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水生动物学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方法介绍

水生动物学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方法介绍

水生动物学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方法介绍水生动物学研究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了解水生态系统及其变化规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水生动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分析、生态位分析、营养级分析等,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一、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多样性是指自然界中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

在水生动物学研究中,物种多样性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水域中生物的数量、种类、分布区域等进行统计和分类,可以获得水域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1. Alpha多样性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是对样地内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估,主要应用于物种数量较小、分布范围较小的水生生物群落研究。

在样地内按照不同的样本数量、物种数量和物种分布情况来确定物种多样性指数,例如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等,以此来比较不同样地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

2. Bet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是比较不同样地之间物种组成或物种多样性的方法。

通过比较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组成和生物量等指标来分析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似度和差异度,探究水域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和生境分区情况。

3. Gamma多样性分析Gamma多样性分析是指在一个大范围内对不同水域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水域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评估不同水域中物种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探究区域生态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

二、生态位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衍所占据的一定位置,包括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水生动物学研究中,生态位分析是一种用于定量描绘和分析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方法,对了解水域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的角色和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活动范围模型活动范围模型是生态位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模型之一,它将生物体的活动范围划分为生存范围、食物范围和行动范围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分析。

动物科学:动物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动物科学:动物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动物科学:动物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方法引言动物行为研究是生态学和动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社交模式以及各种行为表现。

了解动物行为对于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调查与研究方法。

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动物行为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亲眼观察和记录目标动物的各种行为表现,可以获得很多有关其活动模式、食性习惯、社交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 选择观察地点和时间在进行直接观察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时间。

例如,如果想研究鸟类活动模式,可以选择在它们常出没的森林或湖泊附近进行观察,并且在清晨或黄昏等容易发现鸟类活跃的时间段进行观测。

- 记录行为观察数据观察者应记录目标动物的行为表现、时间、地点等信息。

可以使用纸质笔记本或电子设备进行记录,也可以拍摄照片或视频作为证据。

- 数据分析和解读观察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统计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或者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并尝试解读这背后的意义。

2. 追踪与定位技术除了直接观察外,还有一些高科技方法来追踪和定位目标动物,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数据。

- GPS追踪器通过给动物植入带有GPS追踪器的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动物的位置信息。

这种技术适用于较大型的动物研究,例如大象、鲨鱼等。

- 射频识别(RFID)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在目标地区埋置感应装置,并给目标动物安装带有识别芯片的颈圈或标签。

当动物靠近感应器时,会自动记录其位置和活动信息。

这种技术适用于小型到中型动物研究。

- 听觉和视觉监控使用声音录音设备和摄像机,可以对动物的声音和行为进行长时间持续的监控。

这种方法常用于鸟类、哺乳动物等研究。

3. 行为实验法行为实验法可以通过设计、构建特定场景来模拟或操纵环境条件,以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

- 人工场景建立在实验室或野外环境中构建人工场景,例如设置假树洞、喂食站等,以模拟特定的生态环境,然后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

动物课后总结报告范文(3篇)

动物课后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对动物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学习,我们对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动物课后学习内容的总结报告。

二、动物分类与形态结构1. 动物分类动物界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门类,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遗传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动物分为多个门。

常见的动物门有:无脊椎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2. 动物形态结构动物形态结构主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外部形态是指动物的外部特征,如体型、颜色、形状等;内部结构则包括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三、动物生理功能1. 消化系统动物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为动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2. 呼吸系统动物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 循环系统动物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其主要功能是将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废物运输到全身各部位,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4. 泌尿系统动物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5. 生殖系统动物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生殖器官和生殖腺。

其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维持物种的延续。

四、动物行为与学习1.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活动。

动物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如觅食、筑巢、迁徙等;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行为,如攻击、防御、求偶等。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解剖、生理、生态、进化以及行为等方面。

在动物学的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被用来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学研究方法。

1. 观察法:这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外貌、栖息地和互动等方面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模式。

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也可以是通过使用摄像机等设备进行间接观察。

观察可以在野外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

2. 标记再捕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动物的迁徙、种群密度和个体生长等方面。

首先,对动物进行标记,例如附着颜色环、植入芯片或尾部标记等。

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被标记的动物,通过记录标记的变化来分析和计算各种参数。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在动物学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和推理。

统计学方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动物群体之间的差异性、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等。

4. 实验法:实验法在动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通过对动物进行有控制的实验,可以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理、生态等问题。

