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致丁汝昌的劝降书|千古奇文,值得深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初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初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1.2020年7月,长江流域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受持续暴雨和洪峰影响,江水暴涨,引起沿江地区洪灾。

以下各个选项当中,也会受到长江洪水影响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北京人2.“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这则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创立皇帝制度 D.开创君主专制制度3.北魏孝文帝的皇后冯媛坚决不说汉语,不穿汉服,劝说多次无果,孝文帝一怒之下废掉其皇后之位,贬为庶人,送至寺院养老。

孝文帝这样做()A.消除了外戚专权 B.杜绝了后宫争宠C.有利于民族交融 D.实现了长治久安4.有史家认为,隋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王朝,这主要是因为唐继承了隋的()A.疆域 B.经济 C.制度 D.宗教5.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岳飞抗金D.签订《尼布楚条约》6.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分别写下了《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7.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和台湾实行管辖,分别设置了()A.中书省伊犁将军 B.驻藏大臣台湾府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8.与前代相比,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逐渐削弱,但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

这表明清政府()A.清醒认识国际关系格局 B.审时度势、维护国家版图完整C.沿用朝贡外交笼络列国 D.不识时务、拒绝顺应世界潮流9.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我的胞兄香港(岛)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啊,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其中的“香港(岛)”和“九龙”被英国割占分别是通过()A.《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10.“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附答案)
——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
【答案】(1)甲午战争。
(2)第一层:能从某一方面简述认识;第二层:能从某一方面围绕论点进行一定议论;第三层:既能围绕论点充分论述,又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的原因是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部法律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事件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78-1992年广东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发展水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较早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使广东经济快速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从图中你能概括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吗?

两个海军司令和一封劝降书

两个海军司令和一封劝降书

两个海军司令和一封劝降书两个海军司令和一封劝降书中日甲午战争于1894年7月正式开打。

日本悍然向GDP远超自己的大清发动战争,日军捷报频传,清军连战连败。

在此情形下,1895年1月23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接到了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的劝降书。

劝降书这封劝降书很有意思,它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封“哀的美敦书”。

正常的“哀的美敦书”一般都是一国或一方面就某个问题书面通知对方,限定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其条件,否则就采取武力强制措施。

现代著名的例子有《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言词犀利,居高临下,除了服从,绝无余地,名副其实的最后通牒。

而伊司令写给丁司令的这封劝降书,却完全没有以居高临下的气势和挟胜利之威胁迫丁司令的一丝意味——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是时局的突变,使我与阁下骤然相逢于疆场,这真是何其不幸的事啊!然而今日之战事,乃是两国间的战事,不是我与阁下二人间的私仇。

我与阁下的温暖友谊,今天犹如昨日。

我今天写这封信给阁下,绝非是为了劝降清国的海军提督。

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今天有一位先生,在他的进退之间虽然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但由于公私许多事情的遮蔽和阻挡,迷惑于眼前所见,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作为朋友,哪能不以忠言直告,以引起他对时局的三思呢?而我如此直言劝告阁下,完全是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仔细思考。

贵国的海陆两军,在与我们日本的军事冲突中连战连北,这是什么原因呢?假如能够平心静气的研究,很容易立刻就知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以阁下的英明,肯定早就知道了。

贵国的接连失败,不是败在君主或谋个官员身上,而是败在贵国政府的制度上。

是贵国政府墨守成规、不思改革所致。

贵国选取公务员必须经过考试,而考试的内容都是儒学,诗赋、经义也是为了检测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

无非是天尊地卑,贵贱有序。

执政的官员和大吏都能写一手好八股,然而有治理国家的实际功效吗?时代已经变了,假如贵国非要活在古代,虽然也不是不美,但能够适应当下的世界吗?其实在前三十年里,我们日本的境遇是何等的辛酸。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含解析)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 试卷(含解析)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试卷(含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享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

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

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

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施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

