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这些运动项目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一、中国功夫中国功夫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武术形式,它融合了哲学、道德、技术和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元素。
中国功夫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巧,也是一种身心锻炼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中国功夫包括拳术、剑术、棍术、刀术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二、踢毽子踢毽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的皇家宫廷,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
踢毽子是一项既考验技巧又考验身体协调性的运动,参与者需要运用双脚和双手,使毽子在空中连续踢击,保持毽子不落地。
踢毽子不仅能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人的毅力和耐心。
三、踩高跷踩高跷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参与者将双脚踩在高跷上,然后通过腿部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来移动和跳跃。
踩高跷不仅考验参与者的身体控制能力,还能培养人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一些民间庆典和节日活动中,踩高跷也常常成为一项具有观赏性的表演项目。
四、蹴鞠蹴鞠是中国古代一种踢球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蹴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它是现代足球的鼻祖之一。
蹴鞠比赛的目标是将皮球踢进对方球门,蹴鞠不仅考验参与者的踢球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培养人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
蹴鞠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非常流行,如今虽然不如现代足球普及,但在一些传统庆典和比赛中仍然有所保留。
五、射箭射箭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军事技能和体育运动项目。
射箭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狩猎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竞技性的运动项目。
参与者需要运用弓箭技巧和身体稳定性,射中目标。
射箭不仅考验参与者的专注力和精确度,还能培养人的耐心和毅力。
以上所述的几个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只是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一小部分。
这些运动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一、项目介绍:1.珍珠球:模仿满族渔猎生产方式采珠人的劳动过程演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
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
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场面激烈动作优美,极富观赏性。
2.蹴球:蹴球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踢石球,多流行于汉、满、蒙古、回等民族中,经过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努力,蹴球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则,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
在10米见方的平整土地或塑胶地面上进行比赛。
以高度准确、灵活多变的战术斗智斗勇,以击中对方保全自己为目的,以得分多少定胜负。
3.毽球毽球运动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项目,由手毽演变而来,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类似于羽毛球场地,比赛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
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以先得15分者为胜一局。
4.陀螺:又叫“得螺”、“格螺”。
打陀螺在各民族民间流行已久,有单人、双人、多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多种形式,陀螺制作有木、陶、竹、牛角等,形状大小多样,击打者上下肢、腰、眼睛、大脑都在运动,泥地、草地、硬地均可开展,老少皆宜,设个人、团体、男女组别比赛。
5. 板鞋竞速: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
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
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 推铁环:半个世纪前在北京市盛行的各族儿童喜爱的游戏项目,经过加工整理1995年起列为北京市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
比赛的实质是比速度,一是直线前进的竞速,二是通过各种障碍的竞速,还有4人合作的接力赛。
7. 夹包:流传于北京汉、回、满、蒙古等多民族儿童中的游戏,开始只是夹包比远,历经整理加工成为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在羽毛球场上进行比赛,双方隔网比赛,网高50至70厘米,一方夹包为进攻,一方设法阻拦,以得分多少判定胜负。
中华传统体育运动

中华传统体育运动中华传统体育运动是指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华传统体育运动:1.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健身运动。
它结合了哲学、医学和武术的精髓,通过缓慢、连续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和调节呼吸,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太极拳不仅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还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武术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运动。
武术注重身体素质、技术技巧以及道德修养的统一,通过各种拳法、腿法、身法等动作的组合运用,达到锻炼身体、提高反应能力和修身养性的目的。
