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周易》的取象

合集下载

易经的取象思维及比附推论

易经的取象思维及比附推论

易经的取象思维及比附推论一、取象思维1、取象思维的概念取象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的事理。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意在阐释与之有一定相关的抽象事理,即不是为了说明具体事物本身,而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述,启发人们的想象,去悟出一个抽象的事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取象思维方式。

取象思维发展形成于《易经》,其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与整体思维互补,具有模糊性等特点。

取象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是指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所推知的事理具有很大的歧义性,因为它不具备必要的叙述。

逻辑推理在《易经》中是以比附推论为其主要特征的,比附推论的思维基础是取象思维,主要反映在卦象及卦爻辞的占断中,它与修辞上的比喻不同,也与逻辑上的类比推理有根本的区别,具有极为浓重的主观附会成分,因而又具有随意性、神秘性、迷惑性、欺骗性等特点,其结论具有相当大的或然性。

《易经》设卦观象,通过想象这一媒介,比附推论出“意”,象及卦爻辞是可见的,而“意”是不可见的,对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只要运用取象思维方式便可得到,这正是“得意忘象”“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思维秘密所在。

所得的“意”便是事理,所忘的“象”“形”便是所选取的具体事物,而其推论过程是比附推论,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所取之象与推论的结果——事理之间,不是靠普通逻辑规则建立起来的,其所谓的因果联系,只能靠想象,这种推论方法,具有感悟性、直观性,这是取象思维方式的玄妙之处。

取象思维是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之上的,所取之象大多是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经验。

取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顿悟思维是不相同的,它们之间具有并列关系。

2、取象思维与整体思维《周易》古经,充分注意到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八卦及其六十四卦是构成这一整体的基本框架,这一整体观与取象思维方式互相补充,有且只整体思维的互补,才是提高运用取象思维所推知事理可靠程度的根本保证。

4、《周易》的取象(二)

4、《周易》的取象(二)

2023/1转的例证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泰:小往大来,吉,亨。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
从卦爻辞透露出的众多信息,可以明显地看到《易经》中阴爻阳爻推移变化、
循环往复的原理。
2023/12/22
第四讲《周易》的取象(二)
2023/12/22
《周易》概说
1
(三)卦变取象
▪ 卦变:古人认为六十四卦中,卦与卦间是存在着某种变化上 的联系的——即此一卦是由彼一卦变化而来的。卦与卦之 间的这种变化联系称为卦变,《周易》取象时很看重卦变 所产生的意义。
▪ 卦变本质:那么彼卦之所以变为此卦,其原因是什么呢? 卦中的六爻,每一爻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位;而六爻 中的刚爻与柔爻总在此消彼长地推移轮转,每推移一位, 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事物也就呈现出 一个新的卦象,卦变的本质就在于爻位的推移。
2023/12/22
《周易》概说
10
,永远存在于同一整体中。
2023/12/22
乾,元亨利贞。
▪ 初九:潜龙,勿用。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上九:亢龙有悔。 ▪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2023/12/22
《周易》概说
5
2023/12/22
《周易》概说
6
2.十二消息卦




大壮



2023/12/22


《周易》概说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

[50]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傅玉玲(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副教授)《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活水源头,数千年来,推动着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不断发展,也影响着海外一些国家的新学科新技术新理论,《周易》一直为海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和神往。

《周易》的魅力在于博大精深,一个视角、一个方面,一卦、一爻都包容甚多。

比如:“取象比类”被推崇为重要方法,很有影响力,但它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

方法在于具体应用,思维却是智慧,有更深远的价值,而且杨振宁等妄评《周易》思维,也就说思维。

《周易》有无演绎思维,已经有一些文章阐述,取象比类思维,也有归纳法、演绎法,不再赘述。

取象比类思维,非单一思维,而是全息思维、意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综合。

一、取象比类思维取象,“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共性的“象”,作为推论基础;比类,“援物类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用已知之象,推导未知之象。

触类旁通,有助于启迪思路,获得新的认识,由具体事物推知抽象事理。

二、全息思维全息,局部中包含整体的信息,整体、局部存在全息元。

“象”和“类”就是信息,是全息元,是从自然、社会、人事中摄取的,包容它们全部信息。

世界是全息的,处处有象和类,取象比类无所不包,取象比类思维都依仗象和类推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系辞上》)为原则,“以类相从”所比的“类”也必须是全息的,也就是说比类两种事物的信息必须相同相似,否则无法类比,由此可见“取象比类”是全息思维。

三、意象思维《周易》一切象,卦象、爻象,都是意象。

《易.系辞》中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等论断,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意不能直接表达,在象中显示。

