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一)

主要介绍: 主要介绍: 1)系统的定义 2)系统的特性 3)系统的思想方法
1)系统的定义
系统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边界) 系统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边界)内,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 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分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与功能,朝 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它表明: 着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它表明:
3:改善对象 :
按一定的目的,对农 按一定的目的, 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生态)平衡和 生态 生态) 的 (生态 平衡和 (生态 生态 失衡进行调节或控制。 失衡进行调节或控制。
4:农业生态学知识应用 :
1)原理应用: )原理应用: 农业评价与区域划分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农业系统与技术设计 农业战略与专业研究 2)方法应用: )方法应用: 生态技术 生态工程
中国农业生态学发展
我国农业生态学起步 较晚, 较晚,但一开始就注重 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 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 并于1986年作为必修课 并于 年作为必修课 程在高等农业院校有关 专业讲授同时, 专业讲授同时,将农业 生态学知识和原理应用 于农业实践。 于农业实践。
七:学习主要参考书
• 1:姜学民等,1985/生态经济学概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生态经济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 :姜学民等, 生态经济学概论 • 2:时正新等,1987/简明农业生态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 简明农业生态经济学/上海人民出 :时正新等, 简明农业生态经济学 版社 • 3:骆世明等,1987/农业生态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农业生态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骆世明等, 农业生态学 • 4:杨怀森等,1992/农业生态学 农业出版社 农业生态学/农业出版社 :杨怀森等,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一级学科

农业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与生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农作物生长与发育、农田生态系统、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农业生态学通过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生长与发育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受到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环境因素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农业生态学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如何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资源利用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农业资源包括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农业生态学通过研究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农业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科学施肥和水分管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环境保护也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农业生态学通过研究如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产品的质量。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农业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农业与生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研究农作物生长与发育、农田生态系统、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农业生态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6.海格尔)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971.奥德姆)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3、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照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二、知识点☆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利用生态学及系统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业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其整体效益。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农业生物部分(农作物、家禽等)、环境部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①理论实用性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研究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在农业区划、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②学科交叉性农业生态学时介于农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很强。
从知识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内容。
且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③研究统一性农业生态学强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语言,强调适用于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通用方法。
④宏观层次性农业生态学区别于一般的个体生态学、作物生态学及动物生态学等有明确界限的微观生态学,它的宏观性及伸缩范围很大。
4.农业生态学的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5.生态学的发展:①以研究生态系统为中心的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1935年,英国,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1、农业生态学:在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合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生态过程中把太阳光转变成人类的幸福和健康生活的效用价值。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经济服务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
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的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
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4、化感作用: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植物的这种分泌物叫做化感作用物质。
化感作用是植物界种间竞争的一种发现形式。
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而且也表现在水平方向上。
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5、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以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流、农业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6、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
7、根据分类单位划分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型、生态系统纲、生态系统目、生态系统目、生态系统属、生态系统丛。
8、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环境成分(自然环境组分和人工环境组分)9、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
11、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1、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2、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3、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定义和基本概念1.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优化与调控方法。
2.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类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
3.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资源的变异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可持续农业: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正和经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5.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传统农业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层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系统和生物圈等层次。
3.功能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这些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4.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5.自适应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生物要素:包括作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
2.非生物要素: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3.人为要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相互影响: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生物也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2.适应性:生物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包括形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行为适应性。
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这种位置和作用是相对稳定的。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类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水平结构: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地、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
垂直结构: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在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能量流动: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生态对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
化感作用:指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生物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物种多样性:指生物群落中种的丰富程度。
生态位: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
生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
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
环境因子:指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的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或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农业生态学

