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矿山整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整治方案。
通过对比研究和案例分析,得出了结论,以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有效地进行矿山整治工作。
1.引言矿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矿山整治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2.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对矿山整治前后的环境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矿场、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的变化,并使用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得出整治对环境的影响。
3.经济可行性分析通过对矿山整治前后的经济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投资收益、就业岗位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得出整治的经济可行性。
4.社会影响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矿山整治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社会稳定、社会福利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社会影响评估。
5.矿山整治方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矿山整治方案,包括采取的技术手段、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以实现矿山整治的目标。
6.案例分析选取几个矿山整治成功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教训,并借鉴于其他地方类似案例的做法。
7.结论与建议在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对矿山整治工作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的目的是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决策支持,推动矿山整治工作的开展。
同时,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总结和借鉴,提出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为其他地方的矿山整治提供参考。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矿山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概述 (2)二、资源条件及地质环境分析 (3)2.1 矿产资源储量及品质评估 (4)2.2 采矿权及土地使用权分析 (5)2.3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 (7)2.4 环境影响评估及保护措施 (8)三、矿山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10)3.1 总体布局与设施规划 (12)3.2 设备选型及工艺流程设计 (14)3.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15)3.4 项目进度计划及实施安排 (16)四、经济效益分析与预测 (17)4.1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分析 (19)4.2 生产成本及费用分析 (20)4.3 经济效益预测及回报周期 (21)4.4 敏感性分析及风险防控策略 (22)五、社会效益评价 (23)5.1 对当地经济贡献分析 (25)5.2 就业机会及人才培养 (26)5.3 社会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 (27)5.4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8)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0)6.1 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31)6.2 技术风险及应对措施 (33)6.3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34)6.4 政策与法律风险评估 (36)七、综合评估与建议 (37)7.1 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估 (38)7.2 推荐意见与建议 (39)7.3 后续研究方向及建议 (40)7.4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41)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开发位于(具体地区)的一座矿山,该矿位于(资源类型)丰富区域,具有较高的矿产开发和利用价值。
根据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预计矿区内蕴藏有(具体矿种)矿石储量达到(具体数量)吨,其中可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成分含量高达(具体百分比)。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社会提供(产品名称)等矿产产品,满足市场对相关资源的需求。
矿山项目实施后,将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及设备,实现高效、环保的开采过程。
根据项目规划,矿山生产规模为年采掘(具体数量)吨矿石,预计服务年限为(具体年数)年。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具体金额)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矿山基础设施建设、采矿设备购置及安装、劳动力招聘与培训等方面。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资源难以开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矿山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矿山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矿山开采的潜力和可行性,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并对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分析。
二、矿山概况矿山可行性研究的第一步是对矿山本身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首先,需要对矿山地质结构、矿产储量、矿石品位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同时还需对矿山所在地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通过对矿山的综合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矿山的开采潜力和可行性。
1. 矿山地质结构矿山的地质结构决定了矿石储量和品位,是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矿山的地质勘探和地质探测,可以初步确定矿石的储量和品位。
同时,还需要对矿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矿床特征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确保矿山的开采是可行的。
2. 矿产储量和品位矿产储量和品位是矿山开采的关键指标,是确定矿山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矿山的矿产储量和品位进行测算和评估,可以初步确定矿山的开采潜力。
同时,还需要对矿石的成分和矿石的品位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保矿石的开采和利用是经济可行的。
3.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也是矿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矿山所在地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矿山的开采条件。
同时,还需要对矿山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进行评估,以确保矿山的开采是可行的。
三、矿山开采方案在对矿山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矿山的开采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
开采方案是矿山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内容,也是确定矿山开采潜力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1. 开采方式和工艺流程矿山的开采方式和工艺流程是矿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矿山的地质特征和矿石品位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矿山的最佳开采方式和工艺流程。
