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症是怎么回事
赶走节后综合征的妙招

赶走节后综合征的妙招
刚结束春节假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的你,是否觉得无心工作呢,下面为大家了赶走节后综合征的妙招,欢送大家阅读。
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出现节后综合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响。
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
较长时间的假期后,马上投入到非常紧张的工作中,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病症。
在上班的前几天,应尽量安排一些方案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自己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减少“节后综合征”的发生。
过年期间,不少人顿顿大鱼大肉,身心俱疲。
假期过后,可节制饮食,试试吃三天素食,每次吃七分饱,并且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稀饭等,有助于胃肠道的休息调整。
回来上班后,要将假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不要拖拖拉拉,让它们牵扯自己的精力。
可写一张简要备忘录,将需要处理的事情罗列下来,一目了然。
到了办公室还是昏昏欲睡?翻开和手机,依次看看以下东西:老板照片和他给你的年终奖。
然后扪心自问几句:银行卡余额几位数?信用卡账单还了吗?收到的红包超过发出了吗?研究证明,银行存款多几个零,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打起精神来,该上学上学,该上班上班,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努力奋斗去吧!
假日期间,运动的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洋洋的。
假期结束之后,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比方快跑、游泳,精力充分地投入到工作与学习当中。
六念堂:几个技巧教你应对“节后综合症”

逢年过节,觥筹交错、酒肉佳肴,难免会有吃多,
大部分人摄入过多脂肪、糖分、盐分,容易加重 肠胃负担,除了体重上的增加,更易引起消化不 良。
表现为腹胀、反酸、恶心、便秘或腹泻等。即使
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长时间的饮食饮酒过度, 可能造成食积使胃气受损,加之现代人多数脾胃 有虚,容易形成神经性厌食。
在进食后半小时,坐下并双手互相摩擦搓暖后交
叠,再以肚脐为中心作螺旋纹式按摩,顺或逆时 针方向按摩50次,期间保持正常呼吸,力度缓慢 柔和。
由于作息不规律导致睡眠不足,导致植物神经系
统紊乱,“睡眠障碍”尾随而来,表现为入睡困难 ,易醒早醒,醒后疲乏,白天嗜睡,使得身体憔 悴,苦不堪言。
不熬夜,养成固定的睡眠作息,做到早睡早起,
给胃气一些修复的时间,三餐定时定量,一般以
第二餐之前微有饥饿感为宜,餐食宜清淡,应做 到少油、少糖、少盐,可以多喝粥和汤减少胃肠 道油腻,餐食以芹菜、香菇、萝卜、海带等为主。
茶可以根除胃肠道油腻,平衡消化功能。食积胃
胀的朋友可以取山楂5g、橘皮10g泡茶饮用;食 欲不佳、容易便秘者可以山楂5g、决明子10g泡 茶服用。
以7-8小时为宜,白天可适当午睡,但不要超过 半小时。睡前不要吃夜宵,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 料,但睡前2小时可堂食用。
“节后综合征”一般情况下经过几日自我调整可 以缓解,如果上述症状若持续存在则建议前往正 规医院进行调理治疗。
谢谢观看
2023年工贸企业开工第一课-节后复工安全培训

4-安全管理
二、主要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收心会、强调现场安全纪律) 2、复工前安全检查
①现场的一些机械、设备、防护设施、脚手架、电气设备停用时间长,
风、雨、雪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如不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就会成为 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②用电前,要由专业电工对所有线路和用电设备逐一排查,要确保线路
侥幸心理
1
5 冒险心理
惰性心理 2
麻痹心理
3
员工心理 4
6 环境干扰判断失误 7 技术不熟练、遇险惊慌
逞能心理
3 安全担当
3-安全担当
如何压实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
法律要求
责任要求
安全担当
岗位要求
安全应知
3-安全担当
从业人员上岗要求
3-安全担当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四项义务
1
上岗前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 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 安全管理
4-安全管理
一、建立和落实好安全管理“三大家规”和“两道防线”
三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两
风险管控
大 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规 岗位安全操全管理
一、建立和落实好安全管理“三大家规”和“两道防线”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①正面的责任分解作用 两个作用: ②负面的责任追究作用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内容:
上岗作业前三清、四懂、五会要求
★“三清”
➢ 清楚所管阀门的位置、作用 ➢ 清楚各控制点的位置、作用 ➢ 清楚各项工艺技术指标
★“四懂”:懂设备原理、懂设备构造、懂设备性能、懂工艺流程 ★“五会”:会开、会停、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3-安全担当
安全防护设施要做到“四有四必有”
育儿知识:假期综合症什么意思

假期综合症什么意思假期综合症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一旦到了放假。
