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述

合集下载

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

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

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原创版】目录1.周易概述2.六十四卦的起源与含义3.六十四卦全解的主要内容4.六十四卦的应用与价值正文【周易概述】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主要研究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

周易以八卦为基础,衍生出六十四卦,反映了古代先哲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总结。

周易的内容丰富,既包括哲学思想,也包括占卜预测,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十四卦的起源与含义】六十四卦起源于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最早的八卦代表了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八卦逐渐演变为六十四卦,每一卦由两个八卦组合而成,共有 64 种组合。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寓意,反映了古代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

【六十四卦全解的主要内容】《周易全书六十四卦全解》是对六十四卦的详尽解读,内容包括卦辞、爻辞、象传、说卦传、序卦传、文言传、讲卦传、象辞、坎离传、互传等部分。

卦辞和爻辞是对每一卦和每一爻的解释,象传是对卦象的解释,说卦传是对卦义的阐释,序卦传是对卦序的解释,文言传是对卦辞和爻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讲卦传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进一步阐述,象辞是对卦象的总结,坎离传是对八卦中坎离两卦的专门解释,互传则是对两卦之间关系的解读。

【六十四卦的应用与价值】六十四卦的应用广泛,既可用于占卜预测,也可用于哲学研究。

在占卜预测方面,六十四卦可以预测个人和民族的命运,指导人们的行为;在哲学研究方面,六十四卦反映了古代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总结,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此外,六十四卦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卦辞、爻辞等文字优美,寓意深刻,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

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周易基础知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周易基础知识介绍一、《周易》它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与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

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

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

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三、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四、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六、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七、《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

周易的名词解释

周易的名词解释

周易的名词解释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我国学派学说的创始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周易的名词解释如下:一、《周易》:周易是指《易经》,也叫做《易》或《易经》。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有“五经之首”、“千古之书”之称。

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阐述人生哲学与宇宙观的经典之作。

二、易经:易经是《周易》的简称,它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人生的哲理以及预测吉凶等内容。

易经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和解释,揭示了宇宙的无限变化和人生的道理。

三、卦:卦是易经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由爻所组成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卦分为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基本卦,每个基本卦都由三个爻组成。

卦的形态有三个爻和六个爻两种,分别称为小卦和大卦。

四、爻:爻是卦的组成要素之一,它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阴爻用一条单横线表示,阳爻用一条阳横线表示。

在卦中,爻的排列组合决定了卦的性质和意义。

五、变:变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表示宇宙的无限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人们应该学会适应变化,并从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六、象:象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宇宙和人生的规律和本质。

象有象辞和彖辞两种,象辞是对卦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解释,彖辞是对卦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七、吉凶:吉凶是易经用来预测事物发展和判断吉凶祸福的概念。

易经认为,吉凶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生活中的好坏和福祸都与个人的行为和修养有关。

通过卜筮和解卦,可以预测吉凶祸福,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八、洛书:洛书是一种根据易经的原理和方法所编制的占卜工具,它由九宫格和八数卦组成。

洛书是中国古代占卜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投掷六个八数卦和六个六数卦,然后根据卦的排列组合和解释,进行卜筮和预测吉凶。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古代哲学的基石之一。

它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解释卦辞和爻辞,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运转、人类的行为伦理以及预测未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别是《周易》的起源与背景、《周易》的主要内容以及《周易》的影响与意义。

一、《周易》的起源与背景《周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追溯到约公元前11世纪。

这个时期,古代中国正处在诸侯争霸、国家衰落的动荡时期,人们渴望寻求一种能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破解难题的方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易》应运而生。

