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原因分析及技术安全要求
建筑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建筑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目前模板支撑体系多发的平安事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影响。
本文从技术角度、支架破坏的形式及不同荷载作用分析导致支架坍塌的直接缘由,从而制订预防措施,阐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模板支架施工尤为重要,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后果相当严峻,特殊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的坍塌,往往会造成多数人员死亡,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平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一旦发生平安事故不仅给事故的受害家庭造成不行弥补的创伤,也会给企业带来威逼。
所以,任何施工单位都要重视模板体系坍塌的缘由及预防。
支架破坏的状况模板支架破坏有人为管理因素,也有技术因素,还有材料质量的因素。
从技术专业方面分析,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破坏有以下2种状况:(1)模板支撑架体所受实际荷载超过了其架体最大承载极限;(2)模板支撑体系受到了非原设计荷载的冲击,如突发强气流荷载、浇筑混凝土产生不行预料的冲击力、外物的撞击力等。
造成以上2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如下。
1.实际荷载分析理论设计模板支撑体系上不放置杂物,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堆放过多的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过于集中于作业面的某处;未能正确地对模板、方木、钢筋、混凝土估量其自重;由于混凝土输送设备的缘由产生的超过其原本设定的冲击力,振捣器采纳型号过大产生的侧压力大于方案设计值,混凝土出料口过高产生压力等,以及其余能造成荷载远大于设计值的因素。
2.实际荷载产生的作用力未依据以上实际荷载分析产生的作用力进行有效计算,例如杂物过多、设备集中,在设计荷载力学计算时没有根据以上不利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或布料机支撑部位受力过于集中,而下面的支撑体系未单独进行布置立杆或布置的立杆不能承载其产生的荷载作用;混凝土浇筑工艺不合理产生的瞬时作用力增加,如混凝土梁未分层浇筑,或分层厚度大于400mm等因素;振捣棒选择型号过大,产生的作用力使加固体系崩溃。
施工中架体可能的工作业态变化1.架体设置业态回填土基础消失不匀称沉降造成架体悬空,立杆底部未按要求设置垫板或垫板设置不合格,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扫地杆或者扫地杆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未按建筑施工模板平安技术规程中的要求搭设纵横向剪刀撑。
模板支架体系坍塌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建筑盔 金 2 0 1 3 年 第 7 期
脚手架
全
模板支架体 系坍塌事故
原 因分析 与 防范措 施
。朱宏 洲 ( 河南五 建建设 集 团有 限公 司 )
【 摘 要 】本 文针 对 一起模 板 支架坍 塌 事故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及 原 因分 析 , 并梳 理 归纳 , 提 出了
未签订 合 同和协 议 , 未 委托 监理单 位 对工 程实 施监
经事 故 调查 组调 查 , 该模 板 支架 均未 设 置纵 横 向扫地杆 , 立 杆 间距 1 . 3 m— 1 . 5 m, 步距 1 . 8 m 左右( 作为 高大支模架, 间距偏大 ——编者) , 纵横 向水 平 横杆 严 重
图1 事 故 现 场 照 片
登 封市 某 冶 金 有 限公 司对 该 工程 未 办 理 工程 招投 标 手 续 。 提 供 的设 计 图 纸无 设 计单 位 、 设 计人
二、 事 故原 因分 析
1 . 技 术 上存在 的问题
员盖 章和 签章 , 选择 无 任何 资质 的个 人 承揽工 程且
相 关 防 范措 施 。
【 关键 词 】高大模板 支架 【 中 图分类 号 】T U 7 3 1 . 2
坍塌 措 施
【 文献标志码 】B
超 过规 范 要 求 。 水 平横 杆 对 接 接头 , 部 分 立 杆 对 接 接 头未 按 规 范规 定 错 开 , 未设 置纵 横 向 、 水 平 向剪
论 证审查 。
某包 工 队无 资 质 , 未 能按 照法 律法 规规 定规 范
施工 现场 安全生 产 管理工 作 , 未编 制该 工程6 # 电石
常见模板坍塌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常见模 板坍塌 事故原 因及预 防措施
口 口 宋 志 慧
摘
( 山西 电力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1 ) 管 以及惩 罚力 度不 够 。
要: 对 目前模板 工程 中存 在的 问题进行 了总结 。结 合工
( 1 ) 虽然 有关 模板 支撑 体 系 的计 算 与 构造 要 求 在J G J l 3 0 —2 0 l 1 《 建筑 施工 扣件 式钢 管脚 手架 安全 技 术规 范 》 中均 已 涉 及 , 但 由 于 没 有 具 体 的 荷 载 取 值 和荷 载组 合计 算 等 详 细条 款 , 这样 就造 成 了对 模
范性。但是 , 近年来 , 模板坍塌事故仍屡有发生。本
文 对 目前 模 板工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合 工 作经 验 , 提 出了预 防模板 坍 塌 的几项 措施 。
1 模板坍塌事故 的原 因
导致 模板 坍塌 事 故 的原 因 , 一般 不 是孤立 的 , 往 往是 多种 原 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本 文分 别从 施 工管 理、 材料 质量 、 技 术规 范等几 个 方 面进 行 分析 。
竖杆不均匀沉降, 致使模板支撑失稳发生垮塌。 1 . 4 荷载计算不科学 ( 1 ) 施 工 技 术 人 员 在 编制 施 工 方 案 时 , 模 板 上 的荷 载取 值有 误 以及荷 载组 合 未按最 不 利原则 的要
求计 算 。 ( 2 ) 对 浇筑 混凝 土 时 引起 的震 动对 模 板 的 不利 影 响考虑 不 足 , 造 成 模 板 支撑 体 系 的安工程 是建 筑施 工过 程 中必不 可少 的施 工 措 施项 目 , 是 钢筋 混 凝 土 施 工 中重要 的施 工 环 节 。而
《安全管理》之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

