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工艺课程设计报告
集成工艺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IC)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集成电路工艺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训目的1. 了解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硅片制备、光刻、蚀刻、离子注入、扩散、化学气相沉积、蒸发、抛光等环节。
2. 掌握常用半导体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光刻机、蚀刻机、离子注入机、扩散炉、蒸发器、抛光机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集成电路产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集成电路研究的兴趣。
三、实训内容1. 硅片制备:了解硅片的生长、切割、抛光等工艺过程,掌握硅片质量检测方法。
2. 光刻工艺:学习光刻机操作、光刻胶制备、光刻工艺参数调整等技能。
3. 蚀刻工艺:掌握蚀刻机操作、蚀刻液配制、蚀刻工艺参数调整等技能。
4. 离子注入:学习离子注入机操作、注入剂量和能量调整、离子注入后晶圆处理等技能。
5. 扩散工艺:了解扩散炉操作、扩散温度和时间控制、扩散后晶圆处理等技能。
6. 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学习CVD设备操作、前驱体选择、生长速率控制等技能。
7. 蒸发工艺:掌握蒸发设备操作、蒸发速率控制、蒸发后晶圆处理等技能。
8. 抛光工艺:了解抛光机操作、抛光液选择、抛光参数调整等技能。
9. 常用半导体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熟悉光刻机、蚀刻机、离子注入机、扩散炉、蒸发器、抛光机等设备的基本操作。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教师讲解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各项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产案例,使学生了解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总结与交流:实训结束后,学生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X126版图提取与电路分析-]姓名:刘慧超)学号: 5 ·指导教师:韩良*成绩:"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014-11-1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设计的要求 (1)第2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2)基本内容 (2)扩展部分 (2)第3章课程设计的步骤 (3)前期准备 (3)版图提取 (4)LVS (5)电路仿真与分析 (8)版图绘制 (11)第4章课程设计的心得 (14)第1章课程设计的要求1.1课程设计的目的掌握较大工程的基本开发技能培养运用Cadence工具进行硬件开发的能力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1.2课程设计的要求掌握集成电路典型制造工艺流程及其所需的光刻掩膜版,以及每块光刻掩膜版的作用,能够识别集成电路版图;掌握集成电路性能与电路结构和器件尺寸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和设计电路,学会电路图录入和电路模拟软件(spice)的使用;掌握集成电路性能与版图布局布线之间的关系,能够合理进行版图规划;掌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规则的含义以及消除或减小寄生效应的措施,能够正确设计集成电路版图,学会版图录入和版图设计规则检查(DRC)软件的使用;学会电路与版图一致性检查(LVS)、版图参数提取(LPE)及版图后模拟软件的使用。
第2章课程设计的内容2.1基本内容版图提取根据所给电路的版图信息,提取出电路原理图。
LVS验证提取到的原理图与版图信息的一致性,确保版图提取正确。
电路分析根据提取出的原理图,简单分析电路完成的功能。
仿真运行Cadence软件自带的仿真功能,对提取出的原理图做功能仿真,验证电路的功能。
绘制版图将原有版图中所有元器件的参数尺寸缩小一倍,重新绘制版图。
DRC版图规则校验,确保版图绘制符合所用工艺的要求,确保版图的规则性。
版图后LVS重新编辑原理图,将所有的元器件参数尺寸缩小一倍,然后对新绘制的版图和原理图进行LVS校验,确保版图电路的一致性。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三输入异或门电路

4.3a
Select Edge to ActC nt
1.000
4.4a
Select Mi nimum Width
2.000
4.4c
Select to Select Spac ing
2.000
异或门的应用范围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实现奇偶发生器或模2加法器,
还可以用作加法器、异或密码、异或校检、异或门倍频器、可控反相器等等。虽