据史书记载,周文王为了寻求治国安邦之道,命令总召公西华编纂历史,而编纂历史的过程中出现了六十四卦的概念。

后来,国人用卜筮与卦辞相结合,形成了《周易》。

“易”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指象征河流的“河川易水”。

因此,《周易》的字面意思是“用河川之流来解释人生的变化”。

二、《周易》的主要内容1. 卦与爻:《周易》的核心是六十四卦与爻辞,它们是由阴阳、刚柔、乾坤等概念组合而成的。

每一个卦由六条爻组成,每一条爻由阴阳两个爻位构成。

卦与爻通过变化的形式表达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事物的变化过程。

2. 卦辞与爻辞:《周易》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卦辞和爻辞。

卦辞是对六十四卦的解释,它们以简洁、深刻的文字阐述了卦象所代表的含义。

而爻辞是对每一爻的解释,旨在指导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应如何行动。

卦辞和爻辞的解读需要通过玄学理论和象数推演来理解。

3. 阴阳五行:《周易》中提出了阴阳与五行的概念,它们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代表了一切事物的两个方面。

而五行则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属性,即金、木、水、火、土。

阴阳与五行的理论为《周易》提供了深刻的解释和应用。

三、《周易》的影响与意义1. 宇宙观与生活哲学:《周易》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探讨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周易》易经简介

《周易》易经简介

《周易》易经简介《周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辞,孔子作十翼。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易经的內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

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亦称为《羲经》、《周易》。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

《周易》,乃群经之首。

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

《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代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

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

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易经通释:易的释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易经实际上涉及了六项内容: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

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后汉郑玄在《易赞》中将“易”定义为:简易、变易、不易。

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亦如此,故曰“变易”;大宇宙之变化,井然有序,循环不已,有规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运,同具法则性,故曰“不易”;正因有“不易”之法则,即能了解宇宙天地法则,可以遵循;同样,小宇宙人的动向,亦能预知,并可规范,故曰“简易”。

周易数学体系

周易数学体系

周易数学体系摘要:1.周易概述2.周易与数学的关系3.周易数学体系的主要内容4.周易数学体系的应用5.周易数学体系的现代意义正文:1.周易概述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主要研究事物变化的规律。

它通过卦象、爻辞等方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自诞生以来,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其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周易与数学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

在古代,易学家们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周易,发现了其中的数学规律。

周易的卦象、爻辞等都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解读和分析。

同时,周易的哲学思想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因此,周易数学体系应运而生,成为古代中国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周易数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周易数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八卦:八卦是周易的基本元素,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这八个卦相互组合,可以生成六十四种不同的卦象,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变化。

(2) 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用于解释卦象变化的文字,包括阳爻和阴爻。

通过爻辞,可以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

(3) 数理:数理是周易数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天地数、五行数、八卦数等。

通过数理,可以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

4.周易数学体系的应用周易数学体系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医学、建筑等。

易学家们通过周易数学体系,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此外,周易数学体系还对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著作都受到了周易数学体系的启发。

5.周易数学体系的现代意义时至今日,周易数学体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

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占卜学和文化智慧的综合体现,被誉为“中国智慧的总汇”。

本文将对《周易》进行简单的介绍。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五经之首”。

《周易》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传为周文王和周公所制。

《周易》的核心理论为“阴阳”和“易”。

“阴阳”是自然哲学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面,如阴阳、动静、阴書阳化等。

而“易”则指变化的规律和方式,意味着事物在变化中存在一种秩序。

《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均以六爻(阴爻和阳爻的排列)组成,共计三百八十四爻。

这些卦象所代表的含义是作者以古人在天人合一、得天机、探大道的基础上,参照卜筮和哲学思考而形成的。

爻的组合形式各异,每一爻都有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六爻的组合和变换,以及与其他卦象的联系,可以推演出不同的情况和结果。

《周易》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上卦和下卦。

上卦是由三个阴爻组成,下卦是由三个阳爻组成。

阴爻和阳爻组合之后形成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立的解释和引导意义,可以用来占卜运势、指导决策和研究人生哲学等。

同时,《周易》还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如其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

《周易》的研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智者都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其中,包括宋代的程颐、朱熹等儒学大师,以及清代的王阳明、梁启超等思想家。

