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新规范概论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01、建筑高度问题新规范:4.5.2 -2 非本标准第4.5.1 条第3款、第4款控制区内建筑,平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物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坡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附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A.0.1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解读:非常令人失望的一条!!!原本希望此次消防与规划关于建筑高度的说法能够统一。

但是很遗憾,建筑师仍然要在24m高度上被规划和消防部门反复蹂躏!02、转弯半径问题新规范:5.2.2 -4 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0m,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解读:一个转弯半径15年都没有搞定? 2005年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就极笼统,新标准仍然是这么不负责任的一句话!能不能明确地告诉大家:普通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6.0m重型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9.0m特种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18.0m03、楼梯平台宽度问题6.8.4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 1.2m。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m。

解读:条文说明中这张配图非常令人失望,净宽度需考虑墙体面层的厚度是很好的进步。

但实际生活中平台处的扶手对搬运大件物品的干扰是很微小的,把净宽度控制到仅有20cm左右的小扶手处真是匪夷所思!难道真的有人会把扶手大大地深入平台?总之,设计师应该注意:平台处的扶手尽量做小!!04、所谓的“协调”可能是个大杀器新增部分:4.1.3 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群体空间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发展、公共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组织与塑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尺度、色彩以及空间组合关系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协调;-2 重要城市界面控制地段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界面等应与相邻建筑基地建筑物相协调;-3 建筑基地内的场地、绿化种植、景观构筑物与环境小品、市政工程设施、景观照明、标识系统和公共艺术等应与建筑物及其环境统筹设计、相互协调;-4 建筑基地内的道路、停车场、硬质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5 建筑基地与相邻建筑基地建筑物的室外开放空间、步行系统等宜相互连通。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民⽤建筑设计统⼀标准》GB50352民⽤建筑设计统⼀标准》GB50352-2019的⼗⼆个重⼤变化 (2019-06-24 15:20:00)转载▼标签:最新《民⽤建筑设计标分类:建筑规范学习⼗⼆个重⼤变化新标准的⼗⼆个重⼤变化1 简化了啰嗦的住宅分类原规范:3.1.2 民⽤建筑按地上层数或⾼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层⾄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九层为中⾼层住宅,⼗层及⼗层以上为⾼层住宅;新规范:3.1.1 民⽤建筑按使⽤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其中,居住建筑可分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

3.1.2 民⽤建筑按地上建筑⾼度或层数进⾏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度不⼤于27.0m的住宅建筑、建筑⾼度不⼤于24.0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度⼤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为低层或多层民⽤建筑;【解读】:注意建筑⾼度是按《建筑设计防⽕规范》A.0.1的⾼度执⾏!2 建筑模数新增部分:3.5.1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

3.5.2 建筑平⾯的柱⽹、开间、进深、层⾼、门窗洞⼝等主要定位线尺⼨,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的开间进深、柱⽹或跨度、门窗洞⼝宽度等主要定位尺⼨,宜采⽤⽔平扩⼤模数数列2nM、3nM(n为⾃然数);-2 层⾼和门窗洞⼝⾼度等主要标注尺⼨,宜采⽤竖向扩⼤模数数列nM(n为⾃然数)。

【解读】:《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说明:1M指100mm(10cm)。

门窗洞⼝的宽度有时会不满⾜2nM、3nM(如1.1m或1.3m门洞⼝)。

⽽随着砌体建筑的减少,原来⽐较强化的3nM的开间进深模数放宽到2nM和3nM。

3 机动车出⼊⼝距街⼝距离新规范:4.2.4 建筑基地机动车出⼊⼝位置,应符合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等城市、⼤城市的主⼲路交叉⼝,⾃道路红线交叉点起沿线70.0m范围内不应设置机动车出⼊⼝;【解读】:新规中将此条以图⽰明确,省却了⼀些规划管理⼈员对此条的胡乱理解!4 不允许突出红线和地界的设施新规范: 4.3.1 除骑楼、建筑连接体、地铁相关设施及连接城市的管线、管沟、管廊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外,建筑物及其附属的下列设施不应突出道路红线或⽤地红线建造:-1 地下设施,应包括⽀护桩、地下连续墙、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各类⽔池、处理池、沉淀池等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等;【解读】:地下车库出⼊⼝贴红线或地界设置时应考虑此条要求,否则底板或⽀护桩将⽆法实施。

