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教育讲稿
初中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5篇

初中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5篇初中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一)同学们:为配合学校“法制宣传周”活动的展开,学校政教处安排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知法、守法、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法制讲座。
我觉得这个讲座很有必要,也很有紧迫性,因为我们现实中已经发生了个别同学由于对于法律的无知,或者说是对法律的误解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案例。
为了杜绝这种的事件再次发生,我们今天的讲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些非常实用的相关法律知识。
(请大家看我们的投影)一、学习法律的意义。
同学们会说这个还不简单吗,就是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谈得上守法呀。
同学们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首先还不要讲这个意义。
首先学习法律的第一个意义是能够帮助你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
我给同学们讲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大家看投影),她到一个大城市去寻找她的亲人,结果到了大城市亲人没找着而身上带的钱花光了,只能乞讨为生,结果乞讨失败饿死在了大城市,这当然是一个很不幸的事情,是一个悲剧,那么我们的法律何为,我们法律能够帮助她吗我告诉大家我们的法律是可以帮助她的,大家看有这样一部法律叫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根据这部法律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建立了相应的救助管理站,(大家看投影,这是我们宁波的救助管理站)。
这部法律的宗旨就是要救助流落在大城市,生活无着落的人,给他们吃的,给他们住的,帮助他们回家。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位老太太也知道有这样一部法律,有根据这样一部法律而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的“救助管理站”她还会饿死在大城市吗(不会)。
这是学习法律的第一个目的。
第一个罪过就是你去了首先你就起到了一个为你的哥们或者说是同伙通风报信的作用,有警察来了你肯定要喊,赶紧跑警察来啦对不对通风报信。
第二,你去了尽管啥事情也没干,但是你对被害人,也就是被抢劫的这个对象来说就是一种威胁,他看着你们是一起来的,如果你没去,一个人抢劫他,他还可能就反抗了,看着你们两个人在场,而且是一伙的,他可能就没敢反抗,所以你去了就是对被害人造成一种威胁;第三,你去了对于你的哥们,你的这个同伙肯定是一种鼓励,也许他一个人就不敢去抢劫了,你在旁边,他胆子就大了。
中学生普法演讲稿

中学生普法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XX,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普法的话题。
法治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人民的幸福保障。
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当懂得法律,遵守
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首先,我们要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中学生期间,应该多学习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
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只有了解了法律规定,我们才能够知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并且在遇到问题时有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个人对法律的尊重和依从,主动遵守
法律并积极参与到法律建设中去。
中学生时期是培养正确法治观念的关键时期,在校
园内外要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参加任何违法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中学生的示范作用。
此外,我们还要弘扬公益精神。
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我们应该关心社会问题,积极
参与公益事业。
可以参加一些社区志愿者活动,关心留守儿童、失学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积极传播正确网络安全知识,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最后,我想说的是,普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内部进
行普法教育,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普法活动,宣传普法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只有广泛
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大众的法治意识,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谢谢大家!。
法制教育学生优秀讲话稿5篇

法制教育学生优秀讲话稿5篇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以这种方式迎接12.4法制宣传日的到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东西溪派出所向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园丁们致以由衷的敬意,并向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们问好!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青少年知法、懂法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讲到法,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法?有句老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规矩就是规范。
这规矩往大里讲就可成为法律。
没有规和矩就划不成方和圆,有规矩就有了约束力。
法就是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那法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呢?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法律给人们行为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界定。
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知法、懂法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不违法。
那什么是违法呢?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行为。
法律明令禁止不可以做你却做了,这就是违法。
违法可分两种: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一般违法指的是行为触犯了法律但尚不构成犯罪的。
严重违法指的是触犯了刑律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由于不懂法而违法的事时有发生。
因此认真学习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呢?是因为一般违法的适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你认真学习、了解、领会了法律的内涵,就可使你的行为规范。
