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与童话中的美的感受

合集下载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中的“美”是一个诸多方面的综合体,既包括作品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也包括作品所传递的美好哲理和价值观。

童话作品中的“美”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描绘上。

童话作品常常描述美丽的花园、翠绿的森林和清澈的湖泊,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中,美人鱼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她们身边有五颜六色的珊瑚、美丽的珍珠和海底的花园。

这些绚烂多彩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让人沉浸在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中。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上。

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被描绘成美丽善良的形象,他们的美往往体现在心灵美上。

在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中,灰姑娘虽然相貌平平,但她的善良和勇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美在于内心的善良和勇气。

这样的描绘在童话中常常会给人以鼓舞,让人相信美与善良是具有力量的。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反映在作品所传递的美好哲理和价值观上。

童话作品往往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来传达种种美好的哲理和价值观,比如善良、勇敢、诚实、友爱等。

这些美好的价值观不仅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读者在接受美的同时获得启迪和成长。

安徒生的《丑小鸭》通过小鸭子最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美丽,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

童话作品中的“美”是多方面综合体,既包括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包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所传递的美好哲理和价值观。

这些美的描绘和传递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欣赏,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到善良和勇气的力量,从而在成长中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美的理念。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是儿童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儿童为受众,通过神奇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启迪。

而在童话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美”。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童话作品中的“美”表现在情节和故事情节中。

童话作品中的情节常常具有神奇又奇幻的特点,既丰富了故事的趣味性,又让孩子们大开想象的窗户。

经典童话《灰姑娘》中,灰姑娘在继母的虐待下过着艰辛的生活,但最终却因美丽的鞋子获得了幸福。

这个情节虽然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和梦想的力量,让人相信美往往能战胜丑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童话作品中的“美”展现在描写场景和环境的描写中。

童话作品中的场景和环境常常是美丽的仙境或幻想的国度,让读者陶醉其中。

《美女与野兽》中,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城堡和花园,它们给人一种宁静和梦幻的感觉。

这种美丽的场景和环境不仅让读者产生一种美感,还能够让读者逃离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享受到快乐和安慰。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体现在角色形象的描写中。

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美丽善良,勇敢坚强的,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长发公主》中的公主形象就是一个美丽善良的角色,她拥有一头金色的长发和一颗善良的心,最终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种形象的描写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还能够给他们树立正面的榜样,培养他们的美好品质。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体现在语言和文学表达的美中。

童话作品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意义深远,充满了诗意。

《小红帽》中的描写:“走吧,奶奶,猎人已经热好了,汤很快就能煮好了。

”这句话简洁明了,却能够让人们想象到那碗热腾腾的汤的香味,产生一种温暖和满足的感觉。

这种语言的美让人们沉浸在童话世界中,享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童话作品中的“美”是多方面的,包括情节和故事情节的美、场景和环境的美、角色形象的美以及语言和文学表达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是世界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幻想、故事性和寓教于乐为特点,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这些童话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故事情节,但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塑造的“美”。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浅谈一下童话作品中的“美”。

童话作品中的“美”体现在其精彩纷呈的故事内容。

童话作品往往以美好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冒险和奇遇来吸引读者。

这些故事情节通常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充满了悬念和刺激。

安徒生的《白雪公主》和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都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女孩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这些故事情节的荒诞和奇幻性质赋予了童话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包括其绚丽多彩的语言和描写方式。

童话作品往往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出美好的场景和情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描述了仙境般的花园和美丽的公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描写了富有想象力的海底世界。

这些描写方式常常采用比喻、暗示和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想象中沉浸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幸福的滋味。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体现在其寓教于乐的作用。

童话作品往往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传递一些道德和人生的智慧,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安徒生的《小王子》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格林童话中的《红鞋子》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选择和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些小故事通过幻想和想象来传达一些深刻的哲理和人生道理,使人们在欣赏童话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感悟。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体现在其鼓励人们追逐梦想和追求幸福的精神。

童话作品往往以主人公追求幸福和实现梦想的故事为主线,给人以正能量的力量。

格林童话中的《勇敢的小木匠》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通过勇敢和智慧战胜困难的故事,安徒生的《风筝》描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飞翔风筝来寻找自由和幸福的故事。

这些故事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让人们相信美好的未来。

童话作品中的“美”不仅体现在其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还包括其绚丽多彩的语言和描写方式,寓教于乐的作用,以及鼓励人们追逐梦想和追求幸福的精神。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是世界文学的珍品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美丽的描述,美在童话作品中无处不在,从美好的人物形象到美好的情节,从绚烂的场景描写到优美的语言表述,童话作品中的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读者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广泛的美感。

