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精品文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翻译与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1、解释词语:妻子纵酒答:妻子:妻子和孩子纵酒:纵情饮酒2、始终那句点名了“闻讯”的地点?答:剑外忽传收蓟北-----点名了“闻讯”的地点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思想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答:“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涕泪:②却看:③漫: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1. D 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6.略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附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附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这是一首律诗。
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且颔联、颈联必需对偶。
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5、描述诗人听到动静欣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音调,一经对照,欢快的特点就特别显明了;特别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喜,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
当望穿双眼终究“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情迸发了。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昔日积郁,在骤然到来的喜讯眼前情感产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醒:颈联出句“白天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计划返乡线路的尾联——这类承上起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完美无缺,真是使人叫绝。
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呈现,更是妙趣天成。
答案: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高中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必考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必考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中“初闻”紧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B.第四句中的“漫”通“慢”,此句写妻子对捷报不经意,用以反衬诗人的喜悦之情。
C.五、六句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并转写极欲回乡的心情。
“放歌”“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在春季还乡是诗人的设想。
D.七、八句“即从…‘便下”结合,一气贯注,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代诗论家赞这首诗为老杜“平生第一首快诗也”,“快”字的意思是指这首诗一气流注,读起来节奏较快。
B.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C.全诗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情真意切,在质朴中见真情。
D.全诗强烈地表达了思乡之情,真可谓归心似箭,最后两句就是生动的体现。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这是一首律诗。
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
答案: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5、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改诗人过去惯常的调子,一经对比,欢快的特色就特别明显了;尤其要强调的是,该悲戚则悲戚,该欢快则欢乐,即“感情是诗的生命”,“凡作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随园诗话》)。
当望穿双眼终于“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有如大坝开闸,有如高山飞瀑,诗人积蓄已久的感情迸发了。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6、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颈联出句“白日放歌须纵酒”,上承“喜欲狂”;对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下接具体规划返乡路线的`尾联——这种承上启下的结果,把上下句间弥合得天衣无缝,真是令人叫绝。
尾联的流水对,以四个地名作对,且按水路、陆路的时空顺序出现,更是妙趣天成。
答案: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4.等阅读及答案5.《等》阅读答案6.《等》阅读答案7.等阅读答案8.《卖柑者言》阅读答案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内阅读 (精品文档)【原创】

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闻:_______________ 涕:_______________却看:________________ 愁何在:_____________喜欲狂:_____________ 放歌:________________须:___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_作伴:______________ 便:_________________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他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
这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
这首诗被称为杜甫平生“________________”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__________”是诗人所在地,“_________”是“安史之乱”叛军的老巢,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诗人听说“收蓟北”喜极而泣的情景。
3、诗人想象着“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迅急犹如闪电,真可谓“____________”(填一成语)啊!4、“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____和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涕:句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漫卷:喜欲狂:句意:白日放歌..好还乡。
..须.纵酒..,青春作伴放歌:须:纵酒:作伴:句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襄阳:洛阳:句意: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听到“收蓟北”的消息,诗人“涕泪满衣裳”“喜欲狂”。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C.诗人先写了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写了做返乡的准备和欢快的心情。
()D.诗人趁着年轻,带着老婆很快回到了故乡。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王校长念完五项评比获得满分的班级后,提高了音量,说:“现在宣布荣获星级称号的班级。
荣获一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三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荣获二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一年级一班、二年级三班……”“连续几个周我们不是一星级,就是二星级,这次怎么连一星级、二星级都不是!”我在想着。
王校长继续念着。
结果三星级没我们班,四星级也没有我们班!“不会什么也没有吧?上天保佑啊!”我在默默地想着,暗暗地祈祷着。
“还有一个五星级呢!会不会是五星级?”我既担心又充满期待。
我忍不住回过头来看同学,他们个个脸上也都写满了忐忑和期盼。
我的心就要爆炸了!我伸直脖子盯着王校长,终于听到王校长大声宣布:“荣获五星级称号的班级是——五年级——一班!”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同学格外兴奋。
有的使劲鼓掌;有的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喊;有的高举双臂蹦跳;有的几个人抱在一起欢呼。
我因为蹦得太用力,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我站起来,看到班主任老师正看着我。
她的脸上露出了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容。
排队回班级的时候,我觉得阳光格外灿烂,花坛里的花草在对我们微笑,树上的小鸟在为我们喝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1.(02年金华)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②却看:③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
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
1. D 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
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
6.略
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
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