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特征

合集下载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小结: 航运能力强, 货运能力大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 里程近8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 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 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 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航运的尴尬 长江航运在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中受到强烈的冲击 ,营运状况渐呈萎缩之势,令人叹惋。长航武汉客运公 司于2001年全面退出市场。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修建水库
中游:退耕还湖; 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源头
认特征
开发与利用 治理与保护
学习完长江,你能用学 习长江的方法学习黄河吗?
3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4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单位55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沿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找出河流流经的地形区青青海海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重庆西西安安上海上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长江主要支流示意图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乌江根据照片和地形图信息总结各河段的特征
中国各水系水能资源比重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干流上多修建几座像 三峡大坝那样的水电站呢?
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宜昌
湖口
中游 多曲流,水流平缓,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深流缓,流量巨大
长江中下游河段是否有结冰期?
做一做
做一做
51.7%
41.6%
思考 你认为长江的航运能力如何?
黄金水道——航运
长江江豚
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一带,以洞庭 湖、鄱阳湖以及 长江干流为主。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

(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 4~6月。

(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

(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

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其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 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

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为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的三峡区间全长约6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若不包括乌江,则区间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区间面积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段面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区间洪水常来势凶猛,对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

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 而三峡区间产生的最大洪峰就为27900cms。

造成区间洪水的暴雨移动方向,一般由四川的岷、沱、嘉陵江一带雨区中心向东偏南移动或自西向东移至三峡地区,亦有从四川东北和汉江上游一带的雨区中心南压至三峡地区,这与长江的流向相一致,而三峡暴雨往往又是两至三天,此即为造成三峡地区的洪水常常是叠加在长江上游洪水的涨水段或峰顶附近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区间是长江中下游暴雨的多发区,该区间的洪水预报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汛调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一)水文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化,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

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

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

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

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拦截超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

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

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图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

径流量变化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

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

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s,实测最小流量2770 m3/s。

成库后,由于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大,水流流速减小,水流相对平缓。

洪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1.4m/s左右,巴东3 m/s左右,万州3.5 m/s左右。

枯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0.3m/s左右,巴东0.5m/s左右,万州0.7m/s左右。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的水文特征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江的水文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流量方面。

长江的年平均流量约为30000立方米每秒,较大的最大流量可达90000立方米每秒,而较小的最小流量只有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

由于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变化,长江的流量也随之变化,春季和夏季,长江流量大,秋季和冬季则流量相对较小。

长江不仅流量变化大,而且水位也会在不同季节或雨季、旱季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次,长江的水文特征还表现在其水质方面。

由于长江流域人口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十分广泛,长期以来长江的水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农业、工业、生活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长江流域出现了酸雨、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问题。

尽管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长江,但长江水质还需进一步改善。

长江水文特征还包括其洪水和旱灾特征。

长江是全国最大的中低山区洪水灾害区域之一,洪水灾害是长江流域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影响面积最大,具有超过常规灾害数倍以上的破坏性。

同时,因为长江流域的地形地貌结构特点,旱灾同样也比较严重。

长江流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较多雨,如果出现异常的旱情,将给当地居民及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最后,长江水文特征还表现在其水资源利用方面。

长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被誉为“江山之母”。

据统计,长江流域年平均可供水资源量已达9千亿元立方米,涵盖了中国约40%的行政区域。

长江水资源被广泛使用于工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中,但由于流域内各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布不均衡,长江水资源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

总而言之,长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水文特征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唯有科学利用和管理长江水资源,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科学利用和管理长江水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和调查研究,了解长江水文特征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课标对“长江”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今天的作业要求我们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并选取长江的一条水文特征,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说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常我们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落差等几个方面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以长江为例,我从河流的落差、河流的流量两个方面设计教学,说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的流量大和落差大,导致了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落差大和流量大两个水文特征,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中,我准备给学生出示下面两个图片:一是长江干流剖面图;二是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图。