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有英勇善良的主人公,如《小王子》中的小王子、《长耳兔和破洞鞋》中的长耳兔等,他们虽然在故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依然勇敢、坚韧、助人为乐,因而成为了在读者心中的典型美好形象。

此外,也有一些故事中的反派角色也惹人喜爱,如《灰姑娘》中的继母和姐姐等,他们既虚伪又贪婪,令人厌恶,但仍然有一些令人感慨和同情的美好状态,这也体现了童话作品的深刻性和多层次性。

其次,童话作品中的情节也富有美感。

很多童话故事都有精彩纷呈的情节,如《长发公主》中不同的人物关系、《青蛙王子》中的爱情等等,它们令人感到非常动人,如梦幻般美好。

这些情节堆积形成了一幅幅立体的故事图画,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童话作品中的场景描写亦是美的代表。

很多童话故事有壮丽的场景分布,如《小美人鱼》中的海底世界、《白雪公主》中的魔镜、《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等等,它们非常具有童话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与现实不同的美妙感受。

最后,童话作品中的语言表述也是美的重要来源。

很多童话的语言都非常优美,如《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句式,他为许多童话故事贡献了迷人的气氛和神话般的感觉,这也是许多童话成为不朽古典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童话作品中的“美”无处不在,它让童话故事成为了人们钟爱的文化圈子之一。

美妙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壮丽的场景描写、优美的语言表述,每个方面都充满了美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童话故事中的美是纯粹、强烈、鲜明的,这恰恰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的价值和动力。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中的“美”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展现,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美好感受。

无论是作者通过绘画描绘出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还是通过文字描写出的情感和思想,都能够让读者沉浸在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梦幻的世界中。

童话作品中的“美” 可以体现在景色的描绘上。

许多经典童话作品中的场景常常被描绘成美不胜收的仙境,如《小红帽》中森林里的美丽花朵和翠绿的树木,以及《美女与野兽》中宏伟奢华的城堡。

这些场景都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让读者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沉浸在其中。

童话作品中的“美” 也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体现。

经典童话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常常是美丽善良的少女和野兽、巫婆、精灵等不同寻常的角色。

《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被描绘成容貌极美丽、性格善良纯洁的女子,《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则被赋予了美丽、善良、善良和耐心的特质。

这些人物形象在童话作品中起着激发读者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作用。

而童话作品中的“美” 也可以从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中体现。

童话作品常常通过情节和对话表达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同时也引导读者的思考。

《小红帽》中的小女孩坚持帮助祖母,表达了童心未泯、勇气和善良的价值观,《青蛙王子》中的青蛙通过坚持自己的诺言,展现了诚实与执着。

这些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使童话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童话作品中的“美” 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景色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来展现。

童话作品中的“美” 充满了想象力和梦幻色彩,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美好感受。

它不仅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还传递了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和思想。

我们应该珍惜童话作品中的“美”,通过阅读和欣赏它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幻与美好。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中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往往与美好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童话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美的多重面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情感体验的美好追求,更体现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童话作品中的“美”,以及它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童话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展现了“美”的无穷魅力。

自然是童话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以其绚丽多彩的景观和无限的生命力,成为了美的象征。

在《白雪公主》中,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高耸的山峰构成了一个幻想般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而在《小红帽》中,茂密的树林和风景秀丽的村庄,使得故事的背景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这些自然景观以其雄伟壮丽、清新怡人的美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美”的多重内涵。

在童话中,美少女、勇敢的王子、善良的精灵等一系列形象常常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形象不仅外貌美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正能量和美好的情感。

在《灰姑娘》中,灰姑娘虽然遭受了家人的虐待,但她依然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心态,最终得到了幸福的结局。

而《小美人鱼》中的人鱼公主则是一个勇敢和无私的形象,她为了与王子在一起,不惜放弃自己的鱼尾和人鱼身份。

这些形象以其内心的美好和坚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童话作品中“美”的重要载体。

童话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展现了“美”的深刻内涵。

在童话中,爱情、友情、亲情等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了整个故事,让人感受到了“美”的深层魅力。

在《睡美人》中,公主和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神秘。

在《拇指姑娘》中,小拇指和她的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亲情的温馨和珍贵。

而在《长发公主》中,公主与巨人之间的友情,体现了友情的坚定和珍贵。

这些情感体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情感,让人对童话中的“美”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

浅谈童话作品中的“美”童话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寓言的方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想象空间。

这让人难以忽视的是童话作品中所展示的“美”,不仅在于其色彩绚丽的图画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深层寓意与教育意义。

童话作品中的“美”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上。

童话中的插图通常采用绚丽多彩的色彩,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人物形象也往往是可爱俏皮的,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它们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而整个故事情节则充满了想象力,有时奇幻梦幻,有时又与现实紧密联系,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种艺术形式既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又营造出了一种神奇的氛围,使得童话作品具有了特殊的魅力。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体现在其内涵和教育意义上。