矿山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矿山开采活动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矿山环境治理是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因此,对矿山环境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 系统分析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讨矿山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成本;3. 评估矿山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国内外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调研:选择某矿山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矿山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3. 专家访谈:邀请矿山环境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专业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1. 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土地破坏: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资源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恢复困难;(2)水质污染:矿山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对水质造成污染;(3)空气污染: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2. 矿山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成本(1)土地资源治理:采用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矿山土地资源;(2)水质治理:采用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手段,净化矿山废水;(3)空气治理:采用粉尘治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等技术手段,减少矿山空气污染。
3. 矿山环境治理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1)成本评估:对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本进行估算,包括前期投资和日常运营成本;(2)效益评估:对矿山环境治理的效益进行评估,包括资源恢复、环境改善等方面;(3)可持续性评估:分析矿山环境治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五、研究结论1. 矿山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2. 矿山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成本方面,存在可行的技术手段,但成本较高;3. 矿山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但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
矿山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某矿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境内,是一座露天煤矿,自上世纪80年代开采以来,对矿区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矿山采矿活动已经停止,急需对矿山进行修复和整治。
本研究将针对该矿山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为实施矿山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标1. 了解矿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2. 分析矿山修复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4. 提出矿山修复工程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对矿山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了解矿山的地质特征、生态环境和污染情况;2. 数据分析:收集矿山的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3. 专家咨询:邀请环境科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意见征询和评估;4. 模拟模型:采用数字地图和GIS技术,构建矿山修复的模拟模型,评估修复效果和成本。
四、矿山修复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 矿山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矿山采矿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污染和破坏;2. 矿山修复的必要性:矿山修复是恢复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3. 矿山修复的可行性:在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支持下,矿山修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目的。
五、矿山修复方案设计1. 生态修复:采用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质量;2. 污染治理:对矿山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清理和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改善环境质量;3. 治理水土流失:采取植被覆盖、地势调整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发生,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4. 其他措施:加强对矿山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修复机制和长效机制,确保矿山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稳定运行。
矿山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1 立项依据及意义 (1)1.1 立项依据 (1)1.2 目标、任务及意义 (10)2 治理项目概述 (12)2.1 位置交通 (12)2.2 XXX县国民经济概况 (15)2.3 矿业开发概况 (16)2.4 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17)3 治理区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2)3.1 治理区主要地质背景 (42)3.2 治理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其特征 (54)4 治理工程的目标任务 (74)4.1 治理的矿山数量 (74)4.2 需要治理的工程量 (74)4.3 本年度需要治理的工程量 (80)5 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 (82)5.1 技术路线 (82)5.2 工作方法 (82)6 工作部署 (86)6.1 治理工程的部署原则 (86)6.2 治理对象、治理措施、工程量 (87)6.3施工进度安排 (96)7 经费概算 (98)7.1 项概算依据 (98)7.2 取费标准 (98)7.3 投资方向 (99)7.4 投资概算 (102)7.5 经费管理 (102)8 申请财政资金额及使用方向 (105)8.1 投资概算 (105)8.2 资金来源 (105)8.3 资金使用方向 (105)9 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06)9.1 组织管理 (106)9.2 人员组织 (106)9.3 技术保障 (107)9.4 经费保障 (107)10 预期的效益分析 (109)10.1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109)10.2 经济效益分析 (110)附件:1. 陕西省XXX县黑木林--二里坝铁矿区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分布图(1:10000)2. XXX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布图(1:2000)3. 陕西省XXX县XXX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布图(1:2000)4. 陕西省汉中华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里坝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布图(1:5000)5. 