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请回答:(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2)谈谈对以上材料的感悟?【答案】(1)甲午战争。

(2)第一层:能从某一方面简述认识;第二层:能从某一方面围绕论点进行一定议论;第三层:既能围绕论点充分论述,又能联系现实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解析】【分析】【详解】(1)信中提到改变中日之命运的战争指的是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以上材料的感悟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我们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拥有国际地位,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度大,才能让中国人有尊严,爱国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2017部编_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2017部编_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人教版(2016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很多反映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如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请问这几首诗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如图形势图中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B.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C.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时局图》所述局面的出现是在()A.鸦片战争以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C.中日《马关条约》签订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A.赔偿军费白银两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D.开辟内河新航运7.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动荡屈辱的一年,设想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A.反荷兰侵略者B.反割台斗争C.革命派起义D.反清政府的斗争8.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

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A.魏源B.李鸿章C.严复D.邓世昌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人教版

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下面表格内.)1.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想研究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那么你应该去()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2.穿越时空隧道,小王通过经商来到古希腊雅典,这里正在召开公民大会,人们纷纷涌向会场,当小王想进入会场时却被拒之门外.你认为被拒之门外最有可能主要因为小王是()A.商人B.妇女C.外邦人D.成年男性公民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A.君权B.兵权C.财权D.神权4.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一个盛大节日,这一节日源自哪一宗教()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5.如图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她因为反抗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永垂青史()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6.为但丁赢得“中世纪最后一位和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美誉的作品是()A.《哈姆雷特》B.《神曲》C.《最后的晚餐》D.《蒙娜丽莎》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人民宪章发表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成立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8.下列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历史事件是()①法国大革命②日本明治维新③美国南北战争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9.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

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和1783年4月两次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A.美国诞生;美国获得真正独立B.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C.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D.美国诞生: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10.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贩卖黑人贸易,黑奴贩卖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非洲﹣﹣欧洲B.非洲﹣﹣美洲C.美洲﹣﹣欧洲D.欧洲﹣﹣美洲11.喜欢足球运动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与这一球赛的冠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华盛顿B.圣马丁C.玻利瓦尔D.克伦威尔12.1861年改革前,处在俄国社会最底层的是()A.农奴B.地主C.奴隶D.资本家13.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A.缺乏创新型人才B.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C.企业设备陈旧D.资金不足14.美国国旗最初是13星条旗,后来逐步演变为今天的13条50星,这种变化反映了()A.美国政党政治的变化B.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C.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D.美国民族关系的复杂15.观察图,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的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决定因素是()A.新航路地开辟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6.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本人却回答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北洋水师始末

北洋水师始末

北洋水师降服始末:丁汝昌接好友日军司令劝降信,表示绝不降敌1894年1月,陆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严在出兵威海卫前,与联合舰队伊东司令官商议,联名给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写一封劝降信。

大山认为伊东司令官和丁汝昌有多年友情,对丁汝昌的性情比较了解,期待劝降能动摇丁提督抵抗的决心。

劝降信由第二军司令部随军法学科顾问文学士有贺长雄,按照大山司令官提出的要点用英文起草,劝降信写好后却不知如何送交给丁汝昌。

22日,恰巧英国远东海军舰队旗舰和三艘战舰出现在荣城湾。

英舰司令官斐利曼特中将请求在湾内停泊三日,观察日军登陆作战,请求得到伊东司令官的许可。

23日,大山司令官抵达荣城湾,伊东和大山商议,劝降信可以委托英国斐利曼特司令官,转交给丁汝昌提督。

劝降信《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函原文用英文书写,后译成日文上报大本营备案,现馆藏国立公文书馆,全文如下:仅呈一书致丁汝昌提督阁下。

时局变迁,吾等不幸成为敌国,然今日之战乃国与国之战,非吾等个人间之反目,吾与阁下之情谊依然如昔日之良友。

今此一书非催促阁下归降,吾深知阁下之苦衷及败局之深刻。

从国家与个人利益衡量,取中庸之道从长计议乃为上策,故诚以言表。

凡天下大事,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也,吾等焉能沉默不与友言乎?熟虑之下渎告阁下深思。

