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切削技术

合集下载

超高速加工技术

超高速加工技术

应用案例二: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
总结词
提高缸体质量和加工效率
详细描述
在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中,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提高缸体的加工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废品率。通过高速旋转的 刀具和高效的切削液系统,可以快速去除材料,减少切削力和热量的产生,提高缸体的表面质量和耐久性。
应用案例三:模具钢材料加工
总结词
提高模具寿命和加工效率
发展趋势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 断涌现,超高速加工技术 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 复合化等方向发展。
主题重要性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满足市场需求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制造业向智 能化、柔性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随着市场对产品品质和性能要求的不 断提高,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应用能够 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大幅提高航空航天材料的加工效率,缩 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保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 质量。
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领域需要大量高精度零部件 ,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 加工出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 器壳体等复杂零部件。
超高速加工技术能够提高汽车零部件 的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 高零部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 强度等性能。
数字化
超高速加工技术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实现数字化的加工模型和加工过程的 仿真与优化。
05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实际案例
应用案例一:航空叶片加工
总结词
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详细描述
超高速加工技术应用于航空叶片加工,能够显著提高加工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高转速的刀具和精确的数控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 叶片的切削和磨削,提高表面质量和精度。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
其实现条件是: ①砂轮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高的动平衡性能和抗裂性能; ②磨床应具有高动态精度、抗振性和热稳定性; ③磨床主轴应具有较高的回转精度和刚度。砂轮主轴转速在1.5万以上。 ④磨削液供给方法采用高压喷射法,砂轮内冷却法、空气挡板辅助截断气流 法等 。
2.2 高效磨削技术
5. 宽砂轮和多砂轮磨削
可以实现淬火硬度达到60HRC(某些情况下可达70HRC)的淬硬模具的切削加 工,加工时间仅为电加工的25%左右,加工费用可节省50%以上。
2.1.3 超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3. 航空、航天领域
采用高速切削后,切削速度达到了100~1000m/min,不仅
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还能有效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 质量。因此,飞机制造业是最早采用高速铣削的行业。 图2-2所示为采用“整体制造法”制造的铝制螺旋片;壁厚最薄处
1. 高速重负荷荒磨(或修磨)
其砂轮线速度普遍达到了80m/s,有的高达120m/s;磨削法 向力通常达到了10000~12000N,有的高达30000N;磨削功率 一般为100~150kW,有的高达300kW;材料去除率可达 150kg/h。
主要用于钢坯的修磨,磨除钢坯的表面缺陷层(夹渣、结疤、 气泡、裂纹和脱碳Carl Salmon曲线
2.1.1 超高速切削技术的内涵
实践证明,切削速度提高10倍、进给速度提高20倍,远远超越 传统的切削“禁区”(图2-1中的不可切削区)后,切削机理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其显著标志是使被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在切除过程中的 剪切滑移速度达到或超过某一阈值,开始趋向最佳切除条件,因而 被加工材料切除所消耗的能量、切削力、工件表面温度、刀具磨具 磨损、加工表面质量等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削速度下的指标,加工效 率大大高于传统切削速度下的加工效率。

_超高速加工技术

_超高速加工技术

2、超高速主轴系统动态特性及热态特性研究:动刚度、固有 频率等参数的影响。 3、超高速主轴系统的润滑和冷却技术研究:润滑充分问题、 冷却效果问题。 4、超高速主轴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虚拟设计技术研究。
第四节 超高速加工进给单元制造技术
超高速加工进给单元是超高速加工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超高速加工进给单元的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大的加、减速度:在瞬时达到高速,瞬时准停。 2、要求具有搞的定位精度:能精确控制零件的尺寸精度。 二、超高速加工进给单元的关键技术: 1、高速位置环芯片研制;
4、超高速加工中工件状态的测试技术; 5、超高速加工中自适应控制技术; 6、超高速加工中智能控制技术。
第五节 超高Βιβλιοθήκη 加工测试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超高速加工测试技术是超高速加工得到应 用的技术关键。 一、超高速加工测试技术的概念: 主要是指在超高速加工过程中,通过传感、分析、信号处理 等,对超高速机床及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的监测 技术。 监测主要基于对切削力、声发射、切削功率和温度等信息参 数检测,来监测加工状态。 二、超高速加工测试的关键技术: 1、基于监控参数的在线检测技术; 2、超高速加工的多传感器融合检测技术; 3、超高速加工机床中各单元系统功能部件的测试技术;
3、超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 4、超高速加工用刀具和磨具材料; 5、超高速机床支承; 6、超高速加工测试技术。
二、超高速切削机理: 1、萨洛蒙超高速切削理论: 三个切削速度区: ⑴ 常规的切削速度区:现行的切削加工速度范围; ⑵ 不能切削区:此区切削速度下,切削温度过高,刀具不能 承受; ⑶ 高速切削区:当切削速度达到某一数值后,切削温度不再 升高,反而随切削速度继续增加,切削温度呈下降趋势,切削 温度降到刀具能承受的切削速度时,即为高速切削的最低速度。 试验表明,萨洛蒙超高速切削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加工 材料,有些材料在超高速切削时不存在不能切削区。 2、超高速磨削最大切屑厚度hmax理论: 在保持其它参数不变,仅增大磨削速度情况下, hmax会减 小,每个磨削刃上的作用切削力也会减小。