种间关系
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常见的是:
①食物链。在食物链中,居于相邻环节的两物种的数量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如捕食者的生存依赖于 被捕食者,其数量也受被捕食者的制约;而被捕食者的生存和数量也同样受捕食者的制约。两者间的数量保持相对 稳定。
②竞争。物种间常因利用同一资源而发生竞争:如植物间争光、争空间、争水、争土壤养分;动物间争食物、 争栖居地等。在长期进化中、竞争促进了物种的生态特性的分化,结果使竞争关系得到缓和,并使生物群落产生 出一定的结构。例如森林中既有高大喜阳的乔木,又有矮小耐阴的灌木,各得其所;林中动物或有昼出夜出之分, 或有食性差异,互不相扰。
生态学)一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logs(研究)和oikos(房屋、住 所)构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农业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 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与有害关系。从此便揭开了农业生态学 发展的序幕。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 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
在计算经济生产中,不应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或者无限的,而是用生态价值观念,应考虑到经济发展 对环境的破坏影响,利用科技的进步,将破坏降低到最大限度,同时倡导一种有利于物质良性循环的消费方式, 即适可而止、持续、健康的消费观。
谢谢观看
④农业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农业生态学、化学农业生态学、物理农业生态学、地理农业生 态学、经济农业生态学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农业生态学、行为农业生态学、遗传农业生态学、 进化农业生态学、古农业生态学等。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第一篇: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经典生态学: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亦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称为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锥体或金字塔。
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物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图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的过程,就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
地质大循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经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危机之一:人口爆炸
近60 年,中国人口 由5.4 亿增至14 亿,现 在每年净增1500万,而 人均粮食和肉类占有量 没有减少,反而分别增 加了2倍和12 倍;小麦、 稻谷、肉类、水产的总 产居世界首位,以世界 10% 的耕地供养了22% 的人口。
‹# ›
生态危机之二:粮食供求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 加以及工 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 内对粮食的总体需求刚性上涨,且粮食供需缺口有被 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 ›
• 农业生产要素:环境(温光气水肥,土壤);劳动力 (人),管理(社会关系)
‹# ›
农业生态危机
----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巨减,能源枯竭, 污染加剧(五大生态危机)
----生产力降,生产成本巨增和效益巨减 ----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
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发展中 一直受着生态恶化、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 困扰,没有根本性改变。 占用了约占世界2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30% 的化肥、 25%的农药和25%的灌溉水。 生产了占世界25%的粮食。
‹# ›
生态系统:
ECO,ecosystem,指在 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 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 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 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系统特征: 组成要素、相互关系
‹# ›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 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农业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 能及其调控途径和策 略的科学。
生态
几种农业发展模式
菲 律 宾 马 亚
面粉厂 饲料厂 下脚料屠加宰工
配
粮粮
粮食作物12 秆
公顷
茎叶
工厂
合
猪48窝 鸭500饲料只
农 场
带灌林 1.2 公顷
牛36头 粪
粪
尿 氧化塘 藻类
沼气
沼气池
渔塘
0.2公
‹# ›
顷
几种农业发展模式
农 牧 渔 食
骨粉
水土流失严重 200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37.1%。 水资源污染严重 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29% I -Ⅲ类, 30% Ⅳ、Ⅴ类 ,41%劣Ⅴ类;东部 和西南200余湖泊中80%富营养化;近一半城 镇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
空气状况不良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254.9万吨,烟尘排放 总量1095.0万吨; 福建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32.5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8.6万吨。 土壤污染扩展 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 耕地3250万亩,固体 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 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
■■■ 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稳步提高有望增产 ■■■ 粮食需求平稳增长,粮食品种能够基本自给 ■■■ 粮食储备充足,国家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显明增强 ■■■ 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气候恶化影响加深,水资 源短缺矛盾加剧 ■■■ 种粮成本增长,农民种粮收益不高 ■■■ 粮食浪费严重,储备量不断下降
‹# ›
生态危机之三:资源剧减
‹# ›
生态危机之五:污染严重
(1) 化肥和农药污染 (2) 工业“三废”污染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 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 境问题突出。 (3) 生活废弃物污染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已达到1.46亿吨,而且以每 年6%—7%的速度在递增。我国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 理率仅为2.3%,换言之,有97%以上的城市生活垃 圾只能运往城郊长年露天堆放,存堆量已达64.6亿吨, 占地5.6万公顷,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
‹# ›
生态危机之四:能源枯竭
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 半个世纪(如石油只能开采41年).天然气 只能开采67年,最多的煤炭也只能开采 192年。全世界每天消耗8400万桶石油。 今天的世界人口马上突破70亿,比19 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 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而将阳光、熔岩 和海浪转化为替代能源,并利用各种方 法向太空要能源等技术尚未成熟。
‹# ›
社会 效益
+-
-+
经济 效益
- 生态 + 效益
农业生态学学习方法
课程学习
1、
课堂 讲授
课外 查资 料
分组 讨论
ppt 展示
2、
家乡农业发 展情况调查 设计合适的农
业发展模式 (提出改进)
‹# ›
❖ 如何教学和学习?
讲师组合:多位老师+企业家+创业学生
实践方式:学生科技本服节生态管理
❖ 学习目标选择?
基本目标:
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本节方法内、主容要结模式束、主要技术
学生发展目标:
农业生产
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目标—知识广 管理
农业生态 治理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理念新
农业生态
大学生自主创业目标—技术好(生态农产品)
研究生上学发展目标—理论精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或开闭卷考试),要签到 上课方式:理论分析+学生团队讨论(平时成绩) 未来计划:指导优秀团队参加创比赛 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讨论+签到)40%+期末成绩60%
❖ 如何教学和学习?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资源
教 材:
本节内容结束
骆世明主编《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6
目录
‹# ›
一、农业生态学起源 二、农业生态学定义
三、农业生态学重要性 四、农业生态学内容
五、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
• 课程简介
为什么要学(Why)? 学什么内容(What)? 内容如何学(How)? 学习的目标(Which)? 教学的条件(where )?
‹# ›
农业生态学
• 为什么要学?—从农业生态危机说起
自然环境
农
业
能结
社 会
生
功构
环
物
境
‹# ›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目标, 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共同制约。
‹# ›
❖ 学习什么内容?—重点与难点
◇农业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 ◇各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基本方法 ◇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中三大效益矛盾统一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