学生阅读两幅地图后,自然得出结论:长江水量大、落差大。

这样一个水文特征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呢?学生不难得出结论:长江落差大、流量大导致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丰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示长江干支流水电站的分布图,主要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了解长江“水能宝库”的巨大意义,它为沿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1.汛期降雨和洪水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

水电站必备——长江流域水文状况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外流河水交特征原因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的。

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秒,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汛期长短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

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反之,含沙量小。

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

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水文状况答题如下:1:汛期变化---落实在气候里的降水;2:含沙量多少----沿途植被状况3:有无封冻期---落实在气候的气温;4:有无凌汛---落实在气温与河流流向上水力资源答题:1落差问题----落实在地形上;2水量问题----落实是降水多少上航运问题:1水流要稳----地形;2水量要大---降水;3水位变化要小---雨季长短问题筑港问题:侵岸堆岸问题---地转偏向力;深度问题----等深线的密集程度长江中游水系系指长江宜昌至湖口间的河湖水系,包括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汉江、鄱阳湖水系和其他分布两岸的湖群以及直接汇入长江的一些支流。

区间流域面积约68万km2。

下荆江裁弯后干流河段长955km。

流域内除各支流上游为山丘区外,平原区面积占较大比重,因此是防洪重点地区。

每年春季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向北输送,区域南部4月甚至更早就开始进入汛期;6~7月梅雨雨区广阔,雨量集中;7~8月上游洪水频发,中游干流汇集上游及中游各支流来水,常在这一时期出现年最高水位,成为长江中游干流的主汛期;10月以后,汛期基本结束。

长江中游的年径流和洪水径流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其余主要来自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三大支流水系。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湟水、洮水 汾河、渭河
华北
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 青藏、
云贵、
高原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 平原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中:多弯曲,多支流、湖泊 上中下游的特征 中:水量增大,泥沙增多 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下:成为地上河
1、长江和黄河的干流都:
D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内蒙古
宁 山 西 陕 西 河南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青、藏、川、云、渝、鄂、 经过省区: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西藏 四川
渝 苏
湖北
安徽

注入 东 海, 云南 全长 6300 千米, 我国第 一 大河。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长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经我国第一、二、三地势阶梯
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应该 A 位于: A、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D、珠江下游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入冬以来,华北、黄淮、 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我国出现大范围干旱。 冀、晋、鲁、豫、皖、鄂、陕等地部分地区旱情 已达重旱或特旱。 • 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省份哪些是黄河流经的省级 行政区?哪些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材料二:河南开封附近是有名的“地上河”,河 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 • 1、黄河“地上河”主要分布在黄河的哪一段?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黄河治理的关键是什么?针对“地上河”现象, 有何治理措施?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母亲河” 尽可能少发生洪害,变害为利?
加 固 堤 防
水 土 保 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一)水文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化,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

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

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

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

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

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拦截超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

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

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

径流量变化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

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

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s,实测最小流量2770 m3/s。

成库后,由于水位抬高,过水面积增大,水流流速减小,水流相对平缓。

洪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1.4m/s左右,巴东3 m/s左右,万州3.5 m/s左右。

枯水期表面流速:坝前水域0.3m/s左右,巴东0.5m/s左右,万州0.7m/s左右。

三峡水利枢纽修建,水库蓄水后,具有防洪和通航两方面的作用,按照其水位运行规律,洪水期根据防洪需要,可对洪峰实行拦截错峰,一定程度上降低中游洪水水位。

枯水期,库区水位逐步下降,增大了出库下泄流量,形成对长江中游流量的补偿机制,可提高中游水位,缓解长江中游枯水浅情。

(3)中游受长江上游来水和支流水系雨水补给影响,水位变化非常明显,按照季节、月份分为枯、中、洪三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12月份至来年3月份为枯水期,4月和11月份为中水期,5至10月份为洪水期,其中6、7、8、9月份出现高洪水位。

