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 会动的动漫画教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第一章:卡通漫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卡通漫画的定义1.2 卡通漫画的特点1.3 卡通漫画与传统漫画的区别1.4 卡通漫画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卡通漫画的角色创作2.1 角色创作的基本原则2.2 角色的头部绘制2.3 角色的身体绘制2.4 角色的表情与动作绘制第三章:卡通漫画的故事构思与分镜3.1 故事构思的基本原则3.3 分镜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4 故事板的绘制第四章:卡通漫画的绘画技巧与材料4.1 绘画技巧的基本概念4.2 线条的绘制与练习4.3 色彩的运用与搭配4.4 绘画材料的选用与使用方法第五章:卡通漫画的数字化制作与传播5.1 数字化制作的基本概念与方法5.2 漫画软件的选择与使用5.3 卡通漫画的数字化绘制技巧5.4 卡通漫画的传播途径与推广策略第六章:卡通漫画的视觉语言与表现手法6.1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6.2 构图与空间的表现6.3 光影与色彩的表现6.4 动态与节奏的表现第七章:卡通漫画的剧本创作与对话设计7.1 剧本创作的基本结构7.3 情境描写与气氛营造7.4 故事高潮与结尾的设计第八章:卡通漫画的艺术风格与流派8.1 艺术风格的基本概念8.2 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与代表作品8.3 卡通漫画的流派与发展趋势8.4 个人风格的培养与创新第九章:卡通漫画的商业运作与版权保护9.1 卡通漫画市场的分析与定位9.2 商业运作的基本策略与方法9.3 版权保护的法律知识与实践9.4 卡通漫画品牌的建设与推广第十章:卡通漫画的创作实践与评价10.1 创作实践的流程与步骤10.2 作品的自我评价与改进10.3 同行评价与反馈的接受10.4 创作成果的展示与传播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角色创作:如何绘制出既符合角色设定又能吸引观众眼球的角色形象,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 故事构思与分镜:如何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如何通过分镜头将故事有效地呈现出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学设计-五年级美术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学设计-五年级美术
四、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要求:研究动漫故事或形象,试着画一画你喜欢的动漫形象。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教师指导
五、展评总结
自评:介绍自己的动画作品,说一说,我知道了哪些“动漫”知识?
互评:说一说,谁的作品色彩纯度运用得好?好在哪里?
教师点评: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待于学生对绘画或写作水平的提高。
孙晓纲说选用“郎”字,是因为自己喜欢狼,喜欢它那种独立生活的气质。他要画的漫画是给中国的男生看的,要让男孩更像男孩。之所以叫“雀”,是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意。所有的故事都是以小见大、寓意深远的。
8.欣赏中国动画作品:
牧笛(中国上海)1960表现形式:水墨画动画片
人参娃娃(中国上海)1961表现形式:剪纸动画片
故事简介:在中国古代的动荡时期,由一位老和尚教养的小男孩郎雀走下他习武的孤山,凭借他的武功在一家镖局当镖师。郎雀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力气和饭量同样惊人,他活泼好动、乐于助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最喜欢和强盗作对。郎雀的武功在别人看来很不规范,但奇怪的是,没人能战胜他。
郎雀到过很多新奇的地方,见到很多不平凡的人,经历了很多惊险刺激的事。郎雀总是与众不同,虽然别人都得到他的帮助,但总是对他的做法不满,郎雀也同样不理解遇见的人和事。
郎雀(中国北京)1990孙晓纲,祖籍广东中山,1962年3月生于北京。1979年17岁开始在各种出版物(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发表各类漫画,创作的漫画、封面、插图及有关论文在中国全国权威评奖中均获得过最高奖。作者还擅长画人物漫画像并长期发表于报刊。作者擅长计算机图像处理。
《郎雀》是一部原创长篇故事漫画,是表现典型中国人行为方式的幽默武侠故事。
核心素养目 标
1.艺术表现:观察、比较、感知不同国家的动画作品以及形象特点、动画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动画创作中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在赏析不同国家动画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动画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与水平。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单元主题:第一单元动漫天地课题名称:第1课感受漫画造型知识要素了解漫画的造型特点技能要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漫画特征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欣赏各种漫画造型,感受漫画的艺术特点,体验卡通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实践与创造:选择一种表现形式,临摹或创意一幅漫画欣赏与评议:能感受评议漫画幽默、寓意、讽刺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造型手法和表现形式教学难点造型夸张,表现得有幽默感、有寓意或有讽刺意义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受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分小组或班级形式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喜爱的原因。

2.教师出示优秀漫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3.教师小结:①漫画具有幽默、寓意、讽刺等特点。

②漫画造型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强调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鲜明个性。

③有独幅漫画、连环漫画、多分镜漫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④有线描、水墨、色彩等绘画方式。

二.尝试与讨论1.学生尝试用漫画的造型特点临摹或创意一个人物造型。

2.展示、交流感受。

3.讨论:连环漫画和多分镜漫画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的设计要求4.交流、小结:①故事短小、有趣,表达幽默、寓意或讽刺。

