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华测GNSS手持GPS的基本操作及面积测量

合集下载

华测X10GNSS产品使用说明书

华测X10GNSS产品使用说明书
6.1.1 通过网页升级................................................................. 29 6.1.2 通过 U 盘升级................................................................ 30 6.1.3 远程在线升级................................................................. 31 附-华测分公司及办事处..........................................................................32
10
2 接收机外业工作要求
注意事项: 1 电台模式,基准站脚架和电台鞭装天线脚架之间距离建议>3m 以上, 避免电台干扰卫星信号。 2 基准站应架设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避免高压线、变压器等强 磁场,以利于 UHF 无线信号的传输和卫星信号的接收,网络模式还需要注意假 设点的运营商网络覆盖情况。 3 电台模式,若移动站距离较远,还需要增设电台天线加长杆。 4 基准站若是架设在已知点上,要做严格的对中整平。 5 电源线和蓄电池的连接要注意红正黑负,避免短路情况。 6 电台工作时要确保接外接天线,否则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发送信号被电台 自身吸收而烧坏电台。 7 在连接电缆的时候,注意 Lemo 头红点对红点的连接。 8 采用 GPRS 模式作业,每小时 GPRS 流量在 0.5M-1.5M 左右(与卫星颗 数和网络环境有关)。 基站外挂电台架设图示如下:
电源开关要依次打开; 11 禁止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对各连线进行插拔; 12 各连接线材破损后请不要再继续使用,应及时购买更换新的线材,避免造

华测RTK基本操作步骤说明

华测RTK基本操作步骤说明

华测RTK基本操作步骤说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高精度定位技术。

它能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与参考站提供的差分数据相结合,实现高精度、实时的定位。

华测RTK是一种常用的RTK设备,下面是华测RTK的基本操作步骤说明。

1.设置装置首先,将华测RTK装置放置在一个开阔的地方,确保能够接收到最佳的卫星信号。

确保装置的电量充足,并连接好必要的电源和数据线。

2.打开RTK装置按下开机按钮,启动RTK装置。

装置启动后,会显示启动界面,在启动界面上,可以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或者加载之前的配置。

3.设置基站模式如果使用华测RTK作为移动站与基站通信进行测量,需要在设置菜单中选择基站模式。

选择基站模式后,菜单会出现基站设置选项,在此设置基站的坐标、工作频率等相关参数。

4.设置移动站模式如果使用华测RTK作为移动站进行测量,需要在设置菜单中选择移动站模式。

选择移动站模式后,菜单会出现移动站设置选项,在此设置移动站的工作模式、与基站的通信方式等相关参数。

5.设置通信方式6.搜星与定位7.数据采集与记录在定位成功后,可以开始进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华测RTK可以实时采集位置、姿态、速度等相关信息,并将其记录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

8.数据处理与分析如果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华测RTK可以导出各种格式的数据文件,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9.结束测量在完成测量任务后,可以选择关闭RTK装置。

在关闭之前,应确保已经将所有数据进行保存和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总结:以上是华测RTK的基本操作步骤说明。

通过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操作,可以实现RTK定位的高精度、实时测量,并获取到相关的位置、姿态等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测量环境,进行合理的参数设置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nssrtk的基本操作流程

gnssrtk的基本操作流程

gnssrtk的基本操作流程GNSS 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可以在厘米级别提供位置精度,广泛应用于测量、导航等领域。

下面是GNSS RTK的基本操作流程,详细介绍了每个步骤的操作。

1.设置GNSS接收器首先,将GNSS接收器放置于开阔的区域,确保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然后,将GNSS接收器与导航杆、数据采集器等设备连接。

打开接收器电源,并根据接收器的型号和软件,进行相关设置,如选择工作模式(静态或动态)、坐标系等。

2.设置基站GNSSRTK需要使用两个接收器,一个作为基站,一个作为移动台。

基站接收器的作用是提供高精度的基准位置信息。

将基站接收器放置在已知坐标的位置上,并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出其准确位置。

然后,设置基站接收器的工作模式为基站模式,并将其与数据采集器连接。

3.开始差分在基站接收器上,启用差分定位功能,将其设置为发送差分信号。

通过选择合适的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将差分数据发送给移动台,以实现实时差分定位。

常用的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包括无线电链路,Internet或移动通信网络。

4.设置移动台将移动台接收器放置在需要定位的目标位置上,确保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启动移动台接收器,并将其设置为接收差分信号。

