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合集下载

微电子制造工艺

微电子制造工艺

微电子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是单个芯片上制作晶体管和互连线的加工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

这些制作IC 的加工技术综合起来称为工艺。

下面的几个段落将对部分工艺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工艺中的基本术语。

热氧化硅IC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在硅表面获得性能优良的天然SiO2层。

该氧化层在MOSFET中被用做栅绝缘层,也可作为器件之间隔离的场氧化层。

连接不同器件用的金属互连线可以放置在场氧化层顶部。

大多数其他的半导体表面不能形成质量满足器件制造要求的氧化。

硅在空气中会氧化形成大约厚25Å的天然氧化层。

但是,通常的氧化反应都在高温下进行,因为基本工艺需要氧气穿过已经形成的氧化层到达硅表面,然后发生反应。

图0.1给出了氧化过程的示意图。

氧气通过扩散过程穿过直接与氧化层表面相邻的凝滞气体层,然后穿过已有的氧化层达到硅表面,最后在这里与硅反应形成SiO2。

由于这个反应,表面的硅被消耗了一部分。

被消耗的硅占最后形成的氧化层厚度的44%。

掩膜版和光刻每个芯片上的实际电路结构是用掩膜版和光刻技术制作形成的。

掩膜版是器件或部分器件的物理表示。

掩膜版上的不透明部分是用紫外线吸收材料制作的。

光敏层即光刻胶被预先喷到半导体表面。

光刻胶是一种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机聚合物。

图0.2所示,紫外线通过掩膜版照射到光刻胶上。

然后用显影液去除光刻胶的多余部分,在硅上产生需要的图形结构。

掩膜和光刻工艺是很关键的,因为它们决定着器件的极限尺寸。

除了紫外光,电子束和X射线也能用来对光刻胶进行曝光。

刻蚀在光刻胶上形成图形之后,留下的光刻胶可作为掩蔽层,因此没有被光刻胶覆盖的部分就能被刻掉。

等离子刻蚀现已是IC制造的标准工艺。

通常,需要向低压舱中注入刻蚀气体,比如氯氟烃。

通过在阴阳极之间是假射频电压可以得到等离子体。

在阴极处放上硅片,等离子体中的阳离子向阴极加速并轰击到硅片表面上。

表面处发生的实际化学物理反应很复杂,但最终效果就是硅片表面被选中的区域通过各向异性二刻蚀掉。

《IC制造工艺》PPT课件

《IC制造工艺》PPT课件
• MBE的不足之处在于产量低。
英国VG Semicom公司型号为V80S-Si的MBE设备关键部分照片
3.2 掩膜(Mask)的制版工艺
1. 掩膜制造
• 从物理上讲,任何半导体器件及IC都是一系列互 相联系的基本单元的组合,如导体,半导体及在 基片上不同层上形成的不同尺寸的隔离材料等. 要制作出这些结构需要一套掩膜。一个光学掩 膜通常是一块涂着特定图案铬薄层的石英玻璃 片,一层掩模对应一块IC的一个工艺层。工艺 流程中需要的一套掩膜必须在工艺流程开始之 前制作出来。制作这套掩膜的数据来自电路设 计工程师给出的版图。
晶圆退火工艺流程
Process Flow of Annealed Wafer
晶体生长
Crystal Growth
硅晶体
Si Crystal
晶圆制作
Wafering
Slicing 切片
高温退火
退火后的晶圆
High Temp.
Annealing
Annealed Wafer
(Surface Improvement)
IC、Mask & Wafer
图3.3
整版和接触式曝光
• 在这种方法中, 掩膜和晶圆是一样大小的. 对应于 3”8”晶圆, 需要3”8”掩膜. 不过晶圆是圆 的, 掩膜是方的
• 这样制作的掩膜图案失真较大, 因为版图画在纸 上, 热胀冷缩, 受潮起皱, 铺不平等
• 初缩时, 照相机有失真 • 步进重复照相, 同样有失真 • 从mask到晶圆上成像, 还有失真.
单晶片上
• 掺杂:根据设计的需要,将各种杂质掺杂在需要的位置上,形成晶体管、接
触等
• 制膜:制作各种材料的薄膜
多晶硅放入坩埚内加热到 1440℃熔化。为了防止硅在高温下被氧化,坩埚内 被抽成真空并注入惰性气体氩气。之后用纯度 99.7% 的钨丝悬挂“硅籽晶”探 入熔融硅中,以 2~20转/分钟的转速及 3~10毫米/分钟的速率从熔液中将单晶 硅棒缓慢拉出。这样就会得到一根纯度极高的单硅晶棒,理论上最大直径可 达45厘米,最大长度为3米。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IC(集成电路)是由多个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组成的电路,采用一种特定的制造技术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封装紧密的芯片。