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野外进行。

实验可以是对特定因素的处理实验,也可以是对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对比实验。

5. 内窥检查法:内窥检查法可以用来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对于研究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非常重要。

内窥检查法包括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X射线检查或CT扫描观察骨骼和内脏器官等。

6. 生态学方法:生态学方法是研究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这些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生境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种群动态和生态位等。

7.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动物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方法包括DNA测序、PCR技术、基因表达分析等。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对动物的遗传特征、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进行研究。

8.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

动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动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动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动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致力于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动物学的基本理论1.分类学分类学是动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通过对动物界的分类研究,把相同特征的动物划分为一个分类群体,便于对动物进行研究和理解。

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拉丁文命名法。

由于动物界物种繁多,通过分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律,还可以探究动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轨迹等问题。

2.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分布规律和在地理空间上的形成过程的科学。

动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环境因素,例如气候、地形、水系、岩石等等。

通过对源地、迁徙和适应等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动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3.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

它指出,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一维到多维,从原始到高级的进化过程是漫长而不断的。

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选择是动物进化的一条基本规律。

进化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4.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在其中寻找食物、建造巢穴、生育后代。

通过对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互动,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和生命历程,可以有效控制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动物学的实践研究1.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及其形成、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动物之间互动的规律和行为的特点。

通过对动物的学习、记忆和决策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动物行为方式和行为意义。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还可以为人类解决动物保护、动物驯化、动物医学等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

2.动物保护学动物保护学是研究生态和物种的维护、管理和保护的一门学科。

动物学的研究与应用方法

动物学的研究与应用方法

动物学的研究与应用方法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分类、结构、生理、行为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在动物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获取数据和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野外观察法野外观察法是最常见的动物学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动物的自然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科学家们通常会选择特定的研究地点,在不干扰动物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野外观察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的食性、繁殖习性、迁徙规律等,对于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记与追踪技术为了研究动物的迁徙、栖息地利用和行为活动,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标记与追踪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动物标记、遥测跟踪、卫星追踪等。

通过给动物佩戴标记或植入芯片,科学家们可以追踪动物的位置、行动轨迹和迁徙路线,进而了解它们的迁徙规律和栖息地选择。

标记与追踪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和研究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实验室研究法实验室研究法是动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受控环境中进行实验,来研究动物的生理、行为和适应性。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实验改变温度、光照、食物等因素,观察动物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实验室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行为模式,为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四、遗传学研究法遗传学研究法是研究动物遗传特征和进化历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动物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物种的亲缘关系、种群遗传结构以及遗传变异的机制。

遗传学研究法对于保护濒危物种、探索进化规律和改良家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遗传学研究在动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动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包括PCR、DNA测序、蛋白质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动物的基因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进而了解动物的遗传特征和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分子进化、基因工程和医学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一)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二)基本方法:
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就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

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干预、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4.人工模拟生命:动物药理实验、动物病理实验、计算机模拟。

生物学中的动物学研究

生物学中的动物学研究

生物学中的动物学研究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以及分类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包括动物个体和群体水平的研究。

以下将对动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动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形态结构的研究:研究动物的内外形态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循环、呼吸等器官系统,以及各器官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等。

2.动物生理功能的研究:研究动物的生理特征和功能,包括代谢、呼吸、消化、排泄、循环和神经等生理过程,以及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动物行为习性的研究:研究动物的行为习性,如觅食、交配、繁殖、迁徙、群体行为等,以及动物个体和群体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

4.动物分类演化的研究:研究动物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包括动物的分类系统、种类划分和分类方法等,以及动物种群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进化过程。

为了研究动物学,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1.野外观察和实地调查:科学家们经常到野外进行观察和调查,记录动物的生存环境、习性行为等信息,并收集样本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2.解剖和形态学研究:通过解剖动物的尸体,研究其内外部形态结构,了解器官的构造和功能特点。

3.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显微镜等技术,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