超高速磨削技术特点

超高速磨削技术特点

超高速磨削技术特点
超高速磨削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效率高:超高速磨削的切削速度极快,能够快速地去除材料,因此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2.加工精度高:超高速磨削的切削力小,可以减少工件的受力变形,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

3.磨削温度低:超高速磨削的磨削速度高,产生的热量多被磨屑带走,因此可以降低磨削温度,防止工件受热变形。

4.难磨材料磨削性能改善:超高速磨削时变形区材料在近乎绝热剪切条件下完成切削,使难磨材料的磨削性能改善,可以实现对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磨削。

5.延长砂轮使用寿命:超高速磨削的切削力小,砂轮磨损小,因此可以延长砂轮的使用寿命。

6.降低加工成本:超高速磨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件加工成本。

7.环保:超高速磨削的切削液使用量减少,有利于环保。

刀具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特点

刀具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特点

刀具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特点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中的“高速”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与刀具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时应用的切削速度并不相同。

通常把切削速度比常规高出5~10倍甚至以上的切削加工叫作高速切削或超高速切削。

以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H.Schulz教授提出的铣削速度范围比较具有代表性:铝合金1000~7000m/min,铸铁800~3000m/min,钢500~2000m/min,钛合金100~1000m/min,镍基合金50~500m/min。

传统硬质合金类刀具加工铝合金壳体切削速度一般在150~300m/min之间,而聚晶石(PCD)类刀具的切削速度能达到2000m/min以上,实现高速切削。

高速切削加工时,高切削速度在材料剪切区短时释放大量热能。

因此,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的剪切区、切屑压缩区和变形区内材料的单位切削力反而下降。

总切削力和必需的切削功率同样下降。

高速切削工艺典型的小切削深度结合高进给速度和高主轴转速,将降低切削刃切入工件的时间,或称接触时间。

刀具监控系统在高速切削加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刀柄与机床主轴锥孔的连接方式,常用的锥柄有BT、HSK、CAT及CAPITO等多种形式,但是在高速切削时HSK因其的双面接触过定位结构可以保证刀尖很高的跳动要求,,特别适合高转速工况。

第 1 页共 1 页。

高速加工与超高速加工

高速加工与超高速加工
度低,离心力小;弹性模量高, 刚度大;摩擦系数低;抗腐蚀性 能好。
轴承润滑:油脂润滑、油雾 润滑、油气润滑等。
1.2 超高速切削加工关键技术
2.超高速切削的主轴系统
主轴轴承: 气浮轴承--高回转精度、高转速、低温升,承载能力低。
1.2 超高速切削加工关键技术
2.超高速切削的主轴系统
主轴轴承: 液体静压轴承--运动精度高,动态刚度大,有油升影响。
1.3 超高速磨削技术
超高速磨削砂轮 砂轮基体--必须考虑高速离心力作用; 砂轮磨粒--立方氮化硼、金刚石。
高速砂轮典型结构 变截面等力矩腹板结构,无中心法兰孔, 通过多个小螺孔与主轴安装固定,以降低法兰孔应力。
1.3 超高速磨削技术
超高速磨床结构 具有高动态精度、
高阻尼、高抗振性和 热稳定性。
时,刀具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刀尖破损,设计时应 着重考虑提高刀尖的抗冲击强度。 超高速铣削刀具材料:有整体硬质合金、涂层硬 质合金、陶瓷、硬质合金和立方氮化硼等。
思考与练习
1. 在怎样的速度范围下加工属于高速加工?分析 高速切削加工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2. 超高速切削包含哪些相关技术? 3. 简述超高速磨削特点及关键技术。 4. 简述超高速铣削特点及关键技术。
1. 高速与超高速加工技术
1.1 高速与超高速切削技术概述 1.2 超高速切削加工关键技术 1.3 超高速磨削技术 1.4 超高速铣削技术
1.1 高速与超高速切削技术概述
“高速加工”的起源
Salomon切削理论: 工件材料均有一个
临界切削速度,在该速 度下有最高切削温度。
为什么要进行高速加工?
萨洛蒙曲线
常用结构有龙门式、并联式机床结构。
1.2 超高速切削加工关键技术