IC基础知识涉及到IC的分类、原理、封装等方面,而IC的制造工艺流程则包括晶圆制备、光刻、扩散、制备、封装等多个步骤。

一、IC的基础知识1. IC的分类:IC按用途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按制造工艺可分为Bipolar IC和MOS IC;按封装方式可分为单片封装和双片封装等。

2.IC的原理:IC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通过它们的组合和连接形成各种电路,实现不同的功能。

3.IC的封装:IC芯片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即将芯片连接到载体上,并保护和封闭,以便与外界连接。

常见的封装方式有DIP、QFP、BGA等。

1.晶圆制备:IC的制造过程始于晶圆制备,即将硅单晶材料通过切割和抛光等工艺,制成规定尺寸和厚度的圆片。

晶圆表面还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清洗和去除杂质。

2.光刻:光刻是通过光源和掩膜对晶圆表面进行曝光,形成所需图形模式的一种工艺。

光刻是将光照射到光刻胶上,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然后通过相应的蚀刻工艺将光刻胶及下方的膜层去除。

3.扩散:扩散是将所需的杂质原子(如硼、磷等)掺入晶圆内部,形成p区和n区,以便实现PN结的形成。

扩散过程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使杂质原子能够在晶格中扩散。

4.制备:制备过程是将晶圆表面的绝缘层开孔,形成连接电路,然后通过金属线或导线连接各个元件。

制备步骤包括物理蚀刻、金属蒸镀、光刻等。

5.封装:IC芯片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将芯片连接到载体上,并保护和封闭。

封装工艺包括焊接引脚、防尘、封胶等步骤。

6.测试:IC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各种电性能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功能。

测试内容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方面的测试。

在IC制造的过程中,上述步骤是不断重复的,每一次重复都会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进行,逐渐形成多层结构,最终形成完整的IC芯片。

IC制备工艺技术

IC制备工艺技术

IC制备工艺技术IC制备工艺技术是指利用微纳米加工技术将电子器件集成到半导体材料上的过程。

IC制备工艺技术是当前先进电子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IC制备工艺技术的一般过程包括光罩制备、晶圆制备、光刻、薄膜沉积、雾化蚀刻、离子注入、扩散、金属化、测试和封装等步骤。

首先是光罩制备,在IC制备工艺技术中,光罩是通过光刻技术在光刻胶上形成的图案。

光罩中的图案决定了最终器件的形状和功能。

然后是晶圆制备,晶圆是IC制备的基础材料。

晶圆可以是硅、砷化镓、砷化磷等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晶圆进行清洗、研磨和抛光等处理。

接下来是光刻,光刻是通过使用光刻机将光罩上的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的过程。

光刻胶是一种特殊的光敏材料,通过照射和显影等处理,将光罩上的图案转移到晶圆上。

薄膜沉积是指将需要的金属、氧化物或其他材料以一定的方式沉积在晶圆表面的过程。

薄膜可以用于制备晶体管和电容等器件。

雾化蚀刻是指利用酸或碱等溶液腐蚀晶圆表面的工艺。

通过控制蚀刻液的浓度和蚀刻时间,可以实现刻蚀深度的控制,从而形成所需的结构。

离子注入是指将需要的杂质离子注入到晶圆内部的过程。

离子注入可以改变晶圆内部的导电性能,用于制备电阻、电容等器件。

扩散是指将一种物质通过加热使其在晶圆内部扩散的过程。

扩散可以改变晶圆内部的杂质浓度分布,从而实现所需的结构和功能。

金属化是指在晶圆上沉积金属层,并通过光刻和蚀刻等工艺形成金属导线和连接结构。

金属化是制备IC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影响着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是测试和封装,测试是对制备好的IC进行电性能测试,以确保IC的质量和性能。