3.龙舟龙舟运动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水上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
它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一项集体的体育竞技项目。
在龙舟比赛中,选手需要配合默契、划桨协调一致,才能快速前行。
这项运动不仅锻炼了选手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毽子毽子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游戏,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需要太多的场地和器材,操作简单,老少皆宜。
毽子的玩法多种多样,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多人玩,通过脚踢、膝顶、头顶等动作来控制毽子的飞行方向和高度,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5.跳绳跳绳是一项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有氧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它需要的场地小,器材简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通过跳绳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心肺功能。
在传统的跳绳游戏中,还有各种花式跳法,如双脚跳、单脚跳、交叉跳等,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6.拔河拔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团体运动。
通常在两个队伍之间进行,每队人数相同,站在一条绳子的两端,通过拉动绳子来争夺胜利。
这项运动需要力量和团队合作的完美结合,可以锻炼选手的臂力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7.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常见的表演项目,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和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方式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方式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包含着许多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方式。
这些传统体育和运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一、武术与太极拳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体育方式之一,它起源于古代武士训练和战争需求。
武术不仅是一种格斗技巧,更是一种培养身心和修养精神的方式。
流传至今的中国武术有众多门派,如少林寺功夫、太极拳、八卦掌等。
太极拳作为最著名的一种武术形式,注重慢而柔的动作,追求内外调和的境界,被认为是一种“内家拳法”。
二、踢毽子与蹴鞠踢毽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起源于民间,并流传至今。
这项活动规则简单,参与人数不限。
参与者通过踢击毽子来展示灵巧的技巧和身体的灵活性。
踢毽子既可以是个人的自我表达,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的体验。
蹴鞠则是一种古代中国发展起来的足球运动,起源于战国时期,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了一些记录。
蹴鞠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娱乐方式。
三、弈棋与射箭弈棋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象棋和围棋是中国传统的两种弈棋方式。
象棋被誉为“智力运动的皇冠”,它强调策略和思维的深度,培养了许多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围棋则注重整体布局和局势变化的把握,被认为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
射箭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方式,在中国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射箭运动常常与军事训练和狩猎相关,而如今则更多地发展成为一种休闲娱乐和竞技运动。
四、皮球与毽球皮球和毽球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流行于民间。
皮球运动类型繁多,包括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等,通过运动可以展示个人和团队的灵敏和协作。
毽球则是一种拼技巧和表演的运动方式,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五、赛龙舟与燕京八和赛龙舟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爱国将领屈原的故事。
每年的端午节,中国人民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通过划桨和团队合作来展示体力和统一的力量。
燕京八和则是一种北京传统的游艺形式,它包括如骑高梁、蹴鞠、听韩网等八种游艺,是古代京城燕京百姓丰富生活的重要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3篇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篇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中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也为广大百姓提供了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途径。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蹴鞠蹴鞠是我国传统的球类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蹴鞠运动不但极富观赏性,而且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耐力和力量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在宋代,蹴鞠也成为了一种御用的娱乐活动,通过蹴鞠来加强士兵们的体质,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二、马球自汉朝以来,马球就已经广泛流行于我国,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马球是一种既考验人与马配合默契,又考验个人技巧的项目,非常适合注重个人乐趣与集体荣誉的人群参与。
同时,马球运动也能锻炼人体的协调性、心肺功能和反应能力。
三、竹马竹马是一种起源于古代的儿童文娱活动,是一种将各种体育、文化、心理技能统合在一起的运动形式。
竹马所用器具,是由两个扁竹面船拼接而成,两端再套上马头、马尾,由玩家们用脚踩踏、手扶持续地前进,形成一种颠簸、起伏的感觉。