从而避免违法甚至犯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发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本法共六章,119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是处罚的种类和运用,第三章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处罚,第四章是处罚程序,第五章是执法监督,第六章附则。
涉及违法行为名称有151个。
那么哪些行为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适用范围呢?那就是: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与治安管理处罚。
中学生法律知识演讲稿(3篇)

中学生法律知识演讲稿(3篇)中学生法律知识演讲稿(精选3篇)中学生法律知识演讲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此召开“法制教育”讲座,邀请了乡党委、旗交警大队、司法所、派出所的几位领导来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急需上好而且必须上好的一堂课。
让法制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学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迫切的任务。
今天的法制教育意义深远,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同学们,开展法制教育,使广大学生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这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无论从“英才教育”意义上,还是从“普及教育”意义上,最富有实效的实现途径还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唯有学校法制教育才能持久而有效地担当起培养“法治英才”与“法治公民”这一历史使命。
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且犯罪趋于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大有增长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有社会变革的原因,但更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各地学校多年来忽视甚至放弃法制教育的结果。
“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平同志曾经的讲话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指明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也就是加强教育,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
因此,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
老师们,同学们,依法治校是一所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学校法制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6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6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6篇)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中有法,学法用法》。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
人们常把我们少年儿童比喻成幼芽、花朵,这是因为我们充满活力和希望。
但同时我们又是娇嫩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因此必须要有人呵护、管理、培养,我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
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
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心中有法,学法用法,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国家的保卫者、建设者,是振兴中华民族、使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公民、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如国家针对我们未成年人国家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个法的颁布实施对我们未成年人赋予了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我们了解和懂得了这部法,今后我们在受到危险和伤害时,就知道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捍卫自己,通过法律途径更好地保护自己。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法律素质,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自觉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们要热心宣传法律法规,以正确的法制观念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青少年法制教育国旗下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国旗下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青少年法制教育国旗下演讲稿1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在这国旗下要讲三个主题:一、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二、学会感恩,学会忍让;三、弘扬中华美德,做守法小公民。
先讲第一个主题: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
同学们,文明习惯和爱心无处不在,想要成才先要做好人,要爱国先爱校园这个大家庭。
我们必须而且应该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千万不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言谈举止看作小事,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健康程度,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在学校也体现着它的办学水平。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吧,让我们积极投身到十月份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去,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真正做到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
讲第二个问题:学会感恩,学会忍让。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
我们曾经感激过许多相识或不相识得人,我们曾经为一件件的事情而心存感激,但我们谁曾对自己的妈妈由衷地说过一声“谢谢你”呢?妈妈的温暖就像阳光,沐浴其中,我们却从没想到过感激,妈妈的慈爱就像最细碎而晶莹的盐粒,我们一日三餐安然品味着她的芳香,却在菜肴里从没有看到过盐粒的光芒。
母爱默默地滋养着我们,我们却从来不曾留意她那纯美的晶莹。
感恩世界,感恩一切,就让我们从感恩母爱开始吧。
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
讲第三个问题:弘扬中华美德,做守法小公民。
校园是神圣的知识殿堂,我们从这里汲取丰富的知识,校园,还是无忧的天地,我们在这个摇篮里健康成长,校园,更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幸福大家庭的一员,因此,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更应爱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试想,如果出入门时不出示或佩戴学生卡,就会给社会不良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他们一旦进入校园,将会给同学们的校内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试想,如果校园内普遍存在打架斗殴等现象,扰乱正常秩序,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直来能够将无法得到保障。