封装是将IC芯片封装到塑料或陶瓷等包装材料中,并连接引脚和线路,以实现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综上所述,IC制备工艺技术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技术,涉及到多个工艺步骤。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C制备工艺技术将继续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各个领域的电子器件提供更先进、更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第3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ppt课件

第3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ppt课件

2021/5/29
26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
1.1.4 埋层的作用
1.减小串联电阻〔集成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均从 上表面引出,外延层电阻率较大且路径较长。 2.减小寄生pnp晶体管的影响〔第二章介绍)
光P+刻胶
SiO2
EB C
N+ P
N+
N–-epi
钝化层
SiO 2
P+
P-Sub
N+埋层
EB C
N+ P N+
无生产线〔Fabless〕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如美国有200多家、台湾有100多家这样的
设计公司。
2021/5/29
2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
引言
2. 代客户加工〔代工〕方式
芯片设计单位和工艺制造单位的分离,即 芯片设计单位可以不拥有生产线而存在和 发展,而芯片制造单位致力于工艺实现, 即代客户加工〔简称代工〕方式。
钝化层
E SiOB C SiO
光P+刻胶
N+
2
P
N+
2
P+
SiO2 N–-epi
EB C N+ P N+ P+
N–-
P-Sub
N+埋层
epi
2021/5/29
28
1.1.6 作业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
1 描述PN结隔离双极工艺的流程及光
刻掩膜版的作用;
2 说明埋层的作用。
注:下次上课时需要交前一次课的作 业,做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能代交!
N–-
P+
epi
2021/5/29
27
集成电路设计原理

IC的生产工序流程以及其结构的发展历史简述

IC的生产工序流程以及其结构的发展历史简述

IC的生产工序流程以及其结构的发展历史简述2007—06—13 09:41一般来说我们对IC 的概念只停留在它是芯片或集成电路,或者是外观五花八门的小小的东西上面。

对它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它为什么外表各种各样?我们的了解可能不是很多,下面通过对IC 的生产工序流程和其结构发展历史方面的简述,希望让大家对IC 大体上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一,电子元器件的相关概念和分类1,概念电子元器件:分为半导体器件和电子元件,它们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基础,它们是组成电子设备的基本单元,属于电子工业的中间产品.IC(集成电路)是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半导体器件。

微电子技术: 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是指微电子技术,而微电子技术是指能够处理更加微小的电磁信号的技术,所谓微电是区别于强电(例如照明用电)和弱电(例如电话线路)而言。

微电子技术的代表就是IC 技术,主要产品就是IC.2,分类电子元器件分两类:半导体器件和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特殊功能的半导体器件,其它器件。

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电位器,变压器,继电器,传感器,晶体,开关,电池/电源,接插件/连接器,其他电子元件.二, IC的生产工序流程普通硅沙(石英砂,沙子)--〉分子拉晶(提炼)-->晶柱(圆柱形晶体)--〉晶圆(把晶柱切割成圆形薄片)-->光刻(俗称流片,即先设计好电路图,通过激光暴光,刻到晶圆的电路单元上)-->切割成管芯(裸芯片)--〉封装(也就是把管芯的电路管脚,用导线接到外部接头,以便与其它器件连接。

)详细流程注解:1, 业已确认,占地壳物质达到28%的石英在地表层呈现为石英砂石矿。

用电弧炉冶炼石英砂将其转变成冶金等级硅.通过一步一步去除杂质的处理工艺过程,硅经历液态,蒸馏并最终再沉积成为半导体等级的硅棒,其硅的纯度达到99.999999%。

