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对航运的影响以长江为例教学课件(省优质课用)

丰水期水位高 枯水期水位低 搁 浅
吃水深度 吃水深度
水位季节变化大,会影响河流的通航能力。
丰水期水位 枯水期水位
吃水深度 吃水深度
水位季节变化小,有利于航运。
北京
上海
降水季节 变化大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水位季节 变化大
降水季节 变化小
水位季节 变化小
3.流速对航运的影响
3.流速对航运的影响
水 文 特 征
水位 流速
结冰期 含沙量
通航能力最强
一、“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
长江航运图 读图完成: 1.说出长江干流航运的起讫点。 2.说出具有航运价值的主要的支流。
二、探秘“黄金水道” 将水文要素与影响因素用线连接起来:
流量 流速 降水量 植被、土壤
结冰期
含沙量 水位变化
地势落差
冬季气温 降水的季 节变化
长江干流纵剖面
①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②
中国地形分布
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航运; 落差小,水流平缓,便于航运。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结冰期对航运的影响
0℃等温线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5.含沙量对航运的影响
河流
海河 黄 长 河 江
多年平均含 沙量kg/m³
黄河 海河 支流 长江 珠江
35 13.9 1.19 0.249
珠 江
中国的河流简图
“九曲回肠”的荆江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流量 水位变化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长江 大 黄河 小
小 大
长
短
无
有
小 大
2.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 面,分析黄河下游通航条件差的原因。 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含沙量 大;下游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流量小; 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不利于黄河 下游的通航。
长江汇入的是什么海水文特征是什么

长江汇入的是什么海水文特征是什么长江最终汇入我国的东海;长江全长约6397km,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扩展资料长江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1.上游是典型的峡谷河流,多支流,水位落差大占总落差的90%,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大型水利枢纽。
2.中游进入平原,江面展宽。
3.下游支流不多,增加的水量也不多。
东海简介东海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东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为72米,全海域平均水深达349米,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中琉界沟),约为2700米。
盐度为31-32‰,东部为34‰。
海水年平均温度9.2℃。
冬季南部水温在20℃以上。
整个海区介于北纬21°54′~33°17′,东经117°05′~131°03′之间。
中国东方号称东海的'区域,有三个不同的范围:日常称呼的东海是常规用法,中国东海是主权领海,东中国海是亚洲地理学区域(这个国际概念包括中国人说的渤海、黄海、东海)。
描写长江的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 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 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 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航运的尴尬 长江航运在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中受到强烈的冲击 ,营运状况渐呈萎缩之势,令人叹惋。长航武汉客运公 司于2001年全面退出市场。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修建水库
中游:退耕还湖;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源头
认特征
开发与利用 治理与保护
学习完长江,你能用学 习长江的方法学习黄河吗?
3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4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单位55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青青海海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重庆西西安安上海上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乌江根据照片和地形图信息总结各河段的特征
中国各水系水能资源比重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干流上多修建几座像 三峡大坝那样的水电站呢?
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宜昌
湖口
中游 多曲流,水流平缓,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深流缓,流量巨大
长江中下游河段是否有结冰期?
做一做
做一做
51.7%
41.6%
思考 你认为长江的航运能力如何?
黄金水道——航运
长江江豚
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一带,以洞庭 湖、鄱阳湖以及 长江干流为主。
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PPT

上游
河口
中游 下游
孟津
中游
下游
上游
宜昌 湖口
江阔水深,
峡谷多,落差大,
航运便利
水力资源丰富
2021/3/29
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11
黄河主要有哪些支流?
泾河
汾 河
渭河
2021/3/29
12
长江主要有哪些支流?
2021/3/29
雅
岷
砻
江
江
重庆
宜宾
上海
宜昌
武汉 湖口
洞庭湖
湘 江
鄱阳湖
13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有哪些?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渝
苏
湖北 安徽
沪
注入 东 海, 全长 6300 千云米南,
湖南
江 西
我国第 一 长河。
2021/3/29
3
黄河发源于: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
经过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
陕、豫、鲁(共9个)
甘 青海
内蒙古
宁
肃陕 西
山
西 山东
河南
四川
注入 渤 海 全长 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2021/3/29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 治理措施(b)
社七上P53黄河 P54长江
2021/3/29
1
黄河————“几”字形
黄河
渤海
2021/3/29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
东海
2
长江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经过省区:青、藏、川、云、渝、鄂、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课标对“长江”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今天的作业要求我们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并选取长江的一条水文特征,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说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常我们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落差等几个方面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以长江为例,我从河流的落差、河流的流量两个方面设计教学,说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的流量大和落差大,导致了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落差大和流量大两个水文特征,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中,我准备给学生出示下面两个图片:一是长江干流剖面图;二是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图。
学生阅读两幅地图后,自然得出结论:长江水量大、落差大。
这样一个水文特征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呢?学生不难得出结论:长江落差大、流量大导致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示长江干支流水电站的分布图,主要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了解长江“水能宝库”的巨大意义,它为沿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湘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上册物理: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流经湿润区,降水充足;
9513
5-9月
3338
4-10月 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
194
中的数据对比,得出长江的水文特征?
