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用语全总结

合集下载

常礼举要——中国古代礼仪

常礼举要——中国古代礼仪

(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古代男女礼仪知识点总结

古代男女礼仪知识点总结

古代男女礼仪知识点总结古代男女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礼仪的方方面面,包括行为举止、言辞礼仪、服饰礼仪等等。

在古代社会,男女在社交、婚姻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男女礼仪的知识点。

一、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礼仪1. 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着明显的差别。

男子在公共场合应该举止得体,避免大声喧哗、行为粗鲁。

而女子则应该注意文静、淑女的形象,避免言行举止过于张扬。

2. 在与长辈交往时,男女需要遵循尊敬长辈的礼仪要求。

男子应该行礼,女子则应该小声言笑,避免过于放肆。

3. 在就餐礼仪方面,男女也有着各自的规范。

男子在餐桌上应该稳重得体,避免狼吞虎咽;女子则应该优雅用餐,避免擦嘴时过于粗暴。

4. 在走路、站立等方面,男女也有着明显的礼仪规范。

男子在行走时要显得沉稳有力,女子则应该行走轻盈、娴静。

5. 在进出居室、会客等场合,男女也有着各自的礼仪规范。

男子应该让先,女子则要有着一定的谦逊之态。

二、男女在言辞礼仪方面的要求1. 古代男女在言辞方面也有着明显的礼仪规范。

男子在言辞之间要显得沉着稳重,避免言语过于刻薄;女子则应该柔和温婉,避免言辞过于直接。

2. 在与长辈交谈时,男子应该避免自大傲慢的语言态度;女子则要有着一定的谦卑之态,避免过于自信自大。

3. 在与朋友交谈时,男子应该避免过于粗话;女子也应该避免用语过于放肆。

4. 在对待下属或者晚辈时,男子要有着一定的亲和力和谦和态度;女子也应该避免言辞上的尖锐与冷漠。

5. 在表达爱意或者拒绝他人时,男女也有着明显的礼仪规范。

男子应该守护女子的尊严和自尊,女子则要有着一定的温柔和坚定。

三、男女在服饰礼仪方面的要求1. 古代男女在服饰礼仪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规范。

男子在衣着上要庄重得体,避免花俏艳丽;女子则应该优雅清新,避免过于朴素。

2. 在配饰方面,男子应该避免过于浮夸奢华,女子也应该避免过于俗气庸俗。

3. 在选择服饰时,男女要考虑场合的氛围和自己的身份地位。

古人的见面礼仪

古人的见面礼仪
代,是没有握手这种礼节的。但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在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却有其他与握手不相同的许多的礼节。这里对古人的一些常见的见面礼节作一介绍。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见面礼节:自唐迄宋,由于汉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引起礼节上的变化。一般是行揖礼,连带有叉手和唱喏。《事林广记》卷4有《叉手法》和《祗揖法》,“凡揖人时,则稍阔其足,其立则稳。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威仪方美观。揖时亦须直其膝,不得曲了,当低其头,使手至膝畔,又不得入膝内。喏毕,则手随时起,而叉於胸前。揖时须全出手,不得只出一指,谓之鲜礼。揖尊位,则手过膝下,喏毕,亦以手随时起,叉手于胸前也”。“叉手,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唱喏无非是致敬语,《夷坚支丁》卷5《李晋仁喏样》说李佑为县令,参拜磁州知州,“初上谒,鞠躬,厉声作揖。守惊顾,为之退却”,“明日再至,但俯首拱敬,而不启齿”,知州“大怒”,他最后向知州具状说:“高来不可,低来不可,伏乞降到喏样一个,以凭遵禀施行。”成为当时的一个笑话。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折,张珙见红娘,称“拜揖小娘子”,红娘唱“则见他叉手忙将礼数迎,我这里‘万福,先生!’”
古代行礼的等级大致可以分为:三跪九叩、三跪三叩、三跪三拜、八拜、四拜、二拜,这些都是正规场合或举行礼仪或大典或朝廷礼仪时用到而其他情况,只分:嵇首、叩首、顿首、空手、作揖、拱手、颔首(答礼)就可。在常礼中,也可以用到这些八拜四拜的。
1.八拜,通常是对父母,但也只在极正式的场合,如认亲,婚礼时,天地也是这样,但一般正规场合和对待其他长辈一样都是四拜。其他长辈,如祖/祖母,外公外婆,曾高祖/祖母,叔伯姑舅姨,岳父母,对老师等都是四拜,夫妻之间拜天地时也是每人四拜,兄弟姐妹结义时也是这样。而其他平辈亲属兄嫂弟姐妹等则是二拜。

礼仪用语大全

礼仪用语大全

(一)敬辞敬辞 jìngcí,也作敬词,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钧座——指尊长或上级的位置。

钧: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针对尊长或上级使用。

钧裁——请尊长或上级裁决事情钧签——请尊长或上级鉴别。

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开启。

光顾——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莅临——称贵宾来到。

光临——称顾客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用语大全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用语大全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用语大全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没能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古代常见的谦辞和敬辞

古代常见的谦辞和敬辞

古代常见的谦辞和敬辞古代常见的谦辞和敬辞敬辞,即表⽰对别⼈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对别⼈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于⾃我表⽰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在⼈际交往中使⽤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于⾃我表⽰谦恭的词语。

