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古诗词三首《长相思》PPT课件
合集下载
《长相思》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2
民族精神传承
爱国情怀
三首《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 土、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忧国忧 民的情怀,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9
奋斗精神
诗词中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 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往直前,为实 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审美追求
诗词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体现了 中华民族崇尚美、追求美的传统, 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 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6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 择一首《长相思》进行讨论。
2024/1/29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情感 、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 讨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结果,分享对所选《长 相思》的理解和感受。
27
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长相思》中某一句或某一意象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 和营造的意境。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 及其内涵。
11
《长相思·其三》内容解析
诗词背景介绍
阐述该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 主题。
2024/1/29
逐句解析
对该诗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 读和分析。
意象与意境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和营造 的意境。
情感表达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内 涵。
12
04
词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元素,如边塞、故园、风雪等,与中 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易于引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艺术审美的享受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创造出一种艺术美感,让读者在 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2024/1/29
20
06
民族精神传承
爱国情怀
三首《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 土、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忧国忧 民的情怀,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9
奋斗精神
诗词中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 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往直前,为实 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审美追求
诗词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体现了 中华民族崇尚美、追求美的传统, 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 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6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 择一首《长相思》进行讨论。
2024/1/29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情感 、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 讨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讨论结果,分享对所选《长 相思》的理解和感受。
27
分享交流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长相思》中某一句或某一意象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 和营造的意境。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 及其内涵。
11
《长相思·其三》内容解析
诗词背景介绍
阐述该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 主题。
2024/1/29
逐句解析
对该诗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 读和分析。
意象与意境
探讨该诗所表现的意象和营造 的意境。
情感表达
分析该诗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内 涵。
12
04
词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元素,如边塞、故园、风雪等,与中 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易于引发读者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艺术审美的享受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创造出一种艺术美感,让读者在 欣赏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2024/1/29
20
06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名师课件

风雪交加 苦寒持续不断
体会诗情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人的“心”在哪里?
故园无此声 心系故园
体会诗情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是什么碎了?你们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思乡梦碎 思乡心碎
孤独、思乡、期盼、煎熬、痛苦、伤感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 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 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 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 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 当代冠”。
背景资料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 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 随驾出行。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 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读懂内心
体
知
习
知
会
人
导
大
诗
论
入
意
情
世
复习回顾
《山居秋暝》Leabharlann 《枫桥夜泊》文体知识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是一首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 词分上阕和下阕。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因此也称“长短句”。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
风一更,雪一更,
梦中醒来,再睡不着了,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
体会诗情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人的“心”在哪里?
故园无此声 心系故园
体会诗情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是什么碎了?你们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思乡梦碎 思乡心碎
孤独、思乡、期盼、煎熬、痛苦、伤感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讳 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 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 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 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 当代冠”。
背景资料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 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 随驾出行。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 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读懂内心
体
知
习
知
会
人
导
大
诗
论
入
意
情
世
复习回顾
《山居秋暝》Leabharlann 《枫桥夜泊》文体知识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是一首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 词分上阕和下阕。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因此也称“长短句”。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
风一更,雪一更,
梦中醒来,再睡不着了,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词三首纳兰性德《长相思》ppt课件

思考
本课当中的诗词的主旨诗句是什么?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
“行到穷水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吸取三山去。” 《渔家傲》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10
中心思想
此诗在清丽哀婉又①不乏边塞的雄奇的风情描述 中,表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抒 发了词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情。
思考
如何理解词人幽苦的“乡心”? 二、
词人虽为皇帝侍卫,却向往自由清静的生活, 对陪侍出游的生活早已厌倦,却又无法改变,因而 内心十分矛盾。这首词所写的幽苦的“乡心”,正 是对扈 ① 从侍卫生涯的厌弃之心。
①扈从:随从,扈hù
关于作者(附加)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 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 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 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 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 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段意
本阙突出了“风”和“雪”的景象,由此衬托出作 者内心的孤寂凄凉。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
如何理解词人幽苦的“乡心”?
一、 词的上阙“夜深千帐灯”虽写驻营夜宿,千
军万丈,灯火通明,但却是难眠,心烦意乱的写照。 下阙“故园无此声”则又因难入乡梦转而抱怨阵阵 刺耳的风雪声。看似无理,实则反映出幽苦的心境。
译文
一阵风,一阵雪,风声吵得我思乡的心都做 不成梦,故园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①聒guō ②故园:家乡,故乡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课件(共33张PPT)