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1、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技术原因和技术安全责任(1)引发生模板支架坍塌的技术原因单从技术角度来讲: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架坍塌破坏之所以会发生,不外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一是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二是架体由于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侧力、扯拉、扭转、冲砸等),或者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倾斜、滑移和不均衡沉降等),招致发生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
(2)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直接起因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直接起因,主要以下3 个方面:1)、支架因设计和施工缺陷,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
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位移)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架瞬间坍塌。
这类支架一旦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境地,且难以监控。
除非因已发现显著变形、晃动或异常声响(连接件、节点开裂、破坏)而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则事故将不可避免。
没有进行方案设计或设计安全度不够的,按脚手架构造搭设的、任由工人单凭经验搭设的和在搭设之中任意扩大尺寸与随意减少杆件的支架,就属于这一方面。
2)、支架因设计或施工原因,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裕。
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的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自一侧起向另一侧整体推进浇筑工艺、并浇筑至高重大梁时和在浇筑的最后阶段、过多集中浇捣设备与人员作业时。
3)、支架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斜杆(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
当因局部的模板、木格栅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而酿成整体坍塌。
(3)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技术安全责任可以说,任何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都有其技术原因和相关施管人员的技术安全工作责任。
当事故由以技术责任为主引起时,就会被定为技术责任事故。
建筑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措施

建筑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措施本文重点分析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原因,提出确保模板及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的对策措施。
标签: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稳定性;坍塌;预防措施1、前言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不但影响到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模板及支撑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杜绝因模板支撑体系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2、原因分析2.1 材料原因2.1.1 钢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模板支撑的钢管设计规格φ48×3.5㎜,现实中使用的钢管实测壁厚仅2.8~3.0㎜,钢管使用周期长锈蚀严重、局部变薄且不均衡,导致承载力大大下降。
2.1.2 钢管弯曲变形:反复使用后的钢管存在变形弯曲,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时未考虑其弯曲变形,实际上钢管弯曲导致承载大幅度降低。
2.1.3 扣件质量差:大部分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未达到规定力矩时就破坏了,甚至发生裂缝、变形、滑丝等缺陷,造成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2.1.4 材料进场无专人验收钢管质量,往往仅仅是对长度计量,在租赁合同中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便于分包商做假进而利益更大化。
2.2 模板支架施工原因2.2.1 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土体未夯实及硬化处理,承载力不能满足计算受力要求,在荷载作用及雨、水浸泡下产生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导致支架失稳。
2.2.2 立杆接长:搭设高度较高或用较短钢管作支撑立柱时,对立杆稳定性极为不利,但规范及理论计算时不考虑连接节点的存在,而实际上连接点是易压弯变形的薄弱环节,只要立杆受力稍有偏心,侧向变形较大时,最终整个支撑系统破坏而发生倒塌事故。
2.2.3 缺少扫地杆及水平拉杆:规范要求模板支撑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及水平纵横向拉杆,实际施工中纵、横向扫地杆未设或少设使立杆计算长度增加,削弱了立杆的稳定性。
2.2.4 未设或少设剪力撑:大多数模板倒塌事故中,并非钢管承载力不足而是抗侧向变形能力不足、支撑系统失稳或杆件局部失稳造成。
高大模板系统垮塌事故原因和防止垮塌施工的措施

⾼⼤模板系统垮塌事故原因和防⽌垮塌施⼯的措施⾼⼤模板系统垮塌事故原因和防⽌垮塌事故的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层建筑的数量与⽇俱增,跨度及⾼层较⼤的现浇混凝⼟结构的普遍应⽤,在⼯程施⼯实践中,扣件式钢管模板⽀撑体系在现浇混凝⼟结构施⼯中被⼴泛使⽤。
但由于技术与管理未能跟上,⼯程模板⽀撑系统施⼯质量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导致模板⽀撑系统垮塌事故的频繁发⽣。