仪之邦的特点,使⽤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个⼈的⽂化修养。

归纳为“家⼤,舍⼩,令外⼈”⼀句话,意思即对别⼈称⾃⼰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如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称⽐⾃⼰⼩的家⼈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家中的⼈(外⼈),则冠以“令”表⽰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称⾃⼰的⼥⼉)、“拙”(如拙见,称⾃⼰的见解)、“鄙”(鄙见,称⾃⼰的意见)、“寒(寒舍,称⾃⼰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年龄)、“⼤”(⼤作,称对⽅的作品)、“⾼”(⾼见,称对⽅的见解)、“拜”(拜托,托⼈办事)等等。

敬辞⽤语,⽤于对⽅ ⼀、“令”:⽤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对别⼈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令尊、令堂:对别⼈⽗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的敬称令阃:尊称别⼈的妻⼦ 令亲:尊称别⼈的亲⼈ “令”字⼀族,⽤于称呼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的⽗亲;令堂:称对⽅的母亲;令郎:称对⽅的⼉⼦;令爱、令媛:尊称对⽅的⼥⼉;令兄、令弟、令侄等。

 ⼆、⼆、“惠”:敬辞,⽤于对⽅对⾃⼰的⾏动。

 惠临、惠顾:指对⽅到⾃⼰这⾥来惠存:请别⼈保存⾃⼰的赠品 “惠”字⼀族,⽤于对⽅对待⾃⼰的⾏为动作。

如惠存(多⽤于送⼈相⽚、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到⾃⼰这⾥来;惠顾(多⽤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允许⾃⼰(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赠送(财物等)。

三、“垂”:敬辞,⽤于别⼈对⾃⼰的⾏动。

需要文言文白话古代礼貌用语大全

需要文言文白话古代礼貌用语大全

需要文言文白话古代礼貌用语大全
需要文言文白话古代礼貌用语大全
【文言文古代礼貌用语大全】
古代文明礼节深厚、用语辞藻华丽,文言文用语具有历史性、文学性、文明性,它代表着古代文化礼仪情调。

以下就来欣赏文言文古代礼貌用语大全:
一、敬语
1、拜谒之情:天下臣服、倾国倾城、投降受教、厚爱重情。

2、谢礼之辞:垂手以谢、深表敬意、恩重如山。

3、迎宾之礼:神采奕奕、神情非凡、欣欣向荣、欢迎光临。

4、请安之语:安康安财、安明安彰、驱邪祛病、顺道愿景。

二、问候语
1、问候:欢初歌颂、缠绵志愿、嘉期助兴、望吉流佑。

2、寒暄:洋洋铿锵、温馨多情、如泣如诉、幸福安康。

三、朝贺语
1、朝贺开春:春风融融、新春初晴、神采多彩、洋洋叢木。

2、回春庆典:太阳雅暑、芭蕉柔政、万物复苏、峥嵘兆气。

3、新年昌盛:同庆节令、万家乐庆、压轴绝伦、更进新程。

四、议事之辞
1、庄重告诉:大度高洁、重情尊义、厚道孝亲、慈眉善目。

2、谏议之辞:衷衿兼抵、实话实说、提高眼界、务言应让。

3、安抚之辞:唤醒回正、及时处理、推车向前、垂佩励精。

4、告诫之语:望尘莫及、学以致用、新思新变、拒陋守绩。

5、鼓舞之辞:克拔勤奋、自立自强、新业新富、干净干稳。

以上就是文言文古代礼貌用语大全,每句话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时代的人们也可以借鉴并学习,使言语更上一层楼、更贴近古文明文化,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与感激,为社会和谐。

古代的文明用语

古代的文明用语

古代的文明用语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在《尚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 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倒履相迎倒履相迎的故事讲述了蔡邕热情接待来客,脱下鞋子,光着脚丫去迎接。

这个故事传递了热情待客的文明礼仪,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敬恭明神,敬慎日月。

恭敬之心,礼也。

瞻仰古之王者,以承文明之训,扬千年之史。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敬之者,礼也。

古代文明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记录着人类的发展和变化,也体现着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

古代人也会用“拜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拜见大人。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敬酒请酢,举礼恭让。

上联:礼仪传鲁,仁义思齐,千古文明开圣域下联:法典担纲,德风布网,万家灯火灿儒乡寒暄问候古代文明的语言,是一种高雅文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和文学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文化享受。

敬闻贵事,恭候大驾。

礼之深,在于修身。

古代的文明,可以用“古典文明”、“古代文明”等术语来描述。

古代文明的语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文江学海思济航,柔远怀来薄万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拜则稽首,礼所由来,久矣在上,天道开明。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庄子·齐物论》恭敬天命,讲信修睦。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的故事讲述了俞伯牙在钟子期去世后,悲痛欲绝,毅然决然地割断琴弦,以示对知己的怀念。

这个故事彰显了古人重情重义的文明礼仪,令人感动。

这些古代文明礼仪佳话,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和风范,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它们不仅是我们学习和传承文明礼仪的重要资源,更是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君子的宝贵财富。

从这些佳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古人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些礼仪。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传承这些古代文明礼仪佳话,对于提高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今日,与大家分享中华礼仪用语!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敬词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拜”字一族:用于人事往来。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
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

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60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

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同姓人。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

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

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谦词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前者如寒舍、敝舍。

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贫】僧道、尼姑自谦之称。

如:贫僧、贫道、贫尼。

转自伊人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