②人物造型夸张、体现个性特点。

③画面连贯、人物形象统一。

④分镜漫画还要注意画面的分割有新意。

三.想象与实践1.故事的创意交流,到身边找幽默的、有寓意的、讽刺性的短小故事。

2.交流表现构思。

①分几个画面或镜头表现。

②每个画面或镜头中要表现出哪些情节或动作。

③人物形象的设计,体现什么性格特点。

④添加背景。

⑤幽默感、寓意性或讽刺性是否强。

3.绘画草图。

交流、修改。

4.涂色。

四.展示与评论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

2.互评,教师评议。

①题材是否有幽默感、寓意或讽刺性②人物造型设计是否夸张有个性③画面情节安排是否连贯创意如何单元主题:第一单元动漫天地课题名称:第2课我喜欢的卡通画知识要素了解卡通画造型特点技能要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卡通特征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感受卡通画的特征和充满活力的儿童心理,体验卡通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美术课《动漫画人物》教案设计

美术课《动漫画人物》教案设计

美术课《动漫画人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动漫艺术》教材第四章“动漫画人物创作”,详细内容包括动漫画人物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表情与动态的表现技巧,以及角色设定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漫画人物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能准确绘制出不同年龄、性别的动漫画人物。

2. 培养学生表现动漫画人物表情与动态的能力,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3. 引导学生运用角色设定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动漫画人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漫画人物的表情与动态表现,以及角色设定。

教学重点:动漫画人物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以及表现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动漫画人物作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漫画人物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以及表情与动态的表现技巧。

3. 示范:现场演示如何绘制动漫画人物,强调重点和难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动漫画人物的创作实践。

5. 互动: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动漫画人物基本结构:头部、身体、四肢。

2. 比例关系: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四肢与身体的比例。

3. 表情与动态表现:眼神、嘴角、肢体动作。

4. 角色设定: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创作一组具有个性特色的动漫画人物。

2. 答案:学生作品,包括基本结构、比例关系、表情与动态表现、角色设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动漫画人物作品,进行欣赏和模仿,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组织一次动漫画人物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动漫画人物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

2. 表情与动态的表现技巧。

小学美术《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

小学美术《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国家的卡通表现形式,感受卡通给我们带
来的乐趣。

2.认识卡通作品的一般表现规律、表现特点以及基本的创作方法,运用所学方
法,临摹或尝试自主创作一个卡通形象。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作品的表现规律、表现特点以及基本的创作方法。

2.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临摹或自主创作一个卡通形象。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师范画等。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案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案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案【篇一: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学设计【篇二:五年级美术下册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案人美版】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卡通的由来及相关知识。

2.欣赏多种形式的卡通作品,了解卡通的一般表现形式。

3.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方法与过程:1.学习运用卡通造型手法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2.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以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2.感受卡通形象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支持国产动画片发展。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认识和理解卡通动漫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图:阿凡提。

同学们知道老师黑板上画的是谁吗?2.出示卡通作品米老鼠张贴画、喜羊羊玩偶。

老师手中作品表现的优势谁呢?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cartoon ,即卡通。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12课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板题)。

二、新授:1.刚刚大家轻易的就说出了老师所画卡通形象的名字,现在老师再考考大家,看看下图中的几组经典卡通形象出自哪部动画片?主人公叫什么名字?(课件)2.大家的表现太好了,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动画短片轻松一下。

(课件)3.卡通就是这样一种夸张的、颇具想像力的表现形式。

“卡通”是音译词,它最早的意思是创作草稿,后来又多了漫画、连环漫画等意思,也有人称之为动画片、动漫。

那么“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究竟有何异同呢?(“卡通”是英语译音,“漫画”,“ 动漫”都是从日语而来,“动画片”是中国造词。

卡通、漫画是一个意思,泛指卡通漫画形象、作品等印刷品。

第11课动漫——动起来的漫画--卡通形象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动漫——动起来的漫画--卡通形象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动漫——动起来的漫画卡通形象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动漫的概念,掌握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动漫形象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漫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动漫简介:介绍动漫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

2. 卡通形象设计原理:讲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夸张、简化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卡通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卡通形象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难点:如何将设计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动漫作品示例。

学具:绘画材料、草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漫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动漫和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卡通形象的设计特点。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设计卡通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动漫——动起来的漫画副卡通形象设计核心内容:动漫简介、卡通形象设计原理、实践操作步骤。

作业设计设计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卡通形象,并简单描述其性格特点。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

分析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新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动漫和卡通形象设计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卡通形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技能,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说明教学重点:卡通形象的设计原理和技巧1. 设计原理:夸张:在卡通形象设计中,夸张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放大或缩小某些特征,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大头小身的比例常常用于儿童角色,以突出其可爱和天真。