中游平均纵比降为0.0421‰,其中宜昌至城陵矶为0.0511‰,城陵矶至武汉为0.0261‰。

中游枯水期流速为1.0m/s—1.7m/s,个别河段可超过2.0m/s;洪水期一般可达3.0m/s,洪峰时可达5.0m/s。

中游水流流态复杂,在干支流交汇水域,当干流水位急退或支流水位暴涨时,出现吊口水;在弯曲河段出现扫弯水;在秋后江水急退时出现走沙水等。

长江中游,主要有湖北的清江、汉水,湖南的湘、资、远、澧四水汇入,湖南的四水以洞庭湖为中心,由285条干支河流航道、湖泊航线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4)长江下游水位变化与雨水分配相吻合。

每年4、5月间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及长江两岸支流发水,使干流水位上涨,形成短期的春汛期;6月间长江全流域降雨,各支流水位上涨较快而进入汛期,至7、8、9月川江发水而出现全年水位最高时期;9月下旬、10月间降雨渐少,水位回落,汛期结束;11月起逐渐进入枯水期。

按上述水位变化的规律,结合航行条件,长江下游通常以水位的高低来划分洪、中、枯三个水位期:当汉口水位10米以上为洪水期,一般是7、8、9三个月;当汉口水位在10米—4米之间时为中水期,一般是4、5、6、10、11五个月;当汉口水位降低至4米以下时为枯水期,一般是12月至次年3月共四个月。

长江下游的流速,一般是洪水期大于枯水期,上游段大于下游段,狭窄区大于宽敞区,主航道大于经济航道,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各港流速大致情况为:武汉枯水期1.8千米/小时,洪水期9.2—15.0千米/小时;九江枯水期3.7千米/小时,洪水期9.5千米/小时,大通枯水期2.0千米/小时,洪水期7.9千米/小时;芜湖枯水期1.8千米/小时—2.7千米/小时,洪水期9.3千米/小时。

长江下游水量充沛,流量大。

汉口多年平均流量为23020立方米/秒,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8800立方米/秒。

长江下游的潮汐在枯水期小潮汛时可到芜湖,大潮汛时可到大通。

潮流地段潮差变化,是自上而下递增。

长江下游在江西省有赣、抚、信、饶、修等主要河流汇入鄱阳湖后,在湖口入长江,在安徽省主要有青弋江、水阳江和巢湖水系汇入。

(二)气象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地形变化大,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长江上游地处我国西部,受多重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大,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阴雨、雷暴、冰雹、高温和大雾等气候灾害;长江中游段地处我国中部,绝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温度、降水、风和雾都对通航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下游地处我国中部,属于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长江流域气候的一般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1、温度长江上游段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

盛夏平均气温一般为26—28℃,秋季凉爽,多细雨,冬季气温最低的1月份,平均温度也有4—5℃左右。

三峡成库后,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18.2℃。

长江中游段四季温差较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2℃左右;冬季受寒潮袭击,最低温度可降至-17℃。

长江下游段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可达到40℃以上,一般约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2℃,最低温度可降至-10℃以下。

2、降水长江上游段常年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1682毫米,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春末至仲秋,冬干夏雨,雨热同季。

春季降水与秋季降水总量相似,但秋雨持续时间长,一般强度不大,形成绵绵秋雨。

平均暴雨日数为2~4天,东部略多于西部;暴雨主要发生在4—11月,6月、7月发生次数最多。

三峡成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

2008年6月,重庆地区曾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暴雨。

长江中游段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年均雨量约1200毫米。

当降水时间持续较长时,可能出现特大洪水,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导致长江中游出现大范围禁航。

区域性和局部性暴雨还易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自然灾害。

2008年5、6月间,武汉地区频繁发生强雷暴天气。

长江下游段雨量充沛,多集中于春夏二季,年平均降水量1000~1300毫米。

降水日数平均为120天左右。

春季因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相遇,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水,形成春雨连绵的天气。

