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作者及作品简介

合集下载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文化 理解


通过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感知画家高超的技艺
和对战争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了解战争的残酷,非正义战争带给
人类痛苦和绝望,呼唤和平,反对战争。
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
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场面来描绘?
免胄图(中国画纸本) (北宋)传李公麟
图像 识读
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
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什么立场?
内战的预言(油画 1936) (西班牙)达利
原子弹灾害图·幽灵/火(纸本设色木板) (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图像 识读
构 图 : 松散凌乱,支离破碎。
色 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灰。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
风 格 : 抽象和象征性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图像
识读
象征性
残暴和黑暗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痛苦的人民
《格尔尼卡》 毕加索
学生 活动
撰写500字左右的短文,从构图、人物形象与场景等方面进行 分析,说清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是非与价值判断的。
导入 教学
非正义的战争永远 是文明的灾难,人 民的痛苦。
湘美版(新)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图像 识读
万里长城
图像识读
为什么建万里长城?长 城在古代的功能是什么? 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像 识读
秦始皇陵兵 马俑一号坑
图像 识读
图像 识读
大观念: 战争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 艺术反映历史,战争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 在每个时代的艺术中都有体现。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静静的小河》李自健是湖南省邵阳邵东县人,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

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

旅美之前,他创作的《孕》和《山妹》二幅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在画坛初露头角。

1971年至1992年,他潜心创作了一大批以“人性与爱”为主题,以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相整合的具有人文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特征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

《南京大屠杀》自1993年起,画家便开始在美国、台湾、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举办大型巡回个展。

画家深刻感人的主题,朴质精湛的艺术语言,深深地触动了中西方的观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多次成为当地文化媒体报道的热点。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量同时也引起艺术界和艺术批评家的关注与赞誉。

东方观众的热情支持和期勉,使画家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促成了他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将自己的艺术推向世界,希望让地球上更多的人们,能从他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中,领略人性的尊严,感受爱的魅力唤起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孕中妻》为此,画家与其妻子、诗人丹慧女士一道倾力投入,联络策定全球巡展行程,广泛集结曾经售出的画作,并以多年的售画之资,成立了“环球巡回展”专门基金,在国际佛光会及众多中外友人、文化社团的协助下,在世界各地的艺术收藏家们的鼎力支持下,自费自主的展开了环绕全球,穿行世界的、非营利性巡回大展。

美国著名艺评家丹尼斯.怀伯曼指出:李自健是第一位举办全球巡回个展的中国大陆画家,而且此项空前的艺术展览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六大洲中的许多国家,在历史上,我们可能很难找到一位艺术家的展览,曾经巡回并穿越如此众多的文化与国界。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

旅美画家李自健环球巡展的故事

旅美画家李自健环球巡展的故事


扫 3 城市 艘 m 酋 先足 恩 I 的 艺 个 H
■李 自健与 家人一起
画展开幕才几天, 留言本 便留 F 了许 许多多深情的感言。李白健夫妻忙 先事情,再次飞回荷兰酋都阿姆斯特
丹 , 己是 在荷 兰 的 第 二场 展 出 之 地 …
全球最大的拍卖公司苏富比阿姆斯特
场馆 已安 排 好 了 在 南 京 的谲 展 取 得 了 巨大 成 功 , 宣 传 上离 不 开 《 在 华人 时 刊 》
及各家媒体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江苏
省人 民政 府侨 务 办公 室 的大 力 支 持
荷 兰 , 战环球 巡展 首
作为 位年轻的华侨油画家,李 白 健携带着自己的百糸幅油画作晶开始了 全球巡展, 一站是前往 “ 第 油画故 乡”荷
门铃响起, 一位高大英俊的荷兰青 年汉子和一位端庄大方的女士出现, 怀 里 一 张东方式圆脸让李 白健与妻子丹 慧愣 住了: 中阐女攘 !小辫于 黄皮肤、
黑 眼腑 、j LF !娘 来 j 是这 对 夫 蛋 ~岁 = 孟 收莽 的孩 于 中 国小 姑 娘 的 肖像终 于 l 面 好 . 美玲 的爸 爸 突 然 说 : 我 钉 一 个 请 或 , 恕 请 您 替 我 在 这 幅 画 像 的 背 后 用 中 、 文备 上 一 话 , 吗 ?1 英 段 好 断的背 面 我 会 密封 , 等 到 美玲 l 8岁 成年 礼 的 趣 i
国际佛光会艺术发展委员 会副主任。20 年 t 自 06 攀 健荣获了 “ 南京 国际和平 特别贡献奖章” 。
《 华人时 刊》 与李 自健再 续前缘
第 ’ 次接 触 季 n健 先 艟 冉 南京 展 新 旧 发 ,