童话作品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传达一些深层寓意和人生哲理。

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他们通过勇敢坚强、智慧勇敢等一系列美好品质战胜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并获得了幸福。

这种故事情节既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陌生人,保护自己的安全;“丑小鸭”则教会我们不要以貌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童话作品中的“美”还体现在其乐观积极的精神氛围上。

童话作品往往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其中充满了爱与友谊、勇气与善良。

故事中的角色展现了乐观、积极、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面对困境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最终获得了幸福和成功。

这样的精神氛围可以激励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童话作品中的“美”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其艺术形式上的色彩绚丽和生动活泼的图画,又包括其内涵上的教育意义和乐观积极的精神氛围。

这些美的元素为孩子们带来了愉悦和快乐,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和榜样。

我们应该多读童话作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汲取智慧,在美的世界中感受人生的美好。

童话故事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童话故事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童话故事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带给孩子们快乐和娱乐,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前儿童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童话故事对于学前儿童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常常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充满了令人激动和奇妙的情节。

当孩子们阅读这些故事时,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童话世界。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二、培养审美意识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描述情节以及图画插图等都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欣赏美丽的插图和用词精炼的描述,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和丑的区别,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对于孩子们来说,美的认知是非常直观的,而童话故事提供了一个靠近现实的美的体验,让孩子们容易接受并理解。

三、拓展视野和世界观童话故事中不乏各种各样的人物和背景,这些都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世界观。

当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国家存在不同的故事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往往具有正面的品质和价值观,这也有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童话故事还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故事中通常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描写,这样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可以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对于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意识,拓展视野和世界观,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与美进行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与童话中的美的感受
作者:孙洁萍
来源:《幼儿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摘要
童话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当幼儿通过阅读、理解、表演等的方式走入童话后,他们纯真的心灵往往能与童话中的美相互对话,在被唤醒自身美的感受时,也激发出童话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幼儿童话美感表演
“好美啊!就像进入了童话王国一般。

”看到美的事物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也许因为在潜意识中,我们就把美和童话画上了等号。

而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潜意识又应该是源自于童年时接触到的童话故事留下的美好而又深刻的烙印吧。

其实细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呢?在童话中,我们会遇到美丽的公主、仙女,会看见美轮美奂的城堡、森林,会发生美妙的奇遇、历险,会收获美好的友情、爱情。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当童话与孩子的理解、情感、想象相碰撞时,又焕发出了一种别样的美。

一、理解上——共鸣的美
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节等等,这些都是优秀的童话向我们所展示的美。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与童话相遇时,他们往往会陶醉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与童话中的人物同悲同喜,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安徒生童话《小意达的花》中,描述了这样一场盛大的“花儿舞会”:最先进来的是两朵鲜艳的玫瑰花。

他们都戴着一顶金皇冠——原来他们就是花王和花后……蓝色的堇菜花、粉红的樱草花、雏菊花、铃兰花都来了,这些花儿互相拥抱接吻,他们看起来真是美极了!如临其境的生动描写,使孩子们仿佛已经听到了那美妙的舞曲,看到了花儿们翩翩起舞的舞姿,或许他们此刻也已经是舞会中的一员了!
凡是熟悉《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的人都不会忘记,小女孩每燃起一根火柴暖和自己冻僵的小手,都会幻想到的各种奇妙景象。

于是每当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时,孩子们很安静、严肃;当出现熊熊燃烧的大火炉时,孩子们的表情一下子也明亮了起来,似乎也看到了火柴发出的明亮的火光;当知道小女孩是被她的祖母接去了天堂时,孩子们揪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其实孩子们知道她死了,但是他们善良、柔软的心不愿承认这一切,所以他们为小女孩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那就是在天堂里和祖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如他们现在一般地幸福。

再来看《吹牛大王历险记》全书开篇的第一个故事《拉着辫子跳出泥潭》中的人和马深深陷入了泥潭,在千钧一发之际“我用双腿紧紧地夹住骏马,再用空着的右手一把抓住了自己的辫子,连人带马拉向空中……怎么样,这下你们不用再怀疑我那时候惊人的力量了吧!”对这类充满童趣的“吹牛”,成人读者自会哑然失笑,孩子们则不仅感到有趣,还会感到一种深入心田的亲切,因为他们曾经或至今仍有着与此相像的神奇联想。

无论是《海的女儿》中的悲伤,《狐狸爸爸鸭儿子》中的幽默,《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母子之间的深爱,还是《你大,我小》中的温情,《石头汤》中的分享、信任,都会在孩子们的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固然他们有时不能以成人的方式感受童话背后的意义,但随着他们的成长,随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越来越多,曾经的领略迟早会从他们的心底浮起并荡漾开来。