特别是⼀些公⽤设施要求的⼤空间、⼤跨度、新奇造型等,其⾼⼤模板⽀撑系统的稳定性不但为⼯程建设成功与否⾄关紧要,⽽且与⼈民群众的⽣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作为⼀名建筑⼯程管理⼯作者,不得不深思近年来⾼⼤模板⽀撑系统失稳⽽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背后的深层问题和成因进⾏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解决⽅法。
⼀、模板⽀撑系统塌⽅事故原因分析1、设计问题上图事故原由于设计⼈员为施⼯企业不进⾏⽀模架设计和刚度验算,缺少在各种施⼯荷载下的受⼒分析及验算以及架⼦⼯未按规范搭设⽀架。
在进⾏计算时依靠经验来布置⽀撑系统,对⽀撑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考虑不⾜。
模板⽀撑系统塌坍塌的原因有多种,起重⽆专项施⼯⽅案或专项施⼯⽅案编制不合理,⽆针对性是导致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设计⼈员对模板⽀设⽅法不够重视,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设计,因为不同的⼯程⽀设的跨径、承载能⼒不同,需要对构建进⾏验算,才能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施⼯所需要的荷载,(2)设计前,没有对施⼯场地地基承载能⼒进⾏验算,⽀撑体系的⽴杆直接搭设在楼⾯上,也没有对楼⾯承载能⼒进⾏验算,最终出现⽀撑体系整体坍塌。
(3)⽅案过于简单,设计⼈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设计,缺少模板⽀撑布置施⼯图和构造图,对于混凝⼟施⼯⽅案没有做出具体的施⼯要求,缺少模板施⼯应急⽅案。
(4)⾼⼤模板安全事故⽅案没有按照要求进⾏专项审查,施⼯⽅案也没有得到改进和完善,最终各项安全措施在施⼯中都得不到落实。
2、材料质量低钢管质量不合格,在建筑市场⽇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产单位降低了⽣产质量标准,以节约成本,这些材质差、壁薄的钢管⼀旦投⼊使⽤,往往会出现承载能⼒不⾜导致整体垮塌事故;扣件质量不合格,在施⼯现场,材料管理⼈员没有对扣件进⾏质量验收,导致所使⽤的扣件质量轻、抗滑性能和抗破坏性能不合格。
建筑施工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解析和预防

三个主要问题:
1.模板支架是重大伤亡事故的多发领域
(1)模板支架坍塌在重大工程建设事故中,一直占有较 高的比例。
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在1992年至1995年上半年 我国共发生的83起各类坍塌事故中,楼板(支架)坍塌 为16起,占19.3%;在1992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 的重大事故中,楼板倒塌就造成死亡59人和重伤20人, 分别占总数的38%和59%;在《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 警示录》一书收集的2000年到2003年6月发生的100起一 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脚手架和支架坍塌事故为 15起,亡66人、伤137人(平均每起亡4.4人,伤9.1人), 分别占15%、15.45%和43.63%。
图4西西工程坍塌现场全貌(二)
图5西西工程坍塌现场局部
图6西西工程坍塌现场清理情况
图8西西工程相应地下室结构的支架 受损与变形情况
图7西西工程邻边部位支架变形情况
2006年5月19日。大连金石滩沈阳音乐学校大 连校区教学楼工程在浇筑5层梁板混凝土时, 发生模板支架失稳坍塌,作业面上人员全部 随之坠落,造成6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2 人伤势严重。
图1 南京某演播厅屋盖模板支架
➢2002年5月6日。湖南永州某加油站雨篷,挑 檐3.5m,系个人非法设计和非法承包项目, 没有编制施工方案,支撑高度为3.9m,木支 柱梢径只有50~60mm,雨篷浇完后下起暴雨, 雨后未做检查,在浇筑反梁时发生整体坍塌, 造成7人死亡、10人受伤。
➢2003年8月9日。厦门某公司的两层砖混结构仓 库工程,层高分别为5m和4.5m,没有办理任 何手续,仅凭一张平面示意图就雇佣民工动工 兴建。在二层楼板浇筑7天后,就拆除其下模板 支架,移支上层。在仅完成屋面板混凝土浇筑 的20%时,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屋面板突然坍塌, 对二层楼面造成严重冲击和震动,又导致其下 砖柱错位断裂,引发仓库整体坍塌,将现场80 名作业人员中的45人压埋在坍塌的建筑下面, 造成死亡7人、38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原因分析及技术安全要求

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原因分析及技术安全要求近期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模板支架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复杂,模板工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本文将从技术原因、直接原因、施工方案原因、管理原因对模板坍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模板支架的技术安全要求。
1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技术原因1.1架体或其杆件、结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
1.2架体由于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侧力、扯拉、扭转、冲砸等),或者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倾斜、滑移和不均衡沉降等),招致发生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
2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直接原因2.1支架因设计和施工缺陷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
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位移)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架瞬间坍塌。
这类支架一旦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境地,且难以监控。
除非因已发现显著变形、晃动、或异常声响(连接件、节点开裂、破坏)而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否则事故将不可避免。
2.1支架因设计或施工原因,使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余。