开战以来,贵国陆海军连战连败,其原因乃平心静气、审时度势为难事,凭阁下之英明,定知其中之奥理。

贵国败至今日,非君臣一两人之罪过,实为从来墨守成规之制度所累。

有史以来,贵国奉行学而优则仕之吏治,千年历史证明此制度并非完美。

贵国如此一来孤立独往于世界,自然会永远失去完美之物。

今日变化中之大千世界,夜郎自大、孤陋寡闻之国,焉能不败乎?如同阁下所知那样,三十年前日本帝国亦曾历经辛酸的过去,国家几乎到了洋夷入侵的危难边缘。

此后帝国废弃旧制推行维新治国之方略,辟得国家图强之路。

今贵国若也能图维新、思改革,乃将国家之幸,否则早晚不能逃脱灭亡之命运。

此理数必致气数,这一奥理在本次战争中得以窥见,否定其理必至其厄运也。

一篇堪称千古奇文的劝降书

一篇堪称千古奇文的劝降书

一篇堪称千古奇文的劝降书---纪念甲午战争死国难者 1895年1月23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北洋舰队残部被围困于威海卫面临覆灭之时,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书。

此书收到19天后,丁汝昌自杀,因此寻找不到有关他看完这封劝降书之后的表情和言论的记载。

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可谓一篇千古奇文,虽写于百年之前,但是值得百年后的所有中国人细读深思: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能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因。

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

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因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比由文艺以相生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

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无法得知这位日本军人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刻与自己的战争对手讨论主题如此重大的国家政治问题。

这不是一封通常意义上的劝降书,从内容上看,它根本不是一份劝说对手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

这个日本军人从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历史,解剖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

奇特的是,这些关于国家变革的理论竟然出自日本的一介武夫之口,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有着多么深刻感受和认识,它确实需要中国人“虚心平气”的深思,思“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痼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海军致丁汝昌的劝降书|千古奇文,值得深思!
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书。

此书收到19天后,丁汝昌自杀。

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可谓一篇千古奇文,它根本不是一份劝说敌人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而是从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历史,解剖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

即使在百年之后,仍值得所有中国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灯下细读。

甲午海战日将写给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书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大山巌顿首
伊东佑亨顿首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

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

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三思。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

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

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
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家邦致诚者,岂可徒向滔滔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疆域,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其中兴隆治,皇图永安,抑亦何难?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

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怀?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

切原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

阁下幸垂听纳焉。

贵国史册所载,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例甚多,固不待言。

法国前总统末古末哑恒曾降敌国,以待时机;厥后归助本国政府,更革前政,而法国未尝加以丑辱,且仍推为总统。

土耳其之哑司末恒拔香,夫加那利一败,城陷而身为囚虏。

一朝归国,即跻大司马之高位,以成改革军制之伟勋,迄未闻有挠其大谋者也。

阁下苟来日本,仆能保我天皇陛下大度优容。

盖我陛下于其臣民之谋逆者,岂仅赦免其罪而已哉?如榎本海军中将,大鸟枢密顾问等,量其才艺,授职封官,类例殊众。

今者,非其本国之臣民,而显有威名赫赫之人,其优待之隆,自必更胜数倍耳。

第今日阁下之所宜决者,厥有二端:任夫贵国依然不悟,墨守常经,以跻于至否之极,而同归于尽乎?亦或蓄留余力,以为他日之计乎?从来贵国军人与敌军往返书翰,大都以壮语豪言,互相酬答,或炫其强或蔽其弱,以为能事。

仆之斯书,洵发于友谊之至诚,决非草草,请阁下垂察焉。

倘幸容纳鄙衷,则待复书赉临。

于实行方法,再为详陈。

谨布上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