象客观,意是主观,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生成,主客观生成。

这又完全体现《周易》心物合一的思想。

取象比类思维也同样如此,取象,比类,取和比是主观,象和类是客观;寓意于象,以言明象,又望象生义,举一反三,达到解疑解难的目的。

周易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

周易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

周易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周易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一、《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一是整体思维的思想。

二、《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二是物极必反的思想。

三、《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三是用中的思想。

四、《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四是取象的思想。

五、《周易》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五是发挥主观努力促成事物变化的思想。

周易的内容《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

“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一: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

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

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二: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

三:卦名,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如“坤”“复”“既济”等。

四: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五: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

“—”为九,“--”为六。

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七:上卦与下卦和内卦与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或“内卦”。

《易经》的取象思维

《易经》的取象思维

《易经》的取象思维《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部千年流传的经典,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易经》以其独特的取象思维为世人所称道。

本文将深入探讨《易经》的取象思维,以带领读者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处。

一、取象思维的起源和基本特征《易经》的取象思维是汇集了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总结出一些特定的象征意义,并将这些象征意义赋予于卜辞、卦象等。

这种取象思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取象思维强调以小见大,以微观的现象推演出宏观的规律。

古人发现一些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比如阳光升起和鸡鸣之间的联系。

人们通过将这些微小的现象与人类生活、社会运行等进行类比,以此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取象思维追求符号的精确表达。

《易经》中的卦象象征着一种特定的概念或者境界,为人们探索世界和认知事物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对象符号的准确解读,并通过对符号的排列组合,展现出世界的多元和复杂性。

最后,取象思维强调变化的运行规律。

《易经》中的变卦和爻辞,以及其中蕴含的六十四卦,揭示了一种动态的世界观。

人们通过观察周遭的变化,领悟到“一阴一阳之谓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智慧,从而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二、取象思维在人类生活与决策中的应用《易经》的取象思维不仅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智慧。

人们在面对各种抉择和决策时,常常可以通过运用取象思维,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首先,在个人生活层面,取象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人际关系、身体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通过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变化,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处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其次,在商务和企业决策中,取象思维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观察市场趋势、竞争对手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寻找到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

《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

《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周易》理、象、数、占各个维度如何理解先知国学 2015-04-22 10:35《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讲的是理、象、数、占。

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宇宙万物进行性状归类,五行论,天干地支时空坐标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故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古人经常用<周易>作为占卦的工具,因为易经来源与社会实践,是经过几千年来圣贤的经验积累,所以用易经来占卜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时准确程度是神准的,因为《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书法、日常生活成语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乃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为什么说《周易》是中国预测学呢?取决于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

《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在《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中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

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就运用八卦相关的信息预测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这部古代经典巨作,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易经是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没个卦通过组合和爻变,又变化出六十四卦,再装上天干地支,动爻,和不同的占卦时空,就会千变万化,奥妙无穷,例如,用周易八卦测姓名的含义,姓名为三个字,笔画数是4.10.8.。

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

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

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易经易象学习笔记之古人取象方法刚刚好古人取象方法:(一)、相对取象:如乾天坤地之类,相对比较而言,乾为马,坤为牝马。

