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节空间信息基础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信息技术-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定义,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P2)信息的三种定义: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B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题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d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精神、物质、知识 B.财富、能量、知识C.物质、能量、知识 D.物质、能量、信息●例题3: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例题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C_____。

A.信息需要通过媒体才能传播 B.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C.信息是特指计算机中保存的程序 D.消息、情报、数据和信号都称之谓信息●例题5.下面不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___C____。

(A)声音(B)文字(C)磁带(D)图像●例题6.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C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例题7.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例题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其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信息的一般特征(P3):①载体依附性价值性②可加工和可处理性③可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信息技术基础章节试题(带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章节试题(带答案)

单元一信息技术基础一、判断题二、单选题1、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其中________主要用于扩展手、眼等效应器官的功能。

DA.控制与显示技术B.计算技术C.通信与存储技术D.感知与识别技术2、在计算机中,8位无符号整数可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的是________。

AA.255B.127C.256D.1283、与信息技术中的感测、通信等技术相比,计算与存储技术主要用于扩展人的________功能。

CA.效应器官B.感觉器官C.大脑D.神经系统4、下列带符号整数在计算机中表示方法的叙述中,________是错误的。

BA.正整数采用原码表示,负整数采用补码表示B.正整数采用补码表示,负整数采用原码表示C.数值"0" 使用全0表示D.负数的符号位是"1"5、下列说法中,比较合适的是:“信息是一种__________”。

DA.能量B.物质C.知识D.资源7、计算机是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下列是关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叙述:①它不但能处理数值数据,而且还能处理图像和声音等非数值数据②它不仅能对数据进行计算,而且还能进行分析和推理③它具有相当大的信息存储能力④它能方便而迅速地与其它计算机交换信息上面这些叙述________是正确的。

BA.仅②、③、④B.①、②、③和④C.仅①、②和④D.仅①、③和④8、日常所说的“IT行业”一词中,“IT”的确切含义是______。

BA.控制技术B.信息技术C.交互技术D.制造技术9、若10000000是采用补码表示的一个带符号整数,该整数的十进制数值为_______。

DA.-127B.128C.0D.-128三、填空题1、与十进制数 165 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A52、在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是,用小写字母b表示。

二进位(或者位)3、在表示计算机外存储器容量时,1GB等于 MB。

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教程

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教程

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教程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捆绑组织、存储、查询、分析、可视化并生成可输出图形报告的系统。

在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管理、资源分配、农业发展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教程将就GIS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

第一章:GIS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GIS数据由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组成,地理空间数据包括点、线、面等地理要素。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学习地图投影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地理坐标系和地图投影方式,并介绍GIS数据的各种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JSON等。

第二章:GIS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本章节将介绍如何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和其他来源的数据。

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GPS设备采集地理数据,并学习如何使用影像处理软件提取图像中的地理信息。

另外,还将涉及数据预处理的工作,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拓扑校正等。

第三章:GIS数据管理与存储GIS数据管理与存储是GIS应用中关键的一环,本章节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存储。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GIS数据进行组织和存储,并了解属性数据表的设计和建立。

此外,还将介绍如何维护和更新数据,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相关策略。

第四章:GIS空间分析基础在进行GIS空间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和方法。

本章节将介绍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如空间关系、空间查询和空间操作等。

我们还将学习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网格分析等,并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理解。

第五章:GIS空间分析进阶本章节将介绍一些进阶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如网络分析、三维分析和时空分析等。

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空间分析。

第六章:GIS可视化和报告生成通过可视化和报告生成,我们可以有效地展示和传达GIS数据和分析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教学设计
4.深入思考乡村和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绿色发展,从我做起”为主题,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要求突出乡村和城镇环保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并参与环保行动。
5.观看一部关于乡村和城镇发展的纪录片,如《乡村中国》等,并结合本章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体现纪录片中的乡村和城镇发展现象,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与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工具研究乡村和城镇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乡村或城镇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6.每位学生绘制一幅乡村或城镇发展规划图,包括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要求运用地图符号和地理信息技术,展示规划思路。
-通过地图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重难点:
-对于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组织、功能差异等难点内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与乡村和城镇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展示不同类型的乡村和城镇图片、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特征。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和城镇的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结合GIS等软件,指导学生进行乡村和城镇空间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新高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新高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

新高一数学第二章知识点在新高一的数学学习中,第二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主要涉及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高一数学第二章的知识点。

一、集合与运算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4. 集合的基本性质:幂集、子集、空集等。

二、函数与映射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函数值。

2. 函数的表示方法:用公式、图像、表格等方式表示函数。

3.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4. 函数之间的运算:加减乘除、复合函数等。

5. 映射的概念: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三、数列与数列极限1. 数列的概念: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

2. 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用递推公式表示数列的通项,用求和公式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3. 数列的极限:数列随着项数的增加而趋于某个确定的值,称为数列的极限。