房屋建筑学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房屋建筑学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 王为自己修建的陵 墓,已发现近80座。 最大的一座位于开 罗郊外的吉萨金字 塔区,包括第四王 朝时期修建的三座 和狮身人面像。三 座金字塔是由胡夫、 卡夫拉、门卡乌拉 祖孙三代相继修建。 三个金字塔一个比 一个矮,有趣的是 第二座比第一座只 矮3 m,而第三座 连第二座一半的高 度都不到。
建于公元前448~432年。采用大理石砌三级台基,在平台上用石块叠成长立柱, 在柱顶安放石过梁、石腰带和飞檐,形成人字两坡顶。
古希腊建筑可按其文化历史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公元前11世
纪——前8世纪称为荷马文化时期,其建筑今已无存。公元前8—— 前5世纪称为古风文化时期。其建筑以石砌神庙为主。公元前5世 纪以后的百余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其建筑也被称为古典 建筑。希腊半岛气候温和,适合室外活动。建筑类型除了神庙以外, 还有大量共奴隶主与自由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如露天剧场、 竞技场、广场(Agora)和长廊(Stoa)等。当时的建筑风格开 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希腊生产色美质坚的云石,也为建筑艺 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的古典文化随着 马其顿的远征而常到了北非和西亚。史称希腊化时期。所谓希腊化 建筑即希腊古典建筑风格同当地传统的结合。与此同时,希腊本土 的建筑则因经济衰退,其规模与创造性已大不如前。公元前146年 希腊为古罗马所灭。
■ 罗马万神庙
(118~135年)
■ 罗马万 神庙
(118~135年)
雅典帕蒂 农神庙
(BC447-432年)
法国尼姆古罗马神庙 (BC19年)
尼· 霍拉狄奥:奥· 福克斯神庙(1726年)
4、希腊雅典卫城
希腊雅典卫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外观均衡匀称, 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5、哥特式巴黎圣教堂

建筑概论(第二版)课件-第2章精选全文

建筑概论(第二版)课件-第2章精选全文
内走道可在走道两端开窗直接采光,长度不应大于 40m;超过时,应在走道中部利用门厅、过厅、开 敞式楼梯间直接采光,或利用房间两侧的高窗或门 的上亮间接采光。
(二)楼梯
主要根据人流量和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来确定 民用建筑楼梯按其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 梯、消防楼梯等。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 防火规范来确定。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住宅 内部楼梯为850~900mm。所有楼梯梯段净宽的总和 应满足防火规范。
应用:剧院、体育馆等。
图3-13 大厅式组合建筑平面
4. 单元式组合
特点: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 独立的单元,用水平或垂直交通联系各个单元。
应用:住宅、学校、医院等。
图3-14 住宅单元式组合平面示例
5. 混合式组合
特点:以一种组合形式为主,两种或多种类型的 混合式组合形式。
(2)房间的高度(层高)
① 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一般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m。 卧室使用人数少、面积不大,常取2.7~3.0m;
教室使用人数多,一般取3. 3~3. 6m
② 采光、通风要求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 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的1/2。当房间允许两侧开 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配及使用要求 (3)总投资和单方造价,土建费用以及道路等室外设施费用
的分配明细 (4)建设基地状况,大小、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等,附地
形测量图 (5)供水、供电、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要求,附水源,电
源的接用许可文件 (6)设计期限及项目进度安排等
2. 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和数据
(1)气象资料
温度、湿度、日照、风雪、风向和风速,冻土深度等。