超高速加工技术 2

超高速加工技术 2

粗加工
传统加工方法 精加工
高速切削 少量手工精修
手工精修
加工时间 100 % 图 采用高速加工缩短模具制作周期(日产汽车公司)
精选课件
12
电极制造
1毛坯 → 2粗铣 → 3半精铣 → 4热处理 →5电火花加工→6精铣→7手工磨修
a)传统模具加工的过程
1硬化毛坯→2粗铣→3半精铣→4精铣→5手工磨修 b)高速模具加工的过程
超高速加工技术
超高速加工的基本概念 超高速加工的内涵
高速加工切削速度的范围
超高速加工的特点
超高速加工的应用
超高速加工的关键技术
高速磨削加工精选课件
1
超高速加工的基本概念
高速加工技术:
采用超硬材料的刀具和磨具,能可靠地实现高速运动的自 动化制造设备,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并保证加工精度和 加工质量的现代制造加工技术。
精物理学家萨洛蒙(Carl Salomon)博士于1931年提出的著名切削理 论认为:一定的工件材料对应有一个临界切 削速度,在该切削速度下其切削温度最高。
在常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温度温度 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切削速度达 到临界切削速度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切 削温度反而下降。
➢工艺系统振动小 在超高速加工中,由于机床主轴转
速很高,激励振动的频率远离机床固有振动频率,因此
可使工艺振动减小,提高加工质量。
精选课件
8
超高速加工的特点
➢ 高精度 切削激振频率远高于机床系统固有频率,加 工平稳、振动小;
➢ 热变形小 温升不超过3ºC,90%切削热被切屑带走;
A为高速切削加工时的热传导过程 B为传统加工的热传导过程
◎钛(Ti):100-1000m/min

先进制造技术 第2章 高速切削技术2-1

先进制造技术 第2章 高速切削技术2-1



萨洛蒙在l924一1931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高速切削实验: 在非黑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和青铜上,用特大直径的刀 盘进行锯切,最高实验的切削速度曾达到14000m/min, 在各种进给速度下,使用了多达20齿的螺旋铣刀。l931年 申请了“超极限速度”专利,随后卖给了“Krupp钢与工 具制造厂”。 萨洛蒙和他的研究室实际上完成了大部分有色金属的切削 试验研究,并且推断出铸铁材料和钢材的相关曲线。 萨洛蒙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切削条件的区域或者是范围, 在这个区域内是不能进行切削的。萨洛蒙没有提出可靠的 理论解释,而且他的许多实验细节也没有人知道。
刀具磨损曲线
三、高速切削切屑形成

高速切削试验表明,工件材料及 性能对切屑形态 有决定性影响。
低硬度和高热物理性能的工件材料(铝合金、低碳钢、未 淬硬钢等)易形成连续带状切屑。 高硬度和低热物理性能的工件材料(钛合金钢、未淬硬钢 等)易形成锯齿状切屑。

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有重要影响。对钛合金,在 (1.5~4800)m/min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形成锯齿状 切屑,随切削速度的增加,锯齿程度(锯齿的齿 距)在增加,直至成为分离的单元切屑。
不同切削速度下车削45钢件的切削形态。

一方面,切削速度增加,应变速度加大,导致脆 性增加,易于形成锯齿状切屑;另一方面,切削 速度增加,切屑温度增加,导致脆性降低,不易 形成锯齿状切屑;
绝热剪切理论(Adiabatic Shear Theory) 周期脆性断裂理论(Periodic brittle fracture theoty)

萨洛蒙(Salomon)曲线
1600
切削温度/℃

1200
青铜
铸铁 硬质合金980℃ Stelite合金850℃ 高速钢650℃ 碳素工具钢4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刘毅超高速切削技术一、概述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Carl Salomon博士首次提出高速切削概念以来,经过50年代的机理与可行性研究,70年代的工艺技术研究,80年代全面系统的高速切削技术研究,到90年代初,高速切削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到90年代后期,商品化高速切削机床大量涌现,21世纪初,高速切削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正成为切削加工的主流技术。

根据1992年国际生产工程研究会(CIRP)年会主题报告的定义,高速切削通常指切削速度超过传统切削速度5-10倍的切削加工。

因此,根据加工材料的不同和加工方式的不同,高速切削的切削速度范围也不同。

高速切削包括高速铣削、高速车削、高速钻孔与高速车铣等,但绝大部分应用是高速铣削。

目前,加工铝合金已达到2000-7500m/min;铸铁为900-5000m/min;钢为600-3000m/min;耐热镍基合金达500m/min;钛合金达150-1000m/min;纤维增强塑料为2000-9000m/min。

