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赏与写作》讲座稿
散文作演讲稿6篇

散文作演讲稿6篇散文作演讲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一堂,举行__年302班的毕业座谈会,这也就意味着你们即将圆满完成高中学业,意味着你们将在新的起跑线上,跨入人生的另一段精彩赛程。
在此,我想代表302班的全体老师,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回首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走过。
尽管我与你们相处只有两年,做班主任只有一年,但是很怀念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
尽管有的学生经常违纪,惹去生气,但你们毕竟是我的学生,毕竟我们师生一场。
毕竟我们认真过,毕竟我们努力过,毕竟我们用心地付出过。
校园里,寝室里,操场上,花园旁,到处都留下了你们的脚步和身影,此时此刻,我们:难忘夏日炎炎,大家坐在教室刻苦学习的时光;难忘运动会上那矫健的身姿划出的青春飞扬;难忘辩论会上语言和智慧碰撞出的火花;难忘艺术节上,我们一起放声歌唱;难忘元旦晚会,几个女生淋漓尽致表演出的相亲相爱;难忘准备宣传栏时,我们一起忙忙碌碌的身影;难忘批评你时,你委屈得要哭出来的样子;难忘考试失利时,你脸上充满了失望与惆怅;难忘教室里紧皱的眉头和沉静的身影雕刻出来的求索和拼搏;难忘我生气时你安慰我鼓励我令我再次饱怀希望;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尤其是我们相处的高三的一年的时光,我们有成功时的欢呼雀跃,也有失利时的泪洒考场。
我们师生为了共同的理想,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激情燃烧的岁月。
多少美好与感动,多少艰辛与拼搏,汇成一支难以忘怀的青春之歌,它,意蕴久远,荡气回肠。
回首往日,晨昏交替,寒暑易节,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情思万缕,织成高中生活的斑斓锦缎;求学心,成才心,感恩心,心事浩茫,写就青春书卷的动人篇章。
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了成长道路上一次艰难的跋涉和穿越;祝贺你们即将踏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追逐和实现梦想的舞台;祝贺你们将自己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追求演绎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永远地定格在了阳光高中20__年的历史上!这段时间,看着你们的留言、合影;看着你们一个个准备打起行囊…我知道我们分别的时刻就要来临!你们已走过了烂漫如花的高一,欢快如歌的高二,激情似火的高三,一路欢笑一路汗水。
语文说课稿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

语文说课稿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语文说课稿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一、引言现代散文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和写作现代散文,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次说课将以现代散文的阅读与写作为主题,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意义,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分析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现代散文选读》,选取了一些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
这些散文作品的题材丰富多样,内容深入,形式新颖独特。
通过阅读这些现代散文,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悉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类型;2. 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写出优秀的散文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的欣赏和理解水平;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写出优秀的散文作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现代散文的图片或者引用一段现代散文的经典句子,引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意义。
2.教师详细解读一篇现代散文的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阅读与理解】1.教师指导学生读一篇现代散文,并解释其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3.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对散文进行总结和概括,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第四步:写作实践】1.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音乐、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写一篇个人散文作品。
散文创作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散文创作心得。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富有个性化的文学体裁。
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严格的韵律,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我看来,散文就像一位智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先,散文的创作需要真情实感。
散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当我们走进散文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画卷,感受着作者那颗跳动的心。
因此,在创作散文时,我们要用心去体验生活,用情去描绘情感,用爱去温暖读者。
其次,散文的创作需要独特的视角。
散文家们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
正如林清玄所说:“散文,就是用独特的眼睛看世界。
”这种独特的视角,使散文作品充满了个性,充满了活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悟,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写出独具特色的散文。
再次,散文的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散文虽然不讲究韵律,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散文创作的灵魂,它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畅游于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创作散文时,我们要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此外,散文的创作还需要严谨的结构。
散文虽然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堆砌文字。
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品,需要有严谨的结构,有清晰的层次,有流畅的过渡。
在布局谋篇时,我们要注重前后呼应,注重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读起来既有逻辑性,又有艺术性。
最后,散文的创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文学创作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散文创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
