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教案一)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考题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考纲,引起重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考纲中对小说有“欣赏形象”的明确要求,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历来是高考热点:(09年课标卷)小说中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10年课标卷)小说中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复习旧知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片段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片段二: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
《小说要素解读小说》教案

《用小说要素解读小说》教案《艾青诗选》1.根据你对《艾青诗选》的阅读,判断下面写雪的诗句哪句是艾青写的,并说明理由。
(甲)雪,像一群活泼的孩子,喜欢在树枝间嬉戏,喜欢在芦苇间捉迷藏……(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是艾青的诗句。
理由:2.以下对艾青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满含着对大海的蔑视,毫不畏惧汹涌而来的巨浪的冲击。
B.《太阳的话》中,诗人以呼告、比喻等修辞手法呼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
C.《鱼化石》一诗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D.《我爱这土地》一诗关于“土地”“河流”“黎明”“风”的一组诗句,抒写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希冀和向往。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这首诗绝不是只写树的生存景观,而是在写一种社会的、人民的生存景观。
4.下面是小杰同学分享的一段《艾青诗选》阅读感悟,请你帮他把话说完。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刈草的孩子》)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艾青诗歌作品“诗中有画”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绘画是要考虑色彩搭配、点线面结合和意境的营造的,而这首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大家看:《水浒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1.2 通过小说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3 小说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
1.2.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课程内容1.3.1 小说情节分析1.3.2 小说人物分析1.3.3 小说主题分析二、知识点讲解2.1 小说情节分析2.1.1 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2.1.2 情节发展: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2.1.3 情节高潮: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2.2 小说人物分析2.2.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2.2.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2.2.3 人物动机: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2.3 小说主题分析2.3.1 主题提炼: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2.3.2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2.3.3 主题意义:理解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小说情节分析3.1.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3.1.2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3.1.3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3.2 小说人物分析3.2.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3.2.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2.3 学习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3.3 小说主题分析3.3.1 学习如何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3.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小说主题——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主题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2. 分析小说主题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考查形式;3.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主题的定义和辨析方法;2. 分析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与小说主题相关的题型;3. 运用分析方法解读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2. 运用分析方法解读小说主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小说文本、小组讨论题目;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小说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小说主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2. 展示一幅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二、讲解小说主题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小说主题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小说主题对于整个作品的重要性;2. 分析小说主题与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分析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与小说主题相关的题型(15分钟)1. 介绍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与小说主题相关的题型,如主旨大意题、主题思想题等;2. 分析这些题型的考查要点和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讲解。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小说文本进行讨论,探究其中的主题;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说的主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介绍一些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与技巧,如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2. 分析一篇经典小说的主题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与技巧解读自己选择的小说。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撰写一篇关于该小说主题的读后感,要求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2.如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讲故事或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介绍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对人物性格、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从人物形象中体现出的主题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讲解。
3.案例分析:选择一部经典小说,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片段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提升对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阅读指定的小说,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交给老师;2.针对指定的小说人物形象,准备一次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观点和见解;3.阅读更多经典小说,多练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注重人物塑造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小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类本质的复杂性和高深性,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物塑造的精髓。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建: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写作手法、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小说中著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余秋雨的《七堂课》中的阿Q形象、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构建的常用手法。
2.熟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剖析重要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因素,探究其内在的形象隐喻。
4.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针对各章节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针对某些难点,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解读课外读物: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余秋雨的《七堂课》等。
4.个人写作: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些重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供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案例讲解。
2.授课环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人物形象构建的基本手法: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
3.讨论和解读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将针对某些难点进行讨论和解读,例如某些经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微妙变化、作者为何选择某种手法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等。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能够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讲解。
3. 选取一部小说,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何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实践法:选取一部小说,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讲解的内容,选定一部小说作为实践材料。
2. 学生准备:阅读教师选定的小说,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期。
2.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
3.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授学生如何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阅读过的小说,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实践。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技巧,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炼出对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人物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分析技巧,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选取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确保其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
2. 准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教学材料。
3. 准备学生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人物形象的定义:人物形象是指小说中塑造的角色,包括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和心理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很重要?它们对故事情节有什么影响?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 向学生介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外貌描写、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对话内容和心理描写等方面。
3. 指导学生阅读小说中与所选人物形象相关的段落,并记录下相关信息。
4.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讨论不同观点和理解。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物形象的细节和含义。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并写下自己的分析结果。
2. 学生可以在作业本上记录下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下节课时与同桌分享。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人物形象对小说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他们在分析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评估活动:1. 分发一份小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小说片段,分析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评估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准确性与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小说,继续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出题,梳理出把握小说主题的角度
2.结合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文本,自主出题
阅读《走眼》每位同学至少设计一个问题,最多不超过三个问题(二)总结把握小说主题的角度
1.从小说标题看主题
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3.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4.环境描写看主题
5.从语言的情感态度看主题
(三)明确主题概念,考纲要求
(四)结合人物形象探究《走眼》主题
(五)课堂练习《蓑衣》
(六)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