有些人就会说自己得了假期综合症,然后不想放假,放假了不想工作,不想完成放假期间所布置的任务,而且自己身心也比较疲惫,总是提不起精神来,那么这个假期综合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假期综合症什么意思所谓“假期综合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只是人们在长假后身心再适应时受到压力后所出现的不良状态,尤其放纵无度的生活更会使长假成为节日综合症的引子,所以上班族应尽早调整生活状态。
如果你患了以下任何一个症状,就说明你患了“长假综合症”,要注意了!视觉疲劳症,长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看碟,眼睛红肿、身体酸痛。
假日消化不良症肠胃不适,并伴有厌食倾向。
上班恐惧症,身心俱疲、精神涣散。
与平时的快节奏生活相比,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就被打破,于是造成心理和生理的种种不适。
旅游后遗症,感冒发烧、角膜发炎、牙痛、口腔溃疡如何缓解假期综合症选择复合型的维生素矿物质片,每天坚持服用,就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全面均衡需求。
适度休息。
欢度长假的确是很疲劳,假期最后一晚最好能洗个热水澡,增加身体血液循环的速度,洗去多日假期活动所带来的疲乏。
在假期结束后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时需要多注意业余时间的休息,以补偿和恢复假日积累的疲劳。
适时地转换好“角色”,调整好心态。
假日最后一天晚上,应该从七天的“休闲者”圈子里走出来,静静地梳理一下第二天上班后应该做的工作,把节后繁忙的事情尽可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至于一上班就陷入应接不暇的忙乱之中。
对于现在忙于都市奔跑的人来说,大部分都患有假期综合症,每个人为了生活到处奔跑而感到身心疲惫,一旦有假期的就会全身心的放松,从而让自己更加的懒散,其实这是不好的。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缓解假期综合症,让自己过一个比较开心的假期。
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有时候一些人会突然发生胃痛的现象,其实胃痛疾病是很常见的,所以说当出现胃痛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他的一些快速缓解方法,因为这样的话才能给自己减轻病痛。
如何缓解“节后综合症”

如何缓解“节后综合症”春节过后如何养生?过完热闹的春节之后,人们容易出现节后综合症。
怎么感觉除夕夜刚刚过完,假期就结束了呢?上班第一天你是否感觉倦怠,工作效率低呢?那么如何缓解节后综合症?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节后综合症症状1 、休息时间不按时,睡眠紊乱。
通宵熬夜,长期玩乐,假日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打乱平日的作息时间,生物闹钟也会一下子被改变。
作息时间的紊乱会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也因此造成了神经系统的紊乱。
2、精神不振,厌倦工作。
因为在长假里对自己的假日生活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被完全打乱了。
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让人们一时转化不过来。
3、食欲不振,神经性厌食。
假日里经常吃喝玩乐,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缓解节后综合症小妙招1、饮食宜清淡春节期间少不了各种大鱼大肉的聚餐,这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使肠胃负荷加重,消化不良,出现异常的饱胀感、食欲减退。
节后要注意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等“清火”食品,可适当吃一些山楂片开胃,在潮汕民间也常有食用佛手老香橼来健脾胃助消化的习惯。
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2、调整作息春节期间,有的人会熬夜守岁,有的人会通宵打牌,还有的奔波在旅途,生物钟被打乱,导致上班后整日精神不振。
补救措施之一是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
如果晚上难以入睡,洗个热水澡会有助于睡眠。
3、节后工作合理安排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工作,而应循序渐进,先把必要的工作做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4、适度运动缓解压力节后提不起精神、没有胃口怎么办?适度的运动或许可以帮你。
“吃”与“动”是两个方面,运动有助于使胃口调整到正常状态。
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控制体重,还能促进睡眠。
可以在下班或放学后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慢跑、游泳、跳舞、羽毛球等,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休息,更有活力地开展节后工作。
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
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人们从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事置之度外。
一到双休日或法定假期,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几天,把原来建立起来的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定型”破坏了。
待到假日过后的上班日,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即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巳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即所谓“节后综合症”。
节日心理失调节后综合征(Post-holidaysyndrome)对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几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时常要轮值夜班的基层民警、加班熬夜的领导或负责文字材料的“笔杆子”,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失落、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