4. 数列的收敛性与发散性:如果数列的极限存在,则数列收敛;如果数列的极限不存在,则数列发散。

四、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周期:根据三角函数的周期和幅值可以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

3. 解三角形的基本原理: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解出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五、空间几何1.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向量等的定义和性质。

2. 空间几何的性质与定理:包括直线垂直、平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

3. 空间几何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和性质。

总结:新高一数学第二章主要讲解了集合与运算、函数与映射、数列与数列极限、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以及空间几何等知识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深入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练习,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空间造型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音乐学院

空间造型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音乐学院

空间造型基础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第一章测试1.习近平在2020年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讲到“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所以设计师对待新技术的态度错误的是()。

A:保持对新科技的关注和学习B:设计中炫耀高科技C:设计的文化含义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需要新科技的助力D:设计中充分利用新科技表达中国文化答案:设计中炫耀高科技2.空间中,地面、顶面、墙壁、柱子为(),把空间限定出来供人使用,人们使用的正是墙、地、顶面限定出的“虚”的空间。

A:虚体B:本体C:客体D:实体答案:实体3.有关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创新需要与科技有机结合B:创新就是高科技C:创新就是自由想象D:创新需要守正创新答案:创新需要与科技有机结合;创新需要守正创新4.设计师的责任包括()A:没有责任B:自我责任C:国家责任D:社会责任答案:自我责任;国家责任;社会责任5.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塞维在他的名著《建筑空间论》中强调“空间——实的部分——应当是建筑的主角”()A:对 B:错答案:错6.以下哪个设计作品,不是王澍设计的?()。

A:中国美院象山校区B:银河sohoC:富春山馆D:宁波博物馆答案:银河soho7.在公园中,哪个属于附属空间?()。

A:公厕B:湖泊C:树林、湖泊和公厕D:树林答案:公厕8.“灰空间”也被称为过渡空间,一种既非室内也非室外的空间,以下哪种空间不符合“灰空间”的特质?()。

A:门厅、阳台、抄手游廊B:抄手游廊C:阳台D:门厅答案:门厅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们对空间形态的感知()。

A:温暖的空间B:穹顶性空间C:高耸的空间D:圆形的空间答案:温暖的空间10.“宿舍”对个人来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A:休息B:娱乐C:庇护D:学习;娱乐;庇护;学习第二章测试1.空间中点和线可能存在以下哪些关系?()A:线形成点B:点分割线C:点形成线D:点形成线、点分割线以及线形成点答案:点形成线、点分割线以及线形成点2.关于点的面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许多点的聚集能形成面的效果B:点的面化不能表现出立体感C:通过点的面化可以表现曲面的效果D:点画派就是利用点的面化来进行绘画创作的答案:点的面化不能表现出立体感3.空间中的点的形状可以是()。

第二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1

第二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1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2-1 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1、状态: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况。

(如:一个质点作直线运动,它的状态就是它每个时刻的位置和速度)2、状态变量:能完全表征系统运行状态的最小数目的一组变量。

(如果用最少的n 个变量x 1(t), x 2(t),……, x n (t)就能完全描述系统的状态,那么这n 个变量就是一组状态变量。

)3、状态向量:设一个系统有n 个状态变量,即x 1(t),x 2(t),……,x n (t),用这n 个状态变量作为分量构成的向量x(t)称为该系统的状态向量。

记为Tn t x t x t x t x )](,),(),([)(21 =4、状态空间:由n 个状态变量作为坐标轴所构成的n 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引入了状态和状态空间的概念之后,就可以建立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了。

从结构的角度讲,一个动力学系统可用图2-1所示的方块图来表示。

其中x(t)表征系统的状态变量,u(t)为系统控制量(即输入量),y(t)为系统的输出变量。

与输入—输出描述不同,状态空间描述把系统动态过程的描述考虑为一个更为细致的过程:输入引起系统状态的变化,而状态和输入则决定了输出的变化。

5、状态方程: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与状态变量、输入量的关系,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

例:设单输入线性定常系统(LTI-Linear Time Invariant )的状态变量为x 1(t),x 2(t),……,x n (t),输入为u(t),则一般形式的状态方程为:)()()()()()()()()()()()()()()()()()()()()(2211222221212112121111t u b t x t a t x t a t x a t x t u b t x t a t x t a t x a t x t u b t x t a t x t a t x a t x n n nn n n nn n n n ++++='++++='++++='图2-1 动力学系统结构示意图上式可写成向量—矩阵形式:其中:6、输出方程:在指定系统输出的情况下,该输出与状态变量、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系统的输出方程。

