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1802陈莉 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课程设计插床

机械课程设计插床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插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插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理解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正确操作插床,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能够分析插床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插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插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插床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1.1 插床的定义和作用1.2 插床的分类及特点1.3 插床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功能2.插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2.1 插床的工作原理2.2 插床的操作方法及步骤2.3 插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插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刀具的选择和使用3.2 工件的装夹和调整3.3 切削参数的设置和调整3.4 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插床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插床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插床加工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插床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插床加工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机械制造工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一些与插床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能够描述其功能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并使用相关工具。

3. 让学生了解主轴箱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主轴箱三维模型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修改。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培养学生运用检测工具对主轴箱进行性能测试,并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专业,增强对制造过程的尊重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自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主轴箱设计与装配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18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复杂机械结构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主轴箱结构原理- 介绍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轴、轴承、齿轮等组成部分。

- 讲解主轴箱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其性能要求。

2. 主轴箱设计与绘图- 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绘制主轴箱三维模型。

- 分析主轴箱设计要点,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修改,提高设计能力。

3. 主轴箱装配与调整- 讲解主轴箱装配流程,包括工具选择、装配顺序及注意事项。

- 指导学生进行主轴箱的装配与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机械1802沈思奇 物料控制系统

机械1802沈思奇   物料控制系统

智能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物料控制系统的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械1802姓名:沈思奇学号:180101230指导老师:孙娟课程设计书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沈思奇2020年5月目录课程设计任务六物料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器材: ....................................................................................................✧课程设计要求: ....................................................................................................✧I/O对照分配表: ..................................................................................................✧操作步骤: ............................................................................................................✧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课程设计物料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目的:①掌握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原理②掌握创建S7-200 SMART 控制程序的步骤③熟悉S7-200 SMART 控制指令的使用方法④掌握物流输送设备的启停要领⑤了解气缸、电磁阀的工作原理⑥掌握手操盒的操作⑦通过实际控制系统的建立,掌握应用PLC技术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课程设计器材:①计算机②实验控制台③S7-200 smart PLC④手操盒⑤物料控制系统LED矩阵功能卡片程设计要求:➢物料控制的构造,如图7-1所示:图7-1 物料加工的构造➢控制要求:(一)这是一个常见的工业自动化物流的实例,它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概念:a.在需要进行分组操作时,首先需要将物料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一段差速辊道,前面的辊道速度低,后面的辊道速度快,这样在经过这段输送线时,物料就自动被拉伸了距离。

zl-1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zl-1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zl-1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zl-18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相关知识;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zl-18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经验;3. 帮助学生掌握zl-18机械设计中常用零部件的选型、计算和校核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zl-18机械设计图纸的绘制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zl-18机械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勇于面对设计过程中的挑战;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内容包括:1. zl-18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2. 机械设计标准与规范:介绍zl-18机械设计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对应教材第四章。

3. 常用零部件选型与计算:分析并讲解常用零部件的选型、计算和校核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至第七章。

4.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zl-18机械设计图纸的绘制,对应教材第八章。

5.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zl-18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九章。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作者:贾华坡付家林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2期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学生们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后需要进行的一项实践性环节。

以往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老师给学生下发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和相关的设计资料,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书里要求的相关设计内容,再由老师进行修改,评分。

但是,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计算,老师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验证学生们计算和选取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而这也一直是困扰高校机械类教师的一个问题。

在本案例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机械传动系统的软件,该软件可实现机械设计参数的自动计算,同时可以实现设计过程中部分零件的自动绘图功能。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案例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主要是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计算,常见的传动形式有带传动、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链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

在本案例中软件可以选取五种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作为一个机械传动系统来进行设计。

现就本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作简单的介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传统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考《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本,这里就不再做详细的介绍,主要介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课程设计的操作过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软件,进入操作系统的主输入界面如图1所示。

(2)用户按照自己的设计要求将相关数据输入系统中,点击“继续”按钮,系统进入传动比分配界面,如图2所示。

(3)将计算数据输入系统界面对应项中,点击“设计开始”按钮,系统自动进入第一级减速传动的计算界面,如图3所示。

(4)选择载荷情况并点击“确认”按钮,系统自动进入选择带型、小带轮直径、中心距的界面,如图4所示。

图4:带型、小带轮直径和中心距设计界面(5)选择好带型后,输入小带轮直径和中心距的值,点击“确认”,系统自动进入V带计算的结果显示界面,如图5所示。

(6)点击“保存/打印結果”按钮,系统可以自动保存计算的结果,点击“生成带轮工作图”按钮,系统可以自动调用autoCAD软件,生成带轮的二维图,生成的带轮工作图如下图6所示。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

18级主轴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主轴箱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主轴箱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主轴箱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主轴箱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主轴箱的拆卸、组装及调试工作。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主轴箱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热爱,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18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主轴箱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研究主轴箱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探讨主轴箱的工作原理及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2. 主轴箱的安装与调试- 学习主轴箱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掌握主轴箱调试的方法、技巧及调试标准3. 主轴箱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掌握主轴箱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学习分析主轴箱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4. 主轴箱设计与绘图- 学习运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绘制主轴箱零件图和装配图- 掌握主轴箱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5. 实践操作- 完成主轴箱的拆卸、组装及调试实践操作-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解决主轴箱相关问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主轴箱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2周:主轴箱的安装与调试第3周:主轴箱的维护与故障排除第4周:主轴箱设计与绘图第5周:实践操作(含总结汇报)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完全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课程导课设计方案模板

