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气象学实习指导

气象学实习指导

农业气象学实习指导何春生海南大学环境环植学院实习一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量目的和要求:了解温度测量仪器的构造及原理及其使用范围;学会玻璃液体温度表的安装、调整、误差及其消除,温度表的检查及维修方法;能正确地测定空气及土壤温度。

实习使用仪器:玻璃液体温度表(干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红外线温度计,半导体点温计,三角板一套和直尺一把,指南针一个。

一、概述农业生产活动中,常需要测定环境(空气和土壤)温度,以安排农事活动以及农业生产措施。

气温和土温对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

在适宜的温度下,作物生长迅速、发育良好;当温度超过作物所要求的最高温度或低于作物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时,作物的生长就会停止,甚至死亡。

空气温度还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农作物的储藏、加工甚至销售。

因此,掌握温度的观测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温度及其相关统计量我们在前面的理论课上已经交代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二、温度测量仪器及其测温原理由于温度是物体内能的宏观体现,是物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因此,直接测量自然界物体温度是不可能或不现实的。

物体的温度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

一般来说,物体由于其温度的不同,其内在物理特性和外部形状等特征(统称物体物理属性)都会有所变化,而且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这些物理属性和物体温度呈一一对应的关系,或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测量物体温度就是利用这种关系,测定物体的某项物理属性值,从而推导出物体的温度。

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种类非常多,各种不同的测温仪器其测温范围、精确度、测量方法、使用场合等差异较大,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测温仪器。

常用的测温仪器根据其测温原理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液体或固体(部分仪器是使用气体的)的线性尺寸(体积、长度等)随温度而膨胀的效应。

这类仪器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各种玻璃液体温度表和双金属片温度自计仪。

此类仪器多为机械式,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方便,多数价格可以接受。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气象学是农业与气象相结合的学科,通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气象环境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验教学在农业气象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目前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本文旨在对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并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农业气象学的兴趣和认识;2.选择适合实验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检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农业气象学专业人才和推动农业气象学科研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农业学科的跨学科交叉应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农业气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肖国杰实验一积温的计算(2学时)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自然条件中的气象条件影响,在其它外界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传主导作用;作物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某些发育期还要求一定的上限温度);作物完成某一发育期要求一定的热量条件——积温。

积温的概念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常用的主要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它考虑了生物学零度,排除了对作物发育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用实测的日平均气温统计,比较方便。

但活动积温包含了一部分低于生物学零度的无效温度,使积温的稳定性较差。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它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无效温度,积温稳定性好,较符合实际。

但其统计比较繁琐,往往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下面以成都地区温度积温为例,学习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逐日累加法、直方图法求算积温。

目的:掌握大于某界限温度积温的主要计算方法。

二、实习内容2.1活动积温用逐日累加法计算成都1980年≥10℃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计算成都1951-1980年≥10℃活动积温的多年平均值;用直方图法,利用成都19xx年逐月气温资料,求出10℃的初、终日期,≥10℃的活动积温。

2.2有效积温用逐日累加法计算成都1980年≥10℃初、终日期间的有效积温;用直方图法,利用成都1980年逐月气温资料,求出≥10℃的有效积温。

三、步骤3.1熟悉资料本次实习应用的资料为成都地区1980年逐日、逐月平均温度资料;1951-1980年≥10℃各年的活动积温。

3.2方法3.2.1逐日累加法(1)确定界限温度(或生物学下限温度)。

(2)求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该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