陕西省XXX县巩家河硫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布图(1:2000)6. XXX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1:2000)7. 陕西省XXX县XXX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1:2000)8. 陕西省汉中华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里坝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1:5000)9. 陕西省XXX县巩家河硫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1:2000)1 立项依据及意义1.1 立项依据1.1.1 XXX县黑木林――二里坝铁矿区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己列入各级规划我国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持续发展的社会,并带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解决”。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矿山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确保矿山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本报告旨在对某矿山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某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2. 项目地点:某地区XX县3. 项目规模:矿山占地面积XXX平方公里,预计开采年限XX年三、市场分析1. 矿产资源市场需求针对该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其供需关系和市场前景,并预测未来市场趋势。
2. 竞争对手及市场定位分析竞争对手在该市场的份额及优势劣势,确定本项目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竞争策略。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 矿产储量评估通过现场勘查和取样分析,对矿山的矿产储量进行评估,并结合开采工艺和技术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
2. 矿产开采工艺对现有的开采技术进行评估,分析其适用性和可行性,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成本估算对矿山开采项目的前期投资进行估算,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劳动力成本等,并考虑通胀和其他风险因素。
2. 收益预测和资金回报期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矿产开采量的估算,预测项目的收益情况,并计算出资金回报期,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六、环境影响评价1. 环境影响评估对矿山开采项目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等方面。
2. 环境管理措施提出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七、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评估分析矿产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和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法律风险评估涉及矿山开采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评估项目在法律层面上的风险及合规性。
八、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矿山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 该矿山项目的市场需求旺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 技术可行性得到了充分的确认;3. 经济可行性分析表明该项目具备较高的投资回报率;4.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5. 风险评估指出了技术和法律风险。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等因素,矿山可行性研究成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必要步骤,也是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报告将对一座未开发的金矿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未来矿山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1. 了解矿山所在地的地理、气候、人口、交通等基本情况。
2. 确定矿山的资源储量、品位以及开采难度。
3. 分析矿山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
4. 评估矿山开发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5. 提出矿山开发的建议和措施,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具体包括:1. 野外勘探:对矿山所在地的地质、矿床和水文地质进行实地勘察。
2. 数据收集: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关于矿山所在地的社会与环境信息。
3. 数据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地质统计学等方面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四、研究内容1. 矿山所在地基本情况调查报告1.1 地理位置1.2 气候条件1.3 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1.4 交通条件2. 矿产资源调查报告2.1 资源储量及品位2.2 开采难度评估2.3 矿产资源开发前景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1 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可能影响3.2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4. 社会影响评价报告4.1 矿山开发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的影响4.2 社会稳定措施建议5. 经济效益评估报告5.1 矿山开发的可行性分析5.2 投资回报分析5.3 建成后的经济效益预测6. 可行性研究总结与建议6.1 矿山开发可行性分析总结6.2 可行性研究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五、研究预期成果1. 对矿山所在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未来矿山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确定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及开采难度,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3. 分析矿山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为环保和社会稳定提出可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矿山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规模本项目主要对锡矿山地区万m2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土方总量为万m3,其中:林业用地万m2,治理土方量万m3;工业用地万m2,治理土方量万m3。
建设内容针对不同的污染土地用地类型,本项目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
林业用地采取植物修复技术,工业用地采取原位稳定化技术。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植物修复工程(1)项目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锡矿山地区万m2林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共种植大叶女贞万株、七里香万株、蜈蚣草万株。
(2)污染土壤经植物修复后,重金属砷富集于树枝、落叶等,需对其进行收集处置。
本项目建设1座生物质处理车间,占地,处理规模为250t/d,年处理树枝等生物质万t,运行时间10年。
生物质处理车间主要建设4座50m×20m×8m的简易生物质堆棚,1座20m×10m×5m的生物质焚烧车间,1座容积为650m3的灰渣库,配套1台最大出力为11t/h的卧式破碎机,1台处理量为11t/h 的焚烧炉,1套收灰量为h的小型布袋除尘装置。
(3)焚烧树枝等生物质产生的万t灰渣运至冷水江危险固废处置中心进行安全处置。
2、原位稳定化工程项目采用原位稳定化技术对锡矿山地区万m2的工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
选取生石灰作为土壤重金属稳定剂,用量。
土壤表面用草袋养护,养护面积万m2。
