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方法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方法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这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和压力:化学平衡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力的影响。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压力会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而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压力则会使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2.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升高会使反应吸热的平衡方向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反之,温度降低会使反应放热的平衡方向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3.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可以影响平衡位置。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的前进和后退速率,使平衡达到更快的动态平衡。
二、调控化学平衡的方法1.改变浓度和压力:通过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可以调节化学平衡的位置。
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压力会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而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压力则会使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2.调节温度: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温度,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3.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通过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达到平衡的速率,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4.利用Le Chatelier原理: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影响平衡的外界因素发生改变时,平衡会倾向于抵消这种变化,以保持平衡。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来影响平衡位置。
5.使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反应:利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之间的平衡位置变化,可以调节平衡位置。
吸热反应的平衡位置随温度的升高移向生成物的方向,放热反应则相反。
三、化学平衡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研究和应用在很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速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然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条件。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变量的改变改变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或者添加催化剂都会影响化学平衡。
当改变反应物浓度或者压强时,根据勒夏特里亚法则(Le Chatelier's principle),系统会向反方向移动以减小这种变化。
例如,在N2(g) +3H2(g) ↔ 2NH3(g)这个反应中,如果增加N2或者减少H2的浓度,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NH3以抵消浓度变化。
2. 温度的变化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取决于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少温度则使平衡向右移动。
而对于吸热反应,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右移动,减少温度则使平衡向左移动。
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倾向于最小化能量变化。
3.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反应路径,使反应物更容易转化为生成物。
催化剂可通过减少反应活化能来降低反应的能量要求,从而加速反应。
然而,由于催化剂在反应结束时不发生净变化,所以对平衡位置没有影响。
二、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条件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强和温度决定。
1. 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压强之间达到一定的比例。
在气相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压强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的分子碰撞会与生成物的分子碰撞相抵消,而且速度相等。
在溶液或者气体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度也会平衡,达到化学平衡。
2. 温度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还需满足热力学要求。
对于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反应向左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反应向右移动。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摩尔比例和催化剂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 原理,当温度增加时,反应会倾向于吸热反应以减少温度。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反应会倾向于放热反应以增加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一侧移动,促进生成物的形成。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一侧移动,减少生成物的产量。
因此,温度的改变会对平衡位置和产物浓度产生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是涉及气体反应或活性溶液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压力增加时,反应会倾向于产生较少的气体分子,以减少压力。
反之,当压力降低时,反应会倾向于产生较多的气体分子,以增加压力。
增加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气体数量较少的一侧移动。
减少压力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气体数量较多的一侧移动。
因此,压力的变化会改变反应平衡位置和产物浓度。
三、摩尔比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对平衡位置和产物浓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反应物的不同比例,平衡位置可能会朝向反应物或生成物一侧移动。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一侧移动以保持平衡。
相反,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一侧移动以保持平衡。
因此,摩尔比例的改变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产物浓度有显著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本身的物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实现的。
催化剂可以提供其他反应途径,使得较高能量的过渡态降低能垒,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平衡位置没有直接影响,但由于加速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使反应更快达到平衡。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反向和正向速率,从而使平衡达到得更快。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实验验证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实验验证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状态。
平衡反应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以及进行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以及在实验中如何验证化学平衡。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改变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增加反应物浓度时,反应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
相反,减少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移向反应物的方向。
2. 温度: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平衡反应的速率以及平衡位置。
根据反应热学原理,增加温度会使平衡移动到吸热反应的方向,而降低温度则会使平衡移动到放热反应的方向。
3.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气体反应中,气体压力的改变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根据盖亚-萨卡定律,增加气体压力会使平衡移向分子数较少的一方,而减少压力则会使平衡移向分子数较多的一方。
4. 催化剂:催化剂是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被反应消耗的物质。
催化剂的添加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二、实验验证化学平衡为验证化学平衡,我们通常可以进行实验。
1. 浓度变化实验:在一个反应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内取样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并绘制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曲线的变化,可以确定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和速率。
2. 温度变化实验: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温度来观察平衡的移动。
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开始反应,然后改变温度并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作为判断平衡位置的指标。
3. 压力变化实验(对于气体反应):在气体反应中,可以通过改变气体压力来验证平衡位置的变化。
可以通过改变容器体积或添加惰性气体来改变压力,观察平衡位置的移动。
4. 催化剂的作用实验:可以在催化剂存在和不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观察在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及平衡位置的影响。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外在因素。