(2)尝试解释长江水文特征的成因。
03 长江主要的水文特征 表2:我国部分河流年径流季节分配(%)
春
夏
秋
冬
淮河(蚌 埠)
15.4
51.7
24.9
第 10 页
“黄金水道”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长江极高的航运价值,验证了长江是我国 “黄金水道” (2)长江的航运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河段,原因呢?材料源于百科04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河段的航运价值分析模式:
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江阔水深 支流众多,河网稠密 径流量大,无结冰期
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水量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06 总结
长江将沿岸的城市连接起来,自古以 来,养育滋润着两岸人民与土地,现 在还对沿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 了具大的影响。
保护与合理开发
第 16 页
谢谢您的观看
航运条件好
航
运
价
值
人文条件::中下游城市发达,人口密集,航运需求量大
大
04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 12 页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思考:结合长江的水文特征与地形,分析长江成为“水能宝库”的原因?
降水丰沛,流域面积广,径流量大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04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第 13 页 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 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 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材料二:截至2012年底,三峡电站历年累计发电量达到6291.4亿千瓦时,相 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9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95万吨,为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 贡献。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外流河水交特征原因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的。
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秒,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汛期长短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
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反之,含沙量小。
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
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水文状况答题如下:1:汛期变化---落实在气候里的降水;2:含沙量多少----沿途植被状况3:有无封冻期---落实在气候的气温;4:有无凌汛---落实在气温与河流流向上水力资源答题:1落差问题----落实在地形上;2水量问题----落实是降水多少上航运问题:1水流要稳----地形;2水量要大---降水;3水位变化要小---雨季长短问题筑港问题:侵岸堆岸问题---地转偏向力;深度问题----等深线的密集程度长江中游水系系指长江宜昌至湖口间的河湖水系,包括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水系和其他分布两岸的湖群以及直接汇入长江的一些支流。
区间流域面积约68万km2。
下荆江裁弯后干流河段长955km。
流域内除各支流上游为山丘区外,平原区面积占较大比重,因此是防洪重点地区。
每年春季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向北输送,区域南部4月甚至更早就开始进入汛期;6~7月梅雨雨区广阔,雨量集中;7~8月上游洪水频发,中游干流汇集上游及中游各支流来水,常在这一时期出现年最高水位,成为长江中游干流的主汛期;10月以后,汛期基本结束。
长江中游的年径流和洪水径流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其余主要来自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三大支流水系。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湟水、洮水 汾河、渭河
华北
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 青藏、
云贵、
高原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 平原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中:多弯曲,多支流、湖泊 上中下游的特征 中:水量增大,泥沙增多 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下:成为地上河
1、长江和黄河的干流都:
D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内蒙古
宁 山 西 陕 西 河南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青、藏、川、云、渝、鄂、 经过省区: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西藏 四川
渝 苏
湖北
安徽
沪
注入 东 海, 云南 全长 6300 千米, 我国第 一 大河。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长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经我国第一、二、三地势阶梯
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应该 A 位于: A、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D、珠江下游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入冬以来,华北、黄淮、 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我国出现大范围干旱。 冀、晋、鲁、豫、皖、鄂、陕等地部分地区旱情 已达重旱或特旱。 • 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省份哪些是黄河流经的省级 行政区?哪些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材料二:河南开封附近是有名的“地上河”,河 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 • 1、黄河“地上河”主要分布在黄河的哪一段?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黄河治理的关键是什么?针对“地上河”现象, 有何治理措施?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母亲河” 尽可能少发生洪害,变害为利?