华人 精英 I TE ELI

道德经第30—33章2

道德经第30—33章2

饥饿的苏丹
饥饿的苏丹
当曾经报道过南非种族隔离的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 在1993年苏丹拍摄饥饿的小女孩时,同样面对的是福尼 尔在哥伦比亚所面对的道德问题。在苏丹的国内战争和 饥荒中,他在一个小村庄中发现了这个饥饿的女孩,正 艰难地挪向救援站,而一只秃鹰尾随其后,似乎随时都 在等待她的死亡。卡特完成拍摄后,赶走了秃鹰。照片 刊载于3月26日的《纽约时代》,立刻成为人类灾难的 象征。数以千计的读者写信询问女孩的命运。编辑解释 说,作为摄影师,他并不知道女孩的最终结果。生性敏 感的卡特难以接受批评的质疑——尽管这幅画面让他一 举成名。这幅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的两个月后,他最终 于在1994年选择了自杀。
战争灾难:美军对巴格达实施首轮突袭之后,巴格达上空硝烟弥漫
战争灾难: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提出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兵者 不详之器,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 得志于天下矣。”这两句,说明任何事物达到强盛就会走 向衰弱,走向反面,这就是没有遵循道,没有遵循道就很 快会自取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发动侵略战争的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及其首要战犯三元凶希特勒、墨索 里尼、东条英机,曾几何时,在20世纪30~40年代中不可 一世,图谋以战争逞强天下,企图称霸世界,但终因“物 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因违反了老子所说的 “道”——“以兵强天下”,而加速了其灭亡。
一、老子的战争观——“不以兵强天下”
第三十章至三十一章:主要讲的是老子关于战 争的观点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三 十 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教案)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本课题选自2003湘版高中美术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讲授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

本课我采用视频欣赏、雕塑、建筑及绘画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及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与痛苦,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懂得珍爱和平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几幅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追问静态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提问师生互动、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像图像资料。

学生:书本或与战争有关的影视或文学著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片段,认真观看,等下回答几个问题?思考与交流:1、观看视频后,你有何感触?2、与你现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比,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入本课主题《战争与和平》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战争题材的作品,并提出问题。

1、长城思考与交流:万里长城是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什么?2、秦始皇兵马俑思考与交流: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意义?3、《狼牙山五壮士》油画现代詹建俊思考与交流:(1)、五壮士是处在什么时代环境?表现了什么精神?(2)、画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哪些细节刻画来体现这种精神?4、《南京大屠杀》油画现代李自健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去分析画面的能力。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 油画 布面 现代 陈坚)
油画《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大屠杀事件
油画《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事件
你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看这幅油画后的感受
【鉴赏】:《南京大屠杀》
【内容】
观察这件作品, 说说刻画了什 么内容?
南 京 大 屠 杀 ( 油 画 布 面 ) ( 现 代 ) 李 自 健
【创作】
画家绘制这幅 画的过程
【意义】
这件作品产生 了什么社会影 响?
【感受】
夜深人静的画室里,回响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阿炳的《二泉映月》的音乐,李自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1937年日本人侵占南京,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历史场面,整幅油画 【感受】:画中尸体成山,日本士兵狞笑着杀人取乐,尸体上尚存的一个小孩,仰天哭喊,这种场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使世人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从而促使 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的主体是堆积如山的尸体,整座尸山后是奔流滚滚的长 健在悲愤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堆积如山的死难同胞。面对着这绘制中的巨画,李自健一次次陷入 热爱和平的人反思战争。 景,惨不忍睹,战争的残暴震撼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希望在地球上再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江。 揪心的痛,一次次掉下悲愤的眼泪。
1 2 3
Are you ready?
战争之历史痕迹
中国长城
军事堡垒—古建筑—战争的产物—历史见证
圆明园遗址
皇家园林—火被毁—战争产物--历史见证
战争之绘画作品
《南京大屠杀》( 油画 布面 现代 李自健)