然异或不是开关代数的基本运算之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依然会相当普遍地 使用到分立的异或门。因此,我们为了熟练了解、掌握异或门这一基本逻辑电路, 对异或门电路进行了这次课程设计。
2.1
Active Mi nimum Width
3.000
2.2
Active to Active Spac ing
3.000
2.3a
Source/Drain Active to Well Edge
5.000
2.3b
Source/Drain Active to Well Space
5.000
2.4a
WellCo ntact(Active) to Well Edge
异或门(英语:Exclusive-OR gate,简称XOF^ate,又称EOF^ate、ExOF^ate)是数字逻辑中实现逻辑异或的逻辑门。有多个输入端、1个输出端,多输入异或
门可由2输入异或门构成。
三输入异或门在数字集成逻辑电路中主要用来实现逻辑异或的功能。对于三 输入异或门来说,若输入为偶数(此处包括0)个高电平1,则输出为低电平0; 否则输出为高电平1。
异或门的逻辑表达式:
进一步可得到一位比较器的真值表:
A
B
集成电路工艺课程设计报告

集成电路工艺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1)2.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2.1 npn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 (1)2.2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3.课程设计原理 (1)3.1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 (2)3.2晶体管设计的基本原则 (2)4.晶体管工艺参数设计 (3)4.1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参数设计 (3)4.1.1 集电区杂质浓度的确定 (3)4.1.2 基区及发射区杂质浓度 (3)4.1.3 各区少子迁移率及扩散系数的确定 (4) 4.1.4 各区少子扩散长度的计算 (5)4.1.5 集电区厚度的选择 (6)4.1.6 基区宽度的计算 (6)4.1.7扩散结深 (9)4.1.8杂质表面浓度 (9)4.1.9 芯片厚度和质量 (10)4.2 晶体管的横向设计 (10)4 .2 .1 晶体管横向结构参数的选择 (10)4.3 工艺参数计算 (11)4.3.1 晶体管工艺概述 (11)4.3.2基区硼预扩时间 (12)4.3.3基区硼扩散需要的氧化层厚度 (12) 4.3.4基区硼再扩散时间计算 (13)4.3.5发射区预扩散时间 (13)4.3.6发射区氧化层厚度 (14)4.3.7发射区再扩散的时间 (14)4.3.8基区氧化时间 (15)4.3.9发射级氧化层厚度 (15)4.4设计参数总结 (16)5.工艺流程图 (17)6.生产工艺流程 (17)6.1 硅片清洗 (17)6.1.1 清洗原理 (18)6.1.2硅片清洗的一般程序 (18)6.2氧化工艺 (19)6.2.1 氧化原理 (19)6.2.2基区氧化的工艺步骤 (20)6.2.3测量氧化层厚度 (20)6.3 第一次光刻工艺(光刻基区) (21)6.3.1 光刻原理 (21)6.3.2 工艺步骤 (21)6.4 基区硼扩散工艺 (22)6.4.1 硼扩散原理 (22)6.4.2 硼扩散工艺步骤 (23)6.5发射区氧化的工艺步骤 (23)6.6第二次光刻工艺(光刻发射区) (24)6.7发射区磷的扩散 (24)6.7.1 磷扩散原理 (24)6.7.2 磷扩散工艺步骤 (25)6.8引线孔氧化的工艺步骤 (25)6.9 第三次光刻(光刻引线孔) (26)6.10引线孔金属化 (27)6.10.1集成电路对金属化材料特性的要求 (27) 6.10.2金属化步骤 (27)6.11光刻金属电极 (28)7. 心得体会 (28)8. 参考文献 (29)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报告——npn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是有关微电子器件和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有关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辐射温度计设计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0501班姓名:王云飞王振华王治果温晓剑文严华学号: (80514050) 46 47 48 49 50 时间: 15 ~ 17 周指导教师:李建华2007年 12 月 20日南大共青学院工程技术系电子信息辐射温度计王云飞王振华王治果温晓剑文严华(南大共青学院,工程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内部功能基础上的计数器关键词:NJL9102F,传感器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集成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集成电路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2 总体设计方案2.1设计方案论证NJL9102F/9103是热电堆与与温度补偿二极管集于同一封装内的传感器,与传统的热电堆相比,电路简单,温度补偿的效果好。
原理图是简单的辐射温度计电路。
电路中,传感器的内阻高,约为500K。
A1采用输入阻抗高的运算放大器,任何FET输入型均可。