夏季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高温多云,为降雨量较大的梅雨季节。

出梅后进入盛夏,降水量相对减少,却常有暴雨出现。

暴雨时一般均伴有雷电。

秋季云雨稀少,天气晴朗,呈现秋高气爽的景象。

冬季则时有冷锋过境,产生阴霾雨雪天气。

一般从12月中旬到次年3月初,有10天左右的降雨。

3、风(1)长江上游段常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季节变化和月变化均不大,但最大瞬间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达8级以上,并常伴有寒潮或雷雨出现。

三峡成库后平均风速增加15%~40%,三峡水库156米蓄水后,库区下段常发5-6级大风,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影响三峡船闸运行。

(2)长江中游受北方冷空气南下或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在冬季易出现较强的偏北风,风力5—6级,阵风可达7—8级。

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在岳阳段平均为21天,武汉为10天,其他地区一般为6—8天。

2008年6月3日枝江水域突发10级大风冰雹极端天气,导致1艘渡船翻覆,6人死亡失踪。

(3)长江下游地处平原,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太平洋高压气旋,冬春有寒潮入,秋天有台风袭击,风力远较中上游为大。

沿江各地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居多,地区差异不显著。

全年平均风速为2.2—4.0米/秒,其中春季为2.4—4.0米/秒,夏季为2.1—3.2米/秒,秋季为2.0—3.6米/秒,冬季为2.1—3.8米/秒。

冬春两季,有较强的北—东北风,风力一般不超过8级,夏季时有暴风,风向不定,风力有时大至9级以上。

夏季是台风侵袭我国的季节,尤以7-9月影响最为集中。

当台风深入内陆或北方冷空气南下二者相结合时,九江至汉口会出现7-8级大风。

安庆以下会出现8级以上大风。

4、雾(1)雾的种类及特点雾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船舶的水上交通活动有着直接的不利影响。

常见的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山谷雾、锋面雾等五种。

——辐射雾:在晴朗微风而又比较潮湿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使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晴朗、微风、近地面气层中水汽充沛是形成辐射雾的三个主要条件。

辐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

一般水平范围不达,厚度较小,并以近地面层的浓度最大,如果遇到合适的风向风力,沿江地区产生的辐射雾可随风移往附近的水面。

辐射雾的特点主要有:①一年四季都能产生,但以秋季和冬季最多,夏季较少见。

②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通常在夜间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低层气温升高,导致雾的消散。

③风力增强雾易消散,静稳天气不利于雾的消散。

④晴天是产生辐射雾的有利条件,有云时不利于辐射雾的产生,但雾产生后,晴天也最有利于雾的消散,云则阻碍雾的消散。

⑤冬季消散慢,夏季消散快。

——平流雾: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从而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平流雾。

平流雾多发生于江面上或河岸附近。

平流雾的特点如下:①浓度和厚度大,水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②发生的时间不一定在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早晨,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③通常在阴天有层云时出现;④平流雾的出现必须有风,但风力以2-4级为宜,风力增大或减弱会使雾消散。

⑤出现的频率有明显的年变化,即春夏多,秋冬少。

——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由于水温高于气温,水面不断蒸发,水汽进入低层而形成的雾,称为蒸发雾。

蒸发雾的特点如下:①发生的时间多在早晨,持续时间不长,日出后随气温上升而慢慢消散;②浓度和厚度不大,范围较小,多数情况贴近水面几米,常常不能遮蔽较高的桅杆。

③发生季节以晚秋和冬季为最多。

——山谷雾:夜间冷空气沿谷坡下沉至谷底,当谷底湿度较大时,便发生凝结而形成雾。

这种雾慢慢流出沟谷口而到达江面时便成为妨碍航行的所谓山谷雾。

如果谷口河面比较宽阔,由谷口移来的冷空气温度又低,江面水温相对比较高,这样九形成了蒸发的条件而出现蒸发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