2.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
(3)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剖析典型城市和乡村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分区、乡村聚落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城乡内部空间结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问题。
a.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b.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c.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d.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2.讨论要求: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形成统一观点。
3.分享与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2)运用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城乡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视角分析问题。
2.1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1
点实体
• 有位置,无宽度和长度; • 抽象的点
美国佛罗里达洲地震监测站2002年9月该洲 可能的500个地震位置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2
线实体
• 有长度,但无宽度和高度 • 用来描述线状实体,通常在网络分析中使用较多 • 度量实体距离
面:位置:(x1,y1),(x2,y2),…,(xi,yi),…,(xn,yn) 属性:符号变化 等值线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8
空间对象(实体)的遥感影像表达
遥感传感器平台
传感器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9
空间现象及其描述
现实世界
特征 关系 行为
观察
选择 抽象 综合
空间数据
地图 遥感影像
测量:位置 编码:属性 建立关系: 表达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0
空间对象(实体)类型
空间对象一般按地形维数进行归类划分 点:零维 线:一维 面:二维 体:三维 时间:通常以第四维表达,但目前GIS
还很难处理时间属性。 空间对象的维数与比例尺是相关的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9
地图投影:投影实质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0
地图投影:投影实质
建立地球椭球面上经纬线网和平面上相应经 纬线网的数学基础,也就是建立地球椭球面上
的点的地理坐标(λ,φ)与平面上对应点的平 面坐标(x,y)之间的函数关系:
x f1(, ) y f2 (,)
16
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反映了制图区域和地图的比例关系 纸质地图:内容、概括程度、数据精度等
GIS:数据精度 比例尺的含义:
制图区域较小,采用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图上各处的比 例是一致的,故此时比例尺的含义是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长度的比 例;
制图区域较大时,地图投影比较复杂,地图上长度因地点和方向的 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地图比例尺一般是指在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 径缩小的比率, 称为主比例尺。地图经过投影后,体现在图上只有个 别点线没有长度变形,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长度没有变形的点或线 上,才可用地图上注明的比例尺 我国地图比例尺分级系统:
N
A 纬线



Q

线
赤道
S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4
坐标参考系统—平面系统
直接建立在球体上的地理坐标,用 经度和纬度表达地理对象位置
投 影
2021/1/17
建立在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统,用
(x,y)表达地理对象位置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5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A
H´A
任意水准面 HA
大地水准面 铅垂线
hAB
H´B HB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6
黄海海面 1952-1979年平 均海水面为0米
2021/1/17
水准原点 1985国家高
程基准,
72.2604米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7
地图投影
为什么要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实质 投影变形 投影方法 投影选择所考虑的因素 我国常用的投影方法
大比例尺:1:500—1:10万
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1:100万
无级比例尺概念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7
空间对象(实体)的地图表达
点:位置:(x,y)
属性:符号
线:位置: (x1,y1),(x2,y2),…,(xn,yn) 属性:符号—形状、颜色、尺寸
当给定不同的具体条件时,将得到不同类型 的投影方式。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1
地图投影:投影变形
将不可展的地球椭球面展开成平面,并且不 能有断裂,则图形必将在某些地方被拉伸, 某些地方被压缩,故投影变形是不可避免 的。
长度变形 面积变形 角度变形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2
地图投影:投影分类
变形分类: 等角投影:投影前后角度不变 等面积投影:投影前后面积不变; 任意投影:角度、面积、长度均变形
投影面: 横圆柱投影:投影面为横圆柱 圆锥投影:投影面为圆锥 方位投影:投影面为平面
投影面位置: 正轴投影:投影面中心轴与地轴相互重合 斜轴投影:投影面中心轴与地轴斜向相交 横轴投影:投影面中心轴与地轴相互垂直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5
地图投影:我国常用地图投影
1:100万:兰勃投影(正轴等积割圆锥投 影)
大部分分省图、大多数同级比例尺也采用 兰勃投影
1:50万、1:25万、1:10万、1:5万、1: 2.5万、1:1万、1:5000采用高斯—克吕格 投影。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GIS数据库中地理数据以地理坐标存储时,则以地 图为数据源的空间数据必须通过投影变换转换成 地理坐标;而输出或显示时,则要将地理坐标表 示的空间数据通过投影变换变换成指定投影的平 面坐标。
GIS中,地理数据的显示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而指定 投影方式,但当所显示的地图与国家基本地图系 列的比例尺一致时,一般采用国家基本系列地图 所用的投影。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8
地图投影:为什么要进行投影
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 称为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 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
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
2021/1/17
相切投影:投影面与椭球体相切 相割投影:投影面与椭球体相割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3
地图投影:投影选择因素
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制图比例尺 地图内容 出版方式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4
地图投影:GIS中地图投影
GIS以地图方式显示地理信息,而地图是平面,地 理信息则在地球椭球上,因此地图投影在GIS中不 可缺少。
第二章 空间信息基础
2021/1/17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
地理空间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是以地理 极(北极、南极)为极 点。
通过A点作椭球面的 垂线,称之为过A点 的法线。
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叫做A点的纬度ψ。 E
过A点的子午面与通 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的子午面所夹的二 面角,叫做A点的经 度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