竹马不仅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也有利于锻炼儿童的协调性、注意力和沟通能力。
以上三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有特色,无论是在锻炼身体,还是在培养精神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努力将它们传承下去。
篇二: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藏族是我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体育项目也非常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藏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射箭射箭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神圣的仪式,通常用于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和丰收。
同时,射箭也是藏族人民生活、文化习俗、劳作、狩猎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射箭多采用弓箭,叫做“扎哈姆”,箭杆是用竹子或木杆制成,箭翎用老鹰或雁羽制成,箭头则是一种特殊的小型弓。
二、角力角力是藏族的传统竞技项目,通常是由两个人之间进行对抗。
角力的规则是,两个人抓住对方的对手,尝试将其摔倒在地。
角力不仅能锻炼人的体力和体质,同时也体现出了藏族人民勇敢、顽强的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
1、民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包括:球戏,蹴鞠、马球、击鞠、捶丸、珍珠球、蹴球、柔力球等。
舞戏,舞龙、舞狮、踢踏舞、摇旱船、跳竹竿、霸王鞭、跳铜鼓等。
舟戏,划龙舟、龙舟竞渡、赛独木舟、赛皮筏等。
2、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并形成以武术为主体,包括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新设本科专业之一。
3、摔跤:蒙古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的摔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彝族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摔跤。
结婚那天,新郎邀请几位好朋友,把新娘从别的山寨背回来。
背亲的小伙子必须会摔跤。
这支队伍到新娘家吃罢便宴,就与女方摔跤手进行摔跤对抗赛。
民族体育项目有哪些

民族体育项目有哪些民族体育项目有哪些民族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展示和推广这些项目的平台,已经形成了多个常设竞赛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并探讨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民族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涵盖了多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竞技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要项目包括:2.摔跤: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和朝鲜式摔跤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摔跤技巧和风格。
摔跤不仅是一种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蒙古族的传统中,搏克被视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摔跤比赛都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3.射箭和射弩:射箭和射弩在古代是狩猎和战争中的重要技能,现在则成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
射箭不仅需要力量,还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稳定性。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射箭比赛常常伴随着传统的节庆活动,如苗族的“射弩节”,这不仅是对射箭技能的展示,也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
4.赛马和马术:包括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项目,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马的深厚情感和对马术运动的热爱。
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力量和速度的象征。
在蒙古族和藏族的传统节日中,赛马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骑手们展示着他们高超的骑术和与马匹的默契。
5.龙舟:作为端午佳节的重要民俗活动,龙舟赛不仅具有竞技性,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龙舟赛起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赛龙舟的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每年端午节,河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场面壮观,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和拼搏精神的象征。
6.花炮(抢花炮):这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团队运动,比赛过程激烈而有趣,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花炮比赛起源于湖南省的一个传统节日,参赛者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中抢夺一个象征吉祥的花炮,比赛不仅考验体力和技巧,还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
非遗民族体育项目

非遗民族体育项目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术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民族体育项目则是指各个民族特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民族体育项目。
第一大类是中国的太极拳。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
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为特点,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提高专注力,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效果。