初三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初三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些初三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知识,希望能增加大家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和法治观念,使青少年能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防范法律风险,健康成长。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呢?首先,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
其次,青少年正是一个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再次,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未来。
只有通过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质,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些青少年应该了解的法制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白法律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准则。
其次,我们要知道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比如盗窃、故意伤害、诈骗等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要对这些违法行为保持警惕。
此外,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重要的,例如我们有权拥有自己的隐私、个人财产等,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法律的不可随意改变和违法后果的严重性,了解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除了了解法制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法制教育活动来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可以参加法律讲座、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最后,作为初三的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和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法制教育,养成尊法守法的好习惯,做一个懂法守法、独立自强的青少年。
谢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演讲稿五篇

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演讲稿五篇中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一年级9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不觉间,我们已经走过十六七个春秋,匆匆的脚步,如水的岁月,冲淡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尘封许许多多精彩的往事。
但对于我们,至真至诚地遵守校规,不断提升法制观念,则是我们心中遵循的坚定信念。
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性,是我们珍惜的道德底线,遵纪守法牢牢铭刻在我们的心间,伴随我们快乐健康成长。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马克思说:”我们必须遵守组织的规矩,否则一切都将陷入污泥中。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
这些法律规章是维系国家、学校的基本规则,国家要发展,学校要和谐,我们就要自觉遵守国法,自觉遵守校规。
这是毫无疑义的。
要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做文明的学生,就要用智慧的双眼,清醒的头脑,理智的行为,看学校,看社会,去做事,去为人。
我们还年轻,我们往往迷惘与清醒并存,我们要压抑着青春的激荡,要收敛年少的狂放,远离憧憬的诗行,迈向理性,抛弃感情的冲动,走向成熟。
用校规、用法律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不断完善自我。
要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做文明的学生,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关上自来水的龙头,拾起地上的垃圾,不小心撞到对方时说声对不起,见到老师问声好……凡此种种身边事,我们要为铸造我们的高尚情操,而有意识有目的认真去做。
因为高楼大厦总是一砖一瓦砌成,浩瀚大海皆由百川汇集。
文明的细节,犹如水中之沙,不管怎样随波逐流,总归会沉下来,其中的一些还会落进蚌肉中,饱饮日月的精华,变成夺目的珍珠。
要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做文明的学生,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永不变化的良好习惯。
恶习会让你的人生陷入黑暗与低谷,而好的习惯则会让你的人生充满光明与理性。
”一个人真正的精神价值,是看他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会做些什么。
“一个名人曾这样说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法制教育讲稿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能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课,我很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
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
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
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地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
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稳定、经济腾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成长。
案例一:5个青年结伙抢劫,断送前程追悔莫及2004年,5人青年纠集在一起,先后在中学、网吧等地,抢劫作案5次,抢劫现金113元,具体犯罪事实如下:第一次,2004年3月22日下午,抢得现金10元;)第二次,2004年4月7日下午抢得现金10元;一共参与抢劫5次,张某参与抢劫5次,刘某参与抢劫4次,李某参与抢劫3次,肖某参与抢劫3次,吴某参与抢劫2次。
所抢现金被5人用于吃喝零用。
张某等5人以暴力的胁迫手段多次抢劫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了刑法,构成了抢劫罪。
张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结伙多次持刀抢劫。
对社会危害大,影响极坏,使学生上学无安全感,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
张某、刘某犯罪时已满十八周岁,在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应根据其犯罪的情节从重处罚。
李某、肖某、吴某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且是本案的从犯,应减轻处罚。
法院2004年某月15日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以抢劫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00元;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肖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吴某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