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这时,平日总在超时工作、觉得没有个人时间的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
这种心理失调,其实也是一种提示信号,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并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而引发各类身心疾病,甚至导致“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反应。
此时的长假,正是过滤已有的工作方式,尝试另一种生活心态的时机。
亲身体会“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给疲惫的大脑和身体以不同于平时的新鲜刺激,充电的感觉会让过度消耗的精神和心灵放一个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过度疲劳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而突然产生幻觉等(在拥挤、嘈杂的封闭环境下更易出现)。
这是在旅行途中发生的急性暂短精神病性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片段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回家后这些感觉可能重现。
7招,让你尽快摆脱post-holidaysyndrome(节后综合症)

7招,让你尽快摆脱post-holidaysyndrome(节后综合症)今天是节后工作日的第一天。
由于闰年的原因,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重叠,造成了长达8天的假期。
很多小伙伴在这么多天的放松之后,回到工作和学习的岗位上,不免会患上“节后综合症”(Post-holiday Syndrome)。
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对于Post-holiday syndrome的定义是:根据词典中的释义,“节后综合症”指的是,当你经过了一个大长假之后,生活、工作的规律被打破,从而产生的综合征。
一个患有节后综合症的人,一般晚上很精神,白天很萎靡。
这跟节假日期间过度玩乐是有关的。
词典中还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实例:A: Dude, I cannot possibly go toschool now! I haven't gone to bed before3:00 AM in the last two weeks! All thispartying has been killing me!哥们,我现在上不了学。
我连续两周凌晨3点才睡觉,这些狂欢真是要了我亲命了。
B: You're not the only one with a Post-holiday Syndrome...你不是唯一一个有节后综合症的人。
(言下之意是,我跟你一样。
)再让我们聚到这个单词:Post-holiday Syndrome先来看post-holiday,按照严谨的写法,post和holiday中间是要有一条连字符的,post是英文中一个常见的前缀,表示“后…”,比如post-graduate表示“研究生”,即“本科生之后”,post-modern表示“后现代的”,post-war,表示“后战争时期”;当然,post还可以表示“邮件、邮政”之意,post office--“邮政所”;post card--“明信片”。
春节综合症有哪些症状

春节综合症有哪些症状春节综合症是很常见的一种节后综合症,很多人都会患上春节综合症,尤其是上班族。
那么春节综合症该如何调整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综合症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综合症的症状头晕脑胀,睡眠紊乱综合征症状:春节长假,许多人都选择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
回来后,有些人却是夜里精神抖擞,熬到早晨才能睡着;白天也是头昏脑胀,提不起精神来。
眼看已经正常工作了,可是睡眠却不正常。
有些人不免心中纳闷,过去从来都不失眠,为何出去游玩了几天会患上失眠了呢?病因:这种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所造成的。
出游时疏忽了自我保护与调适,将旅游行程安排得过满,坐火车、乘飞机,使自己在行程中精神过于紧张,打乱了睡眠与觉醒的生物节律,身心过于疲劳,于是导致了睡眠紊乱。
应对措施: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可在睡前适当饮用热牛奶、豆浆。
严重者也可以采用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镇静、安眠药物,如舒乐安定、佳静安定和氯硝基安定等。
一旦睡眠改善了,即停止使用,以免引起机体的耐药性和依赖性。
心神不宁,节日情感失调综合征症状:有些人能忙不能闲,尤其是文秘人员、科研工作者、私企或外企的白领,平时腿上好像上了发条,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倒也感觉挺好。
按说过春节放假可该歇歇了,可他们好像有种“失落感”,呆在家里度日如年。
7天下来,不但没休息好,反而觉得浑身不舒坦,焦虑不安,心神不宁,郁郁寡欢。
春节后上班好些天,经过一番调理才缓过劲来。
他们常自嘲地说,我生来就是个干活的命,一歇就出毛病。
病因:这是由于习惯了平时经常在高度紧张工作压力下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所事事,再加上无其他兴趣爱好,易导致心理失衡,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就会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血液循环减慢,脑部供血不足,于是变得无精打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后综合症是怎么回事综合征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
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节后综合症也叫富贵症。
长假期间很多人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熬夜、暴饮暴食等,睡眠规律、饮食规律一旦被打乱,便秘、长痘、油脂分泌过多很正常。
而腹泻在过节中更是常见。
1病因探究人们从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事置之度外。
一到双休日或法定假期,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几天,把原来建立起来的工作与学习的“动力定型”破坏了。