太极拳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深受世界各地民众的喜爱和推广。
第二大类是印度的瑜伽。
瑜伽是一种源于印度的身心修炼方式,通过特定的体位、呼吸和冥想来达到身心平衡和提高自我意识。
瑜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健身方式,它不仅可以强健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瑜伽也被列为印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
第三大类是日本的剑道。
剑道是一种源自日本的武术,其核心是以剑为武器,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武士精神和武道道德。
剑道强调的是精神集中、动作协调和技术的精湛,通过练习剑道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剑道也被列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武道爱好者的喜爱。
第四大类是蒙古的摔跤。
蒙古摔跤,又称为“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
蒙古摔跤强调力量和技巧的结合,比赛中选手需要通过各种动作和技术来制胜。
蒙古摔跤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民热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第五大类是阿拉伯国家的马术。
马术作为阿拉伯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贵族运动。
阿拉伯国家有着丰富的马文化,马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术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阿拉伯马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也成为了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非遗民族体育项目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跳火绳跳火绳是彝族独特的一项竞技活动,多在节日之夜举行。
先用藤条拧一根长约三米左右的火绳,也可视人的高度而定绳的长度,再捆上布条、棉纱等,把菜油、桐油或煤油浸在绳上。
在赛场内划好起点线和终点线。
比赛时,先将火绳点燃,一声令下,参赛者双手握住火绳的两头象跳绳一样跳跃前进。
燃烧的火绳如火龙一样上下舞动,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为优胜。
比赛距离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在三十至五十公尺之间。
参赛者带着火绳跑步或走路都视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
爬油杆爬油杆是云南姚安彝乡的一项民间竞技活动,每逢男婚女嫁的日子,就由男家事先载好一棵高而滑的松树杆,剥下树皮,在杆上扎几道浸过油的油纸。
由女方的兄弟或表兄弟中推选一个能爬上杆顶,则男方主婚人要饮清酒一杯表示祝贺。
如女方代表未达到目的,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来爬,其方法相同。
爬油杆后来被纳为民间体育项目,以爬上杆顶点燃鞭炮为胜。
抢花炮2. 苗族上刀梯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
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幵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
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以防摇动。
33cm一梯,共36梯。
桩杆四周拉线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
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
上刀梯是惊心动魄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一种奋争,一种自我牺牲,是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
刀梯上有血、有汗,也有美和甜苗族爬竿相传是纪念苗族英雄石孟子。
石孟子率领苗族同胞起义不幸牺牲。
后人在其墓前竖一木杆,以示长燃香烛,并置酒肉其上,让他在阴间吃喝。
人们以这种方法悼念英雄,久而久之,成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现在苗族爬竿分为四种爬法。
一种“手攀法”两手攀住木杆两脚悬空,髋关节靠住术杆靠手臂力量向上攀爬。
二种手脚并用“抱杆爬”。
种为“倒爬法”,即头朝下,脚向上手脚夹住杆子倒爬。
四种“爬蹬杆”,即两脚抵蹬木杆,两手攀住杆子,好像蹲在地上走路的模样。
爬竿比赛前,要立两根大小高矮均等的杆,比赛时四种爬法一气呵成,斗鸡斗鸡为西双版纳傣族群众广泛喜爱,在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等国的斗鸡风俗相互交融中,形成了版纳傣族独特的斗鸡文化。
参赛斗鸡最后由两名沙壮的赤膊“导鸡手”抱上擂台,他们分别把握住一只斗鸡,让它们怒目相向,待“剑拔弩张”到火候时,一松手,激烈的搏击开始了,将对手蹬下擂台的鸡就是胜者。
丢包是傣族节庆期间举行的一项体育活动,用约16厘米见方的布袋盛满棉花子或其他粒状物,一条I〜1.3米长的布带垂在一角,男女各若十人立在场地两边互相对掷,接不到包者受罚。
这种活动往往又成为男女青年寻爱寄情的极好机会。
毽球源自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活动“手毽”。
手毽是劳动人民在田间播种水稻时,由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诞生的,是侗族带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
毽球的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其打法类似于藤球、排球。
毽球比赛场地的布局酷似排球场,是长11.88米、宽6.1米的长方形,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比赛场的上空从地面量起,至少要有6米的无障碍空间。
毽球由毽毛、毽垫构成,是用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与下部毽垫连接而成。
侗拳侗拳是湖南侗族的一个拳种,流传在新晃、通道、正江3个侗族自治县的侗乡。
据传清乾隆二十五年( 1 7 6 0 ),从外地到侗乡来避难的一个武士,病例在侗寨“鼓楼”里,受侗族青年杨文先的照料护理痊愈后,武士为报答杨文先的救护之恩,将武术传授给杨,经演变而成今天的侗拳。
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力”,外练“手、眼、身、腰、腿”,特点是近身短打、发劲猛,擅长手桥功夫,少脚法,转身灵活四面出击;步形走“田”字形和“凶”字形;拳路紧凑,通常能在一张2米见方的桌上演打磨秋打磨秋是哈尼族传统体育活动。
磨秋,用一根比较坚硬的木头栽在寨边的草坪上,2米左右高,顶部稍细。
以作轴心,再用一根横木杆,中间凿凹,架在轴上。
打磨秋时,横木两端各伏一二人,既可伏在杆上池可骑在杆上。
先是抵杆来回旋转,继而一头升起一头落地,此起彼落地旋转荡悠。
