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合集下载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序列号____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课程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20 年月日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滚滚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滔尽了多少是非成败,却在无意间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

宏伟的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在闲暇时欣赏的对象,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我们除了使用它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描述,来论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无庸讳言,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宪法。

此后,1887年又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法,即《纪念物保护法》。

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管理委员会,负责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选定及保护工作。

1906年,又通过了第一部《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到了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但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基本是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和1930年颁布的《景观保护法》。

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已经包含了现行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在这部法律中,对文物所有者的权力,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准许国家直接对已经列入遗产名录的古建文物进行修缮。

同时,对现有遗产进行登记造册,重要者还要列入保护名录。

1941年,法国将1913年制定的《历史古迹法》中与地下出土文物有关的部分独立出来,单独制定了一部《考古发掘法》,从而为后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法律支持。

此外,1962年通过的《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和在这一法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1973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一同构成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法律防线。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的几点措施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的几点措施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的几点措施文物是历史中人类活动留下来的遗产,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各个时期的人类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是当前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博物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是社会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保存和研究历史的见证物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长期和谐发展服务的,为社会公众服务。

展览是博物馆为社会提供的最有效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

序厅是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展览的开始部分,以内容来说它是展览的高度概括。

序厅设计应当集中体现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烘托气氛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博物馆界对于序厅设计的重要性都非常认同,却对序厅产生、发展、设计元素构成等问题则没有进行过探讨,这也暴露了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基础研究的不足。

目前,许多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资料和理论书籍更多的关注设计中的形式原则,而对使用者-观众对展览设计意义的关注度不够,无法从本质来揭示博物馆艺术设计原则中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也决定了设计者是否能真正从关爱“人”的角度出发去解决展览的设计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本选题在博物馆学和艺术设计学理论指导下,试图通过对展览中的一个基本单元部分——序厅的研究,去寻找利用建筑学中相关的人与环境的理论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整个展览设计进行有效研究。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谈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摘要:基于对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期望以国际上先进的保护经验作为参照来认识自身的不足,使我国能吸取经验,并根据我国目前的保护现状,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方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老建筑对街道和街区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种必需,人们离不开他们提供的方便和亲近的人际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城市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人们对历史保护的认识水平还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城市领导者的认识还有些欠缺与模糊。

尽管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发现一些古镇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进行保护,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护历史环境看成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将保护纳入地方建设的规划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遗产仅作为吸引大量游客的资本,旅游业的不恰当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

这些不利于保护的现象,都源于没有以全面、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而对环境发展的策略造成误导,致使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继续遭受着人为的破坏。

虽然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高,但理论的探讨却并未用以指导政策的制定。

浅谈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意义

浅谈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意义

精心整理浅谈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意义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从1979年开始实施“世界遗产名录”项目。

据世界遗产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全球有1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公约,共评年11"面上的东西,没有所谓的国界之分,所有人类都有权去分享这种价值,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但是它又是座落在某一处地方,或融汇了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所以从狭义上说它又是各个国家所独有的,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对于遗产本身,而且对于拥有它的那个国家民族都具有很深刻的意义。

毫无疑问,通过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起到宣传推广和保护的作用。

既然它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智慧,那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它们。

而对于它们的保护,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国家政府下的一些机构来进意识,但时间一久也多多少少会有所损坏的,但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后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监督。

所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既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推介,也在更高层面得到保护和监督。

实践证明,“申遗”的过程就是在更大范围宣传保护的过程。

其次,申遗成功还能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繁荣起来。

其中最大的是旅游业的发展,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旅游景点的国内外知名度,能够带来丰富的旅游客源。

从我们国家的一些世界遗产地“申遗”前后旅游人数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申遗”成功后旅游迅速升温。

2004年7月1倍。

“金三角”旅游构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

沈阳市政府推出连接沈阳、抚顺之间的“寻根游”活动,两地之间的旅游衔接已成大势,与此同时,作为清东陵、清西陵“祖宗根”的关外三陵也将与它们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整个文化产业带即将形成。

