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美苏两国的总体对比和矛盾;2.理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台湾、西柏林等地的争端;3.掌握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探讨其领导地位的形成;4.探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5.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深入思考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体系。

2. 教学重点1.美国和苏联在冷战初期的矛盾;2.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以及“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3.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4.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3.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矛盾;2.如何让学生系统了解美国和苏联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3.如何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

4. 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并进行对比;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的基本知识,引发对主题的兴趣与探究欲。

步骤二:讲授利用PPT等教学工具,对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讲解。

步骤三: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别探讨美国和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

学生应该收集到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进行分享。

步骤四:互动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在讨论中,教师采取引导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思考。

步骤五:总结汇总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同制度之间的差异、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估1.课前预测——学生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并进行预测;2.课内表现——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做答情况,并对其中错误内容进行纠正;3.课后概括——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试题测试。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中学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人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竞争和合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美苏争锋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2. 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三、教学难点:1. 美苏争锋的影响和意义。

2. 如何评价美苏争锋中的各方得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事件及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美苏争锋中的合作与竞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苏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和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美苏争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2. 讲解美苏争锋的过程:介绍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3. 分析美苏争锋的影响:讨论美苏争锋对全球局势、国际格局以及两国自身发展的影响。

4. 评价美苏争锋中的各方得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美苏在争锋过程中的表现。

5.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苏争锋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美苏争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美苏争锋时期的重要会议或谈判。

2. 邀请历史专家或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美苏争锋的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展览,增加对美苏争锋时期的历史实物了解。

八、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提供关于美苏争锋的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2.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可靠的历史网站,获取更多关于美苏争锋的信息。

3. 视频资料:播放与美苏争锋相关的纪录片或历史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美苏争锋这一历史主题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后续课程将深入探讨美苏争锋时期的重要事件、影响以及历史意义。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教案:美苏争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冷战中的对峙,第二子目美苏争锋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争霸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2. 冷战政策的实施;3. 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掌握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2. 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认识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时空观念和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美苏争霸的影响及其对世界格局的演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2. 知识讲解(1)介绍冷战政策的实施背景,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2)讲解美苏争霸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斗争;(3)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等,引导学生理解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影响。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美苏争霸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冷战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美苏争锋1. 形成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2. 冷战政策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与华约3. 争霸过程政治斗争: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建立等经济竞争:太空竞赛、军备竞赛等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4. 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两极格局的演变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简要概述美苏争霸的过程及其影响。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③、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美苏争锋,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步骤如下:第一:图片导入,第二:自主探究,第三:合作探究,第四:实践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几幅有关柏林强的图片和二战后德国的行政区划图。

老师设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分裂,一个城市为什么会竖起一道横贯南北的墙?”二战中,德国是法西斯侵略国,在二战失败后,英法对德国和首都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

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恶化,由战时同盟走向了两极对峙,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今天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何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两极对峙,如何对峙以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 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美苏争锋-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争锋及其影响;2.掌握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的主要内容;3.分析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1.讲解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2.介绍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3.分析美苏之间争夺所谓“第三世界”的背景和原因;4.总结美苏争锋的影响。

2. 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1.分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讲解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3.分析中国在冷战中所受到的影响。

3. 探究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1.分析中国在冷战初期外交政策的演变;2.介绍中国参与联合国和第三世界运动的情况;3.总结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成就和经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技术竞争;2.理解冷战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分析中国在冷战中的立场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锋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讨论法:采用问答、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视听法:通过教学PPT和视频资料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细节。

五、教学评估1.组织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2.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3.开展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2.相关视频资料;3.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七、教学扩展1.通过组织参观和访谈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在其他领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布置相关跨学科课程项目,让学生整合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2)含解析

高中历史9第1课 美苏争锋(教案2)含解析

9.1 美苏争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初步认识二战后至今世界和平的任重道远,由国家之墙的不断修筑到反思人与人之墙。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难点:对“冷战"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柏林墙的历史图片师:请同学们先看一组的历史图片,图片中是一座什么建筑?这是一堵墙,有同学知道这座墙的与众不同之处吗?一、德国——有形之墙(柏林墙)师:这是著名的柏林墙其中的一段,它活生生地将一座城市一分为二,在墙的两侧是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对峙数十年,随时想吞灭对方。