竹筒舞“竹筒舞”流传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励阿南朗河拾村及景洪县勐宋乡的哈尼族僾尼人中。
竹筒舞主要是在“”(播种节)时跳。
“耶苦”相传是一个人的名字,“扎” 有吃之意。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早以前,哈尼人种的稻谷发生了虫灾,禾苗几乎被吃光,人们求神祭龙也无济于事。
有一个名叫阿培明耶的老人,他有一个儿子叫耶苦。
耶苦非常聪明,智慧超人,对药草有很深的研究,他用很多草制成了一种药,把害虫消灭了。
他死后,人们很怀念他,因此每年播种完后都要杀猪宰鸡敬献他。
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耶苦扎”节。
抢花炮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由于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地区少数族同胞的喜欢,所以,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投绣球投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一项传统体育游戏,它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2000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见《宁明花壁画资料汇编?宁明花山临摹》),但当时是用青铜铸制的兵器,用于甩投,称为“飞砣”,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
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囊,互相抛接娱乐。
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媒介。
现“抛绣球”仍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区流传。
拔棍“东乡族拔棍”今天在贵州体育馆精彩上演。
“东乡族拔棍”,是一项具有东乡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源于东乡族牧童放羊时的夺鞭杆,它与放“炮嘎”、唱“花儿”一样成为放羊娃重要的生活乐趣。
这项把柔韧性、协调性和激烈的对抗性融为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体现了当地人机智勇敢、用于拼搏的民族精神踢毛牙用一撮山羊毛和两枚麻钱缝制的键子,可用脚尖、脚侧、脚背踢出16种花样如“出”、“趄”、“歪”、“侧歪”、“盘”、“跶”、“宾”、“隔”、“跛”、“占悁”、“占脚背”等,一般两人对赛,也可多人分组对赛。
赛法有“十席”、“五席”两种,即每个花样踢十下或五下,以连续先踢够所有的花样者为羸,输方必须给羸方“丢毛牙”,做服役性跑腿,即在羸方前面,附身拾键子。
抢枢是鄂温克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民间民族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这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逐渐被人们淡忘。
近几年,在鄂温克旗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抢救发掘整理了这项运动,制定了详尽的标准,完善了比赛规则,使得这项运动得以传承。
抢枢这项运动场面激烈,竞争残酷,比赛中可以用摔、搂、推、抱等动作,速度快,可看性强,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我的总结就是一一中国式的橄榄球。
摔跤摔跤是鄂温克族比较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通常在青壮年聚集的场合或劳动休息时进行摔跤,他们不分体重大小来较量气力,锻炼了身体同时用娱乐的方式调节了自己的心情。
在敖包会和重大节日时,各地的摔跤手们也赶来聚会,参加摔跤比赛,人数达数十人。
9. 羌族舞麻龙舞麻龙原是祭神中的一项活动,现为健身娱乐项目。
参加者为九男八女,每人腰间系一串铜铃,各执一根彩棍。
男的彩棍顶端用麻扎成龙头,拖着的麻髯为龙身。
女的彩棍顶扎彩球与彩带,下面还镶着铁环扣和铜铃。
锣鼓声起,麻龙飞舞,花棍旋转,龙击花棍,球戏麻龙。
铃声、铁环声、鼓声、呼喊声,交织一起,气氛热烈。
经过改进,该项运动有耍花棒、龙凤相会、神棍戏麻龙、跳神棍、麻龙吹彩霞等套路。
推杆,是用一根长约一丈,手臂粗细的木杆,一人紧握一端,并将木杆骑在两脚之间作为守方,另一人握住另一端用力向前推,作为攻方。
攻守双方面对面,木杆保持水平线,以十秒钟内能否推出划定界线定胜负,攻守双方轮换位置,一般采取五局三胜制。
据传古羌时用此方法推选大力武士,而民间在婚礼时用推杆来测试新郎能力木球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
比赛在长40米、宽25米的场地上进行。
每队上场队员5人,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得分。
全场比赛时间40分钟,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两半场中间休息10分钟。
木球比赛近似和冰球。
运动员持击球板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被击出的球快速飞出,瞬间入门得分。
木球竞赛显示个人高超技巧与集体配合默契,深受回族青少年喜爱。
耍中幡耍中幡是北京地区回族中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
相传中幡源自佛教法器的“幡”,为佛门八宝之一,中幡由杆伞盖旗组成,全长3丈多高,上有3面旗,中间的叫飞旗, 两侧的称小旗,旗下有3把伞。
中幡上一般有6个长方形的竹圈,俗称“拍子”,大小不同,音响各异,悦耳动听。
顶罐走顶罐走路是朝鲜族妇女的生活习俗。
朝鲜族妇女以吃苦耐劳著称,她们从儿时起即开始学飞顶罐走路。
在长期的锻炼中能做到顶罐不用手扶,走起来自然轻松,大方而有节奏。
每逢节日,朝鲜妇女还身着各色彩裙。
“顶罐走”即由此而来。
“顶罐走”类似竞走。
有80米、100米、200米和400米接力走及障碍走等,比赛时可利用田径跑道,设起点和终点,在发令员“各就各位”中,参加者要将水罐放在起跑线上站好位置, “预备”声落,将水罐置于头顶,“走”字喊出后,按规定路线快速前进,比赛令起不得抢行,抢行两次按犯规取消比赛资格。
行走过程中,水从罐中溢出以及水罐跌落等以犯规论。
“顶罐走”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与队形换来进行表演。
跳板跳板是一项朝鲜族的传统综合类女子体育项目,流传于、、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等节日举行。
伴随着有节奏的踏跳,身着彩裙的朝鲜族少女,优美地在空中表演旋转、空翻等各种动作。
这就是生活在畔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娱圣碟碟“圣碟碟”是,景颇族成年男女在节假日或婚丧嫁娶的日子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
景颇族把这种活动叫“圣碟碟”。
“圣碟”的具体做法和打法是,把一根约10厘米粗,20多米长的竹子,削去多余的竹梢枝丫,保留竹尖,再用一细竹蔑把准备好的物品系在竹尖上,然后把竹竿栽在空地上,这时,竹尖上的物品迎风摆动。
此外,也可把物品挂在树梢上。
“圣碟碟”做好后,男子们就在各自的铜枪上装药填弹。
之后,就瞄准目标“砰砰”打个不停。
打时,只准打系物品的细竹蔑或细绳。
谁把绳子打断使物品落下,谁就取胜,奖品就是被他打落的物品。
“圣碟碟”是景颇族男子自己枪法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