2.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实质(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 、 、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 。
(2)实质:改变条件后,①v 正 v 逆,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 。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条件改变⎩⎪⎨⎪⎧ 若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 ΔH <0,m +n <p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 v 正、v 逆相对大小 平衡移动方向① 增大反应物A 或B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② 减小生成物C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③ 增大生成物C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④ 减小反应物A 或B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 1时刻改变某一个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 -t 图像如下:1.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t 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向 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
2.对于反应2NH 3(g)N 2(g)+3H 2(g),t 1时刻增大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向 移动。
3.对于反应H 2(g)+I 2(g)2HI(g),t 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 m +n <p ,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平衡移动方向是向方向。
_第2课时_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导学案

2.3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移动的含义。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学会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知识梳理】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________,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移动方向:V 正〉V 逆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改变条件 V 正〈V 逆 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2.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Ⅰ:已知在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3________反应物浓度或______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________反应物浓度或________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画出改变浓度后的速率-时间图像:(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已知化学反应:2NO 2(g )N 2O 4(g ) ΔH =-56.9 kJ·mol -1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________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________方向移动。
画出改变温度后的速率-时间图像:3.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______、________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________),平衡将向着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旧化学平衡 V 正=V 逆不平衡 正逆新的化学平衡正逆改变条件 一段时间 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 各组分含量又一定各组分含量一定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催化剂能够________________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__________,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_______。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2. 案例: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讲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特征。
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1)浓度: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浓度变化时的平衡移动。
(2)压强:讲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压强变化时的平衡移动。
(3)温度:讲解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温度变化时的平衡移动。
(4)催化剂:讲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3.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使学生掌握了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并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6.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在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和添加催化剂等条件下,化学平衡是如何移动的。
7.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现象,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8. 平衡常数概念: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平衡常数与平衡状态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如何反映反应的倾向性。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教学教案

进行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过程:按照实验步骤 进行演示,如加入反应物、加 热、观察反应现象等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 酒精灯、温度计等
讲解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背后的化学原理,如化学反应
平衡、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等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 结果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加
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 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反 应的活化能有关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反 应的焓变有关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类型: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等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常数 实例: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成氨、乙烯等
学会运用化学平 衡原理解决实际 问题
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学会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教学内容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变化:增加产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变化:增加催化剂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变化:增加抑制剂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步 骤 06 教 学 评 估
1
添加章节标题
2
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掌握化学平衡的 定义和特点
理解化学平衡常 数的概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编号:2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 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影响结果。
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方法。
3.体会化学实验对理论发展的贡献。
【重点难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预 习 案【预习导学】1. 什么叫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可以向哪些方向移动?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于反应:2NO 2(g)N 2O 4(g) △H =-57.2kJ·mol -1 红棕色 无色 (2)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吸、放热)有什么关系?3. 下表是反应2NO 2(g)N 2O 4(g) △H<0和 2HI(g) H 2(g)+I 2(g) △H>0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比较说明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2NO 2(g)N 2O 4(g) △H <0 2HI(g) H 2(g)+I 2(g) △H >0T/K K/mol -1·L T/K K 298 6.80 298 0.23 3330.60133312.03(1)放热反应,温度对平衡常数如何影响?(2)吸热反应,温度对平衡常数如何影响?4.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2)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3)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率,生产过程中常采取什么措施?5.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对于反应H 2(g)+I 2(g)2HI(g),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如何改变?(2)对于反应2SO 2(g)+O 2 (g)2SO 3(g),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3)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4)对于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压强对平衡有怎样的影响?6. 在封闭体系中,如果仅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预习自测】1.对于2X+Y2Z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则能使( )A.反应速率不变,Z 的产量减少B.反应速率增大,Z 的产量减少C.反应速率增大,Y 的转化率增大D.反应速率减小,Z 的产量增大 2.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能使A(s)+B(g)C(g)+D(g)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 )A.增大A 的物质的量B.增大D 的物质的量C.增大压强D.减小C 或D 的浓度探 究 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类型,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