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独特视角、丰富想象力和严谨结构的散文作品,为散文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散文欣赏与写作》讲座稿

在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统一,不可分离。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形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我们在感受艺术形象这种扑面而来的个性气息的同时,要达到审美的层次,更主要的是要追究其产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二、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与韵文相比,散文如曰常谈话般率性真诚,随意自由,外国散文中有所絮语散文,随笔散文,我国现代有谈话风散文,有所谓“闲话”、“杂谈”类散文类别,在强调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谋而言。
波德莱尔的杰作《每个人的怪兽》,描绘了背负沉重怪物盲目行走的人群场面。这个人与“怪兽”浑然一体的象征,强烈地表现出人之生存的沉重与荒诞。这种对理性具有明显冲击力的鉴赏效果,无疑需要我们对文中被异化了的人类的生存状况发出追问;鲁迅的《秋夜》中,夜空会躲闲、微笑,枣树也有感情与知性,夜空是“奇怪而高”、色厉内荏,狡诈阴险,枣树则直而往上,不屈不挠,抗争到底,这样,自然景致完全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异化变形,构成独特的意境之美。
文学社讲座散文赏析

作者还善于运用一系列动词,展现一组连贯生动的艺 术画面,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这些突 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 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 风。”(《风把人刮歪》)其中“绊住”、“扯住”、 “缠住”三组动词的连用,生动地刻画了“草棚麦垛” 这个阻碍者的形象。
词语的形象感 3、激活语言的暗示性和朦胧性 4、富于节奏韵律美
1、强烈的情感表现,深沉的生命意识
人的去处也是一只鸡、一条驴、一头山羊的去处。这条 土路上没有先行者,谁走到最后谁就是幸福的。谁也走 不到最后。磨掉多少代生灵路上才能起一层薄薄的烫土。 你我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生命像根没咋用便短得抓不 住的铅笔。——《一条土路》
评价
李锐:“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 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 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 了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
李陀: “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 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 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 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 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关键词
生命的荒凉与温情
所言之志
对人生艰难岁月 熟悉、恐惧之后的豁 达和坦然;对亲人的 关爱、怜惜和悲悯。
③嗅觉形象
即通过嗅觉感官语词,引发视觉联想,呈现 出一种时空交错的动态画面,丰富语词的形 象感。
如:“我在一场南风中闻见浓浓的鱼腥味。 遥想某个海边渔村,一张大网罩着海,所有 的鱼被网上岸,堆满沙滩。”(《剩下的事 情》)作者由风中“鱼腥味”,想到远方渔 村海鱼丰收的景象,展现出丰富的画境。
芒。
双峰八中路遥文学社
文学就是表达人生和 传达思想情感的。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的欣赏与写作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的欣赏与写作教案主题: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的欣赏与写作一、导入(300字)现代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观点。
它的语言流畅优美,内容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展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篇现代散文,并通过欣赏的过程,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二、欣赏散文《岁月如歌》(400字)《岁月如歌》是一篇描写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现代散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岁月如歌的深刻感悟。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艺术美感。
三、探究现代散文的特点(500字)1.语言流畅优美:现代散文追求语言的精致和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韵律感。
2.主题多样丰富:现代散文的主题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人物、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题材,可以表达个人情感、思考现实问题等。
3.个人观点鲜明:现代散文强调个人观点和思想感悟,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感受,传达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看法和思考。
四、学习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600字)1.情感表达:写作现代散文时,可以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情感表达,传递作者的情感,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2.描写细节:现代散文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可以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眼中的世界,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魅力。
3.运用修辞手法:现代散文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保持思考和思辨的态度:现代散文鼓励作者保持思考和思辨的态度,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等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五、写一篇自己的现代散文(200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和情感感受,写一篇自己的现代散文。
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个人思考,展现自己对现代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写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面学习的现代散文写作技巧。
六、展示和分享(200字)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现代散文,一起欣赏和分享。
经典散文欣赏与写作

经典散文欣赏与写作引言: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它具有自由的形式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经典散文的欣赏与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本课将通过对经典散文的欣赏与写作,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一、散文欣赏1.1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荒谬。