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的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自一侧起向另一侧整体推进并浇筑工艺,并浇筑至高重大梁时和浇筑的最后阶段,过多集中浇捣设备与人员作业时。
2.3支架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斜杆(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
当因局部的模板、木格栅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而酿成整体坍塌。
3安全专项方案缺陷的原因3.1编制、审核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技术人员对《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及《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导则》和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不熟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没有针对性,不能指导安全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原因分析及技术安全要求近期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模板支架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复杂,模板工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本文将从技术原因、直接原因、施工方案原因、管理原因对模板坍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模板支架的技术安全要求。
1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技术原因
1.1架体或其杆件、结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
1.2架体由于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侧力、扯拉、扭转、冲砸等),或者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倾斜、滑移和不均衡沉降等),招致发生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
2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直接原因
2.1支架因设计和施工缺陷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
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位移)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架瞬间坍塌。
这类支架一旦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境地,且难以监控。
除非因已发现显著变形、晃动、或异常声响(连接件、节点开裂、破坏)而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否则事故将不可避免。
2.1支架因设计或施工原因,使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余。
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的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自一侧起向另一侧整体推进并浇筑工艺,并浇筑至高重大梁时和浇筑的最后阶段,过多集中浇捣设备与人员作业时。
2.3支架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斜杆(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
当因局部的模板、木格栅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而酿成整体坍塌。
3安全专项方案缺陷的原因
3.1编制、审核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技术人员对《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及《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导则》和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不熟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没有针对性,不能指导安全施工。
3.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荷截计算错误或考虑不周。
一些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方案荷载计算有误;荷载组合未按最不利原则考虑;对泵送混凝土引起的动力荷载在设计计算中不足等,造成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度大幅度下降。
3.3施工企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人员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调查、勘察,对高支模区域及边界作业条件和环境不熟悉,对高支模区域的危险源分析不准确,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构造体系选择没有针对性,支撑体系本身就没安全可靠性。
3.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文本格式不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2009】87号文)及《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设部【2009】254号)文的要求,有的就是一本厚厚的计算书,没有绘制相应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图,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根本看不懂计算书,不能指导安全施工。
4模板支架发生坍塌的安全管理原因
4.1一些施工企业不按规定在施工前编制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有的先按“经验”搭设,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批准后,根据按批准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整改到位,留下安全隐患。