《原子弹灾害图》也称《原爆图》(1959)(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鉴赏:《原子弹灾害图》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写作:巴以冲突与世界和平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写作:巴以冲突与世界和平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写作:巴以冲突与世界和平【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60分)曾经的绿水青山,如今却变成了荒漠戈壁是谁打破了宁静的世界,却让战火烧透人类的家园?是谁抹去了孩童的欢笑,却让泪水淘尽生命的硝烟?是谁偷走了皎洁的月光,却让烈火烧出地狱般的辉煌?是谁遮住了人类的视野,让白鸽的羽毛插满秃鹰血腥的身躯?是谁蒙蔽了智慧的认知,让繁花般的生命如此落英飞洒?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 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

而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 毁灭财富。

没有和平 就没有人的幸福 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能有永久的和平 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请以“守望和平”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1.审读材料材料的前半部分连用五个“是谁”的反问句,概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 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

而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 毁灭财富。

没有和平 就没有人的幸福 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引导考生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今天我们不断的回望历史并不是要铭记彼此的仇恨 而是要理解彼此的伤痛,并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不让历史重演。

“守望”是写作的关键,“守望”本意是“看守了望”,但它的内涵非常广泛,长期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和平时代,战争与牺牲已逐渐远去。

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选择,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坚守,有太多的蓝图需要描绘。

2.确定立意如何守望和平?首先是如何面对战争和战争造成的仇恨。

其次,爱、珍惜、感恩、谅解、宽容、沟通、谦让、友善、信任等等皆可以消除仇恨,引来和平。

第三,铭记什么,忘记什么,也是要考虑的内容。

和平发展民生福祉和谐稳定多元对话理性思考客观评价尊重生命心存悲悯命运共同体4.素材备用时事素材巴以冲突多年,炮火不断、生灵涂炭,世界瞩目。

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轰炸了美国的世贸大楼,6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马俊邦《战争与和平》课件

马俊邦《战争与和平》课件

《内战的预言》 一组 《格尔尼卡》 《布雷达的投降》 二组 《免胄图》
阅读学案填表格回答问题
作品 作 国 流 者 家 派
《内 战的 预言 》 《格
时代 主题内容 背景 用一个支离 破碎的人预 感内战
艺术 特色
色 彩 鲜 艳 灰 暗
设计意图 揭示战争的 荒谬和残酷
西 超现 西班 达 班 实主 牙内 利 牙 义 战 立 体 主 义 二 战
展示预 习成果 激情 导入 作品赏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巩固检测 创作实践
文山中学 美术组 马俊邦
有侵略, 就有反抗 A、作者描 绘的是什 么时期的 战争? B、作者的 创作意图?
地道战 (现代)
罗工柳
战争的连锁反应 日本原子弹爆炸时间和地点? 原子弹灾害图· 水(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分析 作品 的艺 术特 色和 表现 手法
跟踪练习
达利 ),西班牙人,( 超现实主义) 1、《内战的预言》作者是( 流派的代表,表现了梦魇中的西班牙内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毕加索 ),西班牙人,( 2、《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立体主义 ) 流派的代表,本作品用( 黑 )、( 白 )、( 灰 )三种基调, 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 二)战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3、《免胄图》作者是( 北宋 )时期的画家(李公麟 ),这是 一幅(白描)画,即:中国画技法名。单用墨色线条勾描而不施 彩色的画法。源于古代的“ 白画 ”。 4、《 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此作品 属于( )雕,人物形态各异,形象逼真,具有写实性。 圆 5、《布雷达的投降》作者是( 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那些作品( 《教皇英诺森十世 ), 》 (《纺织女》 ),( 《宫娥》 )。
正确理解美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能展现战争恢弘的一面 能体现出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 能再现战争的残酷 能反应战争带来的灾难 能反映出作者的态度与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李自建,著名的旅美画家,1954年生于湖南邵阳,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海外特聘画家、[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