..。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堵墙,是谁修了这堵墙呢?生:自由发言.(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信息。

)师:阅相关的资料,老师发现一个与柏林墙密切相关的会议,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看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线索?根据雅尔塔会议材料回答生:回答。

(考察从材料中概括和归纳能力)师:柏林墙的建立与谁有关?英法美苏,主要是美苏,可以这么说,柏林墙的建立是大国强权的产物,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在德国这座有形的柏林墙背后更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一座无形之墙--美苏冷战。

那么,什么是冷战呢?(过渡.)二、世界—-无形之墙(“冷战”)师:冷战是二战后美苏集团进行的除战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对峙和对抗。

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理解历史概念入手,理解了概念也就把握住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方向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概念,关键词一是“美苏”,说明主导者是美苏。

那为什么是“美苏"而不是其他国家呢?如传统的欧洲强国英国、法国等。

关键词二是“除战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对峙和对抗",说明形式是除战争外的一切形式,那为什么不发动战争呢?(老师通过对概念的逻辑推理,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的需求。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苏争霸的背景及原因;2.掌握美苏之间的冷战局势;3.了解美苏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4.思考美苏争锋对世界格局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美苏争锋的起因和背景;2.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3.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

三、教学难点:1.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2.美苏争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二战胜利后,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崛起的背景,并提问:你们知道美苏争锋是什么吗?为什么会出现美苏争锋?【核心内容讲解】1.美苏争锋的起因和背景(约15分钟)讲解:美苏争锋是指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和竞争。

其主要起因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两国在战后重建和领土扩张上的争夺。

2.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约20分钟)讲解:美苏冷战时期的关系紧张而复杂。

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双方之间的敌对态势导致了核武器的扩散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3.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约20分钟)讲解:美苏争锋在科技和军事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双方竞相研发核武器、导弹技术和太空探索等高科技项目。

其中,太空竞赛是美苏争锋的一大特点,两国争相发射人造卫星,并竞相登月。

【拓展延伸】美苏争锋对世界格局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约20分钟)讲解:美苏争锋对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国的竞争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两国间的紧张关系也导致了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

【总结归纳】美苏争锋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和复杂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苏争锋的起因、背景,以及美苏之间在冷战期间的关系、科技和军事领域的竞争,以及其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简答题:写出美苏争锋的起因和背景。

2.讨论题:你认为美苏争锋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美苏争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9.1 美苏争锋 教学设计

9.1 美苏争锋 教学设计

9.1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一美苏争锋美苏争锋本课内容为必修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

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对于本节课,高一学生已具备初中学习的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过程有了初步掌握,因而我将深化学生针对“事件背景及其影响”的理解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首先,基于本课年代跨度较长.史实较多的特点,我将着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结构化整合的能力;其次,我将通过设置“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决策,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在教材处理上,我将围绕核心知识大胆取舍,通过有力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我希望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见证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渗透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主流理念。

同时在理性层面上要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其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及解决措施1.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我将进行讲解与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的方法,强调重点并消化重点内容。

2.难点“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我将引导学生在准确认知史实的前提下,理解概念,引出对“世界格局”的探讨,即历史上四次变动,对以往所学知识点进行串联,由雅尔塔体系引发自主探究即对冷战根源的探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教学环节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教学时间时间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美国国徽和俄国国徽。

3分钟向学生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李翠霞一、设计思想:1、课堂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

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

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

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

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

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

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其理解。

四、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冷战”局面下国际关系的总体表现(冷热交织: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②知道“冷战”的概念和美苏“冷战”的重要史实: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以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简述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③辨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认识、感悟历史;②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促进,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②明确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外交政策则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五、教学重点:辨证看待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着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七、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印发一份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熟悉教材,学会如何预习和整理教材内容。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课前设计好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八、教学过程:[导入]:以视频——AMANI歌曲导入创设历史情境。