房建学习第5课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房建学习第5课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砌体墙承重
横墙承重的方式在纵方向可以获得较大的开窗面积,易得到较好的采光条件,但平面较呆板。纵墙承重的方式可减少横墙的数量,对开放室内空间有一定的好处,但其整体刚度往往不如横墙承重的方案好,纵向开窗面积也受到限制,所以在高烈度地震区应慎重对待。 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方案除应有一定数量的纵墙及横墙拉齐以加强建筑物的刚度、满足抗震的要求外 ,其墙体的布置相对较为自由,在平面组合方面可获得交通组织的方便并能够形成较好的采光和通风的条件,尤其适用于民用住宅。
上一张
5. 楼梯
作用: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梯和紧急疏散之用。设计要求:足够的通行能力、防水、防滑。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6. 屋顶
作用: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 设计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防水、保温、隔热能力。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7. 门窗
薄 壳
属于空间薄壁结构,又可分为曲面壳和折板两种。对建筑而言,结构本身就形成了“面”,而且可以切削。
网 架
由许多杆件按照受力的合理性有规律地排列组合而成,可以分为平板网架和网壳两种。网架空间整体性好。平板网架杆件正交、斜交后可以形成不同的平面形状,使用相当灵活。在需要时结构杆件可以暴露。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2、按结构所用材料为
砖+木砖+砼(多层)钢筋砼+钢(高层)
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砼结构(多、高层)钢结构(高层、大跨)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3、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1)墙承重结构所使用的建筑类型 墙承重结构支承系统——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民用建筑概论

民用建筑概论

• 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门主要 用作室内外交通联系及分 隔房间,窗主要用作采光 和通风。
1.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原则 (P7)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P9) 1、满足建筑使用要求。 2、确保结构安全。 3、适应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施工的需要。 4、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5、注重美观。
建筑耐久年限分成四级
以建筑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年限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级 100年以上 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纪念性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二级 50 ~100年 一般性建筑。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三级 25 ~50年 次要的建筑。 四级 15年以下 临时性建筑。
• 中国建筑寿命平均只有30年。
• 我们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 标 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墙体开裂
5.12大地震
砖混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2)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整个建筑结构由梁 、柱组成, 墙体只起分隔、围护作用,为非 承重墙,属骨架承重体系。抗侧 刚度主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 寸,限制了其使用高度,但平面 布置灵活,适用于商场、停车场、 轻工业厂房、仓库等。
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迪拜塔” 高度达818米,楼层数量超过160层(2010.1.4)
台北101大楼 (509M,89层)
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还有两台当时世界 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
新西兰地震
2010年9月4日凌晨4时35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 克赖斯特彻奇遭遇7.2级强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 属浅层地震。地震造成广泛破坏,多座建筑物损 毁,道路桥梁严重破坏。今次是新西兰近80年来 最严重地震,总理约翰-基表示,无人丧生堪称奇 迹。

民用建筑概论

民用建筑概论

1.1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建筑物、构筑物的概念建筑:既表示建造房屋和从事其他土木工程的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

建筑物:是人们为从事生产、生活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社会生活环境,如厂房、住宅、办公楼等。

构筑物:仅仅为满足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需要,建造的某些工程设施,如水池、水塔、烟囱、支架等。

建筑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使用的功能。

建筑功能往往会对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空间构成、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尺度、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

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物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条件和手段。

物质条件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的生产、建筑设备(如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卫生、运输等设备)、施工机具等等。

技术条件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工程计算理论、施工方法与管理理论等等。

建筑形象:包括建筑外部的形体和内部空间的组合;包括表面的色彩与质感;包括建筑各部分的装修处理等的综合效果。

成功的建筑应当反映时代特征、反映民族特点、反映地方特色、反映文化色彩,并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有机融合、协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三者关系: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其中建筑功能是决定因素。

1.3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建筑物耐久等级的指标是耐久年限 , 耐久年限的长短是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决定。

影响建筑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构件的选材和结构体系。

耐久等级一般分为 5 级,其具体划分方法见表 1-1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耐火等级取决于房屋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单位为小时。

耐火极限: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 ℃ 时所延续的时间。

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辐射的情况下,能否燃烧及燃烧的难易程度。

建筑构件按照燃烧性能分成非燃烧体 ( 或称非燃烧体 ) 、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二级,多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 4 级,其划分方法分别见表 1-2 和表 1-3 。