这些学者通过对《周易》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演进。

如今,《周易》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仍然对当代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把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同时,《周易》也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解读《周易》中的卦象和爻辞,来探索人类智慧的边界,探究宇宙和人生的意义。

总结而言,《周易》是一部道教哲学、占卜学和文化智慧的综合体现。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

《周易》到底讲什么我相信没有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我也相信没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中只有《易》讲的是哲学,而且是高深的哲学。

《易》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

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易》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易》每一卦都是用来了解自己和周围社会的,64卦只是表示一种现象,卦没有好坏之分。

《易》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共有三十卦,下篇共三十四卦,共是六十四卦,而每一卦又有六爻组成,所以《易》一共有三百八十四卦。

《易》源自古圣贤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感悟,奥妙在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规律,来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

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智慧之库,也是我们心灵的一块栖息地。

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孔子说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也不会犯大过失。

因为《易经》告诉我们现在如果这样,将来就会那样。

你自己去选择判断,经过理性的选择,那你还会犯什么大错呢?年纪轻的花一点时间读《易经》知道怎么过你后面用的日子,年纪大的花点时间看看《易经》就会知道这一辈子你到底过的怎么样。

《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古人效法自然,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不停息,这就是君子的精神。

而今天做事就是快快快快,什么都变快了,四季都变了,夏天过了就是冬天,秋天没有了;冬天过了就是夏天,春天没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坤,震, 巽(音训) ,坎, 离,艮( gen,四声 ) ,兑 八个基本卦, 称为八经卦 再将八经卦两 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 易卦, 共有六十四卦 ,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 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 考虑阴阳的 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 一步划分为 ―老阴 ,老阳,少阴,少阳 ‖四种情形, 可以用 ―X ,O, --,-, ‖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 六 十四 别卦每 一卦 的每个 位次 上都可 能有 四种阴 阳状 态,于 是全 部易卦 系统 就共有 4096 种不同的卦 。 如果将阴阳性 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 , 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 的六十四种分系 统,可以称为 某某卦系 《周易 》 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 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 义的解释以及相 应的人事吉凶 判定(称为占断 ) 。其中每一卦系的第 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 , 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 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 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 汉以后的易学 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 识。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 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 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 要素是阴( --)和阳( —) , 《周易 · 系辞》中说: ―一 阴一阳之谓道。 ‖世 界上千姿百态 的万 物和万物的千 变万化都是 阴阳相互作用 的结果。 《周易》研 究的对象是 天、地、 人三才 ,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 爻而成六十四卦。正 如《说 卦》 :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 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 , 坤为 纯阴之卦 ,乾坤是 阴阳的总 代表,也 是阴阳的 根本,孔 子在《系 辞》中说 ―乾坤 其易之门邪 ‖,―乾坤其易之蕴邪 ‖ 。 《易纬 · 乾凿度》中说:― 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 之祖宗也。 ‖ 通 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 首。 《系辞》开篇即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 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 矣。 ‖ 《文言》 是专门论 述乾坤之 卦德的传 文,并将乾 坤之德性 引申发挥 至人文 道德范畴。说 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 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 的基础。 今本《周易》 的内容主要包括 ―经 ‖ 和 ―传 ‖两部分。 ―经 ‖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 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 ―六十四卦 ‖,是由 ― 八卦 ‖两两相重而得, ―八卦 ‖则是由 ―阴 ‖、 ―阳 ‖二爻三叠 而成。 《周易》的 ―阴 ‖、 ―阳 ‖,分别呈中断的与相 连的线条形状,即 ―––‖与 ―—‖。古人用 阴阳范畴来表 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 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 ―一 阴一阳之谓 道 ‖。 在 ―阴 ‖与 ―阳 ‖的基础 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 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 的卦名并拟取 相应的象征,称为 ―八卦 ‖(也称 ―经卦 ‖), 具体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义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健 顺 动 入 陷 丽 止 悦
接着,圣人再将 ―八卦 ‖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 合体,即 ―六十四卦 ‖ (也称 ―别 卦 ‖) ,每 卦中的两个 ―八卦 ‖符 号,居下者称为 ―下卦 ‖ (也称 ―内卦 ‖ , 《左传》 称 ―贞卦 ‖) ,居上者称为 ―上卦 ‖(也称 ―外 卦 ‖, 《左传》称 ―悔卦 ‖ ) 。―六十四 卦 ‖每卦共有 六条线条,称 为 ―爻 ‖ 。 《说文解字》云:―爻,交 也 ‖;王弼云:―夫爻者 何也?言乎变者 也 ‖。 ―爻 ‖的原意也就是阴 阳之交变。 因此 ―––‖称为 ― 阴爻 ‖, 以 ―六 ‖表示; ―—‖称为 ―阳爻 ‖ , 以 ―九 ‖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 ― 爻位 ‖,自下而上分别为 ―初 ‖、 ―二 ‖ 、 ―三 ‖、 ―四 ‖、 ―五 ‖、 ―上 ‖ 。如《蒙卦》 : 自下而上的六 爻分别称为 ―初六 ‖、 ―九二 ‖、―六三 ‖、 ―六四 ‖、―六五 ‖、 ―上九 ‖。所谓 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 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 意,爻辞每爻 一则 ,分指各爻旨 趣。 《周易》共有 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 因而相应的 也有六十 四则卦辞和三 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 《坤》两卦各有 ―用九 ‖和 ―用六 ‖的文辞,故 将其并入爻辞 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 。
―传 ‖实际上是阐释《 周易》经文的专著 ,即《彖( tuan 四声)传 》上下、 《象传》上 下、 《文言》 、 《系辞传》 上下、 《说卦传》 、 《序卦传》 、 《杂卦传》 ,共计七种 十篇。因 其阐发经文大 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 ―十翼 ‖,后世统称《 易传》 。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 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 王弼曰: ― 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 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 ,释卦象者称为 《大象传》, 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 文言》。主要 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 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 ,主要申说经文要领 ,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 。文中对 《周易》经文 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 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 读《易》 之要例。 《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 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 讨《易》象产生 于推展的重要依 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 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 。 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 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 , 主说人伦。 《杂卦传 》犹言 ―杂糅众卦 ,错综其义 ‖ 。将六十四卦重新编 为三十二对 ―错综卦 ‖ , 旨在阐发事物 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 变化规律。
乾:x =1,y=1,z =1 离:x =1,y=0,z =1 震:x =0,y=0,z =1 艮:x =1,y=0,z =0
巽:x= 1,y=1,z= 0 兑:x= 0,y=1,z= 1 坎:x= 0,y=1,z= 0 坤:x》的历史起源 问题 乾泉先生认为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 国是一个文化成熟较早的国家 。历代政治家 和思想家为我 们留下了恢宏的治国之道与管理 之道。孔子在《系辞传》中道:古者伏 羲氏之王天下 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 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 远古的伏羲氏 之 ―始作八卦 ‖,乃起 于观察,普遍观察天、地、人、 物以后,归纳 所得,制作 为八卦的思想符号。这正是哲 学思考的程序,由眼前自然现 象出发,经观 察、综合 、比较而得出万物的共性,然 后归纳创制出象数以代表此共性 。这段文字前 句言八卦既为 归纳万物之共性而产生,故能 ―通 ‖ 万物之德 (―德 ‖ 言德性 );后句言以其通 万物之性,故 能就万物之情实而予以区分种类 (指八卦分别象天、地、雷 、风、水、 火、山、泽八 类 )。 古代用蓍 (shī)草占卜的一种迷 信活动称 ―筮 ‖ 占筮( zhan 一声 shi 四声) 占筮是人鬼沟 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 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 有烧龟壳或烧牛 骨,而从 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 ,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 的解释又刻到甲 骨上,流传至 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 明, (甲骨文) 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 化传统中时, 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 念与符号系统, (卦爻辞与卦爻象)一 方面将当时所 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 , (卦爻辞 )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 , (大衍之数) 使用新的占筮工具 , (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 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 的易经之书的 经的部份。 