乾为木果,以其形圆,内有核仁,核即“元”之所在,故能生生不息,乃至无穷。

而巽卦为乾初爻变而来,初爻变而元不复存,故为不果。

乾为寒,故知坤为暑。

坤为从,故知者为寡。

坎为忧,则离为乐。

离为昼,则坎为夜。

(二)相反取象:震为大途,震反为艮则为径路;大途乃阳动乎阴中,无险阻,故为坦途;径路则阳阻而下阴,不能辟也。

巽为长为高,巽反为兑则为渺小,纤细;长且高者,阳之上达;兑小而毁折,阴之上穷也。

然巽之势,终穷衰落,兑之势,终穷奋起。

因初爻阴阳而定也。

(三)相因取象:离为目,变巽则为多白眼。

乾为马,震得乾之初爻亦为马,故于马为善鸣。

作足,白颡皆震阳下而阴上之故。

坎得乾中爻亦为马,为美脊、下首、薄蹄、曳,阳中而阴外也。

善鸣似乾马之良;美脊似乾马之脊;作足,阳下而健,薄蹄,阴下而弱也。

坤为大舆,坎为舆则多眚,乃坤中虎而办载,坎中满而下无力也。

巽为木,干阳而根阴,坎中阳,坎为心,刚在中,故于木为坚多心;艮上阳,外坚,故于木为坚多节;离中虚,木之见火,故为科上槁。

乾为首,艮得乾之上爻,亦为首;坎得乾之中爻,则为大首。

坤为腹,离得坤之中爻,故为大腹。

有一卦之中,自相因相象者,如坎水隐伏,因而为盗,因盗亦隐伏之故也。

巽为绳直,因而为工。

艮为门阙,因而为阍寺。

兑为口舌,因而为巫。

(四)其它取象:有不言而互见者,乾为君,以见坤之为臣。

乾为圆,以见坤之为方。

坤者,地之平,以见天之高。

为柄,有形之可执,而乾元之气却不可执也。

乾为马,震坎得乾之阳皆言马,而艮独不言马,艮止象,止之性非马也。

解开周易八卦取象的千古之迷一一执象乾坤

解开周易八卦取象的千古之迷一一执象乾坤

解开周易八卦取象的千古之迷一一执象乾坤八卦的变通取象方法:一.象形法象形者,肖卦爻之象,配物事之形也。

例如,离之形,外刚内柔,蚌埠之象也;艮之体,上实而圆,下虚而空,天之象也;大畜,上九:何天之瞿,亨。

即取象上艮;兑为水,巽综兑,故象覆水也;震为毛发,艮反震,故象尾也二.指事取象指事者,援引一卦形体、性情、功用、时位诸象,申明其未知之义。

象形法和指示法,都是借用造字的六书之法;阳一画,引申则一;阴两画,引申则二;乾三画,引申则三;坤象布,其功藏,其位下,藏下体之布,故为裳也;乾坤为衣裳,乾为衣,坤为裳;巽为风,兑反巽,故为旗,旗与风向相反;巽为木,兑反巽,亦为木,丛生之木;兑为刀,巽综兑,亦为刀,刀口向下,伤人之象指示取象法是三段式推理。

坤为布,其功藏,藏物之布,故为囊。

《坤》六四:括囊。

即指示取象三.会意取象会意者,援引诸卦形体、性情、功用、时位之象,会通深藏之义也。

例如,坎象弓,巽象弦,离象箭,坎变巽,又遇离,则有射击之象;再如,乾为健,乾错坤,故为病。

坤为文,乾错坤,则乾为武;巽为入,震错巽,故为出;巽为里,震错巽,故为表;又如,坎为平准,引申则象数度。

数度,法度;巽为绳直,引申则为法律,取其绳墨之义问:老师手表如何取象答:震.震为动,又为时,动以计时;坎巽皆象法度,巽重规矩之象,而坎重公平之义;艮反震,亦为足,止步之象;《蹇》上坎为病,下艮为足,足病则难行,故名蹇,蹇有跛象.故其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为坤,东北为艮,坤为平地,艮为山地,跛足之卦,利西南,不利东北;艮为手,震反艮,亦为手,动手或举手之象;手下垂为艮,上举为震。

