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物描写”,具体章节为《园丁赞歌》。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记叙文中选取记叙角度的重要性,学习如何通过不同的记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中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及作用。
2. 能够分析并运用不同的记叙角度进行人物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对记叙文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记叙角度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掌握其运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园丁赞歌》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园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丁的形象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呈现:a. 介绍记叙文中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如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等。
b. 分析《园丁赞歌》中作者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塑造园丁形象。
3.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园丁赞歌》的描写,分析其中运用的记叙角度,并解释其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记叙角度,对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描写,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2. 板书内容:a. 记叙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b.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c. 《园丁赞歌》记叙角度运用实例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记叙文作品,分析其中的记叙角度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开展“我身边的园丁”主题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及作用。
2. 教学目标中分析并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人物描写的能力。
2024年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园丁赞歌》记叙文部分,主要围绕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探讨选好角度的重要性,分析优秀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实践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了解选好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感受园丁精神的伟大,激发对身边辛勤付出的人的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好写作角度。
教学重点:理解记叙文的特点,掌握选好角度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组园丁辛勤工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园丁的辛勤付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让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巩固基础知识。
b. 分析优秀记叙文案例,探讨选好角度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
c. 举例说明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行写作练习。
3. 例题讲解:以一篇优秀记叙文为例,详细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借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分享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选好角度的重要性3. 优秀记叙文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园丁”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表达出对园丁的敬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辛勤付出的人,学会感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选好写作角度。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042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9.png)
2024年[重点]《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园丁赞歌》教材第三章“叙述的角度”,详细内容包括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其对文章情感表达和读者体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区分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能从理论上阐述各种角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创作的实践能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记叙文不同叙述角度的特点及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不同叙述角度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表达丰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描述教师的歌曲《园丁赞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对教师的赞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记叙的角度。
2. 理论讲解:讲解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析各自特点。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范文为例,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文章中的应用,阐述其对文章情感表达和读者体验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改写一段记叙文,体会各自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的不同叙述角度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第二人称:亲切、对话、抒情第三人称:全面、客观、深入2. 叙述角度的运用及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不同叙述角度,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叙述角度运用恰当,表达真挚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表现,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记叙文写作的书籍,提高写作水平。
组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有创意地运用记叙文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运用记叙文表达思想、感情。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学会选取记叙的角度。
如何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运用记叙文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的记叙文素材,如范文、案例等。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记叙文案例,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3.3 课堂讲解通过分析优秀的记叙文,讲解选取记叙的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3.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
3.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检查。
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程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包括选取记叙的角度、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5.3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记叙文阅读与写作》第三节“选取记叙的角度”。
内容包括:理解记叙文的不同记叙角度,学会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进行记叙,掌握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记叙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2. 学会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 分析不同记叙角度在文章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并体现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记叙角度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园丁赞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取记叙的角度。