由于任何温度传感器都会受温度的影响,使用时要进行温度补偿,这里利用二极管正向电压约2mV/℃的温度系数进行补偿。
RP1用于调节零电平,RP2和R1与R2决定传感器输出电压放大的振幅,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距离及测温范围决定RP1的调节范围。
另外,还需调节R1和R2的分压比,使其与RP1的调节范围一致。
在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相距10㎜时,二极管的补偿固定为10mV∕℃,在150~200℃范围内调节电路的输出灵敏度约为10mV/℃。
电路(a)中的传感器视角范围较大,为50°~90°,其输出随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电路(b)是采用有透镜的视角范围约为6°的NJL9103传感器的实用温度计电路,传感器的输出不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1.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根底?的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熟悉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半导体器件原理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根底上,训练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利用相关软件,初步熟悉和掌握集成电路芯片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及模拟→幅员设计→幅员验证等正向设计方法。
2.设计题目与要求2.1设计题目及其性能指标要求器件名称:含两个2-4译码器的74HC139芯片要求电路性能指标:(1)可驱动10个LSTTL电路〔相当于15pF电容负载〕;(2)输出高电平时,|I OH|≤20μA,V OH,min=4.4V;(3)输出底电平时,|I OL|≤4mA,V OL,man=0.4V;(4)输出级充放电时间t r=t f ,t pd<25ns;(5)工作电源5V,常温工作,工作频率f work=30MHz,总功耗P ma*=150mW。
2.2设计要求1.独立完成设计74HC139芯片的全过程;2.设计时使用的工艺及设计规则: MOSIS:mhp_n12;3.根据所用的工艺,选取合理的模型库;4.选用以lambda(λ)为单位的设计规则;5.全手工、层次化设计幅员;6.到达指导书提出的设计指标要求。
3.设计方法与计算3.174HC139芯片简介74HC139是包含两个2线-4线译码器的高速CMOS数字电路集成芯片,能与TTL集成电路芯片兼容,它的管脚图如图1所示,其逻辑真值表如表1所示:图1 74HC139芯片管脚图表1 74HC139真值表片选输入数据输出C s A1 A0 Y0 Y1Y2Y30 0 0 0 1 1 10 0 1 1 0 10 1 0 1 1 0 10 1 1 1 1 1 01 ×× 1 1 1 1从图1可以看出74HC139芯片是由两片独立的2—4译码器组成的,因此设计时只需分析其中一个2—4译码器即可,从真值表我们可以得出Cs为片选端,当其为0时,芯片正常工作,当其为1时,芯片封锁。
集成电路工艺课程设计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艺课程设计》cmos制造工艺姓名:李昕学号:0301110105专业:微电子年级:11011、初始清洗初始清洗就是将晶圆放入清洗槽中,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在晶圆表面的尘粒或杂质去除,防止这些杂初始清洗就是将晶圆放入清洗槽中,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在晶圆表面的尘粒或杂质去除,防止这些杂质尘粒,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使得器件无法正常工作。
2、前置氧化(衬垫层)利用热氧化法生长一层二氧化硅薄膜,目的是为了降低后续生长氮化硅薄膜工艺中的应力(stress),氮化硅具有很强的应力,会影响晶圆表面的结构,因此在这一层氮化硅及硅晶圆之间,生长一层二氧化硅薄膜来减缓氮化硅与硅晶圆间的应力。
热生长氧化法:将硅片置于高温下,通以氧化的气氛,使硅表面一薄层的硅转变为二氧化硅的方法。
3、淀积氮化硅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的技术,沉积一层氮化硅,用来做为离子注入的mask及后续工艺中,定义P型井的区域。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随着半导体工艺特征尺寸的减小,对薄膜的均匀性要求以及膜厚误差要求不断提高,出现了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是指系统工作在较低的压强下的一种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
LPCVD技术不仅用于制备硅外延层,还广泛用于各种无定形钝化膜及多晶硅薄膜的淀积,是一种重要的薄膜淀积技术。
4、P阱的形成将光刻胶涂在晶圆上之后,利用光刻技术,将所要形成的P型阱区的图形定义出来,即将所要定义的P型阱区的光刻胶去除掉。
光刻:光刻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最复杂和关键的工艺之一。
光刻工艺利用光敏的抗蚀涂层(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结合刻蚀的方法把掩模版图形复制到圆硅片上,为后序的掺杂、薄膜等工艺做好准备。