这篇散文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1.2 郭沫若《神女》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神女》以其华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形象。
通过欣赏《神女》,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二、散文写作2.1 仿写经典散文学生可以通过仿写经典散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经典散文,仔细品味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来重新书写。
通过仿写,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文采和表达能力。
2.2 创作个人散文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散文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给学生一些话题,如家乡的美景、成长的烦恼、对未来的憧憬等,引导他们展开思考和写作。
通过个人散文的创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经典散文的欣赏与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欣赏经典散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散文的世界中,不断探索和成长,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情感。
让我们一起享受散文的魅力,用文字传递心灵的共鸣。
散文讲座

论点
3.分类法 在论述过程中,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的作文: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
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 炼出来的。
分论点
4.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 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 害了。—————————————————
2、情感美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 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苦难给这人间, 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 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 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 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 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 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 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 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 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 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一个 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 没有肥力的沙漠。--------------《我与地坛》
散文欣赏
1.意境美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 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 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 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 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 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 着的名曲。——《荷塘月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欣赏与写作》讲座稿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核看,散文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
在散文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在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
毫无疑问,散文中有“美”的丰富的因子,而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也不会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
一、鉴赏散文的意境美“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
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并且,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承认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统一,不可分离。
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形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
“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
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
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
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时,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滥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
”正是揭示了此种情形下的鉴赏方法。
(二)以神写形的的意境需要追问真意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写形”,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
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
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而这是说,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波德莱尔的杰作《每个人的怪兽》,描绘了背负沉重怪物盲目行走的人群场面。
这个人与“怪兽”浑然一体的象征,强烈地表现出人之生存的沉重与荒诞。
这种对理性具有明显冲击力的鉴赏效果,无疑需要我们对文中被异化了的人类的生存状况发出追问;鲁迅的《秋夜》中,夜空会躲闲、微笑,枣树也有感情与知性,夜空是“奇怪而高”、色厉内荏,狡诈阴险,枣树则直而往上,不屈不挠,抗争到底,这样,自然景致完全在作者的主观世界中异化变形,构成独特的意境之美。
我们在感受艺术形象这种扑面而来的个性气息的同时,要达到审美的层次,更主要的是要追究其产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二、鉴赏散文的情感美与韵文相比,散文如曰常谈话般率性真诚,随意自由,外国散文中有所谓絮语散文,随笔散文,我国现代有谈话风散文,有所谓“闲话”、“杂谈”类散文类别,在强调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谋而言。