房屋建筑学课件第5章 民用建筑概论

房屋建筑学课件第5章  民用建筑概论

房屋建筑学课件第5章 民用建筑概论
第5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5.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与作用 §5.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5.3 建筑构造由基础、墙(或柱)、楼 板层及地坪层(楼地层)、屋顶、楼梯和门窗等几大 部分组成。
基础: 承上传下 墙(柱):承重、围护、分隔 楼地层:水平受力构件 屋顶: 承重、围护、影响立面效果 楼梯: 承重、通行、安全疏散 门窗: 采光通风;通行、安全疏散
§5.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归纳 为以下几方面:
1. 外力作用的影响 2. 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人为因素的影响 4. 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 5. 经济条件的影响
§5.3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1.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2. 有利于结构安全 3. 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4. 考虑建筑节能与环保的要求 5. 经济合理 6. 注意美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1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35℃ ~45℃,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 10℃,且不宜小于5℃;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水温 度宜满足表5.4.1-1 的规定,供回水温差宜采用 3℃~6℃。辐射体的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5.4.12 的规定。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和设计中 存在的问题
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修订的主要内容介绍
2012.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1)进度 2010年4月完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0年6月15日前意见返回; 2010年底前完成送审稿并召开审查会;
2011年4月完成报批稿; 2012年1月21日批准;编号为GB50736- 2012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比较(以北京为例)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GBJ 19- 87
设计手册 新规范
夏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3.2℃ 季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6.4℃
33.6℃ 26.3℃
33.5℃ 26.4℃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0℃
29.9℃
29.7 ℃
通风计算相对湿度 64%( 最热月平均) 58%
61%
空调日平均
-5℃
-3.2℃
-8℃
-5.6℃
67%(最冷月平均) —
-1℃

新规范
35.0℃ 25.8℃ 30.6℃ 58% 30.7℃ -3.4℃ -4.4℃ 66% -0.1 ℃
年平均温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3℃
13.7℃
对征求意见稿的较大修改
5.3.1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散热 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征求意见稿为 60℃/45℃)连续供暖进行设计,且供水温度不宜大 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
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6(1)、5.2.1、 5.3.5、5.3.10、5.4.3(1)、5.4.6、5.5.1、5.5.5、 5.5.8、5.6.1、5.6.6、5.7.3、5.9.5、5.10.1、6.1.6、 6.3.2、6.3.9(2)、6.6.13、6.6.16、7.2.1、7.2.10、 7.2.11(1、3)、7.5.2(3)、7.5.6、8.1.2、8.1.8、 8.2.2、8.2.5、8.3.4(1)、8.3.5(4)、8.5.20(1)、 8.7.7(4)、8.10.3(1、2、3)、8.11.14、9.1.5(1、 2、3、4)、9.4.9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4)增加了新技术或新理念
①毛细管网辐射系统; ②温湿度独立控制; ③蒸发冷却; ④户式燃气炉; ⑤复合通风;
⑥区域供冷;
⑦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⑧锅炉房与热力站;
⑨附录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附录B“室外空 气计算参数简化方法”;
⑩引入了JGJ 173-2009《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 基本内容。
夏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季 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通风计算相对湿度 空调日平均 冬 采暖计算干球温度 季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GBJ 19- 87 35.2℃
设计 手册
35.1℃
28℃
25.8℃
26℃
30.7℃
72%( 最热月平均) 54%
30.7℃
30.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中
相应条文同时废止。
发展过程
※TJ 19-75《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 ※GBJ 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
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5.3 散热器供暖
5.3.5 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的供暖
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5.3.10 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 要求的建筑 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5.4 热水辐射供暖
5.4.3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地面构造,应符合
以下规定:
1 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 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必须设置绝 热层; 5.4.6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塑料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 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 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5.5 电加热供暖 5.5.1 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28.6℃
29.1℃
29.6℃
冬 采暖计算干球温度 -9℃ 季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12℃
-7.5℃ -9.8℃
-7.6℃ -9.9℃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45%( 最冷月平均) 37%
44%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5℃
-7.6℃
-3.6℃
年平均温度
11.4℃
12.3℃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比较(以西安为例)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 供电政策支持; 2 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 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
热源的建筑; 4 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在夜间低谷电进
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
足自身电加热量需求的建筑。 5.5.4 发热电缆辐射供暖和低温电热膜辐射供暖的加热元 件及其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安 全要求。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电供暖系统应设置不同类 型的温控装置。
2) 参编单位的构成
参编单位 设计、科研、院校
企业
2003标准 17 3
新标准 20 18
3)删除的内容
①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 ②工业通风部分。
适用范围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 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本规范的通用 性方法及规定也适用于工业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
3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0.6 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 3.0.6-1 规定。
表3.0.6-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h·人)]
建筑房间类型
新风量
办公室
30
客房
30
大堂、四季厅
10
5.2 热负荷 5.2.1 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