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9.1美苏争锋学案
历史必修1人民版9.1美苏争锋教案

第一节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二、难点: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展示一系列图片,说明由二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新确定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世界格局的含义所谓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
首先,任何一种国际关系格局都是相对的,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也不可能长期不变;其次,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向的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一、背景及形成(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1、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材料展示来说明)2、什么是冷战?3、阅读P138材料,理解丘吉尔演说的含义。
(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历史 9.1 美苏争锋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一美苏争锋[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推行______________。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形成(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______”演说。
(2)美国的冷战政策①政治:1947年,___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②经济:1947年,______________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军事: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建立。
思考1 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3)苏联反击措施①政治:1947年,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________,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____”建立。
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思考2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消极: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朝鲜等国家的分裂;美苏冷战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积极:(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历史人民版必修ⅰ:9.1美苏争霸教学设计.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一课美苏争锋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节指的是美苏争锋,其核心内容是两极世界的形成,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对立的,由此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内容由于与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关系,在本学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辩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1、教学目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含义及表现。
掌握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目标解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的含义及表现就是要记住本课的主干知识。
掌握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就是要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行重点讲述。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本知识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和点评。
问题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如何?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强大。
战后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具体表现由学生归纳)问题2:什么是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的内容有哪些?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什么?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原则,处理战败国,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内容有:惩罚法西斯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重划欧亚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是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
问题3:雅尔塔体制与两极格局有什么联系?雅尔塔体制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表现形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1 含解析 精品

9.1 美苏争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材整理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过程(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2)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图解示意]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教材整理2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特点美苏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2.表现(1)全面冷战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
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操纵的所谓“联合国军”,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影响(1)积极方面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 第一课美苏争锋 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案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教材分析本课是二战和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衔接课。
它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由战时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转向战后雅尔塔体系,实质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在两极格局发展过程中西欧、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又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本课概念较多,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需重视概念的解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高中的二战历史还未学习,导致知识上有断层,加之学生在选考科目未选前以学考为主,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这一块内容,所以以落实学考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基础知识。
选考内容适当穿插,课外阅读内容不讲。
教学目标1.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掌握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史实。
第 2 页第 3 页关系格局在二战后被一种新的格局取代,美国对苏共实施冷战政策,逐步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锋局面。
讲授新课:美苏争锋活动一:美苏对峙格局形成过程简析学生阅读教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大事记。
时间事件1946年3月1947年3月1947年6月1947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1955年第 4 页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美苏对应的举措。
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对峙和对抗,我们称之为冷战。
结合P155教材知识链接,解释冷战的概念。
从大事中我们来简析美苏对峙局面(冷战)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看教材P154丘吉尔铁幕演说材料,解读“铁幕”的内容、影响。
结合提供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看教材P158杜鲁门国会提出咨文材料,解读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内容、实质和影响。
材料1947年2月21日,英国政府照会美国政府,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
杜鲁门立刻意识到……这真是美国政府期待已久的天赐良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展示有关马歇尔计划材料两则,解读马歇尔计划。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9一、美苏争锋学案设计(无答案)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总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世纪50年后期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力量的崛起”)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一美苏争锋【学习目标】1、能说出“冷战”格局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能说出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3、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难点:“冷战”格局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雅尔塔体制: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达成的一系列谅解协议。
实质是美苏划分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表明美苏两国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丧失了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为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
3.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使用的术语。
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
“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课前预习】一、两极格局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确立:二战后期,____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____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_____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____格局的基本轮廓,由于美苏两国在______和_____上的矛盾加剧,昔日同盟反目成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9.1美苏争锋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再现战后国际舞台美苏争锋,两极对峙的画面,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培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加深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外交方针上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依据: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2、难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依据:冷战出现的背景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理论性较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范围比较广,跨度大,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材料例证法、谈话法、讲解法依据: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轻松把握和理解知识脉络,通过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人民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9.1美苏争锋(无答案)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1美苏争锋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两极对峙的原因1、基础框架: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实力变化:(1)西欧、日本的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导火线: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实际上揭开“冷战”序幕,起了推动作用。
(二)美苏两极对峙的表现(形成过程)1、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美国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是美国遏制苏联、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对峙的表现:★美国(1)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经济上: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①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利用西欧遏制苏联,同时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②影响:A.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B.遏制了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对西欧的渗透,防止社会主义革命;C.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3)军事上: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反击措施)(1)政治上: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2)经济上: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推行______________。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形成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______”演说。
(2)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政治:1947年,___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②经济:1947年,______________提出,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军事: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建立。
思考1 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3)苏联反击措施
①政治:1947年,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________,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____”建立。
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思考2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消极:美苏冷战导致了德国、朝鲜等国家的分裂;美苏冷战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积极:(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
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促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第三世界崛起。
思考3 “冷战”与“热战”有何区别与联系?