【学习目标】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结论将充有NO 2的烧 瓶放入冷水中 将充有NO 2的烧 瓶放入热水中学案装订线我的疑惑:1.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影响结果。
2.学会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方法。
3.体会化学实验对理论发展的贡献。
探究课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分析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吸、放热)的关系。
2.用平衡常数解释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3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黄色)+3SCN-(无色)Fe(SCN)3(红色)请进行以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将0.01mol·L-1FeCl3溶液与0.03mo·L-1l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观察溶液的颜色,再向其中加入少量1mol·L-1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将0.01mol·L-1FeCl3溶液与0.03mo·L-1l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观察溶液的颜色,再向其中加入少量1mol·L-1FeCl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将0.01mol·L-1FeCl3溶液与0.03mo·L-1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观察溶液的颜色,再向其中加入少量KCl固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23【思考讨论】1.增大FeCl3、KSCN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平衡怎样移动?为什么(用平衡常数解释)?2.减小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平衡怎样移动?为什么(用平衡常数解释)?3.增大KCl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平衡怎样移动?为什么(用平衡常数解释)?【小结】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三支针筒中均抽人10cm3NO2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1)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cm3处,观察现象,并用化学平衡移动的观点解释原因。
(2)将第三支针筒活塞迅速拉至20m3处,观察现象,并用化学平衡移动的观点解释原因。
2.将下表中所缺内容补全,根据表中信息讨论。
编号反应气体系数的改变量△νg平衡常数表达式A N2(g)+O2(g)2NO(g) 0B N2(g)+3H2(g)2NH3(g) 0C N2O4(g)2NO2(g) 0化学平衡如何移动?用平衡常数说明理由。
【小结】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总结】化学平衡移动规律:【针对练习】1.对可逆反应2HI(g) H2(g)+I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D.增大H2的浓度,HI的分解率增大2.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A(g)+B(g)3C(g),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B.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C.反应物转化率都增大D.生成物的浓度一定增大课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答案编号:21【预习导学】1.化学平衡移动:由于温度、压强、浓度的变化而使可逆反应由一个平衡状态变为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平衡正向移动:对于一个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如果平衡移动的结果使反应产物浓度更大,则称为平衡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
平衡逆向移动:对于一个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如果平衡移动的结果使反应产物浓度更小,则称为平衡逆向移动或向左移动。
2.⑴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将充有NO2的烧瓶放入冷水中烧瓶中气体的红棕色变浅降低温度时,NO2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将充有NO2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烧瓶中气体的红棕色变深升高温度时,NO2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⑵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3.⑴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⑵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4.⑴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
⑵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左移动。
⑶①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的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稀缺的反应物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②将反应产物及时从体系中移走,使反应所建立的化学平衡不断地向右移动,提高产率5.⑴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和相等的可逆反应来说,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⑵对于反应后气态物质系数和减小的可逆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⑶对于反应后气态物质系数和增大的可逆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⑷对于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小结:由⑵⑶得,增大压强....,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6.在封闭体系中,如果仅改变影响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预习自测】1.B 2.D课内探究案(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对于吸热..(△H>0)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但此时的浓度商Q不变,Q.<.K.,平衡状态被破坏,若想达到平衡状态,只有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故化学平衡向右移动....;反之,当降低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但此时的浓度商Q不变,Q.>.K.,平衡状态被破坏,若想达到平衡状态,只有减小生成物浓度或增大反应物浓度,故化学平衡向左移动....。
对于放热..(△H<0)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但此时的浓度商Q不变,Q.>.K.,平衡状态被破坏,故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反之,当降低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但此时的浓度商Q不变,Q.<.K.,平衡状态被破坏,故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将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少量1 mol·L-1 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其它条件不变,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右移动2将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少量1 mol·L-1FeCl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深其它条件不变,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右移动3将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少量KCl固体,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加入实质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化学平衡不移动【思考讨论】1.增大FeCl3或KSCN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是一个定值。
当增大FeCl3或KSCN的物质的量浓度时,此时反应Fe3++3SCN-Fe(SCN)3的浓度商Q=)SCN(c)Fe(c))SCN(Fe(c333-+将变小,Q<K,所以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2.减小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是一个定值。
当减小Fe(SCN)3的物质的量浓度时,此时反应Fe3++3SCN-Fe(SCN)3的浓度商Q=)SCN(c)Fe(c))SCN(Fe(c333-+将变小,Q<K,所以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3.增大KCl浓度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是一个定值。
当增大KCl浓度时,此时反应Fe3++3SCN-Fe(SCN)3的浓度商Q=)SCN(c)Fe(c))SCN(Fe(c333-+不变,Q=K,故仍为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小结】①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②其它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
③改变与反应实质无关的物质的浓度(如加入少量该物质的固体时,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化学平衡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