的确,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径的灵活多样上,散文可说还胜诗歌一筹,因此,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贴的寄托。
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
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那么,散文的这种审美功能在阅读中是如何实现的呢?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和体验:阅读之后,在一定的艺术直感的支配下,艺术意象重现,与作者之间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在兴奋中获得共鸣的快感,这时候虽不求甚解而心绪飞动,虽掩盖而毕而余味无穷……,这是在值得鉴赏处自然形成的“兴奋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常有“快绝!妙绝!”的赞叹;脂评本《红楼梦》常用“宁不相杀”的点评。
追根溯源,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无意识的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愉悦与共鸣,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我们可以回答以上的问题: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举朱自清的《背景》为例,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
“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那与我们司空见惯于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异?又何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愉悦?此时,唯有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切意会到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长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那种不忍不舍,满怀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
但仅仅是调动想象,换位思考,还只是促使“兴奋点”的形成,停留在“理解感情,引发共鸣”的层次上,不足以说明进入审美鉴赏的较高层面。
要进入情感美的鉴赏,还必须要求对在形成的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进行追本溯源,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而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过程则可见出读者的鉴赏门道,其结果也正可见出读者的鉴赏功夫来。
再举《背影》,文中引发我们共鸣的天伦之情——父爱,为什么在当时的作者却未能明了,“真是太聪明了呢”?为什么直至“近几年来,家中光景是一曰不如一曰”之际,收到父亲的悲观而故作达观的信后,作者对父亲的挚发才得以象火山一样喷发呢?(——而这千言万语只成就又一个“背影”!)对这些问题深入剖析,不但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且可能需要借用心理学、历史学、美学的知识共同参与解读。
山东李洪昌先生在其“教学感悟”中悟出认为父子在时间、空间感情的适当距离产生了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6期)这种对情感美的缘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鉴赏过程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对灰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达到部分地接受作品的地步,关键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沿什么途径入手、探幽,也就是说,鉴赏散文的情感美,不但要“通其情”,并且要“晓其理”。
张炳隅先生在其《文学鉴赏学》中用“通情达理”概括,正是其意。
三、鉴赏散文的哲思美小说展现故事风光,让读者在领略其风光的同时,步入看不见的故事的深入,悟出宝贵的人生智慧;诗歌表现情感,读者总是被诗的意象、情感和想象能力所牢牢吸引,在诗的阅读中得到的更多是情感宣泄的快感,是破解解读这种宣泄途径后的愉悦。
而散文,从历史的隧道中走来,更从人间世相中显现而出,自有其有别于诗歌、小说的追求。
回顾散文走过的足迹,战国时的《左传》作为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作品,长于记事写人尤其擅长战争,而叙事散文的丰碑《史记》则进一步发扬古代叙事散文的记实笔法,唐宋作为散文的黄金时代,叙事当中挟进了抒情议论,明清小品散文把情思信息慢慢张扬开来……,以下至今,才是我们较为熟知的现当代散文,这一时期的特征,用郁达夫的话来说,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散文中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鲁讯的沉郁博大、朱自清的清新淡雅、张爱玲的真切微妙、丰子恺的幽默拙雅……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长久以来散文以记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
在这个种根之上,才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
因此我们可以说,散文是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
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这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
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
”这句话适用于散文。
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
观照世界,无论作者或读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而,无论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脱不了注定的死角。
但历史社会文明的复杂性却时时提醒人们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诠释世界,无限纷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着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散文中独具浓重生命个性色彩的一篇,其艺术感染力不但来自冷静的文笔穿越苦难而喷涌出的一般独特的凝重与凄然的气息,而且来自于本应旺盛如青草却霎间枯萎的岁月中的往事,来自于在被毁灾的命运中对生命的思考,对生与死的执着的追问。
(实际上当一个教师喋喋不休于记叙的方式、素材时,学生早被这其中具有哲理忌昧的永恒命题的探寻所感动,尽管以其经验,他并不一定知晓该怎样观对这份感动。
)毫无疑问,《我与地坛》最独特的美的特质就在于其哲思的表达,这种哲思因其存在于那么狂乱浮躁的年代而益显独特,因其存在于作者的遭受厄运之中又似乎显得如此普通,只有剖析一个时代的追求,明白群体与个体的力量之比,只有理解了史铁生的插队生涯,他的青春梦想,才能明白那个发出亘古疑问的瞬间对他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把这种对生命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到在特定的群像背景中加以考察,如屈原、如司马迁、如老舍、如哈姆雷特……,那么“生”或者“死”对我们就不只意味着一个问题,而意味着人生的一种永恒的状态。
悲剧感由之而生,审美演变化累积人生,洞察生命,——而这,需要开放的目光,广阔的视野。
当然,鉴赏散文的哲思美还应该还必须留意到它与散文的意境是魂体相依的,不可以孤立地抽离开来品读而妄自衍生出某种概念。
四、鉴赏散文的形式美黑格尔说:“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中的形象,才能掌握得到,才能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