(3)在界限温度初、终日期以内,将大于或等于界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即为活动积温;将大于或等于界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与界限温度之差累加起来,即为有效积温。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2024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2024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旨在通过实验和观测,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从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影响、气象因素对灌溉管理的影响、气象因素对施肥管理的影响以及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气象因素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正文:一、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1.1 温度的影响1.2 光照的影响1.3 降水的影响1.4 相对湿度的影响1.5 风速的影响二、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影响:2.1 温度对病虫害的影响2.2 光照对病虫害的影响2.3 降水对病虫害的影响2.4 相对湿度对病虫害的影响2.5 风速对病虫害的影响三、气象因素对灌溉管理的影响:3.1 降水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2 干旱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3 高温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4 风速对灌溉管理的影响3.5 相对湿度对灌溉管理的影响四、气象因素对施肥管理的影响:4.1 温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2 降水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3 光照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4 风速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5 相对湿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五、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5.1 气象监测仪器的选择5.2 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5.3 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4 气象监测对灾害防范的作用5.5 气象监测技术在精细化农业管理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实验和观测,我们可以发现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温度、光照、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合理的灌溉管理和施肥管理也需要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因此,借助气象监测技术对气象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报,对于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合理利用和应用气象因素能够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农业气象学实验Experiment of Agrometeorology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编号:03007、03013适用专业:生态、资环、环保等理论课程总学时:54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2( 2学时/2周)学分: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_5_个;综合实验丄个;综合设计实验 _个)应开实验学期:2、实验课程简介农业气象学实验是农业气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在相关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减少农业气象课程总学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学时并没有减少(12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3 )。

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开出了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小气候观测等实验容。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农业气象学实验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气象要素(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等)测定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容。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①•彦坤主编《农业气象实验指导》校教材②•段若奚主编《农业气象实习指导》气象出版(2003年起使用)5、考核办法实验大纲主撰人:彦坤云Array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1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云的概念、分类、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区别可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34、实验容提要⑴.云的概念(2).云状及其分类5、实验操作要点根据教师的讲解,参照云图掌握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

6注意事项注意区别可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二)太阳辐射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测定辐射、日照和照度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肖国杰实验一积温的计算(2学时)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自然条件中的气象条件影响,在其它外界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起传主导作用;作物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某些发育期还要求一定的上限温度);作物完成某一发育期要求一定的热量条件——积温。

积温的概念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常用的主要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活动积温多用于农业气候分析,它考虑了生物学零度,排除了对作物发育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用实测的日平均气温统计,比较方便。

但活动积温包含了一部分低于生物学零度的无效温度,使积温的稳定性较差。

有效积温多用于研究作物的发育与热量条件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速度的农业气象模式和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等,它排除了对作物不起作用的生物学零度以下的无效温度,积温稳定性好,较符合实际。

但其统计比较繁琐,往往给分析计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下面以成都地区温度积温为例,学习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逐日累加法、直方图法求算积温。

目的:掌握大于某界限温度积温的主要计算方法。

二、实习内容2.1活动积温用逐日累加法计算成都1980年≥10℃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计算成都1951-1980年≥10℃活动积温的多年平均值;用直方图法,利用成都19xx年逐月气温资料,求出10℃的初、终日期,≥10℃的活动积温。

2.2有效积温用逐日累加法计算成都1980年≥10℃初、终日期间的有效积温;用直方图法,利用成都1980年逐月气温资料,求出≥10℃的有效积温。

三、步骤3.1熟悉资料本次实习应用的资料为成都地区1980年逐日、逐月平均温度资料;1951-1980年≥10℃各年的活动积温。

3.2方法3.2.1逐日累加法(1)确定界限温度(或生物学下限温度)。

(2)求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该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

(3)在界限温度初、终日期以内,将大于或等于界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即为活动积温;将大于或等于界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与界限温度之差累加起来,即为有效积温。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教案名称:农业气象学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熟悉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1.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3.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

5.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6.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案例介绍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介绍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讲解常用的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如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的测量。

4.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介绍气象要素对农作物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对种子萌发、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介绍如何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如选择适合的播种期、施肥期等。

3.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病虫害的影响,如温湿度对病菌和虫害的传播、云量对病虫害的发生等。

4.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如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温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3.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农业气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水稻种植、果树栽培等。

4.总结:总结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

5.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农业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论文。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作业表现:检查和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和内容。

农业气象学实验实习指导

农业气象学实验实习指导

农业气象学实验实习指导塔依尔胡晓棠吕新雷咏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环系气象教研室目录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测定 1 实验二空气、土壤温度的观测23 实验三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34 实验四气压与风的观测48 实验五农业气候资料的整理及统计63 实验六园艺设施小气候观测82 实验七农田小气候观测85 教学实习地面气象观测95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测定一、目的和要求了解测量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及日照时数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安装要求、使用及一般的维护方法。

