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7课《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我的长生果》教案含反思

第二十七课《我的长生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
3. 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阅读的经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2. 讲解课文: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包括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阅读经历、阅读的方法、以及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和体验。
4. 阅读方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
5. 课外阅读推荐:老师推荐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图书,并给出阅读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阅读经历、阅读的方法、以及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阅读方法指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 课外阅读推荐法:通过推荐经典图书和阅读建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阅读,并让他们根据作者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估和反思。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阅读老师推荐的经典图书,并写读后感。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点评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7《我的“长生果”》教学实录

27*我的“长生果”名师教学片段实录◆伴随作者,体验读书的快乐(教学重点)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里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到了两大块内容,一块和读书有关,另一块和作文有关。
除了开头总起的两个段落,请你快速看看,哪几段是写读书的?生1:第3~6自然段。
生2:第3~7自然段。
师:看来有分歧,找到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生1: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这说明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已经开始写作文了。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
师:快速用双竖线分好课文层次。
分好的同学想一想,读书和作文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作者要放在一起写,你能用上关联词语来告诉我吗?生:因为“我”读了很多书,所以“我”的作文水平很高。
师:的确,读书和作文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大块有关阅读的内容,看一看都有些怎样有意思的事情。
生:我觉得第6自然段最有意思。
“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作者因为有书读了就很着急地读,让我想到《窃读记》里林海音也是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师:我真佩服你,你能把学过的知识都联系起来,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读书方法。
终于能有许多书读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同样在这一段找到依据吗?生:作者很兴奋。
我从“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最后的这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
师:你读书真专心,总能发现课文中的小秘密。
是啊,一个小感叹号就透露出了作者当时欣喜欲狂的心情。
所以她又说,对于她来说,这个有着几百册图书的文化站就相当于是——生:绿洲!师:是啊,对于作者来说,发现这个文化站就像是在沙漠中走到饥肠辘辘、口渴难耐时突然发现茂密的森林、源源不断的清水一样令人惊喜,看来,她真是爱书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一句——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我觉得作者真是看书看得如醉如痴了。
师:你有没有想到某一个成语?生:废寝忘食!师:是啊,这样废寝忘食地看书,怪不得后面写道作者因此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7《我的“长生果”》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7《我的“长生果”》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文章,作者通过对“长生果”的描绘,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以及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抽象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仍需引导和培养。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引导和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解析4.课堂讨论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我的长生果》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我的长生果》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描绘了作者对长生的渴望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7课,属于阅读理解课。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阅读和讲解来丰富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长生的渴望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录音,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听力练习。
2.准备课文翻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对照和讨论。
3.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长生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的翻译,让学生对照翻译,理解课文的大意。
同时,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话题的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7《 我的“长生果”》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27《我的“长生果”》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我的“长生果”》,认识植物对人类的意义。
2.能够听懂、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生僻字的意义。
2.在课文中找出并理解作者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我的“长生果”》课件。
2.背景音乐。
3.图片或实物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1.师生热情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周围的植物,与植物的关系。
2.放映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第三步: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内容,教师解释生字词语。
2.学生小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悟。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步:语言点拨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并加以运用。
2.教师板书相关语言点,便于学生记忆。
第五步:延伸学习1.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谈论自己对植物的认识与感悟。
2.学生通过小组互动练习表达能力,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语言要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后作业1.在家观察自己的植物,并描述其特点。
2.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表达和讨论中积累了词汇和表达能力,课后的作业也能够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我的“长生果”》这节优质课教案的详细内容,请教学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7我的“长生果”》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7 我的“长生果”》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首先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吃水果,以及他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种水果可以让你长生不老,你希望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然后,教师引出课题《我的“长生果”》,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并告知学生今天将一起探索这篇文章中作者心中的“长生果”是什么。
1.2 教学过程•初步感知:•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思考作者心中的“长生果”是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划分段落并总结每段的主题。
•深入解读:•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解析作者对“长生果”的描写和感受,以及这些描写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种“长生果”,以及这种选择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长生果”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即它代表了作者心中的某种追求或理想。
•情感体会:•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或追求,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长生果”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追求或理想。
•分享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故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提纲式)•课题:《我的“长生果”》•主要内容:1.作者对“长生果”的描写和感受2.“长生果”的象征意义3.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拓展延伸:•学生的“长生果”及其象征意义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长生果”是什么,以及它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搜集并整理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准备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通过“长生果”表达的情感和追求。
•强调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长生果”,它代表了我们的追求和理想。
