性②RFLP: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③SNP:单核苷酸多态性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Ⅱ的特点:①识别序列与切割序列一致;②识别序列一般由4—6个碱基构成,最多8个;③识别序列为回文结构(反向重复)。
10.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方式有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同聚物加尾连接和人工接头连接。
11.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化学合成、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和酶链聚合反应。
12.分子克隆技术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E.Coli DNA polⅠ、末端转移酶、逆转录酶、碱性磷酸酶、核酸外切酶七类。
13.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包括获得启动子及增强子、基因易位、原癌基因扩增和点突变等。
1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类识别双链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
15.目前了解最多的两个抑癌基因是Rb基因和p53基因。
办公软件教学计划第一部分word文字处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