高速切削是一项系统技术,图1显示了影响高速技术的各方面因素,企业必须根据产品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购置合适的高速切削机床,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采用最佳的切削工艺,以达到理想的高速加工效果。

图1 高速机床CNC控制技术二、高速切削的特点与应用实践表明,高速切削具有以下加工特点:切削力降低工件热变形减少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尺寸、形位精度已加工表面质量高工艺系统振动减小显著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成本降低高速切削的上述特点,反映了在其适用领域内,能够满足效率、质量和成本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解决了三维曲面形状高效精密加工问题,并为硬材料和薄壁件加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高速切削在航空航天业、模具工业、电子行业、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业主要是解决零件大余量材料去除、薄壁件加工、高精度、难加工材料和加工效率等问题,特别是整体结构件高速切削,既保证了零件质量,又省去了许多装配工作;模具业中大部分模具均适用高速铣削技术,高速硬切削可加工硬度达50-60HRC的淬硬材料,因而取代了部分电火花加工,并减少了钳工修磨工序,缩短了模具加工周期;高速铣削石墨可获得高质量的电火花加工电极。

高速切削的高效率使其在电子印刷线路板打孔和汽车大规模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适合高速切削的工件材料有铝合金、钛合金、铜合金、不锈钢、淬硬钢、石墨和石英玻璃等。

三、高速切削机床高速切削要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必须将高性能的高速切削机床、与工件材料相适应的刀具和对于具体加工对象最佳的加工工艺技术相结合。

高速切削机床是高速切削应用的基本条件。

高速铣床的主轴转速一般在18,000rpm以上,30,000-60,000rpm也已在工业中实际应用,功率在十几至几十千瓦,高速状态下达到最大功率,但扭矩降到最小,同时许用的铣刀直径也将减小。

高动态的进给驱动直线工作进给速度一般在20-40m/min,采用直线电机的驱动速度在60-120m/min,加速度1-2g。

回转工作台速度可达360rmp,回转加速度达47°/s²,基本满足高速五坐标联动加工。

机床主轴和床身要有良好的刚性,优良的吸振特性和隔热性能。

人造大理石床身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吸振性能,并能根据需要制作最合理的机床结构。

研究表明人造大理石的吸振性是铸铁的6倍左右。

具有快速数据处理能力的CNC控制系统是高速机床的必要保证。

图2显示了高速机床CNC控制系统的有关技术。

前视技术、大容量内存和ETH-ERNET通讯等技术是高数据处理速度的基础,NURBS曲线插补为复杂曲面提供了短程序段和光滑插补解决方案,数字驱动克服了模拟控制微量的时间滞后问题,高分辨率反馈技术是高精度加工的保障。

图2 刀具伸出量对耐用度的影响此外,机床的安全防护、刀库数量、换刀速度、冷却润滑、排屑能力等等,也是设计或选购高速机床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高速切削刀具技术高速切削刀具不仅在耐用度和可靠性方面比常规加工有更高的要求,在刀具系统的安全性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

从提高耐用度和可靠性角度,需要考虑:1刀具基体与涂层材料2刀尖几何结构3刀刃数和刀杆伸出量4切削用量5走刀方式6冷却条件7刀具与工件材料匹配从提高使用安全性方面,需要考虑:1刀具系统强度与尺寸2刀杆与机床的夹持方式3刀片夹紧方式4刀具动平衡由于高速切削高转速和快进给等特点,除了良好的耐磨性和高的强度韧性的先进刀具材料,优良的刀具涂层技术,合理的几何结构参数和高同心度的刀刃精度质量等因素外,还需特别注意其它因素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图3为不同刀具伸出量对切削路径长度的影响,可见伸出量越短,耐用度越高。

一般情况下,顺铣的耐用度高于逆铣,而往复铣的耐用度最低(见图4)。

图4中向下进实际反映刀具顶着进给方向进刀,而向上进反映刀具拖着进给方向进刀,对耐用度也有较大影响。

铝合金高速铣削通常用双刃铣刀,过多的刀刃会减少容屑空间,容易引起切屑粘刀。

为避开共振频率,也可采用三刃铣刀以增加冲击频率。

铝合金加工容易产生积屑瘤,这对高速铣削非常有害。

要减少积屑瘤的产生,刀具表面要平滑;避免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刀具,因为TiAlN涂层很易与铝产生化学反应,可以选用非涂层刀具,细晶金刚石涂层或类金刚石涂层刀具;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油雾刀具内冷进行冷却润滑。