二、情感上——丰富的美
人们通常认为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比较少,比较肤浅,其实不然。

当我们观察幼儿听赏童话的情绪表现时,孩子们的反应让我们吃惊,孩子的情感世界竟是那样敏感而丰富。

他们既感受着童话故事中角色的各种情感变化,也体验着听赏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是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同时,童话本身——或诙谐、或幽默、或惊险、或温馨、或悲哀的故事情节——也引起孩子情绪情感的激荡。

虽然有时候幼儿的情绪情感会在心底隐藏一段时间,但一旦外露.幼儿就显得十分激动,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幼儿特有的那种天真和娇嗔的神态暴露无遗。

你看,《白雪公主》童话剧表演中,“王子”号召大家一起唤醒昏迷的“白雪公主”,于是“白雪公主”的呼喊声一声比一声响,就连扮演“坏皇后”的孩子也在边上大声呼喊,这一刻没有一个孩子吝啬自己的声音;听《老虎外婆》时,孩子们都是把小眼睛瞪得溜圆,“老虎”是个坏蛋,孩子们不仅用手指着他骂“坏蛋”,更有甚者一次打开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有“老虎”出现的地方都被黑色蜡笔涂没了,“吓”得我赶紧说:“这不是真的。


听完《三个强盗》的故事后,一向胆小的轩轩指着画面说:“其实这3个强盗一点也不凶,他们总是帮助小朋友的。

”沁沁让我给她读《白雪公主》,她指着皇后说:“这个皇后一点也不漂亮。

”后来她又补充说:“尽管她长得漂亮,但是她的心不好。

”这说明幼儿已经能开始区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懂得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其实,每一个创作童话者的初衷都是希望把真、善、美展示给孩子,并希望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求真、求善、求美,丰富情感体验。

童话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人世间各种复杂情感体验的世界,幼儿在一个个童话故事中见识了人生百态,也品尝着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慢慢地他们的情感体验也逐渐得到分化、丰富。

三、想象上——创新的美
孩子阅读和欣赏童话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参与创造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童话对孩子最终的影响不是听过了这个故事,而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作者所表达的美的意识、美的格调和美的技巧,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把这些美的信息变成了他自己的体验,并用他自己的再创造的想象延伸到生活当中去。

《小象的大便》是孩子非常喜爱的一个童话故事,每次讲到“河马说天空不拉大便,鳄鱼说天空有时拉小便,小猴子说也许有时会拉大便”,孩子们就会想象天空的大小便是什么样子的。

朵朵说:“小便就是小雨,大便就是……冰雹。

”小宇说:“天空下的大便有我的头那么大。

”小轩说:“没有。

”“那你说有多大?”“大概就有皮球那么大。

”孩子们不仅不会质疑天空会不会大小便,反而将现实生活中的雨、冰雹想象成了小便、大便,他们这种奇思妙想的补充给这个童话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童趣。

在《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故事中,有这样一幅画面:唯一一只彩色的乌鸦因为找不到同类接纳自己,钻进了白雾中。

配套的文字是:如果你不知道哪里是你的归宿,那你也不会迷途了。

它张开双翅,飞进那可以接纳它的浓浓的白雾中去。

而孩子们看了这幅画后,却说出了这样的话:彩色乌鸦飞进了白云,想让白云把它变白,这样它们(海鸥)就喜欢它了。

看,孩子们的说法是不是比原作还要好?在他的眼里,彩色乌鸦永远都是那样积极乐观,哪怕遭到了许多其他鸟类的排斥,还是想到白云可以把它变白,而不是消极地躲避到白雾中去。

这就是孩子的童心世界呀!
表演区的孩子正在表演童话《白雪公主》,在演到坏皇后要用丝带去害白雪公主的时候,那根原本准备好的丝带就怎么也找不到了,正在有人提议就直接跳到卖苹果的时候,扮演皇后的佳佳说:“这次我就卖项链,有毒的项链一戴白雪公主就晕过去了,小矮人把项链取下来就好了。

”大家对她的想法一致通过,而在后来的表演中孩子们就不再局限于故事中原来的梳子、丝带、苹果了,他们有了更多来自于生活中的道具:手链、头箍、耳环、口红……是呀,在孩子们看来只要是能够让自己看起来更美的物品,对于白雪公主这样的女孩子来说就都是有诱惑力的,他们这样的改编不是也非常合理吗?
童话的美丽就在于理解的非标准化,每个人都可以去揣摩其中的奥妙。

大家可以有相同、相近的理解,也可以有更为独特的欣赏角度。

正因为如此,童话让我们的想象力始终保持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