之后教师解说:AMANI”是和平的意思。

1991年beyond 去非洲的肯尼亚,看着非洲儿童痛苦的生活,他们不由得唱出了AMANI,这首歌饱含他们对非洲儿童的同情,爱怜。

同时家驹也抒发了对和平的渴望,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这首歌勘称是颂和平歌之最。

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那么二战后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没有)原因是什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走进二战后那一段国际风云——美苏争锋。

点击,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视频——AMANI歌曲渲染氛围,感悟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本节主要内容:背景、过程、影响。

【过渡】二战中美苏为正义而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课件展示】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凭什么在全球范围内争锋呢?(实力)那么战后美苏两国各自的实力又如何呢?【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看书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课件展示】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在世界上独占熬头。

【课件展示】二战后,苏联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世界上唯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

【过渡】美苏从盟友走向对手根源是什么?①战时共同的敌人消失了;②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至上,国家的实力决定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过渡】由于二战后美苏实力势均力敌,因此两国在推行对外政策中针锋相对,真可谓是龙争虎斗齐争锋。

【课件展示】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美苏争蜂的形式是冷战,什么是冷战?点击,【课件展示】冷战概念。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出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阅读结束后,我请同学来回答。

【设计意图】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整合教材提炼信息的能力。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过程。

【课件展示】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过程,教师强调知识:揭开冷战的序幕、冷战形成的标志、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标志。

视频杜鲁门主义,做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生感受知识,通过做题,巩固知识。

强调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两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要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过渡】美苏对抗长达40余年,采取的是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热交织,那么美苏冷战对世界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课件展示】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情景模拟假如你生活在二战后的年代,你对美苏两国推行的政策持何种观点,为什么?学生答:损人不利己。

因为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还造成了朝鲜、德国的分裂,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而且美苏两国为此付出乐沉重的代价,削弱乐自身的实力。

学生答发对,因为美国和苏联在争锋中展开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双方拥有的核武器足以将世界消灭上百次,使人类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美苏两强相争,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热交织,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设计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课件展示】美苏冷战下的主要冷战和热战。

“冷战”:①德国分裂:柏林墙的建立造成两德人民长期不能自由交往,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②古巴导弹危机:美苏高度警戒,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中,人类几乎与第三次世界大战擦身而过。

热战:①朝鲜战争:二战后美国的第一次挫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使朝韩长期分裂;②越南战争: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成为70年代美苏争锋美国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

视频柏林墙的兴建【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生感受知识,柏林墙的建立造成两德人民长期不能自由交往,硬是把一个民族分成了两半,从而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

【过渡】美苏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冷战在威胁、破坏世界和平的同时,是否给世界带来积极方面的作用呢?【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1、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纪大战2、取长补短,推动世界整体发展3、美苏争锋的重点在欧洲,无暇顾及,第三世界壮大4、促进了科技发展【过渡】如今美苏“冷战”虽已过去,但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是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些都危害着人类的安宁生活。

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是十分艰巨。

【课件展示】(呈现图片:民族冲突; 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军国主义。

所以世界并没有真正和平)【课件展示】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提示以发展核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并不是明智之举,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探究,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并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结语: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了解了二战后初期那一段国际风云---美苏争锋,由此我们感悟到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的一线之隔。

让我们一起为人类和平祈祷: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让世界充满爱。

达标检测:1、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是:()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的分裂D、经互会的成立2、“二战”后,出现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A、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3、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4)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1)(2)B、(1)(2)(3)C、(1)(2)(3)(4)D、(2)(3)4、美国成立“北约”主要是为了()A、遏制苏联和东欧,称霸世界B、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使命C、武装“解放”东欧D、维持在德国占领区的社会治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学习方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

视频观看,再现历史,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情景模拟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讨论式的合作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中,教师为了体现合作性特点,前后共组织了3次小组讨论,从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给出解决方案、交流方案到得出最终结果共用时约16分,在时间安排上显然比较仓促,学生难以进行有效深入的探究。

第二,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最终应达到一种和谐,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育信息的传递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