图3 球头铁刀不同铣削方式对耐用度的影响高速铣削刀具结构对刀具耐用度和安全性均有很大影响,关键要点包括刀具系统的平衡设计;减少径向和轴向跳动;控制动平衡精度;与机床联接普遍采用HSK刀柄或类似双面接触短锥刀柄;刀具的夹紧最新趋势是采用冷缩式夹紧结构(或称热装式),装夹时利用感应或热风加热使刀杆孔膨胀,取出旧刀具,装入新刀具,然后采用风冷使刀具冷却到室温,利用刀杆孔与刀具外径的过盈配合夹紧,这种结构刀具的径向跳动在4µm,刚性高,动平衡性好,夹紧力大,高转速下仍能保持高的夹紧可靠性,特别适用于更高转速的高速铣削加工。

五、高速切削工艺技术高速切削工艺主要包括:适合高速切削的加工走刀方式,专门的CAD/CAM编程策略,优化的高速加工参数,充分冷却润滑并具有环保特性的冷却方式等等。

高速切削的加工方式原则上多采用分层环切加工。

直接垂直向下进刀极易出现崩刃现象,不宜采用。

斜线轨迹进刀方式的铣削力是逐渐加大的,因此对刀具和主轴的冲击比垂直下刀小,可明显减少下刀崩刃的现象。

螺旋式轨迹进刀方式采用螺旋向下切入,最适合型腔高速加工的需要。

CAD/CAM编程原则是尽可能保持恒定的刀具载荷,把进结速率变化降到最低,使程序处理速度最大化。

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减少程序块,提高程序处理速度;在程序段中可加人一些圆弧过渡段,尽可能减少速度的急剧变化;粗加工不是简单的去除材料,要注意保证本工序和后续工序加工余量均匀,尽可能减少铣削负荷的变化;多采用分层顺铣方式;切入和切出尽量采用连续的螺旋和圆弧轨迹进行切向进刀,以保证恒定的切削条件;充分利用数控系统提供的仿真验证的功能。

零件在加工前必须经过仿真,验证①刀位数据的正确性,②刀具各部位是否与零件发生干涉,③刀具与夹具附件是否发生碰撞,确保产品质量和操作安全。

高速铣削加工用量的确定主要考虑加工效率、加工表面质量、刀具磨损以及加工成本。

不同刀具加工不同工件材料时,加工用量会有很大差异,目前尚无完整的加工数据。

通常,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刀具磨损加剧,除较高的每齿进给量外,加工表面粗糙度随切削速度提高而降低。

对于刀具寿命,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均存在最佳值,而且最佳值的范围相对较窄。

高速铣削参数一般的选择原则是高的切削速度、中等的每齿进给量fz、较小的轴向切深ap和适当大的径向切深ae。

在高速铣削时由于金属去除率和切削热的增加,冷削介质必须具备将切屑快速冲离工件、降低切削热和增加切削界面润滑的能力。

常规的冷却液及加注方式很难进入加工区域,反而会加大铣刀刃在切入切出过程的温度变化,产生热疲劳,降低刀具寿命和可靠性。

现代刀具材料,如硬质合金、涂层刀具、陶瓷和金属陶瓷、CBN等具有较高的红硬性,如果不能解决热疲劳问题,可不使用冷却液。

微量油雾冷却一方面可以减小刀具-切屑-工件之间的摩擦,另一方面细小的油雾粒子在接触到刀具表面时快速气化的换热效果较冷却液热传导的换热效果方式能带走更多的热量,目前已成为高速切削首选的冷却介质。

氮气油雾冷却介质在钛合金的高速铣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氮气油雾冷却介质除具有空气油雾的冷却润滑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磨损等作用,在33m/min的铣削速度时,相比较空气油雾冷却,刀具耐用度提高60%,铣削力可降低20%-30%。

六、结语高速切削是一项先进的、正在发展的综合技术,必须将高性能的高速切削机床、与工件材料相适应的刀具和对于具体加工对象最佳的加工工艺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

高速切削工具技术也是一项关键技术,为了适应和推动我国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工具制造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应加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工程研究和应用研究;迅速发展的高速切削技术极大的刺激高性能刀具的需求,我国工具行业应重点在刀具的耐磨性、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加强研发力度,提高刀具的竞争能力;刀具的竞争力应集中在高性能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应用领域推广使用高性能刀具;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重点发展涂层技术(如耐磨(硬、软)涂层、复合涂层、纳米结构涂层等),刀具质量保障技术和刀具数据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