而且其他相关产业也会得以成长,比如酒店啊,餐饮啊等等,还可能引发该地区其他特色的特产技术得以推广。

比如说在一个偏远的地区中有一处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就将会有很多人来这里旅游,期间就会在那消费,就蕴藏了很多商机,这样人们富起来了,政府税收增加了就有钱投入到别的邻域的建设中,比如教育等行业,从而加大其他方面发展,而且如果外面的人喜欢上了这里的特产美食或是迷上了某种艺术,而这可能在当地已不再发展了,但由于外界的关注,那为申报成功,主管领导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国内外四处游说、公关,在接待国内外前来考察的专家时,铺张浪费;有的为了满足申报的要求,急于整顿环境,把认为妨碍景观的建筑不加分析地一律拆除。

如何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如何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感想

浅谈如何保护我们的世界遗产学习了“世界遗产导论”这门课,我对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对中国的一些申办成功的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其中的一些景观和文化有较高的兴趣,我了解到我们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我们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应以为荣的。

但这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文化的保护这方面的工作,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学你了这门课,我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下课后也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我就对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谈一下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广泛学习国外的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保护建筑艺术精品,如宫殿、教堂、寺庙,到保护与晋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建筑,如乡土民居、工业建筑等。

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物的环境,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保护历史地段、历史城市。

从重视古代文化遗产到重视近现代的文化遗广、从保护与当今生活已无关联的古建遗址,到保护现在还有人继续生活、继续使用的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等。

从保护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如保护包含若干国家、若干城市的"文化线路"。

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研究二者的关系,保护二者的综合体。

从专家保护、政府保护到民众保护、社会保护。

对我国已有保护方法成功案例的肯定,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上做的还是很成功的。

例如《宣言》中的第一点:环境的自身物质实体和人们对这个环境的景观印象,要保护环境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于第二点,保护文化遗产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要考虑现在的环境,更要考虑历史的状况,要保护"历史性的自然景观"。

对于第三点,要保护环境的文化背景,即社会活动、习俗、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

这要求我们不只保护物质的躯壳,还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保存民俗活动,关心传统活动的场所。

这方面将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文化遗产和当今社会的关联程度更加密切,文化遗产已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浅谈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浅谈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浅谈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作者:段红梅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由人类创造的所有事物的集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

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先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历史,美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

法国作为遗产大国,在遗产保护上做了许多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但今天,由于一些国内外的因素,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前景也不容乐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法国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文化遗产;挑战;对策法国很早就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首先纳入保护范围的是历史性建筑,紧接着是自然景观,保护区,最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保护遗产的过程当中,法国的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都得到了完善。

然而出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

一、资金短缺首先,法国的遗产保护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历史性建筑易受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威胁,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本身也会发生破损。

鲁瓦扬圣母院教堂遭受着海风的侵蚀,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也面临着风化的可能,库西城堡在一战中被摧毁。

所有的这些建筑都需要修复,法国庞大的遗产数量决定了其维护工作是没有尽头的。

资金问题由此被认为是法国遗产保护主要的问题之一。

法国的遗产保护资金来源于文化部的税收收入,地方的财政支出,基金会搜集的资金,企业的资助和公共募捐。

早在2008年法国遗产保护协会就认为“要维护所有的历史性建筑和景观,在10年间就需花费70亿欧元”(1)。

对于法国的城堡来说,尤其是私人城堡,国家的资助从2000年的3000万欧元下降到了2009年的2500万欧元,此外,在2010年,34个省取消了对私人城堡的资助。

除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外,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011年,法国总计1217座博物馆(包括其附属建筑物),吸引了6000万次的游览量。

其中法兰西岛大区总计139座博物馆却占据了游览量的60%。

浅谈名胜古迹的保护

浅谈名胜古迹的保护

浅谈名胜古迹的保护文化古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

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古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

文化古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

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化古迹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化古迹会越来越少。

所以文化古迹十分珍贵。

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化古迹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原物,而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化古迹价值的。

文化古迹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

没有众多的文化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大大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也趋向于城市建设和发展领域,这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而,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城市建设的投资非常有限,城市发展资金主要靠各城市独立解决,所以不少城市都把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

概括起来,城市发展的规划方略,主要有如下方面: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长远考虑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环境,以环境美提升城市资产价值;基础设施区域共用,节约投资并增加效益;规划先行,搞好城市发展性规划。

这些问题是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也是城市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科学价值、发展旅游——经济价值及可持续发展。

我们首先从历史研究着眼,来看待城市文化价值。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受到根本性破坏的文明起源地之一。