经过历代 哲学家的阐释, 发 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 同时,它也是 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 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 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 结晶 。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 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这一点,事实 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 ―日用而不知 ‖。今天,我 们谁不曾说过某某 人阴阳怪气 ,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 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 成语,但不一 定人人都知道 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 里来的。 《周易 》研究流派纷呈 。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 吸收,取长补短 。春秋时 期 ,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 ,取象说,取义 说,吉凶由人 、天道无常说 。战国时期出现 过阴阳变易说 。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 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 称玄学。 宋明时期 ,又出现五大学派 :理学派,数 学派,气学派 ,心学派和功利学派 。又有人 笼统地分为两 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 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 ― 天行健,君 子自强不息。 ‖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 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 ―大道若水,弱能 胜强。 ‖强调精神 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 从《易经》 发展而来,犹 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 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 成为二十一世纪 世界范围内的 显学。尽管如此 ,《易经》里仍 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 孔子和朱熹都竟 告阙如。 《易经》诞生于三千 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 有七八千年的历 史,可企业管 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 间有何关系? ―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 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 我们的祖先 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 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 , 儒家崇尚伦理 ,释佛崇尚觉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 物 ‖。系辞 云: ―乾知大始,坤作成 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 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有 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 ,可大则贤人 之业 ‖。― 天人合一 ‖,―内圣外王 ‖,―内外兼修 ‖…… 因 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 使上下五千年 的文明一脉相传 ,造 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 , 使华夏儿女得 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 ,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 族精神, 哺育了一代代 英雄儿女. . . . . . 江南易 林: 《浅谈 周易与科学的区别 》 谈到周易,就必须谈到科学,就如同提到 白天,就必须谈到黑夜一样 。我们经常会说 某个东西科学 或者说它不科学。什么叫科学 ?科学包含很多学科,像物理 、化学、数 学、生 物、电子、医 学等等。当我们说某某东 西不科学的时候,往往 隐含的意思是说 这个东西 ― 不属于科学范畴 ‖或 ― 无法用科学某学科的理论知识 来解释 ‖。比如,神仙鬼 怪等被指责为 不科学,这个 ―不科学 ‖不仅仅包含着 ―不合乎科 学逻辑 ‖的意思,还包含 着 ―荒谬、 错误 ‖的意思。现在人们 似乎忘记了 ―不科学 ‖这 个词语的本来含义,而变成 了一个完全的 贬义词。 如果世界 上不存在着周易这么学问,那么 人们对 ―不科学 ‖这个 词语的上述理解是 没有什么问题 的,可惜世界上偏偏还有周易这门古老 的学问。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正 如电池的正负 级一样,两个都不能偏废。周易并不属于任何 一门科学学科,说周易不 科学是非常正 确的,但这个不科学不能理解成 ―荒谬 ‖或者 ―错 误 ‖。 就拿黑和 白来说,你总不能这样说:黑,你这个东西,为什么一 点都不白呢?或 者反之说,―白,你这 个东西,怎么一点都不黑呢? ‖ 这样的说法同我们说周易不科学 , 或者科学不周 易没有两样。如果周易是一个人的话,听人家 说他不科学,他老人家一 定会笑到喷饭 的:老子为什么非要是科学?科学是我 老婆,我要是科学,我岂不成同 性恋了?! 周易与科 学的差别可以用一句经典的话来 定义和解释:行而上者之谓 道,形而下 者之谓器。周 易讨论的是道,现代科学研究的 是器。 那道和器 又有什么差别呢?一个很典型的 例子就是看病。西医看病很 程式化:开 了处方之后, 验血,验尿等等然后开方抓药, 过程中离不开各种仪器。而中 医看病, 主要是 ―望 闻问切 ‖,不用仪器分析 。而中西医诊断病人之后得出的 结论也不大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