读出韵味:押eng韵 低沉回旋 声音延长~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任务二:小组交流合作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等方法默读这首词,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雪一更”的动态与“故园无此声”的静态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体现了故园的温馨、宁静、祥和。
是什么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请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山一程,水一程, 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 更更唤醒故园心
作业: 1.背诵并默写《长相思》。
2.继续搜集思乡的诗。
长相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思考:
《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词牌名 上下阕 长短句
纳兰性德,字容若,淡泊 名利,善骑射,好读书。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 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 真传神,主要成就在于词,后多 称《纳兰词》,被誉为“满清 第一词人”。
任务一:朗读
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读出韵味。
品读诗词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翻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 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 已深千万个帐篷里亮起了灯。
“山一程,水一程”的动态描写,写出了旅程的 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诗人“身”在何处?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 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古诗词三首《长相思》课件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自由 饱读诗书,还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 出巡,是皇帝非常器重的君臣。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自由 饱读诗书,还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 出巡,是皇帝非常器重的君臣。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路程艰难
读诗的下阕。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涉水, 还经历了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环境恶劣
我们的作者离家千里之外,只能在梦里和家人团 聚了。但是,他如愿了吗?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 如愿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着“夜深千帐 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 象呢?
学习下阕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故乡
思乡之心
gēng (更改)(三更半夜)
更 gèng (更好)(更加)
思考:作者心向何方? 答: 心在故园。
整体回顾
读诗的上阕。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这一路上他走得 容易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旅程 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动态描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 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 是无可奈何的。
写出了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静态描写
“夜深千帐灯”一句由动到静,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 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 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读诗的下阕。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涉水, 还经历了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环境恶劣
我们的作者离家千里之外,只能在梦里和家人团 聚了。但是,他如愿了吗?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 如愿
终于到了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了,面对着“夜深千帐 灯”,作者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想到什么样的景 象呢?
学习下阕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故乡
思乡之心
gēng (更改)(三更半夜)
更 gèng (更好)(更加)
思考:作者心向何方? 答: 心在故园。
整体回顾
读诗的上阕。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这一路上他走得 容易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旅程 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动态描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 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 是无可奈何的。
写出了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静态描写
“夜深千帐灯”一句由动到静,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 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 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人教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优秀精品课件PPT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
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 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 七言近体诗 (律诗和绝句) 、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 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 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 代、 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 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 熠闪光。王 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 走近他的诗歌。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 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 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 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颈联的词序怎样调整才符合语言习惯?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或者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1. 押韵的需要; 2.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中,渔 舟遮于莲叶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 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 3.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 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生活美。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 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 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 处犹如世外桃源。 “空”实为“静”,人 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 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 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 语调来朗读它呢?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 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 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 愿望。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 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 了怎样的境界?
枫桥夜泊
长相思
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 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 七言近体诗 (律诗和绝句) 、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 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 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 代、 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 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 熠闪光。王 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 走近他的诗歌。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 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 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 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颈联的词序怎样调整才符合语言习惯?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或者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1. 押韵的需要; 2.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中,渔 舟遮于莲叶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 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 3.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 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生活美。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 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 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 处犹如世外桃源。 “空”实为“静”,人 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 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 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 语调来朗读它呢?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 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 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 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 愿望。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 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 了怎样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那畔。
那
畔
行
25
那么“夜升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夜
深
在营帐里
千
帐
灯
26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他可能经过 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河小川,经过了山海关 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 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
27
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28
29
同学们,请看这张北京到山海关的地图:全程约306.3公里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39
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 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 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40
风刮了一更又一更
风 一 更
41
雪下了一更又一更
雪 一 更
43
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 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在高速公路上开 车行驶,需要3个多 小时,那么在交通不 便的古代,将士跋山 涉水、翻山越岭是多 么的艰辛。
全程约306.3公里
30
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位同学用 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词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意:
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 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一半。 下面老师提第二个问题。
纳兰性德的心
心在哪儿?
34
用词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
故园
心系故园
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36
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 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发现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乡了。 发现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 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 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默读《长相思》。
19
词语解释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 即今山海关 【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聒】 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 故乡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14
朗读节奏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范读欣赏
16
朗诵
长相思
点击下一页
17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说说你的脑海里留 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感觉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感觉到了纳兰性德他思念家乡,觉都睡不好。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进 士。
主要作品:《纳兰词》《侧帽集》
《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来听听诗词大会的老师怎么说
5
视频
诗词大会
点击下一页
6
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 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 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作者随从 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 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作者对京师 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7
视频Βιβλιοθήκη 点击下一页 89我会认
yú
pàn
gēng
gu
榆
畔
更
聒ō
榆树
河畔
打更
聒耳
榆林
池畔
更换
聒噪
10
多音字
更
gèng 更好 gēng 打更
“更”作表示时间的量词时读gēng,旧时一 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例如:半夜三更。
11
我会写
孙泊愁寺榆畔
左窄右宽
左右结构
上大下小 上宽下窄
上下结构
12
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 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21
第一个问题: 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
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22
“山一程”身在哪?
山
一
在非常高
程
的山上。在崇
山峻岭上。
23
在船上
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可能在哪?
水 一 程
24
他的身还可能在哪?
身
向
榆
在山海关
愁 榆 畔
“禾”的末笔捺变点,“火”的点、撇要收些,形 成避让关系,下部“心”要略扁。
“木”的末笔捺变点,“俞”第一笔撇行笔到“木” 的短横下,“月”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撇。
左部“田”要写得窄小,右部“半”的第四笔横和 “田”的收笔横持平。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 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 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 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 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清]纳兰性德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
长相思,词牌名,为乐府旧题, 多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2
词牌就是词格式的名称,词和诗最大一 点不同就是格式上的区别。一般律诗的格式 只有四种,但词可以做到上千种不同的格 式,这些就被称作词牌。实际上我们今天看 到的“诗词”,都是古人的歌曲,词就是由 词人专门为曲填写的。
45
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 上……
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 一边唱吟着什么……
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
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 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 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睡的很宁静。
44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看到了辗转反侧的 画面,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 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 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 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37
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 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 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各自读,试着把 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
38
朗读节奏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