这个案件中,涉及《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的7个概念。
1、刑事责任年龄:《刑法》17条规定: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公民犯以下8种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即: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缓刑:是指附条件的暂缓刑罚执行的制度。
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一是判处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据犯罪性质和悔罪表现,使用缓刑不致于危害社会;三不是累犯。
累犯不适用缓刑。
3、罚金。
附加刑的一种。
成人不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不少于500元,强制缴纳。
4、共同犯罪。
由二人以上故意犯罪为共同犯罪。
"5、主犯。
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根据规定,主犯包括了两种情况:(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他们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是犯罪集团的核心。
(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6、从犯。
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所谓次要和辅助作用,是相对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
7、抢劫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
从客观方面看,犯罪分子必须实施了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均使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走财物。
这是所说的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打击或者强制,如杀伤、殴打、捆绑和禁闭等。
这种暴力是犯罪分子用以排除被害人抵抗,从而劫取财物的手段。
抢劫罪的胁迫,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相威胁,迫使受害人不敢反抗,从而顺利劫走财物的行为,被胁迫的对象可能是受害人,也可能是受害人的亲属,朋友或者同事。
张某等5人把作案对象选择在学生身上,正是利用在校学生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特点,各个犯罪分子纠集在一起,寻机作案,从身份上,是社会青年对付在校学生,力量对比上,或是三对一、四对一、甚至多对一,给受害人以暴力和胁迫,迫使受害交出财物或任其掏出钱物拿走,其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特征。
从客体上看,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又直接侵害到公民的人身权利。
以本案看,由于5人犯罪的行为,不仅使受害人的财产权利受损,学生身上仅有的现金被抢,而且使有的学生不敢上学,有的被致伤送医院治疗,有的辍学种地,甚至牵连到学生家长,对学生上学是迎送往来,严重地侵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在主观方面,抢劫罪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即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本案犯罪分子离开学校后,家庭管教不力,以至在外租房群居,生活无靠,便打起了抢钱的主意。
尽管各犯罪分子万般抵赖,狡辩是借、要,但谎言不戳自穿,世界上没有向连名字都不知道,人也不认识的人借上钱的道理。
揭开伪装,暴露出的就是肆意非法抢劫读书学生的零用钱,来满足这些不法之徒的吃喝玩乐。
主体方面,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已满十四周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被告人均已满十四岁不满,达到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实施抢劫次数多,情节恶劣,完全符合抢劫罪的主体特征。
《刑法》263条规定,犯抢劫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下列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入户抢劫;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3、抢劫银行;4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5、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6、冒充军警抢劫;7、持抢抢劫;8、抢劫军用物资、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案例二:两学生年幼无知,受欺骗引狼入室|邱某、武某盗窃案。
邱某,22岁,山东人,社会青年。
武某,17岁;贺某,14岁;刘某,14岁,均是某一中学生。
2005年5月11日下学后,在邱某授意下,对武某、贺某、刘某说:“某某地方好玩,你从家里偷些钱,我带你们到那里玩”。
6月14日下午3时,贺某叫上同学卸掉了爷爷家的防盗门螺丝,武某、贺某入室、刘某放哨,偷了23500多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刘某分得2000元,其余由武某拿着,四个人上某好玩地方,回来后,只剩3000元,其余均在邱某挥霍。
案发后,邱某、武某某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
1、盗窃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盗窃犯罪的对象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物,既包括有形财物,也包括电力、煤气、重要技术成果等无形财物。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谓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分子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
2、盗窃罪的处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这件案子的主要教训是:贺某年幼无知,听信欺骗,引狼入室,造成严重后果。
青少年学生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思维方式极不稳定,判断事情的能力差,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思量,权衡利弊,切不可头脑发热,贪图蝇头小利而误入歧途。
~案例三:在校生酒后伤人受害者亦属活该这是一起故意伤害案。
张某,16岁,某某职中二年级学生。
2009年3月22日晚10时酒后出宿舍门时,将下晚自习回宿舍的学生孙某撞了一下,孙到宿舍,将此事告诉了同学杨某,让杨某处理一下,杨某答应后,孙某就将张某叫到宿舍楼西侧说刚才发生的事情。
正说着,叶某到了跟前,问:“什么事”杨某就将发生的事给他说了,孙某说:“没事”。
叶某说:“怎么没事呀”并问张某这件事怎么处理,张某说:“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时,叶某就往张某的右肩打了一拳,后又用左手搂住张的脖子,用右拳在张的身上打,用膝盖在肚子上顶,叶某抓住张某时没有考虑背后,张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用左手抓住叶某的头发,在叶某的胸部捅一刀,后连推带拉将叶某又捅二刀。
经法医鉴定:叶某身体多处被锐器刺伤,导致流血过多,因抢救无效死亡。
张某故意持械伤人,致人重伤后死亡,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在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对叶某人身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民事赔偿责任张某负百分之五十,叶某负百分之四十,学校负百分之十。
本案涉及《刑法》两个概念:1、正当防卫。
是指正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动不受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