2. 讲解:介绍记叙文的记叙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并通过例文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 实践: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定文章的记叙角度,巩固所学。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示例:(1)第一人称:我的老师,辛勤的园丁,您的教诲如春风,让我茁壮成长。
(2)第二人称:你是辛勤的园丁,用爱心和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花朵,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3)第三人称: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双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分析其记叙角度,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组织课后写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运用不同记叙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案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园丁赞歌”的含义,认识到教师在学长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进行记叙,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对教师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二、讨论园丁赞歌的含义1.学生分享对园丁赞歌的理解。
三、选取角度1.提问:如何从不同角度写好园丁赞歌?教师的工作场景教师的付出与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四、实例分析1.教师挑选一篇园丁赞歌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选用的角度。
第二课时一、写作指导1.教师针对选取的角度,给出写作建议和要点。
教师的工作场景:描绘教师辛勤工作的细节,展现教师的付出。
教师的付出与收获:讲述教师为学生付出的努力,以及得到的回报。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描述教师对学长的正面影响。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描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园丁赞歌的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园丁赞歌作品。
1.学生谈谈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学生甲:《辛勤的园丁》“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老师就已经站在讲台上,为我们准备新的一天。
她的眼角有着深深的皱纹,那是为我们操劳的印记。
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无尽的耐心和关爱,培育着我们这些嫩苗。
”2.学生乙:《园丁的微笑》“老师的微笑就像阳光,温暖而明亮。
每当我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我身边,用鼓励的话语为我加油鼓劲。
她的微笑,让我感受到了园丁的关爱,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3.学生丙:《园丁的教诲》“老师的教诲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她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尊重,成为了一个个有担当的青年。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九单元《园丁赞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记叙文选好角度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记叙文选好角度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记叙文选好角度的方法,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将观察到的特点融入描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角度拍摄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记叙文选好角度。
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记叙文选好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园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位园丁,注意观察到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园丁赞歌》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绘园丁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法,写一段赞美园丁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互相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选好角度的方法与技巧2. 园丁赞歌——不同角度描绘园丁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一位家人的形象。
2. 答案示例:我的妈妈,勤劳能干,如同一颗永不磨灭的螺丝钉。
从厨房到客厅,她总能发现需要整理的地方。
她的双手,犹如魔法师般,让杂乱无章的家变得井井有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运用描绘手法表达对人物的赞美?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的美,用文字记录下来。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教案

2024年《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园丁赞歌》记叙文部分,着重讲解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详细内容包括:记叙文的基本概念、记叙文的写作角度、选好角度的意义及方法、实践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了解记叙文的写作角度;2. 培养学生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3.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好角度的方法;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写作角度及选好角度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叙文范文、案例分析;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不同场合下,如何选好角度进行观察和描述;2. 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介绍记叙文的写作角度,阐述选好角度的意义;3. 例题讲解:分析一篇范文,讲解作者是如何选好角度进行写作的;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际情景,选好角度进行记叙文写作;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相点评,共同提高;六、板书设计1. 记叙文基本概念;2. 记叙文写作角度;3. 选好角度的意义;4. 方法与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老师”为题,选好角度,写一篇记叙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选好角度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记叙文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借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好角度的方法;3. 板书设计:选好角度的意义与方法;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设置及答案的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教学调整和拓展阅读推荐。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理解并掌握选好角度的方法:a.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例子,理解选好角度的实用性;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角度带来的表达效果;d. 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记叙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记叙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2. 学会在写作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写作目的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使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教学重点学会选取记叙的最佳角度写人记事。
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学会选取最佳记叙角度写人记事。
教学过程一、设计导语,引入话题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首先要选好角度,调好焦距。
摄影师要拍出好照片,就必须选好最佳角度。
因为角度选得好,景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清晰,人物的风采也能得到最佳的展现。
同样,写记叙文也同样存在一个选准记叙角度的问题,只有记叙角度选得好,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鲜明,情感真挚,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记叙角度的问题。
二、探讨有关记叙的角度的问题1.什么是记叙的角度在这里所说的记叙角度,指的是就是视角,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写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记叙者的视角,也就是说,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记叙者的视角不同,表达作用和效果也不一样。
2. 从叙述人称上来看记叙的角度(1)采用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