根据接收器型号和软件,选择合适的差分数据源,并确保移动台接收器能够正确接收差分信号。

5.检查GNSS信号在移动台接收器上,检查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质量。

确保接收器能够同时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并且这些卫星分布在天空中的不同方向。

如果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质量不理想,可能需要调整接收器的位置或方向,或移动到更加开阔的区域。

6.开始定位当接收器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并且通过差分信号进行修正后,就可以开始定位了。

启动接收器的定位功能,并等待一段时间让接收器进行信号处理和解算。

在解算过程中,接收器会计算出移动台相对于基站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7.实时显示结果在数据采集器或导航杆上,实时显示接收器解算的位置结果。

GNSSRTK测量基本步骤

GNSSRTK测量基本步骤

GNSSRTK测量基本步骤GNSS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技术,其基本步骤包括站点布设、接收机设置、基准站观测、流动站观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GNSSRTK测量的基本步骤。

1.站点布设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站点布设位置。

站点的选择应考虑到观测目标、视野开阔程度、地形及周围环境。

合理的站点布设可以保证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并降低误差的影响。

2.接收机设置3.基准站观测选择一个已知坐标的基准站进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基准站需要接收到至少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并记录其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

观测时间一般为10分钟以上,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观测结束后,基准站需要将数据上传到数据中心,以供后续的数据处理。

4.流动站观测选择一个需要测量的流动站进行观测。

流动站需要与基准站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数据。

流动站同样需要接收到至少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并记录其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

观测时间一般为10分钟以上,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5.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GNSSRTK测量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等。

然后进行差分定位,通过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误差差异,对流动站的位置进行修正。

最后进行数据平滑处理,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

6.结果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包括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误差分析等。

可以使用GIS软件将测量结果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对于GNSSRTK测量的结果,需要进行精度评估,并与现场要求进行对比,以确定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GNSSRTK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站点布设、接收机设置、基准站观测、流动站观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通过合理的站点布设和参数设置,结合精确的观测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高精度的GNSSRTK测量。

华测GPS部分操作细节说明

华测GPS部分操作细节说明

本细节主要描述三个部分:坐标系管理模板操作、控制点上启动基准站、基移工作状态随意切换。

一、先说下坐标系管理模板操作的相关细节。

1.打开一个已存在校正参数的任务2.查看打开任务的校正参数,稍微记下3.点击“文件”——“导出”——“成果导出”,选择需要导出的选项,并选择指定目录,导出的格式为(*.rpt)4.新建一个任务,坐标系统随意5.导入刚才导出的成果文件(*.rpt)6.再次查看当前坐标参数,即可实现当地测区工作(只需点重设当地坐标即可)注意:只需将每个测区的坐标系统及校正参数保存到一个指定文件夹下,以后就可以很方便的调取每个测区的参数文件,只需导入成果文件后,点重设当地坐标就可以实现工作。

当然,要实现这种方法,也可以通过在配置——坐标系管理——新建——粘贴已有的坐标参数,来建立每个测区的模版,但较上面那种方法稍微繁琐点。

二、控制点上启动基准站细节1.打开GPRSSET软件,设置接收机工作模式为“不自动启动”,点击“应用”2.打开测地通软件,“手簿端口”界面,连接上基准站蓝牙,设置一下基准站选项3.广播格式设置为自己需要的,建议用RTCM3,端口设置为COM2,天线类型,测量到天线中部。

4.在“键入”界面,键入需要启动的当前已知点的经纬度坐标(必须为经纬度),可在“选项”里选择显示方式为“WGS84经纬度坐标”进行输入。

输入经纬度的时候,注意下输入格式,如12°33′4.55670″,可直接输成“12.330455670”,软件会自动切换成需要的经纬度。

5.在“测量”界面“启动基准站接收机”,从列表里选择需要启动的已知点,如A 点。

此时,千万不要忘了至少从二个方向量取基准站接收机的天线斜高(测地通软件表示为“天线中部”,即橡胶圈)。

直接单击右下角的“确定”,软件会自动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以该已知点启动基准站。

如果是,单击OK 即可。

使用GNSS进行控制点测量的步骤

使用GNSS进行控制点测量的步骤

使用GNSS进行控制点测量的步骤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来测量地球上某个点的坐标的方法。

它是现代测量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可用于各种测地、测量和导航应用。

使用GNSS进行控制点测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GNSS控制点测量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使用的GNSS设备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站点,站点应远离可能引起干扰的物体,如高楼大厦和遮挡物。

还需要校准和检查GNSS设备的各项参数,如接收频率和接收机的设置。

最后,还需要准备好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如三角架、测量棒等。

第二步:获取基准数据在进行控制点测量之前,需要事先获得基准数据。

基准数据是指已知的、准确的控制点坐标信息,可用于后续的测量和计算。

获取基准数据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参考已有的测量数据或使用公共基准数据。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基准数据都应具备高精度和可靠性。