•鼓励学生珍惜自己的“长生果”,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023最新-《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优秀3篇】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优秀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篇一教例简述:1、课时:一节课。
2、课型:句式学用课。
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
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
请大家发言。
同学们发言,教师进行小结,学生听记,学生复述。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突破一点(进行句式品读)(24分钟左右)教师先作示范讲析:这篇课文语言丰富,我们可以学习不少的写句的方法。
如:1、用富有表现力的单音节动词写句。
2、用生动而多情的双音节词写句。
3、用精练雅致的四字词语写句。
再由同学们独立活动:学老师的方法,找出课文中写句的其它方法:1、用连续设喻的方法写句。
2、用反复的方法写句。
3、用对举的结构写句。
4、用总分式排比的结构写句。
5、用突出主语的方法写句。
还有用倒装的方法写句、用引用的方法写句、用重叠词语的方法写句、用冒号提起的方法写句等等。
同学们进行写句实践。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记诵一节(8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活动,就这些写句的方法析读文中的两个精段,并记诵这两个精段:段一: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段二: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
下课之前,教师总结这一节课的学法。
【评析】1、句式学用课──好新颖的课!2、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充分地学用句式──多么新颖的思路!3、这种新颖,植根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的理解:《我的长生果》是怎样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作文水平之关系的美文,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是一篇雅词、句式特别丰富的美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9篇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 1教学目标:1、养成快速阅读的好习惯。
2、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悟出写好作文的道理。
3、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并谈谈文中哪些话对自己有启发。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过《西游记》,知道西游记中有悟空偷吃长生果一事,那里的长生果能使人长命百岁,其实我们同学们也拥有长生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学习《我的“长生果”》便会收获多多,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我的“长生果”是什么?2、交流看后收获。
三、细读课文1、继续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自检或相互交换检测。
2、汇报各种自检题并交流。
重点讨论文中作者悟出的好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这句话对我的启发。
四、品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品读。
2、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3、积累好词佳句并摘抄,背诵优美的句子。
4、反馈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总结全文“读书是我们的快乐”我希望同学们从读课处书中吸收营养,掌握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 2目的要求:1.根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3.理解文中阐述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结合实际认识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4.领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教学重难点:1. 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愉悦之情.2.发掘阅读和写作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教学方法:读写结合,听说并用.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大概一提起写作文,不少人就会叫苦,不愿写也不会写。
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只要认真阅读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一定会受到很大启发。
如果你按照作者说的办法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
本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作者饱含深情的回忆了对阅读的热爱,将酷爱读书这种感情贯穿始终。
看“香烟人”,看连环画,看大部头小说…正是酷爱读书,在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才使得作者成长为一个卓越的作家。
本篇教材排在一单元之末,对整个单元的阅读体系和写作特色是个很好的回顾和总结。
我在教学中着重尝试引导学生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收到颇好的效果。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
教学片段1 :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的长生果师:长生果指什么? 生:吃了长生不老的那种果子。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书籍。
师: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答)比喻。
师:作者把书籍比作长生果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书籍在作者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那么围绕我的长生果,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读书的几次经历?
生:三次.第一次是我看香烟人,第二次是我看连环画;第三次是我到小镇图书馆看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学反思]:课题解疑,设问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了解书籍和长生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全文奠定了基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清晰的把握课文.
教学片段2:
师: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它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的写作特点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的回顾和总结。
它的写作特色
1、文辞优美,善用比喻,遣词准确。
(板书)
师:我先举两个例子。
例一:课文第2自然段:象蜂蝶飞过花丛,象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的表达了作者读书的那种愉悦之情。
例2:象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
这个比喻的妙,“嵌”字用的好!一个嵌字,将月亮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恬美的感觉。
那么你们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优美,能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
朗诵:(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这段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秋天写的非常美。
师:仅仅如此吗?
生:作者还非常善于遣词用句。
如:这一系列动词用的十分生动:拂撒挡捧等等。
作者还善于运用排比短句,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个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秋天。
师:你真会读书。
还有没有别的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生:我喜欢第5自然段。
朗读(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
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师:请你谈谈理由。
生:这段作者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使得句子非常生动。
如: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此外,本段采用了列举法,使得句子变得翔实而生动。
师:说的真好。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
生:我还喜欢第7自然段。
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
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我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作者善于引用名言使自己的文章生辉。
还善于举例子让文章增色不少。
师:真好。
你真会读书。
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只要你留心细细揣摩,一定会品出更醇香的滋味。
师:醉心阅读使作者悟出了什么?(品析11 、14自然段,略)[教学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表达,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超乎了我的想象。
教学片段3:
师:本文除了在遣词用句上颇具特色外,在布局谋篇上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譬如本文多次使用过渡段和具有过渡意义的词语,使得文章行文流畅,浑然一体。
同学们找找,看看哪里是过渡段?板书(写作特色2:善于使用过渡词,过渡段)
生:第7自然段。
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
生:还有第4,第12自然段。
师:第4自然段(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总结段,而不是一个过渡段。
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些明显具有提示的词:如最早后来渐渐地这些词语它和过渡段一样也起着转承的作用。
师:那么从这些提示词上看,你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师:说的很好。
那么哪些事情写的详细,哪些事情写的简单?
生:看“香烟人”,看连环画写的简略,到图书馆看书写的详细。
师:详略得当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技巧之一。
(板书:写作特色3:时间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除本课的写作特色之外,我们在第一、三两课还相应的学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我们都应该巧妙的用到我们今后的作文中。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本节课我没有搞繁琐的情节分析,而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捕获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的方法,领略作者的写作特色,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