待到假日过后的上班日,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即必须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就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即所谓“节后综合症”。
节日心理失调节后综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对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几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时常要轮值夜班的基层民警、加班熬夜的领导或负责文字材料的“笔杆子”,突然闲下来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失落、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
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这时,平日总在超时工作、觉得没有个人时间的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
这种心理失调,其实也是一种提示信号,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并不利于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而引发各类身心疾病,甚至导致“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反应。
此时的长假,正是过滤已有的工作方式,尝试另一种生活心态的时机。
亲身体会“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给疲惫的大脑和身体以不同于平时的新鲜刺激,充电的感觉会让过度消耗的精神和心灵放一个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过度疲劳者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而突然产生幻觉等(在拥挤、嘈杂的封闭环境下更易出现)。
这是在旅行途中发生的急性暂短精神病性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片段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回家后这些感觉可能重现。
要避免此现象,出游者应注意自我保护,如出游行程不要安排得过满过紧,及时休息、补充体能,长时间乘坐一种交通工具时,应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走动走动,活动筋骨、做做深呼吸。
节后抑郁与上述节日心理失调相对应的是节后抑郁。
有些人会因从节日的玩乐中突然回到平静而出现失眠、胸闷、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郁等现象。
通俗地说,这是因为人们不能“收心”,无法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原有的平静状态。
要预防这种现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稳过渡,节后及时“找事干”,避免突然“急刹车”。
如果条件允许,采用想象放松法也可达到较好的调适效果。
一连几天的长假结束,许多人都可能会有以下一两种体验:假期结束前的一两晚,想到节日过完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乱想,无法入睡;脑海里还在回放着节日里和亲朋好友们尽情欢聚的情景,放纵的心情怎么也收不回来;节后两三天里总是感到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现抑郁、失落、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有不明原因的恶心、晕眩、肠胃不适、皮肤过敏、神经性厌食、神经衰弱等反应……也许不仅仅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身边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种与平常不同的反应: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下来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等等。
这就是所谓“节日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每当长假、黄金周过后,总有不少人因为节日期间的生活方式与平日相差过大,节后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调节而出现类似“节日综合征”的心理失调表现。
节后提不起精神本是休生养息的长假,不少人却出现了浑身无力、嗜睡、做事精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其实这都是“节后亚健康综合症”在作祟。
专家介绍,十一长假过后一段时间,是此类综合征发病的高峰期。
之所以出现此类综合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十一期间,人们娱乐玩耍、或外出旅游、走亲探友,休息的时间反而比平时上班时还少,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扰乱了生物钟;加之节日期间饮食无规律,不少人还烟酒无度,暴饮暴食,造成营养搭配不均,身体各器官超负荷运转,引起功能紊乱,尽管还没有达到发病的地步,但已经让人体感到不适了。
长假结束,一旦回到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现各种亚健康症状,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假日综合征罪魁祸首之一熬夜除夕夜一家人团圆,按照守岁的习俗,这一晚要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熬夜,在春节长假里几乎不可避免。
一年不见的家乡好友相邀聚会,觥筹交错中彻夜长谈、K歌,消夜……时间在一片欢乐声中飞过,不知不觉,你有可能已经连续几天在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1]而熬夜会造成整个机体的紊乱,上火、便秘、脸上长包、油脂分泌过剩,节后你会发现,很多人不是红光满面,气色会变得不好。
牟瑛指出,20岁之前,人体如果熬夜能在第二天马上恢复,而过了30岁后,熬夜往往需要花好几天时间才能恢复,恢复期间人体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从心理状态方面来看,侯艳红指出,忘记昼夜节律,还会引起睡眠障碍,节律的失调也会引起身体疲劳,同时会导致情绪出现问题。