4.实验室研究和观察: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通过对动物的饲养、观察和实验研究,掌握动物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进行特定条件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5.生态学研究: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动物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6.分子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和遗传数据的分析,研究动物的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推断动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动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次将一群动物的各个个体观察一遍 循环往复
26
1 观察法
1.4.3 目标取样法
假设对一群猕猴行为作目标取样 需预先观察猕猴发生的所有行为,定义各行为 对每一观察者编号 若从早晨开始观察
➢ 先选定观察1号猕猴,观察时间10分钟,间隔5分钟 ➢ 第二次观察2号动物,观察时间仍是10分钟,间隔5分钟 ➢ …… ➢ 直至该群每个个体均被观察一遍后再重复一次观察,使所
21
1.4 行为观察方法
1 观察法
1.4.2 扫描取样法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以观察者自身为圆心,顺固定的方
向扫视某群动物,并记录下全部个体的活动状态。 应用:记录动物某个时间段内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活动。
对研究个体编号
观察取样期
记录行为
预观察及行为编码
间隔期
22
1.4 行为观察方法
1.4.2 扫描取样法
对16只小狗作行为 扫描取样 (图7)
行为分别定义为 1取食、2行动、 3休息、4玩耍、 5争斗。
调查时间为2小 时,间隔时间为 5分钟。
扫描方向
1 观察法
视线

观察者
观察场所
图7 扫描取样示例
23
1 观察法
1.4.2 扫描取样法
表4 野生动物行为调查扫描取样表
记录者 柯言
日期
2005. 3. 28.
适用于难以观察到的种类
47
2 调查法
2.1.4 标志重捕法
例:对湖北大冶保安湖一湖叉内的二龄河蟹种 群数量调查 ,研究者与5月4日-6日,在一 围拦小湖叉中捕获的256只河蟹中选取199只 作为标志样本放入湖叉。5月7日-28日,每 天于8:00- 9:00 进行回捕,记数后将河 蟹放回。运用相应公式计算出湖汉内河蟹的 总数为7 013只 (金刚,1999) 。
15秒 30秒 60秒 45秒 60秒
B与C在打闹中开始撕咬,A制止,并对C挑衅 A开始撞击C,并撕咬对方 C开始逃跑,A追赶,并不定嘶叫 再次缠斗在一起 缠斗结束,A获胜,返回B所在地休息
20
1 观察法
1.4.1 随机取样法
例:对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 时间分配 研究,研究者采取随机取样 法对东北虎的行为和活动规律进行预 观察,只要东北虎发生某种行为,就 记录下行为的类型和时间 (滕丽微, 2003) 。
➢ 样地中心:白眉长臂猿静止状态下的乔木 ➢ 样地大小:20 m × 20 m ➢ 样方大小:5 m ×5 m ➢ 收集信息:样地内收集乔木和藤本的数据 ➢ 样方内收集灌木和竹林的数据
41
2 调查法
练习2-2 样方调查练习
运用样方法,拟定一方案调查自己课桌及周边 (近 方形) 的纸屑数量 ➢ 取样的方法和依据 ➢ 样方大小 ➢ 计算公式
35
2 调查法
2.1.2 样线 (带) 法
样线法 (带) 指在一定区域内取直线 (带) (用测 绳、卷尺等),沿线记录此线 (带) 所遇到的 动物的方法。
例:对广西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 调查者在一定区域内设置88条长 7km,单侧 宽为 80m 的样带,用一定的速度沿样带行 走,一路记录在样带中出现的黑颈长尾雉的 数量 (周天福,2005) 。
11
1 观察法
练习1-3 快速捕捉动物的识别特征
活 动:看电脑或幻灯里的某种动物图像5秒钟, 关掉图像,休息10分钟后。根据刚才的观察,用 草图和文字记录所见动物的形态特征。然后再与 图片进行对比,检查记录正误情况。主讲人总结 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 的:训练学员在野外眼睛观察,快速捕捉运 动动物特征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动物学研究方法
1
主要内容
1 观察法 2 调查法 3 实验法 4 标本采集与制作
2
第一单元 观察法
3
1 观察法
1.1 观察与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客观地观察发生的事件
途径: 自身感官
直接观察法
借助仪器
间接观察法
应用: 动物的习性和行为研究
优点: 观察结果真实自然
缺点: 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
只反映“是什么”, 不能说明“为什 么”.
48
2 调查法
2.2 访问法
访问法是指调查者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 卷等手段,有计划的广泛了解掌握有关信息。
➢ 某种动物的有无 ➢ 种群数量和分布 ➢ 种群生境环境
49
2 调查法
2.2 访问法
例:对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种群及数量现状初 报的调查,通过与当地林业局或保护站工作 人员、社区居民座谈交流中,了解当地白眉 长臂猿历史分布状况、现活动的大致区域和 群数(张兴勇,2007)。
体型较大 体背和尾均为黑色
尾长超过体长
?
?
6
1 观察法
松鼠巨松鼠图片引自百科相关词条71.2.2 声音定位
据动物特有鸣声确定其大致活动区域
1 观察法
设立听点
听到鸣叫
搜寻目标
锁定大致活 动区域
8
1.2.3 痕迹识别
对于一些动物很难观察 到,可以根据其活 动痕迹来识别,如 爪痕、毛发、足迹、 食物残留等。
12
观察动物
1 观察法
13
你看清楚了吗?
请不要讨论!
14
1 观察法
1.3 动物行为观察
1.3.1 动物行为分类 (1) 生存行为 取食、排泄、休息、奔跑等; (2) 繁殖行为 求偶、交配、分娩、育幼等; (3) 社会行为 对抗、争斗、通讯、聚群等。
15
1 观察法
1.3 动物行为观察
1.3.2 预观察 行为研究之前需对研究对象的行为有一个全面
1 观察法
右图为两种动物的足迹 • 左为狼的足迹 • 右为赤狐足迹
引自盛和林,徐宏发. 1992. 哺乳动物野外 研究方法. 中国林业出版社
9
练习1-1 听声练习
1 观察法
根据声音特征辨别动物。请说出下列4种不 同的鸟叫声各属于哪种鸟类:
A 野鸽 B 麻雀 C 家燕 D 布谷鸟
1
2
3
4
答案:1-C ;2-B;3-D; 4-A
4
1.2 研究对象锁定
1 观察法
野外少有机会能近距离仔细观察动物的全部外型特征, 稍瞬即逝,因此必须尽快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
活动的生境或具体场所