如何保护,既与继承传统有关,也与有利于坚持历史传统教育。

现以北京的北海公园为例,浅谈在城市建设中历史古迹的保护。

北海公园是1955年拍摄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发祥地。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第一部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产业经营模式的浅谈一、引言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既是遗产的保护,也是文化的传承,是承前启后、传承不断的文化财富。

如何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成为了世界各国在保护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分析(一)公共性和纯商业性并存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运营涉及到公共性和纯商业性两个方面,保护是其首要任务,即要保证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不受到破坏和贬低。

同时,由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拥有者不仅是国家,还涉及到个人、实体等多个方面,其使用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商业属性。

因此,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要在保证文化遗产本身保护的前提下,将其商业属性得到发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文化属性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世界文化遗产的经营模式也需要多元化。

一方面,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护,要求管理机构具备专业的保护技术和经验,并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措施。

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的经营模式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发挥其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潜力,进行开发和推广。

(三)信息化发展的倡导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也需要倡导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管理机构及时地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可以向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游览体验。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可以帮助世界文化遗产参与到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中,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经营模式需要将其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进行融合,发挥其在旅游和文化领域的潜力。

旅游产业可以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市场需求和旅游服务,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
20 年月日
浅谈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滚滚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滔尽了多少是非成败,却在无意间留下了它走过的痕迹。

宏伟的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在闲暇时欣赏的对象,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我们除了使用它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法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描述,来论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无庸讳言,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宪法。

此后,1887年又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法,即《纪念物保护法》。

这部法律明确重申了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与标准,并组建了一个由建筑师组成的古建管理委员会,负责作为法国文化遗产的选定及保护工作。

1906年,又通过了第一部《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到了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但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基本是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和1930年颁布的《景观保护法》。

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已经包含了现行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在这部法律中,对文物所有者的权力,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准许国家直接对已经列入遗产名录的古建文物进行修缮。

同时,对现有遗产进行登记造册,重要者还要列入保护名录。

1941年,法国将1913年制定的《历史古迹法》中与地下出土文物有关的部分独立出来,单独制定了一部《考古发掘法》,从而为后来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法律支持。

此外,1962年通过的《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和在这一法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1973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一同构成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法律防线。

这些法律法规在后来尽管经历过无数次修改,但其影响力一直辐射至今。

当然,拥有完善而且系统的法律支持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严格地执行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

在法国的里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12-16世纪建筑的古街巷区,区内有250栋“保护建筑”,如12世纪的大教堂等,大量的住宅、商铺古建筑构成了古老街区的历史风貌。

在19世纪以后建设的建筑,在风格上也与古建筑十分协调,从而使整体风貌古色古香。

这里不但保护了古老的文物建筑,还保护了后世不同时期建设与之相协调的其它建筑,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

当初,政府为了保护这个历史街区,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地区活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是对所有住宅进行整修,将上个世纪的纺织厂及工人的住宅作为历史景观加以保护,按原样整修,外部加以粉刷,室内加建厨房、卫生间,通过改善条件使其可以继续居住,留住了原来的居民。

按着改善交通,围绕老城区修环路,建停车场截留外来车辆,减少古城区的交通量,只允许居住在老城区的人才可以开车进城;同时修地铁、红绿灯控制,减少地面交通,提高通行效率,而又不拓宽旧有古街道。

不难看出,法国里昂的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法令严格、新旧建筑共融、交通设施完善、生活习俗延续。

在当前各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困难重重的矛盾中,法国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检讨、启迪运作。

众所周知,法国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

塞纳河边的漫步,香榭里舍林荫下的低徊,酒吧里的慢酌,咖啡馆里的细语……还有在这里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他们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代表。

或是有备而来,或是即兴表演,整个市区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这些艺术家尽情的展示着自己,向游人诉说着艺术的情愫。

大多数法国人向来崇尚自由,他们追求更多的是生活的品质。

法国的传统文化如此,现如今的法国亦如此。

这种对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承,与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不无关系。

可以想象,置身于如此具有文艺气息的建筑中,人的心性、
行为也会不自觉的被熏陶了吧。

凡此种种,在中国现如今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中领悟,抑或反思些什么呢?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不少,可近些年不乏搬迁改造文化遗产的新闻。

这到底出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图,还是仅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笔者想说的是,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法国的经验,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乃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千万马虎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