当你经过如此高强度兴奋点后,又回落到节后相对平静状态时,大脑适应状态不好,情绪也会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从而出现不适应,引发焦虑状态、神经衰落,出现不愿意走出过节状态的情绪。
[1]而春季昼夜气候变化大,容易出现精神症状的复发状态,我们人体针对这种变化在调节时会出现反差,会容易把不稳定的东西调动起来,包括旅途中的疲劳,交流中的过分喧闹,生活节律的打乱,有人返途中还会爆发不良情绪,影响到节后的生活。
[1]2主要症状睡眠紊乱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
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对策:过度疲劳引起的“睡眠紊乱”,需赶快采取补救措施。
体力性疲劳因运动过度引起,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脑力性疲劳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劳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恐惧上班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
因为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
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对策: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
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神经性厌食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对策: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
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
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退潮忧郁症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3调整治疗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了,大部分人又重新回到工作中。
但是,再次走进办公室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坐在办公桌前,却不想工作,头昏脑涨,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总觉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烦躁。
针对这种所谓的“长假综合症”,专家给出了以下六招有效的调整方法。
第一招:补充睡眠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还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老年人,肌体调节功能减退,节日期间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第二招:及时清理肠胃过年吃得丰富,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
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面条汤、疙瘩汤、咸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第三招:调整自己的状态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
可以给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上班后要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
第四招:茶水和水果降火不少家庭旅游归来最普遍的现象是口干舌苦、食欲不振,还有的人眼睛发红、牙痛、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等,可以准备茶水和水果。
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也可以让“内火”慢慢降下来。
第五招:睡前泡脚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医疗效能,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第六招:休闲放松调整身心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
[3]4支招提醒支招睡子午觉、晒太阳如何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身体尽快恢复呢?睡子午觉,每天都要敲警钟,让自己按时睡子午觉。
晚上熬夜了,中午一定要补一觉,晚上11点前上床。
”中医认为,“子午觉”为养生妙道,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对人身体很有好处。
午时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前,从中医理论来讲,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哪怕起得晚,吃了午饭后,也要小眯一会儿,30分钟即可,可以让精力尽快恢复。
子时是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是“肝经循行时间”,晚上11点前就寝效果最好,可以减轻营养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达到养肝的目的。
尤其是肝病病人,可以为肝功能修复做好铺垫。
而阳光,也会成为你调整身体和情绪的一个重要帮手。
侯艳红主任建议,合理接触阳光,对情绪是有好处的。
熬夜可以补觉,但在白天的时候一定要找机会晒晒太阳,而不是昼夜颠倒地过节,白天睡觉晚上疯玩,否则等假期结束开始工作时,身体会很难调整过来,从而影响假后的工作生活。
[1]提醒特殊人群春节不可放松约束肝病、糖尿病病人春节期间饮食、睡眠要正常对于这类特殊人群,节前节中和节后都应该做好准备工作,不能放松自己。
糖尿病人在节日期间饮食不能放松,节前节后都必须监测血糖。
“经常有糖尿病人节后来跟我说,血糖没控制住,变高了,这往往是外出饮食时随心所欲所致。
”牟瑛指出,糖尿病人因为要限制过多的脂肪和糖类摄入,因此在春节期间,建议烹调多样化,以蒸、炖为主,老人食物要细软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