4.2选用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建筑施工中模板支架的搭设材料一般采用钢管、扣件、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I30-2011)规定宜采用
φ48.3×3.6㎜钢管,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
目前,在建筑市场上,许多施工单位使用钢管、扣件均由市场上租赁而来,由于租赁市场的源头缺乏有效控制,名义上是φ48×3.5㎜钢管,实际测量时,不少钢管壁厚实为φ2.8~3.0㎜,甚至有的只有2.5㎜,其轴向抗压能力降低φ18.7~13.3%。
钢管使用多年,普碳钢管易锈蚀,局部壁厚也变薄,严重的出现麻坑,影响其承载力,直接导致模板支撑架结构承载能力下降;有些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而模板支撑设计时均按直线钢管来考虑,不考虑其弯曲变形的,实际上钢管弯曲后的承载能力大为降低。
有些钢管的管端经多次气割或电焊割,端面严重不平整,用作立杆时,在对接扣件部位出现初弯曲,严重影响立柱的承载力,易失稳。
有些钢管材质不符合要求,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但目前市场上Q235、Q215、Q195钢管经常混杂,难以保证为Q235。
有些扣件合格率低,规范JGJI30-2011表5.1.7规定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为3.2kN,直角与回转扣件抗滑承载力为8kN,从现场检查发现,很难达到此规定。
4.3不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①搭设的支撑体系缺少连墙件、剪刀撑,或搭设的剪刀撑不成体系;无扫地杆;纵模水平杆偏少(普遍采用隔一搭一)或未连成整体;立杆间距过大、立杆搭接、使得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无法保证;还有一些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重视模板支撑立杆底部的基础处理,雨季施工地基产生明显不均匀沉降,导致模板支撑产生较大的次应力,极易发生垮塌。
②扣件拧紧力矩不符合要求。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65M?m,实际施工中很多达不到要求,大多在
20N?m,有的只有10多N?m,节点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承载力降低。
③杆件的接头不符合要求。
检查时常发现一些工地模架立杆的接头均在同一水平面上。
④斜撑与地面连接处有防滑措施。
多数工地在斜撑与地面的接触外不加处理,没有构造措施,大大影响斜撑的受力性能。
⑤立杆顶部自由臂尺寸过大。
支撑系统立杆顶部自由臂采用顶托支承的模架,检查时,常发现立杆顶部伸出顶部水平杆的长度过大,严重影响立杆的刚度及水平位移。
⑥周边无拉结。
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而实际检查中经常未设置。
4.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①有的施工现场将模板支架的搭设工作包给没有取得建筑架子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木工,造成模板支架搭设的缺陷。
②有些工地未按有关标准配备专职安全员,有的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但模板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期间,没有按规定进行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
③高大模板支架搭设前施工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未按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搭设过程中也没有分阶段组织检查验收,任由操作人员凭经验随意搭设,高大模板支撑使用前未进行有效的验收。
5模板支架方案和措施的技术安全要求
任何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都有其技术原因和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安全工作责任。
因此,我们在编制技术方案措施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技术安全要求:
(1)符合现行标准的技术安全规定。
当无相应或可参照的标准规定时,应通过专项试验,分析研究和专家论证确定可行的技术安全规定。
(2)符合工程及施工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计验算项目及采用参数必须覆盖实际存在与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和危险的情况。
(3)计验算式、荷载和调整系数的取用正确、无遗漏,计算过程无错误。
(4)对材料规格和质量、设置和工作状态、构造和连(拉)接要求、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杆件变形和基地稳定等一切可能影响支架工作安全的控制事项,均有明确严格的限控指标、要求或措施。
(5)对危险环节、部位、事项和因素有可靠的保险和保护措施,必要时应设监测和监护。
(6)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异常情况与突发事态有全面和充分的考虑,有妥善的应急处置和安全排险救援预案。
(7)有对各级相关人员技术安全责任和及时反馈情况的规定和要求。
6技术负责人必须做好工程的技术安全工作
无论是模板坍塌事故,还是其他工程安全事故,技术负责人都是事故责任的被追究者之一。
6.1技术负责人是工程技术安全工程的总管,肩负着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决策和技术安全掌管责任,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掌管好工程施工的技术安全和努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工作上,并且应当有职有权,确保达到各项工作要求。
当遇到施工安排和经济考虑的矛盾时,也能坚守起码的安全保证要求,确保不出技术安全事故,
6.2技术负责人应当坚守岗位职责,全力管好、做好工程项目的技术安全工作,努力在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取得成绩、做出贡献。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中,认真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全员安全意识,高大模板支架坍塌事故是安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