加 固 堤 防
水 土 保 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一)水文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化,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
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
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
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
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拦截超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
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
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
径流量变化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
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
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s,实测最小流量2770 m3/s。
成库后,由于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大,水流流速减小,水流相对平缓。
洪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1.4m/s左右,巴东3 m/s左右,万州3.5 m/s左右。
枯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0.3m/s左右,巴东0.5m/s左右,万州0.7m/s左右。
三峡水利枢纽修建,水库蓄水后,具有防洪和通航两方面的作用,按照其水位运行规律,洪水期根据防洪需要,可对洪峰实行拦截错峰,一定程度上降低中游洪水水位。
枯水期,库区水位逐步下降,增大了出库下泄流量,形成对长江中游流量的补偿机制,可提高中游水位,缓解长江中游枯水浅情。
(3)中游受长江上游来水和支流水系雨水补给影响,水位变化非常明显,按照季节、月份分为枯、中、洪三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12月份至来年3月份为枯水期,4月和11月份为中水期,5至10月份为洪水期,其中6、7、8、9月份出现高洪水位。
中游平均纵比降为0.0421‰,其中至城陵矶为0.0511‰,城陵矶至为0.0261‰。
中游枯水期流速为1.0m/s—1.7m/s,个别河段可超过2.0m/s;洪水期一般可达3.0m/s,洪峰时可达5.0m/s。
中游水流流态复杂,在干支流交汇水域,当干流水位急退或支流水位暴涨时,出现吊口水;在弯曲河段出现扫弯水;在秋后江水急退时出现走沙水等。
长江中游,主要有的清江、汉水,的湘、资、远、澧四水汇入,的四水以洞庭湖为中心,由285条干支河流航道、湖泊航线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4)长江下游水位变化与雨水分配相吻合。
每年4、5月间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两岸支流发水,使干流水位上涨,形成短期的春汛期;6月间长江全流域降雨,各支流水位上涨较快而进入汛期,至7、8、9月川江发水而出现全年水位最高时期;9月下旬、10月间降雨渐少,水位回落,汛期结束;11月起逐渐进入枯水期。
按上述水位变化的规律,结合航行条件,长江下游通常以水位的高低来划分洪、中、枯三个水位期:当汉口水位10米以上为洪水期,一般是7、8、9三个月;当汉口水位在10米—4米之间时为中水期,一般是4、5、6、10、11五个月;当汉口水位降低至4米以下时为枯水期,一般是12月至次年3月共四个月。
长江下游的流速,一般是洪水期大于枯水期,上游段大于下游段,狭窄区大于宽敞区,主航道大于经济航道,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各港流速大致情况为:枯水期1.8千米/小时,洪水期9.2—15.0千米/小时;枯水期3.7千米/小时,洪水期9.5千米/小时,大通枯水期2.0千米/小时,洪水期7.9千米/小时;枯水期1.8千米/小时—2.7千米/小时,洪水期9.3千米/小时。
长江下游水量充沛,流量大。
汉口多年平均流量为23020立方米/秒,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8800立方米/秒。
长江下游的潮汐在枯水期小潮汛时可到,大潮汛时可到大通。
潮流地段潮差变化,是自上而下递增。
长江下游在省有赣、抚、信、饶、修等主要河流汇入鄱阳湖后,在湖口入长江,在省主要有青弋江、水和水系汇入。
(二)气象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地形变化大,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长江上游地处我国西部,受多重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大,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阴雨、雷暴、冰雹、高温和大雾等气候灾害;长江中游段地处我国中部,绝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温度、降水、风和雾都对通航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下游地处我国中部,属于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长江流域气候的一般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1、温度长江上游段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
盛夏平均气温一般为26—28℃,秋季凉爽,多细雨,冬季气温最低的1月份,平均温度也有4—5℃左右。
三峡成库后,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18.2℃。
长江中游段四季温差较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2℃左右;冬季受寒潮袭击,最低温度可降至-17℃。
长江下游段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可达到40℃以上,一般约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2℃,最低温度可降至-10℃以下。
2、降水长江上游段常年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1682毫米,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春末至仲秋,冬干夏雨,雨热同季。