20年来,持续于六大洲三十个国家与地区举办大型环球巡回个展,自主、自费,以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巡展传播人性与爱普世价值,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影响广泛,瞩目画坛。

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及欧洲拜占庭“圣·约翰骑士勋章”获得者。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市
出生日期:1954年职业:油画家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信仰:佛教主要成就1993年起,环球巡回大型个展。

代表作品《山妹》;《孕》;《生之梦》;《龙的传人》;《1937·南京大屠杀》简介
李自健最知名的一幅油画是《南京大屠杀》。

1988年,李自健只身来到美国自费留学。

两年后,李自健凭借才华和坚韧的意志,在肖像画领域开始有所收获,但依然困顿于艺术渺茫前程。

1991年春,偶然的机缘让他在洛杉矶西来寺结识了享誉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

得星云大师特别赏识与鼎力支持,画家得以搬入星云大
师提供的蒙蒂拉精舍优雅环境,潜心作画,500余日夜,创作出一大批,表现人间大爱的油画作品,
一天,外出弘法返回美国的星云大师,向李自健提出,“能不能画一幅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巨幅油画”。

大师说他就是南京大屠杀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和见证人,1937年12月,年仅12岁的少年星云,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南京寻找父亲,找遍了血腥屠城,未果,从此天人永隔,留下刻苦铭心记忆。

半个多世纪过去,大师为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惨无人道的悲痛历史,他深情嘱托画家去创作一幅警世之作,李自健不负大师厚望,在大洋彼岸洛杉矶,潜心创作三个月,克服重重困难,悲愤执笔,终于完成了这幅让世人震撼,让日本右翼势力惧怕的巨幅历史油画,并将此幅巨画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展”在全世界六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出,造成巨大的轰动与反响。

李自健于1991年,2003年先后创作的两幅《南京大屠杀》巨幅历史油画,现已分别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3]
内容
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侣真实再现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1991年作于美国洛杉矶的《南京大屠杀》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

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

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3]
反响
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曾经被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丹尼斯·怀伯曼撰文“这是一部雄辩的声明。

唯有毕加索《格尔尼卡》可与之比美”。

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公民党创始人池田大作,看到这幅巨画感慨道“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

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蕴藏着画家的深刻感悟与人类的和平呼唤。

李自健创作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并且顶住日本右翼势力百般阻挠、威胁,勇敢坚持在全球间展出,为真实历史代言,并于2006年,荣获了“南京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

在画展上,我经常看到被这幅画深深震撼的日本人。

在台湾,有一群日本妇女看过这幅画后,向我们深深鞠躬道歉。

还有日本观众留言:“我们的侵略战争对不起中国人民。

我们要和政府隐瞒历史的行为斗争下去,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

”还有日本著名文化大师池田大作,他看到《南京大屠杀》这幅画,感动得哭了。

应他的邀请我去日本,4600位东京创价大学的大学生起立为我鼓掌。

因此,将“人性与爱”画展带到爱好和平的日本民众中去,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

(摘自《潇湘晨报》对李自健的采访)[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