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课件解析27页PPT

合集下载

《道德经》教学分享(教学PPT)

《道德经》教学分享(教学PPT)
技3)、写作特点
散文诗似的凝练文字,蕴蓄博大精深的内容,永 参不透,汲取不竭。
透视宇宙,穷研物理,非常规思维的表达方式。
7
三、地位及影响
1、荣誉称号
真人―――庄子 (真人-圣人-佛)
2、政治谥号
太上玄元皇帝――唐高宗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真宗 太上老君――民间
8
3、历代评价
1、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 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 -孔丘《史记·老子列传》
2020/5/1
20
一般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功利, 老 子的《道德经》,有第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 二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等,多次反复开 导人们利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功成不名有”。因为这是道的 要求,只要遵道践行,就要“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效法天 地的人也就能“天长地久”。
2020/5/1
24
4.以经解经
以经解经,首先是拿《老子》上下文做 参照物,然后以道家的其它经典参照起来理 解,比如庄子的《庄子》(又称《南华 经》),再其次是儒经,然后参看法、名等 诸子百家。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也许有前后不尽一致、甚至 矛盾的地方,但思想基础、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则 是基本稳定的,正如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 老子思想体系也是“一以贯之”的。例:《老子》 第六十五章内容理解。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
3
3、悲天悯人、至爱无边,心系天下,尊 道重德的模范践行者。
①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老子·第10章》 ②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

《道德经》讲座 ppt课件

《道德经》讲座  ppt课件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存论意蕴》,《九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版。
ppt课件
2
几个基本问题
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ppt课件
4
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
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 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 众人皆有为,我独无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 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 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 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 乐其业。
ppt课件
8
《道德经》哲学意义
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与人生观
ppt课件
9
《道德经》价值意义
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

老子道德经全文ppt

老子道德经全文ppt

38
二 十
自古及今,
一 章
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壮哉?
以此。
精选完整ppt课件
39
二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十 二
则盈,蔽则新,少则得,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
精选完整ppt课件
40
二 十 二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经 》
老 子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一 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一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章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四 章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帝之先。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五 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五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六 谷神不死, 章 是谓玄牝。
当其无有器之用;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十 一 章

道德经PPT教学讲义

道德经PPT教学讲义
, 身 生且 而 。久 身者 先, ,以 外其
7 章
8
夫正與居處水上
唯善善善眾善善
不治仁地人利若
爭,,,之萬水
故事言心所物。
無善善善惡而
尤能信淵,不
。,。。故爭

幾,






8 章
9
功富金揣持 遂貴玉而而
9 章
身而滿棁盈
退驕堂之之
,自莫不不
天遺之可如
之其能長其
道咎守保已
。。。。。
: :-
下上 篇篇
老 子
38 1

81 37 德
章章 經
1
玄 玄此 故 有 無 名 道 之 。兩 常 常 名 名 可 可 又 者有無,,名道 玄 同欲欲萬天,, , 出,,物地非非 眾 而以以之之常常 妙 異觀觀母始名道 之 名其奇。。。。 門 ,徼妙 。 同。。
謂 之
1 章
2
道公 凶 常 復復 篤
,, 。 曰 命歸 ,
道公 明 。其 萬
乃乃 。 根 物
久王
,並
,,
歸作

16 章
19
]
:[
百 功 悠 信 其下 太
姓 成 兮 不 次知 上
皆 事 其 足 畏有 ,
謂 遂 貴 焉 之之
我 自 然

言 ,
, 有 不 信
,, 其其 次次 侮,

焉 之親
。 。而



17 章
20
11
故 之鑿 用埏 之三 無 有 用戶 。埴 用十 之 之 。牖 以 。輻 以以 以 為 共 為為 為 器 一 用利 室 , 轂 。。 , 當 ,

道德经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26页

道德经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26页
道德经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 文稿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初中班会 国学经典导读 《道德经》 课件 (25张PPT)

初中班会 国学经典导读 《道德经》 课件 (25张PPT)
• 老子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 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 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 •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肆 作品鉴赏
01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 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02
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 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03
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 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
壹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家哲学 思想 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 《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 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肆 作品鉴赏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 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 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 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 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老子《道德经》讲义 ppt课件

老子《道德经》讲义 ppt课件

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的故事
❖ 一、关于老子的记载 ❖ 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 前470 年左右,
时值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东太清宫镇)人。 ❖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 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意思是,老子 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容貌极似老年人,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 无论传说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他确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春秋时期 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道教 所尊崇的三清之一。 ❖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友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 官西去。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老子》(又名《老子道 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 ❖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 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老子的学说渊源于 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 《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 学说。) ❖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

《道德经》学习鉴赏 课件PPT(下载可用)

《道德经》学习鉴赏 课件PPT(下载可用)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 “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 教父。
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 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 希及之。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 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 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 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 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 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 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 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 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 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 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 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 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 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