要求同学们正确掌握太阳直接辐射、总辐射、净辐射辐射通量密度和光照强度以及日照时数的观测方法。

二、所需仪器(一)太阳辐射仪器大多数太阳辐射仪器是根据辐射对辐射仪器感应器产生的热效应为基础来测量的。

太阳辐射是气象观测指标中重要内容,根据国际气象组织WMO标准要求,太阳辐射观测分为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

测量辐射常用的仪器有:1.直接辐射表:测量垂直于太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2.天空辐射表(又称总辐射表):测量在水平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总辐射。

用特制的圆盘或遮日环挡去太阳直接辐射后可单独测量天空散射辐射;将仪器感应面向下可测量下垫面反射辐射。

3.分光谱辐射表:是测量在某一个光谱区辐射能的辐射表。

在辐射表的感应面上加不同处理的滤光罩,可测量红外、可见光及紫外区辐射量。

4.净辐射表:测量所有波长的净辐射能量交换。

(二)光照强度的观测仪器主要有照度计,用它测量可见光的光照度。

(三)光照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日照时数的仪器常用的有暗筒式日照计(又叫乔唐式)和聚焦式日照计两种。

用于太阳日照时数的测量。

三、实验内容1.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的观测。

2.光谱辐射的观测3.太阳辐射记录仪的使用。

4.光照度的观测。

5.日照时数的观测。

四、太阳辐射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安装使用(一)热电偶原理下面介绍的太阳辐射测量仪器,其测量原理是辐射对辐射仪器感应器产生的热效应为基础来测量的,即热电偶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实验
Experiment of Agrometeorology
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编号:03007、03013
适用专业:生态、资环、环保等
理论课程总学时: 54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2(2学时/2周)
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 5 个;综合实验 1 个;综合设计实验个)应开实验学期:
2、实验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实验是农业气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在相关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减少农业气象课程总学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学时并没有减少(12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3)。

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开出了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小气候观测等实验内容。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农业气象学实验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气象要素(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等)测定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①.孙彦坤主编《农业气象实验指导》校内教材
②.段若奚主编《农业气象实习指导》气象出版社出版(2003年起使用)
5、考核办法
实验大纲主撰人:孙彦坤
(一)云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1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云的概念、分类、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区别可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⑴.云的概念
⑵.云状及其分类
5、实验操作要点
根据教师的讲解,参照云图掌握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

6、注意事项
注意区别可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二)太阳辐射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测定辐射、日照和照度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⑴.辐射
⑵.日照
⑶.照度
5、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辐射仪、日照计和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日照率的求算方法。

6、注意事项
直接辐射仪的使用,可照时间的理论计算及工字尺的求算方法。

(三)温度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各种测温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⑴.温度表的种类
⑵.气温的观测
⑶.地温的观测
5、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测温仪器(尤其是最高、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注意事项
最高、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原理、使用及其调整。

(四)湿度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测湿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湿度查算表的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⑴.表示湿度的几个指标
⑵.测湿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⑶.湿度的查算
5、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测湿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湿度查算表的查算方法。

6、注意事项
干湿球和通风干湿表测得的是温度值,需通过查算后才能得到各湿度指标。

(五)降水、蒸发、风、气压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 每组人数:5-15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各种测定降水量、蒸发量、风和气压的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用“玫瑰图”分析风向风速资料。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⑴.降水量的观测
⑵.蒸发量的观测
⑶.风的观测
⑷.气压的观测
5、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测定降水量、蒸发量、风和气压的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注意事项
三杯风向风速表和气压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小气候观测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8 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小气候观测的选点原则、仪器安装和观测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的一般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⑴.小气候观测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
⑵.观测仪器的设置
⑶.观测的进行
⑷.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小气候观测的选点原则、仪器安装、观测和注意事项。

6、注意事项
选点的代表性和比较性,仪器的安装和观测要按要求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