四、假借取象假借者,假其声,借其形,以衍其象也。

例如,健先之借乾,顺身之借坤,娠辰之借震,逊筭之借巽,坷可之借坎,丽礼之借离,亘根之借艮,说脱之借兑,皆借声也。

这是个附会取象的方法。

假借,意思是易本无此象,假以形声为象乾为健,出自《说卦传》,乾为先、为人,出自《易纬》;坤为顺,为身,出自《说卦》和经文;震为娠,孕育之象;震为辰,主时;震为辰,主时;巽为逊,易经、易传,皆以“巽”本字,代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认为《周易》的卦爻之辞与象毫无关联,干 脆全盘否定古人以象解经的传统路子,纯以 训诂解经,因古时字少,遂借通假之便随意 训释,使训诂学成为一支点木成金的魔术棒。
《周易》的取象
• 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所谈,《周易》 的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 “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 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七 种。
取象
• “远取诸物” • 《乾》卦 • 初九爻:“潜龙勿用。” • 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上九爻:“亢龙有悔。”
两种常见的错误
• 全取《说卦》及汉人的《易》象以解卦爻之 辞,凭古《易》的一点断文碎义,苦苦探索 那些久已亡佚的取象之法,势必走上支离卦 象以就经文,生拉硬扯以顺己意的旧路数。
六画之象
• 两卦相重而生“六ຫໍສະໝຸດ 之象”,这就是《系 辞》中所谓“八卦相荡”而生成的六十四 卦。
六画之象
• 六画之象包含内外 两个经卦,亦称上 下两卦。据《左传》 《国语》记载,春 秋时代的人称内卦 曰“贞”,称外卦 曰“悔”。
六画之象
• 汉人在其注释《周易》经文的著作中,认 为每个卦体的阴阳爻画之间,还有着
“比”
丧牛于易,凶。” • 我们看:“亢”、“首”、 “顶”、 “高墉”、
“巢”等,皆取象于物之上者。
取象
• “近取诸身” • 《咸》卦。 • 初六爻:“咸其拇。” • 六二爻:“咸其腓,凶,居吉。” • 九三爻:“咸其股,执其随,往
吝。” • 九四爻:“贞吉,悔亡。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 • 九五爻:“咸其脢,无悔。” • 上六爻:“咸其辅、颊、舌。”
孚。” • 我们看:“潜”、“履”、 “足”、 “尾”、
“趾”等,皆取象于物之下者。
上爻多取在上之物
• 《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 • 《比》卦上六爻:“比之无首,凶。” • 《大过》卦上六爻:“过涉灭顶,凶,无咎。” • 《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
无不利。” • 《旅》卦上九爻:“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
“承”、“乘”、“比”、“应”、 “据”、“中”的关系。自汉人始,迄
清人止,历代的易学家在注释经文,阐述 《易》象时,他们都离不开运用这些关系 来分析每卦的卦象。
“承”
• 所谓“承”,一般 指一卦的卦体中, 若阳爻在上,阴爻 在下,则此阴爻对 于上面的阳爻称之 谓“承”。
古人称之谓“初承 二”。
“承”
八卦之象
• 《说卦》所记载: •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
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 说也。 •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 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八卦之象
•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 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 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 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 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 女,故谓之少女。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取象
• “拟物取象”:初爻多取在下之物,上爻 多取在上之物。
初爻多取在下之物
• 《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 • 《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 • 《剥》卦初六爻:“剥床以足,蔑贞,凶。” • 《遯》卦初六爻:“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 《大壮》卦初九爻:“壮于趾,征凶,有
“乘”
• 若一个卦体中,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 上,则这几个阴爻对这一阳爻都可以称 “乘”。如《谦》卦六五爻辞中“不富以 其邻”一句,《周易集解》引荀爽曰: “‘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 意思说,对于六五爻来说,“邻”是指六 四爻与上六爻,因为这两爻都与六五爻相 邻,故说“邻谓四与上也”。同时,在 《谦》卦卦体中,自六四爻起,它与六五 爻及上六爻都“乘”九三阳爻,故谓“自 四以上乘阳”。
八卦之象
• 因为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即已很熟练地运用 这些卦象对《周易》进行分析了。如《左 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曰‘坤, 土也,巽,风也,乾,天也’……”《左 传·昭公五年》:“庄叔以《周易》筮之…… 曰:‘离,火也,艮,山也……’”再加《国 语·晋语》:“司空季子曰:‘震,车也。坎, 水也。坤,土也’……”等等。由《左传》 《国语》的这些记载看,其八卦之象与《说 卦》基本相同,因此,早在春秋时代(或者更 早)八卦之象就被用来解说《周易》了。
• 《随》卦六二爻:“系小 子,失丈夫。”虞翻注曰: “承四隔三,故失丈 夫。”(《周易集解·随卦》) 意思是说,在《随》卦中, 六二爻是阴爻,位置在下, 九四爻是阳爻,象征“丈 夫”,位置在上,六二爻 “承”九四爻,又被六三 爻在中间阻隔,因而“失 丈夫”。
“承”
• 《谦》卦初六爻辞中“谦谦 君子”一句,《周易集解》 引荀爽注曰:“初在最下为 谦,二阴承阳亦为谦,故曰 ‘谦谦’也。二阴一阳,相 与成体,故曰‘君子’也。” 意思是说,在《谦》卦卦体 中,初六爻为阴爻,位置在 最下,本有谦让的意思。初 六爻与六二爻都“承”九三 阳爻,也有谦旨,故称之谓 “谦谦”,
关于《易》象
• 《周易》有所谓”观象系 辞”。
• “易象”为《周易》的重要 特色。所谓“象”、 “数” 、“理”、“占”。
• 王弼之“扫象不谈”。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上课时间欢迎: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乘”
• 所谓“乘”,一般 指六画之象中,若 阴爻在上,阳爻在 下,则此阴爻对下 面的阳爻称之谓 “乘”。
古人称“上乘 五”。
“乘”
• 《屯》卦中,六二爻为阴 爻,初九爻为阳爻,六二 爻在初九爻之上,故曰 “二乘初”。他注此卦上 六爻“乘马班如”一句, 亦曰:“乘五也。”意思 是说,《屯》卦上六爻为 阴爻,九五爻为阳爻,上 六爻在九五爻之上,故注 谓“乘五也”,指上六阴 爻“乘”九五阳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