春季降水与秋季降水总量相似,但秋雨持续时间长,一般强度不大,形成绵绵秋雨。
平均暴雨日数为2~4天,东部略多于西部;暴雨主要发生在4—11月,6月、7月发生次数最多。
三峡成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
2008年6月,地区曾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暴雨。
长江中游段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年均雨量约1200毫米。
当降水时间持续较长时,可能出现特大洪水,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导致长江中游出现大围禁航。
区域性和局部性暴雨还易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自然灾害。
2008年5、6月间,地区频繁发生强雷暴天气。
长江下游段雨量充沛,多集中于春夏二季,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
降水日数平均为120天左右。
春季因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相遇,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水,形成春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高温多云,为降雨量较大的梅雨季节。
出梅后进入盛夏,降水量相对减少,却常有暴雨出现。
暴雨时一般均伴有雷电。
秋季云雨稀少,天气晴朗,呈现秋高气爽的景象。
冬季则时有冷锋过境,产生阴霾雨雪天气。
一般从12月中旬到次年3月初,有10天左右的降雨。
3、风(1)长江上游段常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均不大,但最大瞬间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达8级以上,并常伴有寒潮或雷雨出现。
三峡成库后平均风速增加15%~40%,三峡水库156米蓄水后,库区下段常发5-6级大风,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影响三峡船闸运行。
(2)长江中游受北方冷空气南下或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在冬季易出现较强的偏北风,风力5—6级,阵风可达7—8级。
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在段平均为21天,为10天,其他地区一般为6—8天。
2008年6月3日枝江水域突发10级大风冰雹极端天气,导致1艘渡船翻覆,6人死亡失踪。
(3)长江下游地处平原,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高压气旋,冬春有寒潮入,秋天有台风袭击,风力远较中上游为大。
沿江各地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居多,地区差异不显著。
全年平均风速为2.2—4.0米/秒,其中春季为2.4—4.0米/秒,夏季为2.1—3.2米/秒,秋季为2.0—3.6米/秒,冬季为2.1—3.8米/秒。
冬春两季,有较强的北—东北风,风力一般不超过8级,夏季时有暴风,风向不定,风力有时大至9级以上。
夏季是台风侵袭我国的季节,尤以7-9月影响最为集中。
当台风深入陆或北方冷空气南下二者相结合时,至汉口会出现7-8级大风。
以下会出现8级以上大风。
4、雾(1)雾的种类及特点雾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船舶的水上交通活动有着直接的不利影响。
常见的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山谷雾、锋面雾等五种。
——辐射雾:在晴朗微风而又比较潮湿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使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晴朗、微风、近地面气层中水汽充沛是形成辐射雾的三个主要条件。
辐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
一般水平围不达,厚度较小,并以近地面层的浓度最大,如果遇到合适的风向风力,沿江地区产生的辐射雾可随风移往附近的水面。
辐射雾的特点主要有:①一年四季都能产生,但以秋季和冬季最多,夏季较少见。
②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通常在夜间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低层气温升高,导致雾的消散。
③风力增强雾易消散,静稳天气不利于雾的消散。
④晴天是产生辐射雾的有利条件,有云时不利于辐射雾的产生,但雾产生后,晴天也最有利于雾的消散,云则阻碍雾的消散。
⑤冬季消散慢,夏季消散快。
——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从而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
平流雾多发生于江面上或河岸附近。
平流雾的特点如下:①浓度和厚度大,水平围广,持续时间长;②发生的时间不一定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早晨,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③通常在阴天有层云时出现;④平流雾的出现必须有风,但风力以2-4级为宜,风力增大或减弱会使雾消散。
⑤出现的频率有明显的年变化,即春夏多,秋冬少。
——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由于水温高于气温,水面不断蒸发,水汽进入低层而形成的雾,称为蒸发雾。
蒸发雾的特点如下:①发生的时间多在早晨,持续时间不长,日出后随气温上升而慢慢消散;②浓度和厚度不大,围较小,多数情况贴近水面几米,常常不能遮蔽较高的桅杆。
③发生季节以晚秋和冬季为最多。
——山谷雾:夜间冷空气沿谷坡下沉至谷底,当谷底湿度较大时,便发生凝结而形成雾。
这种雾慢慢流出沟谷口而到达江面时便成为妨碍航行的所谓山谷雾。
如果谷口河面比较宽阔,由谷口移来的冷空气温度又低,江面水温相对比较高,这样九形成了蒸发的条件而出现蒸发雾。
在这种情况下,山谷雾和蒸发雾将掺合在一起形成浓雾,弥漫河面,严重妨碍船舶航行。
——锋面雾:暖锋前暖气团产生的水汽凝结物,在往地面降落时要穿过较冷的气团,水汽凝结物在冷气团中产生蒸发,当蒸发出的水汽不能被冷空气完全容纳时,酒会有一部分又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低层空气中而形成雾,称之为锋面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