如丛维熙《裸雪》中的片断: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这种视角有几种情况,让主要人物自述其事,如《狂人日记》《社戏》;让次要人物侧述,如《孔乙已》中的小伙计,也可以让局外人旁叙,如《我的叔叔于勒》。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2)采用第二人称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
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
二是对被叙述对象称作“你”,如朱自清的《给亡妇》,文中称作者已经逝世的妻子为“你”。
这种虚拟对话的方法,可以使叙述对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3)采用第三人称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如《项链》《陈奂生上城》《边城》等等。
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作者的视角比较宽,可以自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任何一个侧面,也可以抓住某一个角度深入开掘立意。
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3.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事实上,不论那种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本质上都属于作者视角,只不过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各种记叙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一篇记叙性文章,很少只使用单一的叙述人称,常常是两种或三种叙述人称的交替使用,各有主次、程度的差异而已。
在熟练掌握三种人称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表达需要选择记叙角度。
记叙文的角度要小。
一些细小的事情往往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而且,角度小便于写细、写具体,更便于把握。
都德的《最后一课》,不写法国人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也不写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而是把歌颂法国人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重大的主题,放到一所普通小学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去写。
在这个小小的课堂里,有省悟了的小弗郎士,有忠诚事业、忠于祖国的韩麦尔先生,有热爱祖国的村民,文章笔墨集中,情感的渲染很浓烈。
记叙文的角度要巧。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英方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从而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更是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叙述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作者选的角度可谓别出心裁。
三、合作探究如果把下面两段文字的记叙角度对换一下表达效果会有不同。
我自愧没有生花妙笔,不能倾吐胸中的柔情,我时而痴情焦虑,时而热烈希望,时而又心中悚然,若有所畏惧。
让这张素笺来证明你的美貌在我心中燃起的爱火是多纯洁、多炽热吧!话虽如此,但是我的爱情是无法传达的,我的胸臆是语言所不能表述的。
你的美貌使我心中充满了惊奇之感,你的通达事理使我倾倒,你的善良使我膜拜。
情欲使我颠倒,疑虑使我迷惘,急躁的心情使我受尽折磨。
——[英]斯末莱特《蓝登传》他的精力很充沛,态度和悦诚恳而又善于体贴,声音洪亮自然。
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词藻。
他是个第一流的牧师,能够对他所喜欢的人毫无顾忌地畅谈一切,更能够在教训别人时不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思时不使别人感到屈辱,有时甚至能够在干涉别人的私事时不显得鲁莽无礼。
他的热忱和同情心的源泉,一刻也不会干枯……——[英]萧伯纳《康蒂妲》思考,讨论师生一起总结。
四、课堂总结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
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
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五、课外拓展演练请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写作角度;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田老师琐事田老师是我们初二时的生物老师。
她5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了,厚厚的眼镜片下,总是闪烁着敏锐而又慈爱的目光。
虽然她只教了我们短短的一年,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记得有一次上要解剖蟾蜍。
大家走进解剖室,只见一尘不染的解剖台上摆放着一只只已被破坏了神经系统的蟾蜍。
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胆大的抓起来就玩,胆小的也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我也好奇地摸了几下。
上课玲响了,田老师走了进来,看了看解剖台上一只只蹬脚咧嘴的蟾蜍,皱了皱眉。
她严厉地问:“谁动过蟾蜍?”闹哄哄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接着是一阵沉默。
田老师的脸色缓和下来,说:“没有动过就好。
这些蟾蜍还没有消毒,如果与人的皮肤接触了,对皮肤有很大损伤。
”教室里寂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有几个女生脸上充满了惊慌,打量着周围的同学。
我的心嘭嘭地跳着,两只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手。
这些都逃不过田老师那锐利的目光,她故意停顿一下,突然大声说:“快去洗手!”又是一阵沉默。
随着一个女生惊慌失措地奔向水池,整个班就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跑到水池边,忙不迭地打肥皂、洗手,有的还洗了好几遍,我也如梦方醒,跑去洗手。
几分钟过去了,风波渐渐平息,大家都回到了座位上。
田老师却笑了:“一共32人,就有32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
”同学们刹那间全明白了,哄堂大笑起来。
在大家的笑声中,田老师说:“遵守纪律看来是小事,但假如我说的是真的,你们中的32人净化为不遵守纪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你们以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严格的纪律净化陪伴你们一生,一个不遵守纪律的人,是不会受人尊敬的。
”几句平常的话,猛烈敲击着我的心,我笑不出来,我望着田老师~种崇敬的感情油然而生,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解剖课后,我因为成绩不错,被选入参加区里比赛的参赛队,每天下午两节课都要去活动。
田老师每次都早早地帮我们把用具摆好。
活动后,又执意让我们先走,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收拾东西。
有一次,实验用的鲫鱼没有了,她顶着四五级的大风,亲自骑车去农贸市场购买。
回来后不顾我们的劝阻,连口气也不歇,就帮我们洗鱼,准备解剖用具。
看着她那忙得团团转的身影,我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发誓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第二名,看着田老师开心的微笑,我们几个星期来的疲劳都无影无踪了。
进入初二下半学期,我们增添了一门新的课程——三防(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仍由田老师执教。
盼着、盼着,一节室外演习课终于到来了。
那天田老师穿了一身蓝白相间的运动服,显得格外精神。
我们来到操场(模拟战场),开始了第一项——防御核武器演习。
田老师大声说:“西方发现闪光!”按照规定,应当立即背向西方趴下,用胳搏护住头部。
我们却有人嘻嘻哈哈;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那边是西;也有人迟疑地站着不动,怕弄脏了衣服。
正在这时,只听“嗵”的一声,只见田老师已趴在了地上,头紧紧埋在两臂之上,身体周围尘土飞扬。
看到这种情景,大家似乎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的驱使,没有命令,大家却几乎同时趴在了地上。
许久,随着田老师“起立”的口令,大家才起来,老师望着我们,我们望着老师,摸着自己的黑脸,一起笑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我已上了高一,田老师早已不教我们了,但每当想起她这些琐事,我总是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庆幸,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她是否陪伴在我身旁,我都会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在生活的海洋中,鼓足勇气,扬帆前进。
[点评]这是一篇学生习作,小作者选取了第一人称的记叙角度,写了田老师的三件事:在解剖蟾蜍的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不辞辛苦的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解剖竞赛;“三防”演习身先士卒,做学生的表率。
这三件事都有典型性。
老师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几乎是天天都要进行的,而田老师却不一味地说教,她先查有谁动过蟾蜍(没人承认),再说蟾蜍对人皮肤有损伤(动过的人开始惊慌),然后催促动过的人去洗手(不查自明)这时田老师“却笑了”,大家也“哄堂大笑”,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师生相通了。
田老师所说的应该遵守纪律的话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田老师的教育收到了最佳效果。
文章写三件事,中心是一个——田老师忠于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热爱学生,循循善诱。
她无愧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值得肯定的是,习作者在剪裁上的巧妙,三件事并没有平分笔墨,而是详写第一件事,重点突出田老师的循循善诱,教育有方;略写后两件事,重点突出其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对本职工作的兢兢业业。
这样,就使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