机械课程导课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2.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3. 学分:2学分4. 学时:32学时5.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工作条件及相关标准、规范,选用机构及零件类型的能力;(3)使学生能对机构的运动、零件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4)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用机构:介绍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 通用零件:讲解轴承、齿轮、链条、皮带等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

3. 机械制图及CAD: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4. 公差与配合: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5. 金属材料:介绍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6. 工程力学:讲解力学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方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视频、课件、作业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讲解常用机构、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

2. 第5-8周:讲解机械制图及CAD、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工程力学等理论知识。

3. 第9-12周: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

4. 第13-16周:进行课程总结和复习,准备考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1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1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L18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是ZL18型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点;2. 掌握ZL18型机械结构的设计流程、关键参数计算及零部件的选用原则;3.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刚度分析及动力学分析等基本理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ZL18型机械设计方案的制定;2. 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并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3.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需求进行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2. 增强学生对机械设计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对工程领域的热爱和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遵循机械设计规范,关注工程伦理,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高年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提高机械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将结合ZL18型机械设计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教材第1章)- 机械设计流程与步骤(教材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与材料选择(教材第3章)- 机械结构的刚度分析(教材第4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教材第5章)2. 实践操作:- ZL18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教材第6章)- CAD软件应用与机械零件绘制(教材第7章)-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教材第8章)3. 教学大纲安排:-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流程与步骤- 第2周: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与材料选择- 第3周:机械结构的刚度分析- 第4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 第5周:ZL18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第6周:CAD软件应用与机械零件绘制- 第7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第8周:课程总结与考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系统性地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物料
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械1802
姓名:陈莉
学号:180101202
指导老师:孙娟
课程设计书
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陈莉
2019年5月23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六物料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目的: ....................................................................................................
✧课程设计器材: ....................................................................................................
✧课程设计要求: ....................................................................................................
✧I/O对照分配表: ..................................................................................................
✧操作步骤: ............................................................................................................
✧程序设计: ............................................................................................................
✧课程设计:............................................................................................
✧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物料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目的:
①掌握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原理
②掌握创建S7-200 SMART 控制程序的步骤
③熟悉S7-200 SMART 控制指令的使用方法
④掌握物流输送设备的启停要领
⑤了解气缸、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⑥掌握手操盒的操作
⑦通过实际控制系统的建立,掌握应用PLC技术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思想和
方法
✧课程设计器材:
①计算机
②实验控制台
③S7-200 smart PLC
④手操盒
⑤物料控制系统LED矩阵功能卡片
✧课程设计要求:
➢物料控制的构造,如图7-1所示:
图7-1 物料加工的构造
➢控制要求:
(一)这是一个常见的工业自动化物流的实例,它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概念:
a.在需要进行分组操作时,首先需要将物料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
是采用一段差速辊道,前面的辊道速度低,后面的辊道速度快,这样在经过这段输送线时,物料就自动被拉伸了距离。

b.通过传感器我们可以对物料进行分拣,可以通过对物料的大小、形状、颜色、
重量、条形码等等特征进行分拣。

c.在电磁阀的作用下通过气缸将物料进行分拣。

(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控制方法
a.设备启动初始化,要求对设备进行初始化的处理,其中包括所有气缸复位,
气缸活塞的原点感应传感器(DI1.0、DI1.2、DI1.4)必须是“1”。

前点传感器(DI1.1、DI1.3、DI1.5)必须是“0”。

b.当设备初始化完成后,启停设备按照从后向前的顺序依次延时启动输送线,
从前向后的顺序停止输送线。

这样不会造成线上物料的堆积、挤压。

c.触发红色物料判别传感器(DI0.5)是“1”,表示有红色物料输送到红色物料
分拣区,自动启动电磁阀DQ0.5,此时相应的气缸应该动作,缸杆向前推出,将红色物料推入红色积放区,此时传感器也相应动作,首先原点传感器DI1.0OFF,然后前点传感器DI1.1ON,表示气缸已经到达前点,红色物料已经完成推出动作,电磁阀DQ0.5OFF,相应前点传感器DI1.1OFF,然后原点传感器DI1.0ON,表示整个红色物料推出动作完成。

d.其他颜色判别动作方法同红色物料,动作步骤与之相似。

e.故障判别与处理:
f.当电磁阀处于OFF状态,气缸的原点传感器没有信号。

g.气缸的原点和前点传感器同时有信号。

h.电磁阀动作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没有相应的传感器信号产生。

I/O对照分配表:
表7-1 I/O对照分配表
操作步骤:
①建立STEP7 Micro/Win Smart 软件和S7-200 SMART PLC 的以太网通讯
②配置CPU 和扩展模块
③在符号表中为变量命名
④编写控制程序
⑤下载项目并调试其功能
程序设计
一.控制流程图:
二.梯形图
课程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与同学的合作过程中,加深了对plc的认识和应用,使我能更加深刻理解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也坚定了我以后认真学习plc的决心,以后会更加积极的学习与查找与plc相关的知识,来填充自己,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南丽霞.机床电气控制与PLC(三菱)
2.郝新妮.智能制造
3.廖常初S7-200 SMART PLC 编程及应用第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