在芯片的制造过程中,会多次反复使用光刻工艺。
现在,为了制造电子器件要采用多达24次光刻和多于250次的单独工艺步骤,使得芯片生产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
目前光刻已占到总的制造成本的1/3以上,并且还在继续提高。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系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一、概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科学技术已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方面。
而对于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来讲,集成电路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集成电路有两种。
一种是模拟集成电路。
另一种是数字集成电路。
本论文讲的是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基本知识。
然而在数字集成电路中CMOS与非门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准备工作1.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基本构成电路使用S-Edit绘制的CMOS与非门电路如图1。
图1 基本的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2.计算相关参数所谓与非门的等效反相器设计,实际上就是根据晶体管的串并联关系,再根据等效反相器中的相应晶体管的尺寸,直接获得与非门中各晶体管的尺寸的设计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与非门中的VT3和VT4的串联结构等效为反相器中的NMOS 晶体管,将并联的VT 1、VT 2等效PMOS 的宽长比(W/L)n 和(W/L)p 以后,考虑到VT3和VT4是串联结构,为保持下降时间不变,VT 3和VT 4的等线电阻必须减小为一半,即他们的宽长比必须为反相器中的NMOS 的宽长比增加一倍,由此得到(W/L)VT3,VT4=2(W/L)N 。
因为考虑到二输入与非门的输入端IN A 和IN B 只要有一个为低电平,与非门输出就为高电平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仍能获得所需的上升时间,要求VT 1和VT 2的宽长比与反相其中的PMOS 相同,即(W/L)VT1,VT2=(W/L)P 。
至此,根据得到的等效反向器的晶体管尺寸,就可以直接获得与非门中各晶体管的尺寸。
如下图所示为t PHL 和t PLH ,分别为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传输延时,通过反相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Shenzhen Polytechnic
《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 D触发器工艺设计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11微电子1班
组员: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6月 24日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N阱硅栅CMOS电路 (2)
1.1 N阱硅栅CMOS电路 (2)
第二章 D触发器原理图设计 (3)
2.1 D触发器原理图设计 (3)
2.1.1逻辑电路图 (3)
2.2.2工作原理 (3)
第三章 D触发器版图设计 (5)
3.1 版图设计规则 (5)
3.2 D触发器版图设计 (6)
第四章工艺流程 (7)
4.1 N阱CMOS工艺流程 (7)
第五章制备掩膜版 (13)
5.1 集成电路对掩膜版的要求 (13)
5.2 掩膜版版图 (13)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绪论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都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
以后,集成电路器件的特征尺寸将从目前的深亚微米进入纳米量级,并且有可能将一个子系统乃至整个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今天,版图设计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
软件工具和设计方法,计算机平台,工具厂商、客户,正在实现的应用,以及我们所面对的市场压力,所有这一切都在逐年变化着。
所有这一切变化已使该行业成为一个另人感兴趣的行业,但不应该忘记的是,在制作优质版图后面的基本概念是基于物理特性和电学特性的,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通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按照版图设计的图形加工成光刻掩膜,可以将立体的电路系统转变为平面图形,再经过工艺制造还原成为硅片上的立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