项目工期本项目总工期12年,其中:建设期2年,2014年1月开始,2015年12月结束;治理期10年,2016年1月开始,2025年12月结束。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报告编制单位编制依据和原则编制原则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下列原则进行编制:(1)本项目建设以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规划为根据,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2)在城乡总体规划指导下,以专业规划为基础,采取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乡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检修维护简便的设备。
(4)采用高效节能、稳妥可靠、简单易行的处理工艺,确保处理效果,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国务院令第284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9)《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10)《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1)《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备选项目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12〕197号)(12)《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13)《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标准及规范(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标准》(GB50187-1993)(1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2008)(1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15)《城市废渣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16)《生活废渣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17)《城市生活废渣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97)(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2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6)《污染场地环境检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37)《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38)《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39)《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3、其他(1)《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冷水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冷水江市城乡一体化规划(2004-2020)》(4)冷水江市人民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结论1、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技术、资金,特别是环保监管薄弱、环保意识不强等历史原因的制约,锡矿山地区的229家锑冶炼企业随意、无组织排放工业三废,导致锡矿山地区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根据监测结果,锡矿山地区万m2林业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万m2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出《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的B级标准,现有土壤质量无法满足《冷水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用地需求,因此,冷水江市政府决定对受污染区域开展锡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社会条件(交通、供水供电条件等)均能满足本项目建设需求。
3、本项目对锡矿山地区万m2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土方总量为万m3。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万m2受污染林业用地进行植物修复,种植大叶女贞万株、七里香万株、蜈蚣草万株,并配套建设1座生物质处理车间,处理规模250t/d,年焚烧树枝等生物质万t,灰渣运至冷水江危险固废处置中心进行安全处理;对万m2的受污染工业用地进行原位稳定化处理,选取生石灰作为土壤重金属稳定剂,表面用草袋养护。
4、本项目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林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采用原位稳定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工业用地进行综合治理,所有技术成熟可靠,并已有成功工程案例。
5、本项目采用项目部的管理形式对工程的建设及运行进行管理,定员21人。
6、本项目总工期12年,其中:建设期2年,2014年1月开始,2015年12月结束;治理期10年,2016年1月开始,2025年12月结束。
7、本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
8、本项目自身无直接经济效益,但投产运行后能修复污染场地万m2,安全处置重金属砷536t,降低了重金属As对涟溪河沿岸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无直接经济效益,但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带动锡矿山地区土地增值,潜在经济效益显着。
9、本可研从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保、投资及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本工程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环境可行性。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所在地区概况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水质进行监测,共设置了6个河道监测断面(监测布点见图2-5),在监测断面的河道中泓垂线上采集水面下处的水样(河道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3),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分析可知,6个监测断面COD Cr、NH3-N、Pb、Cr6+、Cd、Ni、Cu、Zn等均未超过标准限值,但As和Sb两种重金属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A1-1、A2-1、A3-1、A6-1等4个监测点位As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L,最大超标倍数倍;A2-1、A3-1等2个监测点位Sb含量均超过《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350-2007)标准限值L,最大超标倍数倍。
以上监测结果表明,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表2-3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单位:pH无量纲,其他mg/L)注:*Sb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350-2007)2、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地表水水质进行监测,共设置了11个河道监测断面(监测布点见图2-6),在监测断面的河道中泓垂线上采集水面下处的水样(河道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4),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分析可知,11个监测断面COD Cr、NH3-N、Pb、Cr6+、Cd、Ni、Cu、Zn等均未超过标准限值,但As 和Sb两种重金属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B7-1、B9-1、B11-1等3个监测点位As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体标准限值L,最大超标倍数倍;B9-1、B11-1、B12-1等3个监测点位Sb含量均超过《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350-2007)标准限值L,最大超标倍数倍,表明河流地表水水质受重金属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