随后,这些硅棒被机械粉碎成块并装入石英坩埚炉中加热熔化至1420摄氏度。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内容多样,条理清晰
一、介绍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由大量集成电路元件、连接件、封装材料及其它辅助组件所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它将一
整套电路功能集成在一块微小的半导体片上,以微小的面积实现原来繁杂
的电路的功能,是1958年法国发明家约瑟夫·霍尔发明的结果,后经过
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电子技术发展的核心产品。

二、制造工艺
1.半导体基材准备
半导体基材是制造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基材的原材料主要
是晶圆,晶圆具有半导体特性,可用于加工成成型小型集成电路,晶圆的
基材制作工艺分为光刻、热处理和清洗三个步骤。

a.光刻
光刻的主要作用是将晶圆表面拉伸形成镜面,具体过程是将晶圆表面
上要制作的电路图案在晶圆上曝光,然后漂白,最后将原有晶圆形成的电
路图案抹去,晶圆表面上形成由其他物质覆盖的晶粒。

b.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晶圆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内部离子的运动数量增加,使晶
体结构变化,以及晶粒的大小增加。

这样晶圆表面就可以形成由可控制的
晶体构造来定义的复杂电路模式。

c.清洗。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

详细描述
电路设计是根据功能需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路结构 ;电路仿真是对设计的电路进行模拟,验证其功能和性 能是否满足要求;版图设计是将电路结构转换为可以在 硅片上实现的几何图形;物理验证是检查版图设计的正 确性和可靠性;寄生参数提取是将版图中的寄生电阻、 电容和电感等参数提取出来,用于后仿真;后仿真是在 提取寄生参数后,再次对版图进行模拟,验证实际制造 出来的电路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工艺流程优化方案
优化设备布局
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需求,重新布局生产线, 提高生产效率。
强化质量检测
增加质量检测环节,采用更精确的检测设备 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
引入自动化设备
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提 高生产精度和产量。
优化生产计划
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合理安排生 产计划,降低库存成本。
实施效果评估
生产效率提高
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优化设备布局和引入自动化设备,生 产效率提高了30%。
强化质量检测后,产品不合格率下降了 20%。
库存成本降低
员工工作负担减轻
优化生产计划后,库存成本降低了15%。
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来展望
持续改进工艺流程
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目标,持续改进和 优化工艺流程。
IC基础知识及制造工艺流程
目录
• IC基础知识 • IC制造工艺流程 • IC制造设备与材料 • IC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 案例分析:某公司IC制造工艺流程优化
01 IC基础知识
IC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衬底上,完成一定的电路或系统功能的微型电子部件。它采用一定的工艺, 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 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外延生长 3.3 光刻原理与流程 3.4 氧化 3.6 掺杂原理与工艺
3.2 掩膜版制作 3.5 淀积与刻蚀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3 光刻(Lithography)原理与流程
在IC的制造过程中,光刻是 多次应用的重要工序,其作用是 把掩膜上的图型转换成晶圆上的 器件结构。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1. 液态生长(LPE,Liquid Phase Epitaxy)
LPE意味着在晶体衬底上用金属性的溶液形成一个薄层 。在加热过的饱和溶液里放上晶体,再把溶液降温, 外延层便可形成在晶体表面。原理在于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LPE是最简单廉价的外延生长方法,在III/IV族化合物 器件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外延层的质量不高 。