五年级美术《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动漫——动起来的漫画》教学设计
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造型,也可以结合自己获取的资料。
结合创意、造型、动态进行评价。
通过通过表情、动态的分析,教师直接提出本课大问题,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动漫创作产生想象与好奇,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了解连续画面的处理方法。分析不同风格的卡通作品。鼓励创新,激发创作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明确卡通的概念。
2.核心过程推进
一、知识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
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
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3.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
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二、创作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三、评价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目展播”活动。
查找资料,小组归纳:
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
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
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
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试着画一下。
分析:设计什么样的动态能更好地演绎卡通人物的表情所传达出的情感?
2.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
作品1:学生高兴地站起来。
作品2:跑过去关门。
假想一: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
假想二:同学很高兴地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学生恍然大悟并看得津津有味。
通过观看画展,教师直接提出本课大问题,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动漫创作产生想象与好奇,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动的动漫画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知道动画电影的放映原理实践与创造:自己制作一个会动的小影片欣赏与评议:发现他人制作的好创意,并介绍自己的作品作业要求:基础层面:为线描稿涂色,制作成会动的小影片拓展层面:自己设计几个连续的画面并制作成会动的影片探究层面:创意其它方法让画面动起来教学环节与指导要点(一)欣赏与感受:1.请学生欣赏小动画。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说一说,或动脑筋想一想,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动起来的。

2.教师小结:动画电影是将许多连续的画面一个个排列在胶片上,通过快速放映,画面就“动”起来了。

3.介绍其它画面会动的形式:走马灯、皮影戏。

(二)启发与尝试:1.看书、自学。

有哪些简易的方法可以让小影片动起来?2.思考、讨论:有哪些制作要求。

3.小结:图片在粘贴固定的时候,位置要对齐,否则影响动画的放映效果。

4.学生尝试:①给线描稿涂色。

(各部位颜色要基本一致)②剪下纸片。

③粘贴在铅笔上或装订成小书。

5.游戏,观看小影片。

(三)想象与实践:1.交流游戏感受。

2.讨论:图片的绘制又有什么要求呢?3.交流、小结:①每个画面中的动作有连续性。

幅度不大。

②人物形象清晰。

③根据动作安排好人物的位置。

4.作业:自己设计绘制几个连续的画面,并动脑筋让画面动起来。

(四)展示与评论: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创造。

2.互评,教师评议。

①动画放映的效果如何?②动作设计有趣、清晰。

③画面动起来的方法有创意。

教学研究(一)儿童经验再观看动画片、卡通片的时候,学生都会对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产生好奇心,所以本课的学习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简易的操作方法体验成功和快乐。

(二)相关背景传统动画片是产生了1个多世纪的一种艺术形式,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会“动”的画,和电影一样,他是利用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使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看起来像是在动。

它应该归类与电影艺术。

不同于通常意义的电影之处在于:它的拍摄对象不是真实的演员,而是由动画师画出的动画形象等。

从分工上说比较复杂,一部完整的传统动画片,无论是5分钟的短片还是2小时的长片,都是经过编剧,导演,美术设计(人物设计和背景设计),设计稿,原画,动画,绘景,描线,上色(上色是指描线复印或者电脑扫描上色),校对,摄影,剪辑,作曲,拟音,对白配音,音乐录音,混合录音,洗印(转磁输出)等十几道工序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可以顺利完成。

传统动画经历100多年的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大人孩子等不同的人群,都是他的观众,一个好的卡通形象会被一个人记忆一生,说明动画片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三)讨论与探究1.教学思路(指引)1)有的学生可能在课外就了解了动画动起来的原理,所以教师在展开讨论后,学生间的信息就可以得到交流。

2)走马灯和皮影戏的介绍,让学生在接触民间工艺的同时,也在启发学生自己创意会动的小影片的方法。

3)根据提供的线描稿进行作业后自己再重新设计制作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教师也可以把要点都让学生知晓后,在作业环节分层次要求:有的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作业;部分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连续的画面;甚至自己创意新方法让动画动起来。

2.操作技能(提示)1)传统动画片是用画笔画出一张张不动的、但又是逐渐变化着的动态画面,经过摄影机、摄像机或电脑的逐格拍摄或扫描,然后,以每秒钟24格或25桢的速度连续放映或播映,这时,不动的画面就在银幕上或荧屏里就活动起来了。

短短10分钟的普通动画片,就要画几千张画面。

2)学生在自行设计画面时,人物的形象要清晰,动作表现自然生动;根据动作安排好人物的位置;每个画面间的动作有小变化,而最后呈现的动作与第一幅画面间的差别可稍大些,增强影片放映时的视觉感受。

3)教师可要求学生绘画时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有背景的要力求突出主体。

4)自己设计画面时,根据放映方法可以事先剪裁好大小一致的纸片(要预留固定粘贴的纸边),或准备好折成格子大小一样的纸条,再进行绘制。

粘贴固定时,注意位置的一致性,以免放映时人物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影响动作的连贯性。

5)可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用来成为放映小动画的道具。

如:大可乐瓶倒置,把连续的画面围着瓶身最粗的无倾斜的部位贴成连起来的一圈,用双手搓动下面较细的部分,瓶子的转动会使画面动起来。

又如:在长纸条上按顺序绘画连续的画面,然后在一观看口后快速抽动纸条,也会使画面动起来。

(四)评价内容参评1.动画放映的效果如何?2.动作设计有趣、清晰。

3.画面动起来的方法有创意。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