探究一马歇尔计划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交战国精疲力竭。
战争摧毁了旧的世界格局。
如何在废墟之上恢复经济,重构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大国之间开始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问题请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医生”开的“药方”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探究二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问题(1)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三二战后,美国与西欧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北大西洋联盟的相互依赖让·艾飞(法国)1958年材料二
北约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问题(1)由漫画判断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
探究四冷战政策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右面的史料是一幅漫画,原来的标题是英文:We tried everything but explosive.图片中大个子的袖子上标有USA,老头子的衣领上标有BRITAIN,小个子衣服上标有FRANCH,还有一位女士系的围巾上标有UNITED NATIONS,左下角的罐子上标有OIL,图中大个子对女士说:“YOU TRY IT SISTER!”。
图片中四个人物分别代表:大个子——美国,老头子——英国,小个子——法国,年轻女士——联合国。
该漫画的寓意是:二战后美国力量强大,在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衰落的英法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就连联合国战后初期也曾一度被美国操纵。
(在他们眼中只是
一个可以操纵利用的小妹妹。
)
问题(1)请你依据漫画说明作者想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请你对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做一简单概述。
(3)“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典型例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解题思路
答案 B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故本题选B。
马歇尔计划不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故A错误;“杜鲁门主义”没有促进欧洲经济恢复,也没有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故C、D错误。
变式训练下面是为纪念“经济互助委员会”而发行的邮票。
这里,“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 )
A.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B.单纯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C.区域性军事政治组织 D.区域性单纯政治组织
方法指导
比较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
解答此类试题,一是用排除法;二是采用三步法。
首先,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对象;其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再次,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三是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领导世界(2)大国沙文主义 2.(1)铁幕(2)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3)②经互会③华约
二、1.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思考
1.(1)美国通过扶植西欧复兴经济,为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2)美国通过该计划想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将西欧纳入其冷战机制上来的目的。
(3)从根本上来说,是想通过该计划遏制共产主义西扩,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从而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愿望。
2.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援助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3.(1)区别:“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
(2)联系:“热战”的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医生”指二战后的美国;“病人”指二战后的西欧。
“药方”指马歇尔计划。
实质:复兴欧洲经济,控制西欧。
探究二(1)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2)不是。
因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控制西欧,把西欧变成美国的市场;其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也使美国控制了西欧,使西欧成为美国的附庸,成为其产品销售市场,因此它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探究三(1)通过漫画可以看出,西欧各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美
国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与西欧国家结盟。
(2)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使得西欧国家极为不安。
但是,这种对立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单靠一个国家或部分国家很难与对手抗衡,西欧自然要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结盟。
②二战使西欧国家“伤痕累累”,急需补充“营养”,恢复元气,而此时的美国则是经济强国,为了得到美国援助,西欧国家只好与美国结盟。
探究四(1)主题:冷战。
(2)二战结束后,形成了以雅尔塔体系为标志的两极格局。
在战后40多年里,美苏两国以“冷战”的形式展开了全球性的争霸活动。
冷战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全面遏制政策,双方分别成立了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的对峙成为冷战的基本内容。
(3)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解题方法探究
变式训练 A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