3.3.1 光刻步骤
一、 晶圆涂光刻胶:
清洗晶圆,在200℃温度下烘干1小时,目的是防止水汽引 起光刻胶(即抗蚀剂,光照后能改变抗蚀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 )薄膜出现缺陷。
待晶圆冷却下来,立即涂光刻胶。 光刻胶有两种:负性(negative)与正性(positive)。正性 胶显影后去除的是经曝光的区域的光刻胶,负性胶显影后去除 的是未经曝光的区域的光刻胶。正性胶适合作窗口结构,如接 触孔、焊盘等,而负性胶适用于做长条形状如多晶硅和金属布 线等。 常用OMR83,负片型。 光刻胶对大部分可见光灵敏,对黄光不灵敏,可在黄光下 操作。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 工艺
2020/11/26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1 外延生长(Epitaxy)
1. 外延生长的目的 半导体工艺流程中的基片是抛光过的晶圆基片,直径在
50300mm(212英寸)之间,厚度约几百微米。 尽管有些器件和IC可以直接做在未外延的基片上,但大多数
器件和IC都做在经过外延生长的衬底上。原因是未经外延过 生长的基片通常不具有制作器件和电路所需要的性能。 外延生长的目的是用同质材料形成具有不同掺杂种类及浓度 ,因而具有不同性能的晶体层。外延生长也是制作不同材料 系统的技术之一。外延生长后的衬底适合于制作有各种要求 的器件与IC,且可进行进一步处理。 不同的外延工艺可制出不同的材料系统。甚至可以在硅衬底 上生长出GaAs,在GaAs上生长出InP。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3.2 曝光方式
接触与非接触两种方式
1. 接触式曝光
把掩膜以0.050.3标准大气压的压力压在涂光刻胶的晶圆 上,曝光光源的波长在0.4m左右。
图3.7 接触式 光刻示意图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曝光系统(下图): 点光源产生的光经凹面
镜反射得发散光束,再经透镜变成平行光束, 经45°折射后投射到工作台上。
图3.5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电子束制版三部曲
涂抗蚀剂,抗蚀剂采用PMMA。 电子束曝光,曝光可用精密扫描仪,电子束制版的 一个重要参数是电子束的亮度,或电子束的能量。 显影,用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较柔和的有弱极性 的显影剂,显像速率大约是MIBK/IPA的1/8。用IPA清 洗可停止显像过程。
3.2 掩膜版制作 3.5 淀积与刻蚀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2 掩膜(Mask)的制版工艺
1. 掩膜制造
从物理上讲,任何半导体器件及IC都是一系列互相联系的 基本单元的组合,如导体、半导体及在基片不同层上形成的 不同尺寸的隔离材料等。要制作出这些结构需要一套掩膜。
一个光学掩膜通常是一片涂着特定图形的铬薄层的石英玻 璃,一层掩膜对应一块IC的一层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中需 要的掩膜必须在工艺流程开始之前制作出来。制作这套掩膜 的数据来自电路设计工程师给出的版图。
图 3.8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接触式曝光方式的图象偏差问题
原因:光束不平行,接触不密有间隙
图3.9
举例: =3°, y+2d=10m, 则有 (y+2d)tg=0.5m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掩膜和晶圆之间实现 理想接触的制约因素
掩膜本身不平坦; 晶圆表面有轻微凸凹; 掩膜和晶圆之间有灰尘。
大部分AlGaAs/GaAs和InGaAsP/InP器件可用LPE来制
作,但已逐渐被VPE(气相外延),MOVPE(金属有 机物),MBE(分子束)法取代。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2. 气相外延生长(VPE,Vapor Phase Epitaxy)
VPE是所有在气体环境下在晶体表面进行外延生长技术的 总称。 在不同的VPE技术里,卤素(Halogen:氟、氯、溴、磺、 砹有化学联系的五个非金属元素一族中的任何一个)传递生 长法在制作各种材料的沉淀薄层中得到大量应用。 任何把至少一种外延层组成元素以卤化物形式在衬底表面 发生卤素析出反应从而形成外延层的过程都可归入卤素传递 法。它在半导体工业中有尤其重要的地位(卤化反应)。 用这种方法外延生长的基片,可制作出很多种器件,如 GaAs、GaAsP、LED管、GaAs微波二极管、大部分的Si双极 型管、LSI及一些MOS逻辑电路等。
图 3.10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缩小投影曝光系统
(2)投影式工作原理:
水银灯光源通过聚光镜投射 在掩膜上。 掩膜比晶圆小,但比芯片大 得多。在这个掩膜中,含有 一个芯片或几个芯片的图案, 称之为母版,即 reticle。 光束通过掩膜后,进入一 个缩小的透镜组,把 reticle 上 的图案,缩小5~10倍,在晶 圆上成像。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电子束扫描法(续)
电子束扫描装置的用途: 制造掩膜和直写光刻。