第三步:设置测量参数在进行GNSS控制点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实际要求设置测量参数。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模式,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单点定位、RTK、静态测量等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适的坐标系统和地理参考系,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另外,还要对坐标精度、采样间隔等参数进行设置,以满足测量的要求。

第四步:进行测量操作在进行GNSS控制点测量时,需要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操作。

首先,要选择并设置一个合适的测量时间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要放置好GNSS设备,确保其能够正常接收卫星信号。

然后,需要进行数据采集,记录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参数。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干扰和误操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第五步: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测量操作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以减小测量误差。

差分处理可通过与基准数据对比来实现,可以使用差分GNSS设备或利用差分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实验一-华测GNSS手持GPS的基本操作及面积测量

实验一-华测GNSS手持GPS的基本操作及面积测量

实验一-华测GNSS手持GPS的基本操作及面积测量《3S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老师: 赖日文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验一手持GPS的基本操作及面积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GPS的操作原理;2、掌握手持GPS界面设置;3、掌握手持GPS的初始化设置;4、掌握如何采集点、线、面;5、掌握如何利用手持GPS进行面积和线路周长的测量。

二、GPS系统的组成GPS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1、空间星座部分: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2、地面监控部分: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部分:即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发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GPS接收机硬件一般由主机、天线和电源组成。

三、GPS定位原理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四、实验仪器华测LT500T亚米级手持GNSS接收机五、实验步骤1、按钮操作华测LT500T亚米级手持GNSS接收机A Windows键B 电源按钮C 左菜单键D 右菜单键E 确定键F 电源信号灯G GPS信号灯H WLAN信号灯I USB及SD卡插槽(底部) 2、主要参数表1 华测LT500T亚米级手持GNSS接收机主要参数一览表型号LT500T通道2203、操作步骤(1)打开MapCloud2.0软件(2)点击新建工程(或打开工程)(3)工程命名及设置快速工程中,用户可以直接新建工程,也可以打开手簿中已存在的工程。

工程列表中显示历史工程记录,选择历史记录后显示选择工程所在路径,清空记录则是清空历史工程列表中的内容。

用户可选择历史记录中的工程直接打开,如不选择历史工程,直接点击确定,则跳转为打开工程界面,进入路径选择。

打开工程后,进入主界面。

主界面中包含了工程管理、地图显示、地图编辑操作、设置等所有操作。

gps积测量仪使用方法

gps积测量仪使用方法

gps面积测量仪使用方法GPS面积测量仪是进行面积测量的最方便的仪器,其操作便捷,仪器自动化,不过鉴于很多客户都是年过半百的农业从事者,可能对这些仪器的自动化操作存在一定的障碍,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GPS 面积测量仪在测量中的使用步骤。

1GPS面积测量仪的坐标格式设置进入GPS面积测量仪的设置页面,用方向键将光标移到坐标,再用方向键将光标移到坐标格式下面方框,按输入键弹出小菜单,再用方向键将光标移到UserUTMGrid,按输入键弹出自定义坐标格式,将光标移至中央经线下面方框按输入键,光标打在第1个字母上,用方向键上下按动将字母改为E。

用方向键将光标向右一位位移动,用方向键上下按动,将数字一位位的设置为117°00.000′按输入键,中央经线下面方格显示117°00.000′,用方向键将光标移到投影比例下面方格,用同样的办法将投影比例设置为+1.0000000,将东西偏移设置为+500000.0m,南北偏移设置为0.0m。

将光标移至存储按输入键,坐标格式下面方格中显示UserUTMGrid。

用方向键将光标移到坐标系统下面方格,按输入键→方向键选定User→输入键,将默认的WGS84坐标系统改为User。

然后用上述方法将坐标系统中DX、DY、DZ、DA、DF5个参数分别设置为+37.0m、-80.0m、-64.0m、-108.0m、+0.00000050(不同的地域范围5个参数也不尽相同,这5个参数适合河南省濮阳地区范围内使用)。

注意在前4个参数输入时,要首先用方向键将光标移到最右边,直到听到连续2声嘟嘟响,然后开始输入参数的小数点后的一位数,然后将光标向左移一位,这时再输入小数点前一位数的个位数,小数点不用输入,再向左移一位光标,输入十位数,再向左移一位光标,输入百位数,最后把光标移到最左边输入+或-。