个体大小、一般外貌

活动姿态

毛被颜色、鸣叫特征

其他明显特征:长尾或短尾;长嘴或短嘴
5
1.2.1 外形识别
在一棵树上发现一只鼠形动物
1 观察法
体型较小 全身灰色 停留时常翘起尾巴
36
2 调查法
2.1.3 样方法
样方法是指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 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该方法 主要用于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
确定调查对象和区域
选取样方
总数计算:平均数× 样方数
计数样方内个体数量 并计算平均数
37
样方设计
样方的主要两种类型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样地为近方形。 在样地中按梅花 形在其中选取5 个样方,每个样 方的长和宽要求
24
1 观察法
1.4.2 扫描取样法
该方法适用于集群的动物
➢ 观察数据均是研究对象发生的瞬时状态 ➢ 对发生频率极小的行为几乎不能记录 ➢ 无法记录某一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
25
1 观察法
1.4.3 目标取样法
又称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动物的某一特 定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更多细节。
在某一时间段内只对一群动物中的某 一 特定个体 (目标)观察记录
时间:9:00 - 12:00 行为类型:饮食、移动、休息、鸣叫
29
1 观察法
练习1-4 随机取样观察与记录
讨论形成授课者的一般行为分类定义 请分组派代表展示“练习1-3”的结果 下面的学员运用随机取样法记录各位展示者
的行为 比较各陈述人的行为差异
30
第二单元 调查法
31
一致。
样地为长条形。 将样地分成若干 等份,由抽样比 率决定距离或间 隔,然后按这一 相等的距离或间 隔抽取样方。
2 调查法
38
2 调查法
2.1.3 样方法
抽样方式
五点式 (正方五点式,线形五点式) 棋盘式 单对角线式 直行式 (完整平行线式,间隔平行线式) 双对角线式 “Z”形式
10
练习1-2 特征描述
1 观察法
请根据主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等,参考 下图和生活经验,描述麻雀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麻雀主要栖息于居 民点和田野附近。体型较小, 羽毛为褐色,脸颊部左右各 一块黑色大斑,嘴短呈圆锥 型。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 前进,不耐远飞,鸣声计数法
2.1.1 直接计数法
例:对海南坡鹿的数量调查 先了解哪些地段生活着坡鹿 抽调一定的人力逐块计数 最后得到坡鹿的总数
2 调查法
34
2 调查法
练习2-1 校园内麻雀数量调查方案设计
如何组织 需要考虑哪些事项
识别动物培训 分组和划分地域 同一时间展开调查
18
1 观察法
1.4.1随机取样法
随机取样法的特点:
偏重于突发或偶发事件的记录 无法获取系统的观察数据,缺乏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无法开展深层次的数据处理和讨论 运用随机取样观察野生动物时,仍建议设计相应表格,
规范记录数据,尽可能保持每次观察所获数据类型 保持一致。
19
1 观察法
1.4.1 随机取样法
2 调查法
2 调查法
动物学研究中,通常要对一个地区的生物 多样性、种群密度、种群所栖息的植被 类型和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