电子束制版的优点: 高精度
电子束制版的缺点: 设备昂贵 制版费用高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关心每一步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读懂PDK (工艺设计 文件,Process Design Kits),挖掘工艺潜力。
图案发生器方法(续)
利用这些数据控制下图所示的一套制版装置。
图3.4 PG法掩膜制版装置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 X射线制版
由于X射线具有比可见光短的多的波长,可用 来制作更高分辨率的掩膜版,X射线掩膜版的衬底 材料与光学版不同,要求对X射线透明,而不是可 见光或紫外线,它们常为硅或硅的碳化物,而金的 沉淀薄层可使得掩膜版对X射线不透明。X射线可 提高分辨率,但问题是要想控制掩膜版上每一小块 区域的扭曲度是很困难的。
图 3.11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缩小投影曝光系统的特点
一次曝光只有一个Reticle 上的内容,也就是只有 一个或几个芯片,生产量不高。
由于一次曝光只有一个或几个芯片,要使全部晶 圆面积曝光,就得步进。 步进包括XY工作台的分 别以芯片长度和宽度为步长的移动和Reticle内容的 重复曝光。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正性胶与负性胶光刻图形的形成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涂光刻胶的方法
光刻胶通过过滤器滴入晶圆中央,被真空吸盘 吸牢的晶圆以2 0008 000r/min的高速旋转,从 而使光刻胶均匀地涂在晶圆表面。
图 3.6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光刻步骤二、三、四
二、曝光:光源可以是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电 子束。光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光刻胶的型号 、厚度和成像深度。 三、显影:晶圆用真空吸盘吸牢,高速旋转。将显影 液喷射到晶圆上,即可实现显影操作。显影后,用清 洁液喷洗。 四、烘干:将显影液和清洁液全部蒸发掉。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4. 电子束扫描法(E-Beam Scanning)
这种技术采用电子束对抗蚀剂进行曝光, 由于高速电子的波长很短,分辨率很高。 高级的电子束制版设备的分辨率可达50nm ,这意味着电子束的步进距离为50nm,轰 击点的大小也为50nm。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电子束光刻装置: LEICA EBPG5000+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英国VG Semicom公司型号为 V80S-Si的MBE设备关键部分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关心每一步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读懂PDK (工艺设计 文件,Process Design Kits),挖掘工艺潜力。
3.1 外延生长 3.3 光刻原理与流程 3.4 氧化 3.6 掺杂原理与工艺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IC、Mask & Wafer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整版和接触式曝光
在这种方法中,掩膜和晶圆是一样大小的。对应 于3”∼8”晶圆,需要3”∼8”掩膜。不过晶圆是圆的, 掩膜是方的。 这样制作的掩膜图案失真较大:
因为版图画在纸上,热胀冷缩,受潮起皱,铺不平等 初缩时,照相机有失真 步进重复照相,同样有失真 从mask到晶圆上成像,还有失真。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Si基片的卤素生长外延
Si基片的卤素生长可在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如 SiCI4/H2系统。在水平的外延生长器中,Si基片放在石 英管中的石墨板上,SiCI4、H2及气态杂质原子通过反 应管。
在外延过程中,石墨被石英管周围的射频线圈加热 到1500 2000C,在高温作用下,发生 SiCI4+H2Si+4HCI的反应,释放出的Si原子在基片 表面形成单晶硅,典型的生长速度为0.51m/min。
第3章微电子概论IC制造工艺
3. 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生长
(MOVPE: Metalorganic Vapor Phase Epitaxy)
III/V族材料的MOVPE中,所需要生长的III族和 V族元素的源材料以气体混合物的形式进入反应炉 中已加热的生长区里,在那里进行热分解与沉淀反 应。 MOVPE与其它VPE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冷壁 工艺,只要将衬底控制到一定温度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