5个参数输入完成后,将光标移到存储上按输入键,光标打在坐标系统下面方格中User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S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老师: 赖日文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实验一手持GPS的基本操作及面积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GPS的操作原理;2、掌握手持GPS界面设置;3、掌握手持GPS的初始化设置;4、掌握如何采集点、线、面;5、掌握如何利用手持GPS进行面积和线路周长的测量。

二、GPS系统的组成GPS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1、空间星座部分: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2、地面监控部分: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

3、用户设备部分:即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发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GPS接收机硬件一般由主机、天线和电源组成。

三、GPS定位原理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四、实验仪器华测LT500T亚米级手持GNSS接收机五、实验步骤1、按钮操作华测LT500T亚米级手持GNSS接收机A Windows键B 电源按钮C 左菜单键D 右菜单键E 确定键F 电源信号灯G GPS信号灯H WLAN信号灯I USB及SD卡插槽(底部)2、主要参数表1 华测LT500T亚米级手持GNSS接收机主要参数一览表型号LT500T通道220卫星系统GPS:L1;GLONASS:L1;北斗:B1更新频率1HZ,可支持更高选择NMEA-0183支持RTCM RTCM2.x/RTCM3.xCMR CMR/CMR+/CMRx冷启动<30s热启动<15s重捕获时间<2s单点定位2m参考站差分0.2mSBAS精度<1m静态精度(水平)5mm±1ppm静态精度(垂直)10mm±1ppm3、操作步骤(1)打开MapCloud2.0软件(2)点击新建工程(或打开工程)(3)工程命名及设置快速工程中,用户可以直接新建工程,也可以打开手簿中已存在的工程。

工程列表中显示历史工程记录,选择历史记录后显示选择工程所在路径,清空记录则是清空历史工程列表中的内容。

用户可选择历史记录中的工程直接打开,如不选择历史工程,直接点击确定,则跳转为打开工程界面,进入路径选择。

打开工程后,进入主界面。

主界面中包含了工程管理、地图显示、地图编辑操作、设置等所有操作。

(4)基本操作界面(5)坐标系统设置主界面右下方进入设置界面,其中包含采集设置、轨迹设置、GPS设置、地图窗口设置,坐标系统设置、单位设置、点校正计算等功能,如上右图。

点击【坐标系统设置】进入坐标系统设置界面,其中包含基准、投影、七参、平面和高程设置。

【基准】中默认为Beijing1954 椭球面,选择基准面椭球的长半轴和扁率都是固定的,仅有在自定义的情况下才可设置,如下左图;【投影】中包含多种投影方式,以及坐标单位、中央经线、原定纬度、东偏移量、北偏移量、投影比例、方位角、第一标准线、第二标准线、第一点的经度、第二点的经度等参数的设置,如下图:注:所选择的定位坐标应与所使用的地图具有相同的地图基准面。

当选择Beijing1954 平面坐标系时,需先输入导航仪所在区域的中央子午线,以确定定位精度。

六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6 = N;中央子午线L = 6 ×N (带号)当没有除尽,N有余数时,中央子午线L = 6 ×N - 3 三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3 = N;中央子午线L = 3 ×N例:在某地GPS手持机开机定位后显示该点的经纬度为:39°55.327′N,116°24.787′E则中央子午线计算为:六度带:116÷6≈19.3,采用进一法即为20,则中央子午线=20×6-3=117度,三度带:116÷3约等于38.6,采用进一法即为39,则中央子午线=39×3=117度。

坐标系统1. 原点坐标,原点纬度为:0.000000° N,原点经度为:123.00000° E(21号带)。

中央经线经度的算法: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 ×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 × 20 -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 ×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分度带的计算方法:(各个地方不同)按六度带分:21号带:6° × 21 – 3°= 123°按三度带分:41号带:3° × 41 = 123°2. 输入:投影比例:1.000000东偏移量:500000.00000000000北偏移量:0.000000000003. 按“”完成坐标系统设置。

(6)地图编辑该图标为选择按钮,用于选择对象。

该图标为移动按钮,用于移动地图。

该图标为放大按钮,用于放大地图。

该图标为缩小按钮,用于缩小地图。

该图标为全幅显示按钮,用于当前可视界面显示整幅地图。

(7)数据采集主界面最下面两排按钮,为采集数据的功能键。

其中第一排按钮可根据用户需要,点击图标隐藏,如下图:连接完成后,等待搜星稳定、显示差分后再进行采集,否则提示精度不足,无法进行采集。

地图主界面中,点击图标进入星空图,图标显示数字分别为可用卫星数和已搜索卫星数。

星空图是以当前位置为中心点显示所有卫星的位置,并显示信噪比和GPS 信息,点击实时信息显示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显示如下图:注:至少要有3颗锁定卫星才能较为准确定位注意定位点周围有无建筑物、通讯线路、林木的遮蔽,影响定位精度和定位时间的长短。

(8)采点点击地图上的采点按钮采集一个点,当第一次点击采点任务的时候会创建一个点类型的任务,并弹出倒计时对话框。

将当前得到的点添加到当前任务,点击采后,自动弹出属性设置框,如下图:(9)采线点击地图上的采线按钮。

采线分为连续采线和非连续采线,由设置里面的采集设置来控制,点击【设置】→【采集设置】。

第一次点击采线按钮的时候会创建一个线类型的任务对象。

非连续采线就是每次点击采线按钮采集一个构成线对象的点,点击完成后恢复常态,如此反复,直到点击,构建一个完整的线对象,这个时候刚才构建的线类型的任务会消失,非连续采线任务结束。

连续采线又分为两种类型,按照时间间隔采线和按照距离间隔采线。

通过地图界面的设置来决定连续采集的类型。

在连续采集模式下,按下采线按钮后按钮处于被选中状态,直到可以构成一个线对象,并且点击完成后才结束采集,此时采集线按钮恢复常态。

(10)采面采面功能与采线功能相似,可参考(6)采线部分。

采集暂停:地图上的按钮。

在采线和采面的过程(包括编辑)中可以点击暂停按钮,暂停的功能是将当前的采集任务从活动状态变为挂起状态,暂停当前的任务。

点击暂停按钮后,所有的采集按钮都可以用来创建一个新的任务。

如果要重新完成之前的挂起任务,在地图上方的任务列表中选中之前挂机的任务,激活即可当前执行的任务挂机,从来激活选择中的任务来继续执行。

撤销功能:主界面中按钮,是在采集或者编辑的过程中对当前获取的点不满意,点击撤销按钮撤销当前任务的最新采集的点,便于重新采集的操作。

注:只有撤销完毕所有的点后才会影响任务的状态,否则不会影响。

(11)编辑功能1)添加点:点击地图上的按钮,即可以在当前点击的位置添加一个点,如果第一次点击,则创建一个点类型的任务。

随着点击的次数的增加,也就是点个数的增加,会变为空类型的任务。

在最后点击编辑完成的时候会根据编辑点的个数提供合理的编辑图层。

2)删除:点击地图上的按钮,同时要选中要删除的对象,这样就能删除当前选择的对象。

一旦删除,不可恢复。

3)移动对象:点击地图上的按钮,同时要选中要移动的对象,拖动当前选中对象到一个新的位置,就更新了当前对象的位置。

4)捕捉对象:点击地图上的按钮,选择当前捕捉对象上的点添加到当前任务。

(12)属性管理地图界面点击选择按钮,在地图界面选择对象后,点击进入属性设置窗口,属性设置中分为基本信息、节点信息、照片管理和声音管理,如下图:节点信息中显示该对象所有节点信息,可手动编辑节点信息,也可以选择节点,点击【跟新到当前位置】更新到用户所在地点坐标。

用户可根据偏移,连接测距仪,计算出所需点的精确坐标。

此处偏移计算仅适用于平面坐标,不支持经纬度坐标。

对象属性可添加图片和声音文件,在【属性管理】→【照片管理】中,可以拍取当前所在位置的图片,并对拍摄完成的图片浏览以及删除。

(13)地图测量主界面中,点击图标后,可在地图界面点击选取量测范围,直接显示绘制范围的面积周长,以及每段线长,如下图。

再次点击取消量测,并清除测量结果。

显示测量结果的单位可在【设置】→【单位设置】中修改。

(14)数据的导出导出数据针对当前工程,导出其数据集。

【工程管理】→【导出】,进入导出界面,如下图:数据导出有两种格式,分别为SHP和CSV,选择导出文件的路径,导出层中显示为当前工程的所有数据集,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数据集导出即可。

导出的csv文件中包含了数据的所有属性,以及采集时的精度、卫星颗数、状态、时间、方向、速度等信息。

六、实验报告1、GPS系统的基本组成;2、GPS界面类型及各自的作用;3、GPS的基本操作;4、附上教学课程中要求定位点的信息;5、测算出福建农林大学的中央子午线,并写出测算过程;6、GPS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如何采集点、线、面;8、写出教学实验所要求测算区域面积和周长的过程,并附上所测量的面积和周长(表格),及基本图(GIS),根据面积比例测算中华园比例尺。

9、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10、实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